史述和史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史述和史论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ISBN:9787560729985
作者:黄万华
页数:769页

内容概要

黄万华,浙江上虞人。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以来多次被评为省、市、校优秀教师、劳动模范,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十大教学名师”。兼任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多年从事现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海外传播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七项省部级课题,在中国内地《文学评论》等34种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转载。出版有《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史论》等专著七部,主编《美国华文文学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全球语境、多元对话、马华文学》等四种,参与撰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台港澳文学教程》等九部,著述500万字。所著获省社科一等奖两项、二等

书籍目录

史  述一九三七年一九三八年一九三九年一九四零年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四年一九四五年史  论    上  编世界战争文化格局中的战时中国文学战时中国文学:开放性体系的形成战争的毁灭:人性和自我以拷问世界的长鞭拷问自我    ——战时中国文学中的知识者形象鲁迅传统和战时中国文学抵抗意识中的“乡土中国”    ——对战时乡土文学的一种考察走向民间:古典和通俗刚烈雄强: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审美走向语言原乡:战时精神故乡的基石战争中的世界和中国    ——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  编战时中国文学的艺术探寻战时中国:现代中国形象完整呈现的开端重建中的变异    ——战时中国文学中的“家国同构”异族、“他者”: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寻求战争人生的心灵体验战时军营文学:中国现代军人形象的启端战时中国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    下  编延安文学和战时红色经典的构建政治关怀:敌后抗日根据地文学的主题“中原性”和“本土性”纠结中的战时香港文学血脉沟通中的台湾本土特色    ——战时台湾文学的历史面影于“抵抗者和奴隶的分际”见出历史真相    ——对抗战时期日占区文学的一种评判战时日占区文学“悖论”中的历史无法消泯性沦陷的苦难与认同的延续    ——沦陷区文学的民族认同方式诗领土诗人群和沦陷区现代派诗歌抗战时期的马华文学:浓郁的中国色彩参考书目后  记

编辑推荐

本书分“史述”和“史论”两大部分。    “史述”以1937年“七七”至1945年“八一五”为限,采用年表加年度评点的结构方式。年表力图呈现同一时段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沦陷区、台港地区、海外华侨社会的文学要事(适当包括跟文学相关的其他大事)及其联系。    史论分上、中、下三编,有合有分,有面有点。既有跟以往抗战时期文学著述不同,致力于将敌后抗日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上海“孤岛”地区、台湾地区等的文学思潮、创作走向等打通作整体审视和把握,又有分地区地对一些特殊文学形态、思潮的历史呈现等。    本书供相关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本书分“史述”和“史论”两大部分。 “史述”以1937年“七七”至1945年“八一五”为限,采用年表加年度评点的结构方式。年表力图呈现同一时段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沦陷区、台港地区、海外华侨社会的文学要事(适当包括跟文学相关的其他大事)及其联系。 史论分上、中、下三编,有合有分,有面有点。既有跟以往抗战时期文学著述不同,致力于将敌后抗日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上海“孤岛”地区、台湾地区等的文学思潮、创作走向等打通作整体审视和把握,又有分地区地对一些特殊文学形态、思潮的历史呈现等。 本书供相关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史述和史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虽然充满了民族冲动,但是很全面
  •     战时中国文学研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