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奴隶,毋宁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不奴隶,毋宁死?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30209400
作者:王蒙
页数:354页

章节摘录

  一四 宿命的悲哀  凤姐睡了,梦见了秦可卿。秦氏是临死了来托梦,讲的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普遍规律,是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的可怕前景。  类似的思想在书中不断出现,这是《红》书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再发展一步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虚无主义。《红》是一部交响乐,有快乐的青春快板,有缠绵的二重奏,有叮叮当当的民间舞曲,有如诗如画的行板,有苍凉的从大荒山到寺庙神佛的打击乐,尤其是不断地有这个则亏则溢,树倒人跌,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主题出现。  封建社会的一个王朝又一个王朝,一个家族又一个家族,一个人物又一个人物,盛而衰,兴而亡,否极泰来,周而复始的实例太多了,只能被解释为宿命。宿命是无法解释更无法避免的,人能做的只有未雨绸缪,早做预应方案,留有余地,勿为已甚,略略减轻一点命运的打击而已。  这样的思想中国古已有之,但也有另外的思路。既然人无百日好,花无十日红,那么“有权(利、力、机会……)不用,过期作废”,于是一旦得势便更加疯狂放肆,直如亡命徒一般。  问题是这么伟大的主题思想为什么要假秦氏之口说出?《红》书对于秦氏着墨并不算多,但是一再造势,又是模样如何性格如何,又是上下没有人不喜欢她,宝玉又是在她房里神游太虚境,而且警幻仙子之妹名为可卿。整个对秦可卿的描写如妖如仙如神如幻,如自天降,如归太虚,来无影去无踪,令人狐疑困惑不已。  在众多真实可信、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人物中,出现个把不知就里、摸不着头脑的人物,不仅不觉突兀,反而令人感到了灵动的神秘。能解释出这个人物的来历固然好,如刘心武认为她是一个有特殊政治背景的大人物;解释不出来也许更好,世上不但有朦胧诗也有朦胧人物也。

内容概要

  王蒙,男,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生于北京。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任文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书籍目录

一、关于书名
二、通灵宝玉
三、宝玉摔玉
四、从许由到宝玉
五、贾宝玉喜欢女孩子
六、黛玉开始很乖
七、宝钗的药方
八、你的脖子上挂着什么
九、如果你的老板是宝二爷
一○、为什么说读《诗(经)》是掩耳盗铃
一一、闹得痛快
一二、璜大奶奶与鲁迅的爱姑
一三、奏可卿的病
一四、宿命的悲哀
一五、宝玉举荐凤姐
一六、管理的潜暴力实质
一七、秦可卿丧事的消解
一八、人才与权力
一九、对额——符号的魅力
二○、12+12·女孩子与小尼(道)姑
二一、威风与泪水
二二、林黛玉的应景文学
二三、说不清的贵纪元春
二四、李嬷嬷吃酥酪
二五、宝玉黛玉在床上
二六、磨牙
二七、湘云给宝玉梳头
二八、宝玉谈禅
二九、猜谜岂能平等
三○、命运的预示
三一、过门与枢纽
三二、为小和尚小道士一叹
三三、公子女奴好做诗
三四、偷偷摸摸读文学
三五、弄不清的香菱
三六、青春、风月、文学
三七、闲笔与伏笔
三八、马道婆的启示
三九、不在话下
四○、小红与黛玉
四一、青春的苦闷
四二、伤春与葬花
四三、宝玉的通俗爱情表白
四四、宿命与意旨
四五、无赖青春
四六、袭人到底有多么讨厌
四七、袭人算不算特务或变节分子
四八、你喜欢哪个女孩子
四九、众女儿的合与分
五○、贾宝玉的兼容性
五一、薛蟠的下半身写作
五二、回目春秋
五三、贾府的宗教信仰
五四、文本与本事
五五、服务与领导
五六、薛宝钗的膀子
五七、谈排场
五八、贾母与张道士
五九、对张道士的两种读法
六○、插科打诨也要恰如其分
六一、《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六二、不仅仅是道具
六三、晴雯向袭人进攻
六四、晴雯撕扇子
六五、黛玉调侃袭人
六六、阴阳疙瘩
六七、薛史袭的结盟
六八、错把袭人当黛玉
六九、琪官事件
七○、他们和琪官是什么关系
七一、“请教”的分量
七二、贾环进谗
七三、贾政真的要打死宝玉吗
七四、王夫人在宝玉挨打的时候
七五、哭贾珠
七六、贾母的声气与凤姐的角色
七七、谁能无懈可击
七八、袭人的“胆识”
七九、黛玉的这三首诗
八○、林黛玉的爱情诗
八一、纯、雅、空
八二、令人不舒服的“亲尝莲叶羹”
八三、你羡慕贾宝玉吗
八四、谁是挨打事件的最大赢家
八五、食与诗
八六、黛玉的咏蟹诗怎么了
八七、主奴情谊深
八八、刘姥姥怎么这样幸运
八九、神秘的故事
九○、刘姥姥的进步与可爱
九一、至于笑成这样吗
九二、鸳鸯的高级酒令
九三、茄鲞论
九四、两玉不把刘姥姥当人看
九五、妙玉的洁癖
九六、刘姥姥与巧姐的缘分
九七、薛宝钗的维护捍卫
九八、雅谑与画论
九九、急速与舒缓
一○○、王熙凤的大打出手
一○一、李纨的牙口与贾府的激励机制
一○二、权与位
一○三、主奴之辨的另一面
一○四、无事忙论
一○五、无事生非
一○六、无懈就是懈
一○七、可怜的鸳鸯
一○八、贾母为什么迁怒王夫人
一○九、谁霸占了鸳鸯的生命与青春
一一○、贾母打牌
一一一、宝玉的哥们儿
一一二、宝钗何其通达也
一一三、香菱学诗
一一四、石呆子的扇子
一一五、旋律的转变
一一六、雪与青春
一一七、贾母有意将宝琴说给宝玉吗
一一八、薛小妹的怀古诗
一一九、袭人的排场
一二○、袭人是一个压制的因素吗
一二一、晴雯受凉
一二二、两个世界
一二三、贾府内到底有几个世界
一二四、表扬与自我表扬
一二五、真真国的女孩子
一二六、晴雯与坠儿
一二七、高级奴才的优越感
一二八、病补雀金裘
一二九、阶级斗争与造反有理
一三○、愿望与现实
一三一、做得到与做不到的
一三二、贾宝玉撒尿
一三三、贾母坚持原则
一三四、凤姐的笑话
一三五、又一幕像契诃夫的戏
一三六、探春的厉害与悲哀
一三七、真实的极致
一三八、闲气与险心
一三九、凤姐为什么让着探春
一四○、探春搞包产到户
一四一、真假与你我
一四二、“臭小厮”赞
一四三、从恶搞到一恸
一四四、爱与病
一四五、宝钗时时送温暖
一四六、谁能做主
一四七、粗写与虚写
一四八、宝玉伤春
一四九、说瞎话的本领
一五○、人情世事
一五一、文艺工作者的命运
一五二、原生性
一五三、少女与婆子的矛盾在发酵
一五四、以粗鄙取胜的传统
一五五、婆子们的民意
一五六、鹰派与鸽派
一五七、对玫瑰露事件的质疑
一五八、鸽派理论及其他
一五九、又过生日
一六○、湘云的醉卧
一六一、情解石榴裙
一六二、芳官的位置
一六三、最后的欢乐
一六四、群芳外的另一芳
一六五、红楼二尤
一六六、二尤的意义
一六七、林黛玉的另类著作
一六八、青春的空洞
一六九、谁让你是出头的椽子
一七○、凤姐哭了
一七一、风暴是怎样酿成的
一七二、惜春的冷
一七三、质疑青春
一七四、小说的高潮
一七五、诗歌属于悲哀
一七六、晴雯之情
一七七、芳官的天堂与地狱
一七八、再谈“不奴隶,毋宁死”
一七九、文学与真情
一八○、后四十回的大结构
一八一、没落的气势与逻辑
一八二、礼与禅
一八三、《红楼梦》的收官阶段
一八四、崩溃的顺序
一八五、黛玉之死
一八六、小说学的浓淡弛张缓急
一八七、贾府末日
一八八、死亡之歌
一八九、什么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九○、我的一个死结
一九一、《红楼梦》到底是什么
一九二、实录的限度
附录: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红楼梦》与现代文论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后记

编辑推荐

  《不奴隶·毋宁死》是著名作家王蒙品《红楼》,细谈人性奇观,掂量“红楼公案”。  《不奴隶·毋宁死 》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我上小学时就读过名为《金玉缘》的《红楼梦》。我拙于考据,拎不清几个名称出现的缘起始末,只想从文学性、书名学的意义上说一说。“金玉缘”云云,向通俗小说方面发展,它突出了薛宝钗的地位,不准确,因为全书一直贯穿着究竟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的悖论,困扰、撕裂灵魂的悲剧性矛盾。

作者简介

《不奴隶•毋宁死》内容简介:在王蒙看来,《红楼梦》首先是一本人生的大书,值得我们用一生经验细细品读。这个比我们多了一点细心的读者王蒙,这个比我们又多了一点小说写作经验的作家王蒙,用他半生多事的人生历练,用他写过无数大块文章的老练笔锋,导引着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在这里读懂《红楼》,读懂人生。

图书封面


 不奴隶,毋宁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王蒙的确是大家。他这本评红楼,或许观点并不独特新颖,但可读性实在称得上是第一。这本书将作家谈红楼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但看文字本身就值得收藏。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慨就是:姜还是老的辣啊。戏谑之间,鞭笞某大师的荒诞无稽;游戏文字,感慨红楼人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道自己在化为右派期间反复的品味红楼里黛玉的灯谜(版本问题,或曰是宝钗的,王氏从程甲本说)“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看到这一段,我眼泪都出来了。王蒙读红楼,是很轻松的读,并不过高的评价红楼,也不标新立异的贬低文本,这很对我的胃口。比如他在谈到红楼里繁复的铺陈富贵是戏谑到的时候说,“,有种“老子当年,阔多了”的味道在里面,又比如在评价红楼诗歌不至于上升到可以不读唐诗三百首的地步”,这些都是很中肯。红楼有瑕,瑕不掩瑜,这是王蒙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发。
  •     二 通灵宝玉王蒙谈红说事 作者:王蒙 2008-06-23 01:07 在 《红楼梦》中,贾宝玉生而衔之的那块玉是一个关键性的部件。第一、它是贾宝玉此人的另一个“我”,它是宝玉的物格化,也就是说贾宝玉公子是这块玉的人格 化,它们互为主体。第二、它是贾宝玉也是全书的一个符号。第三、它是全书的主线:由女娲补天未用之石变成通灵之玉,幻化为人,经历种种,复变成一块石头, 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符合中国哲学的对于圆形的崇拜、循环观念与周而复始的观念。第四、它是作者的哲学:发生学、未来学与终极关怀,是作者理智上想讲 实际上未必做得到的一种人生观,虚无主义又现实主义。虚无而不彻底,因为虚无会变成现实,一块石头会变成一个贾宝玉其人;现实而不现实,因为贾公子的一切 是石头变的,最后还得变成石头。第五、它还组织了一些情节,使得现在的 “现实主义”的小说带上了象征主义直至魔幻主义的色彩。 石头的说法使《红楼梦》阔大终极。玉的变幻使《红楼梦》显得灵动。绝非爬行的现实主义。 以庚辰本回目为例,第一回、第八回、第二十五回、九十四回、一百十六回,回目中都有“通灵”字样。无此字样但仍然写到乃至是围绕此玉写的章节更多,如见到林黛玉时的摔玉情景,张道士看玉给麒麟等情。总括来说,贾宝玉的平安祸福都反映到了那块玉上面。 还有一僧一道,丢玉啊,送玉啊,弄得极其闹热。 这一类情节本来很容易鄙俗化、狗血化,所以高鹗写到后来丢玉时,还出现了各种假冒伪劣之玉。这其实很值得深思。有真就一定有假,有高明就一定可能变成拙劣。幸亏这里有一个重要交代,这样,通灵玉的情节不致走火入魔,往野蛮愚昧丑恶邪祟上走。 这个关键性的交代就是石头,玉的本质、来源、归宿都是石头,只这么一想,你就开阔了、平静了、惆怅了、悲哀了也升华了。不简单。 如此这般,你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对这种前无先例、后无承接的写法仍然觉得不清不明,觉得仍然没有说到穴位上。实是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胡适博士对于衔玉而生的写法颇不以为然,他在给高阳的信中就明说了这一点。这实在是很奇怪,与胡博士的水平、地位、影响不相称,我只能说他是以产科学的观点来评价这块通灵玉的出场的。 三 宝玉摔玉【爱情】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 如果依弗洛伊德的说法,小女孩见到男孩的身体,会误以为自己缺少了什么,那么男孩见到女孩觉得自己多余了点什么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个问题上,曹雪芹的文学比弗洛伊德的科学更多了一些对于女性的体贴,比弗洛伊德的科学多了点人文,是不是呢? 这仍然不能完全解开摔玉的故事,我们还将继续分析下去琢磨下去。这里要说的是,从青年修养的角度上看,我们应该告诉下一代人对爱情 也可以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而某个人,如果他或她经历过类似宝玉与黛玉式的迷狂的痛苦的爱情,他或她尝到了哭玉摔玉式的滋味,我们有理由为之感叹:既然上 苍给予了我们男女的分别,给予了人类以感情和灵性,那么他或她有福了,他或她算是货真价实地活过了也爱过了。 四 从许由到宝玉同时也有另一种思路,中国的封建社会和任何一个地区的一种社会一样,它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单一的、铁板一块的,而是充满着悖论与冲突,有正题就有反题,有向着灯的就有向着火的,有牢牢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有被统治的、不服统治的、歪着拧着也要出笼的其他思想。 相传公元前二千多年,唐尧向许由探讨向他禅位的可能性的时候许由坚辞不受,逃往箕山。尧再派人劝他担任九州长官,他很不高兴,而且 以颍水洗耳表示劝仕的话污染了他清洁的耳朵。至今河南许昌一带还有许由洞、洗耳河、许由洞村等景点。这可以说是宝玉的第一个精神祖先、精神资源。 老庄也讨厌儒家那一套。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用我的话说,失去了自然本真才讲价值 规范,失去了价值规范才讲爱心教育,失去了爱心才讲信用友谊,失去了信用友谊才讲秩序自律。这与宝玉的批评“文死谏、武死战”大意差不多。 到了魏晋南北朝,厌弃仕途经济的名士就更多了。著名的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便表达了这种清高,竹林七贤中的其他人(包括山巨源即山涛)也都有这方面的惊世骇俗的言行可考。 晚明的李卓吾更是特立独行,软硬不吃,宝玉应引为同道。 时到新中国,有钱锺书式的高士。他最后还是担任了社科院副院长,副部级,惹得至今有人还在煞有介事地讨论他是怎么住进了部长楼,甚至说是某某个人一句话使他进入新居,编造神话,再徒劳地研究评析批判一番。 海峡对岸有李敖,专门批之谤之,他已经担任了立法委员。时代不同了,不合作者们的选择大大拓宽了。 当代还有一些高士其实是被迫断了仕途经济的念头的,之后崇拜者们大喊“伟大的孤独”什么的。 当然,宝玉与这些个人不同,他同样无意标榜自己的高雅、清洁或文才、天才或平民意识,只是沉醉于青春与女性。这与其说是出于某种观 念,不如说是青春期的自由与放诞。他不像许由爱农重农,守护大地与庶民身份;老庄高明,棋高一着,道高一丈,理深三尺三;嵇康珍惜清洁,仇视媚俗;他们都 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意识形态。 中国是厉害,有两个源远流长,一个是仕途经济乃至官迷们源远流长,一个是性灵第一视功名如粪土乃至作秀也是源远流长。 五 贾宝玉喜欢女孩子历史悠久的中国经典本来就是理想化、审美化的教训,对人有启发,但可操作性甚差,这样的书必然造成书读得愈多愈蠢,远不如文盲半文盲的凤姐。六 黛玉开始很乖想来想去只能有一个解释,黛玉已经陷入对宝玉的爱情当中,也已经对自己在贾府的地位有了某些自信,行市大涨了。人的处境愈好脾气就愈大,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Me:未必)一○ 为什么说读《诗(经)》是掩耳盗铃此话值得研究。《诗经》是孔圣人编辑的,还有各种关于《诗经》伟大意旨的说法,如“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有“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论,与“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意识形态结论。 贾政怎么敢与孔圣人唱对台戏,说宝玉读《诗经》是“掩耳盗铃”、“虚应故事”! 这就得说到封建专制主义的非文学论,说到封建社会对于文学的异己性的估量与对文学的防范。《诗经》虽然经过孔老夫子亲自删削编辑, 作了清洁无害处理,毕竟还要表达人性、性灵,还有“国风”之类的民歌体,还反映点男女之情什么的。而这对于思想已经僵硬到不可救药的贾政来说,自然是危险 的。其次,文学性的诗歌保留着立体性与多义性,它的解读并非定于一尊,它要求与培养思考能力,这也是危险的。所以必须干脆只读“四书”——《论语》《孟 子》《大学》《中庸》,必须读什么都只接受结论,接受命题,接受全称判断,死灌硬输,死记硬背。再者,既是诗,就必须有创造性,必须曲为立言,标新立异, 这又与封建专制的只允许重复循环陈陈相因,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互不相容。如此这般,本来还相当合情合理的孔子学说,到了明清时期,就变得与一切带 活气的东西包括孔子本人审定的《诗经》不共戴天了。至于《红》书后文写到宝钗劝诫黛玉不要读元曲,以免移了性情云云,就更尖锐地表现了源远流长、事出有因 的非文学论与反文学论灭文学论了。 这从反面证明了,幸亏还有个文学,为中国僵硬的封建社会保持了一点活气儿。 一二 璜大奶奶与鲁迅的爱姑那个叫金荣的大孩子在学房里受了秦钟——宝玉——茗烟的气,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胡氏晓以利害,说明自己是求人的一方,攀附沾光的一方,教导他“老老实实的顽回子”睡觉去。 但胡氏把此事告诉了小姑子璜大奶奶,璜大奶奶一听大怒,提出“秦钟小子是贾门的亲戚,难道荣儿不是贾门的亲戚”的身份认定的要害问题,暗含着是贾门亲戚便人人平等的准启蒙准人权意识,争尊严争合理性的诉求,到宁府里意图与秦氏理论一番,讨个说法为寡嫂出气。 及至见到了尤氏,叫做“未敢气高,殷殷勤勤叙过了寒温”,才提了一声秦钟的姐姐“蓉大奶奶”,尤氏乃半有心半无意地敲打了几句,大意是秦钟向姐姐说了学房打架的事,蓉大奶奶“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 底下呢,叫做“金氏听了这一番话,把方才在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丢在爪哇国去了”。 这里尤氏并没有说什么,金氏也没有说什么,尤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金氏则是不战而溃。 尊卑上下,是弥漫在所有的存在中的,是植入了基因里的。没有进入语境,你可以自以为与老板平等,与大人物平等,至少可以与阔亲戚理论讨论辩论,争个明白究竟;及至一见大人物,一进入大人物的语境,你自然自动撒了气瘪了胎,根本不是对手。 例如鲁迅的短篇小说《离婚》,都说是描写了一个敢于斗争的农女爱姑的形象。爱姑的丈夫“小畜生”姘上了一个寡妇,乃虐待爱姑,而爱 姑的公公“老畜生”偏袒儿子,爱姑准备与“小、老畜生”拼命,要拼个家败人亡。在村里经慰老爷调停,达不成协议,乃到一个大一点的地方听“七大人”说话。 以下是爱姑的溃败行状: 他们(王注:爱姑与她的父亲)跨进黑油大门时,便被邀进门房去;大门后已经坐满着两桌船夫和长年。爱姑不敢看他们,只是溜了一眼 …… 当工人搬出年糕汤来时,爱姑不由得越加局促不安起来了,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么?”她想。“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做媳妇的时候起……。” 她喝完年糕汤;知道时机将到。果然,不一会,她已经跟着一个长年,和她父亲经过大厅,又一弯,跨进客厅的门槛去了。 客厅里有许多东西,她不及细看;还有许多客,只见红青缎子马褂发闪。在这些中间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 头团脑,却比慰老爷们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爱姑很觉得稀奇,但也立刻自 己解释明白了:那一定是擦着猪油的。 她说了点敢于斗争的话,这时一直玩弄着自古墓里找出来的屁塞的七大人怪模怪样地喊了一声“来兮”,于是: 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先前都是自己的误解,所以太放肆,太粗卤了。她非常后悔,不由的自己说: “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鲁迅对于爱姑的略战即溃的描写比较细致。黑油大门、邀进门房、两桌奴仆、红青缎子马褂发闪的客人、客厅门槛、团头团脑红润油光的七大人,再加屁塞道具和“来兮”的怪调,难怪敢斗如爱姑也是不堪一击。 这时,七大人抹了鼻烟,一个喷嚏,然后爱姑彻底缴械投降,叫做没了脾气。呜呼哀哉! 金氏、爱姑,互为参照佐证可也。 一三 秦可卿的病而请来的张太医与这些人不同,第一,他把完脉就讲病情,讲得贴切,乃获信任——这是把医术变成猜谜的无医学常识的陋见,至今国人仍有不向医生诉病情,看医生猜不猜得准,以测验医生者,透露了我国农民文化中愚昧与狡黠——愚而诈的一面。 第二,是谈到预后,张太医说要看“医缘”,真是高明极了。有术还不行,还要看缘。这也对,同样的病同样的药,同样的治疗,有的有效,有的无效,以缘释之,也就是以无因释因,谁还能有什么脾气? 第三,太医走后,贾珍分析说,人家本不是“混饭吃的久惯行医的人”。这很奇怪,就是说以行医为职业的人,医道是不灵的,顺手看看病 的人才是医学大师。重业余而轻职业,重part time 而轻professional,这与外国的思路大异其趣。我想这是缘于中国特有的整体主义与本质主义信念。中国人倾向于认为,大道是相通的,治国、齐家、 用兵、用药、三才、五行……搏击功夫与床上功夫,靠的都是一个道。用老子的说法就是: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得了这个一,就一通百通,无敌于天下。那么,决定得不得一,主要是看道德,看素质(悟性),看学问,而不看经验不看技术不看专业知 识。贾珍对张太医的评论透露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重概念、重本质、重通识、重联系,同时轻专业、轻分工、轻经验、轻知识技术的悠久传统。恐怕这样的传统至今 犹存,例如以抽象的什么什么精神去否定具体的专科的知识技术。 一七 秦可卿丧事的消解秦可卿之死发生在《红楼梦》的很靠前的部分,如同一个噩梦。可卿在王熙凤的梦中讲话,如同凶险的预言者、诅咒者,又像是威严凛冽的警诫者与大慈大悲的拯救者。 但是世俗比生死比神秘比预言比警诫更强。 一个是贾敬趁机自命神仙,玩一个清高伟大,实际更令人感到做作与讨嫌。一个是贾珍为办儿媳的丧事胡作非为,尤其是所用棺材板,完全 违反了体度规则。一个是凤姐智力输出的精明与威风,她一到宁国府就进入角色,像电脑一样精确运行起来,又像女王一样横扫千钧起来。然后出殡时再到馒头庵弄 权、显威风,竟然在一件与她没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上“为艺术而艺术”地出手,伤天害理。一个是丧事的隆重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排场、势力上而不是死者的身前身 后、为人行事、恩泽德仪、遗愿遗憾……上。读关于办丧事的描写时你看到了一切,除了死人是谁。丧事压倒了死者,消解了死者,至少是淡化了死者:这个时期, 贾府死个什么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会这样办丧事的,是不是秦可卿已不要紧。 也差不多没有了死的悲哀,请看宝玉路谒北静王世荣(有版本作“水溶”)一节,宝玉除了受宠若惊、乐得屁颠屁颠以外,哪里还记得这 是可卿的丧事。北静王不但地位高而且长得英俊,这一点对于《红》的作者十分重要。仪表、面容、谈吐,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那个时候谁对谁哪里可能有 更深入的考察? 尤其不堪的是秦氏的弟弟秦钟,送殡途中就与宝玉一道打人家纺线的村姑的主意;住下来就“得趣馒头庵”,将小尼姑抱到炕上云雨,而 宝玉过来轻薄,将他二人按住只不做声。说实话,这里的宝玉与秦钟只如两只赖皮得无可救药的猴子、流氓、少年犯一般。这个秦钟怎么看也不像是乃姐之弟。 不久,秦钟“夭逝黄泉路”,对于他的死也是以游戏笔墨写之,《红》的作者对他毫无同情与怜惜,与写秦可卿之死时大不相同。莫非可 卿与秦钟并非真正的姐弟?死亡击打着生活,摧毁着生活,呼唤着终极关怀与神学情愫,而生活却消解着丧事,遗忘着死亡。生活很俗而终结很肃穆,俗的常常消解 肃穆抹掉肃穆,奈何! 二○ 12+12•女孩子与小尼(道)姑贾蔷为元妃省亲下姑苏采买女孩子、行头、乐器,带来了文艺工作者与文艺设备,而林之孝家的则“采访聘买”了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这实在很绝。为元妃省亲,要修建别墅,要采买各种物质设备用具,还要买人。买什么人呢?文艺与宗教人员。 女孩子是买的,她们是奴隶。教习是聘的,算雇佣劳动者。小尼(道)姑作宾语的谓语动词则是含糊的“采访聘买”,这大概是只有汉字玩 得出来的花活,既聘又买,既礼遇地聘请,又商品地购买,这是故意搞的模糊数学。又加上莫名其妙的“采访”二字,说明尼(道)姑这种商品不像学戏唱戏的女孩 那样属于大路货,宗教人员对于林之孝家的这种办事者来说,属于稀缺商品,属于准精品,所以要“采”即挑选抉择,要“访”即货比三家东寻西转。在“买”上加 一“聘”字,比单单是买显得尊重一些,即以聘请的心情态度去自欺欺人地购买。正如旧社会每到年三十都有“送财神爷”的,而花钱购买者是不可以说买的,只能 说“请”。如果你的房间里已经悬挂上了财神像,而又有“送”者在门口大呼小叫地推销,你只能说“请过了”,绝对不能说是“买过了”。 这里有一种注意态度注意用词却不注意实质的行事方略。 像贾府这种贵族、大户人家、寄生虫,除了物质的肉体的穷奢极欲、巧取豪夺、百无聊赖之外,也还有一些精神上的要求。一类如贾敬,要 学道炼丹成仙,表面上有些超拔,实际上主要为了长生不老,仍然是本能层次的东西。贾敬为什么走这条路,书里一直避而不谈,但又说什么“箕裘颓堕皆从敬”, 即贾府的败落贾敬是第一责任人。这里留下了相当大的空白。 其他人尤其是以贾母为代表的主子则要求文艺,为了解闷。芳官等十二个女奴,不但是奴隶,甚至比奴隶还名声不好,被称作“粉头”,而其职能则被规定为“取乐”,这真是实话实说,不怕说出真相。这值得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忆苦思甜,为之深思。 (Me:文艺工作者几个字显而突兀。“取乐”则要“骚”,此亦同理。)二一 威风与泪水曹雪芹是见过大世面的,一般红学家认为,曹是根据其父祖辈人在江宁接待皇帝南巡的经验写了元妃省亲。 看那气氛,看那场面,看那规矩,看那威严:打扫街道,撵逐闲人。……至十五日五鼓,贾母等有爵者,按品大妆。……鼎焚百合之香,瓶 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一人咳嗽。……十来个太监喘吁吁跑来拍手,示意“来了”……请读者自看去吧,如闻其静,如感其肃穆礼仪,这样的威风也是人生体验的极 致喽。 曹公写到这里,色空空色、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全忘了。谁能免俗,谁是神仙,谁能不摆阔摆谱、洋洋自得、其乐无穷?哪怕其后败落,回忆起来仍然是:“老子当年,阔多了!” 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笔者在农村劳动时就常常听到农民的这种评论,“文革”中说起报载某某大人物被“揪”,农民往往反应:“那人家也值了,那人家也享受过了,威风过了。比咱们强一万倍呀!” 从礼仪的威风往里走一步,便是为省亲而大兴土木的辉煌成果,以致元妃也要说“太奢华过费了”。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不大兴土木怎么能显得出来对于皇室的尊敬忠诚感恩图报?而太过费了以后,谁来堵这个大窟窿?太过费了终将麻烦,不过费的话,则是立马麻烦。 再往里写一步是家人的相见,同样的礼仪忠诚之中是贾妃的多次泪水。第一次是至贾母正室,贾妃欲行家礼,当然是贾妃给祖母行礼,贾母 急止之,于是贾妃垂泪;然后她挽着母亲与祖母“呜咽对泣”,再往后贾妃说话,“不禁又哽咽起来”。最后宝玉来见姐姐,姐姐抚着弟弟的头颈,“一话未终,泪 如雨下”。 每读至此,我亦落泪。 还有一处我特别感动,尽管贾政决不给人好印象,但是他见到元妃,行君臣之礼,直挺挺跪在女儿面前,说了一套感恩戴德、肝脑涂地,忠君爱朝廷的话,尤其是说到: 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惟勤慎肃恭以待上…… 这里他越是说“勿以为念”,越是让人觉得他念念不忘,自觉残年孤单,可怜得不行。封建的忠劲上来了,也还让人真是感动!谬乎?悲乎?应予彻底批判乎?笔者的心太软乎?我每次读到这里都要泪水外溢,想克服居然克服不了。 太惭愧了。 (Me:有元妃省亲,则梨花院落又不如矣)二四 李嬷嬷吃酥酪此时恰逢袭人因故回了自己的家。袭人由于对宝玉服务得特别好,渐渐宝玉已离不开袭人,袭人已经可以用“要回家去了”的言辞辖制宝 玉、教训宝玉了。良好的无微不至的无可替代的服务可以成为控制辖制的手段,这很惊人,也很深刻。无微不至的服务使被服务者舒服得习惯得再离不开这种服务 了,于是服务者变成了控制者。这个道理不俗,不读《红楼梦》里关于袭人的描写,你是悟不出来的。 尽管宝玉很能俯就,甚至亲自到花袭人家里去看望她,(不知道这是由于宝玉有了一点人与人的平等意识的萌芽,还是由于他愿意品尝这 种极端等级社会中主子俯就奴才的施恩感,我分析不出来了。)袭人还是中规中矩地以下人身份招待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穰,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 别说宝玉,连今天的读者读着也觉得舒服。被感恩被侍候的感觉真不错,所以等级意识的克服绝非易事。 (Me:服侍=专权)二七 湘云给宝玉梳头袭人对于宝玉的规劝从来带有向主流价值靠拢,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披大旗而作虎皮的性质,也完全可能是真心希望宝玉“学好”、 “走正路”,也就是说袭人当然可能真心接受了主流的价值标准。但此次的柔情娇嗔却发出了女性的真情,比前不久就自己是否回赎的谈话还动气动火,原因就在于 梳头请了史湘云。宝玉如何与别的女儿来往,做诗饮酒……至少袭人暂时并不认为受到侵犯,因为她的最高理想不过是被宝玉收到屋里,不可能有垄断宝玉之心,她 一时排他还排不到哪儿去。但是梳头、贴身伏侍,这是她的专利专业专权专职专长,这个领域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即使是清纯无伤的史湘云也不容许进入袭人的专 司领地。对于袭人这种层次的丫头——女奴来说,特别体贴的服务是奉献也是专权,是责任也是她的独立警备区,是全身心的投入,也是戒备森严的不容割舍的权 力,这个“眼睛”里绝对不可以搀上一粒沙子。 (Me:真情即等于权力的资本,假作真时真亦假,若稍被怀疑或者侵占,则是权力动摇之本,焉可不查?更是如此,奴隶则不允外出做事,如宦官。另者:隔离更引起歧视,弱者不得自辩。此士大夫之引为自证之道也)一一九袭人的排场对于花袭人女士来说,“不自由,毋宁死”的理念是不存在的,是从未有过经验的,是不符合务实的原则的。她自由了能怎么样呢?离开贾府,回到哥哥花自芳那里,过贫穷狭窄的生活,配个小子即嫁个可能比自家更穷苦的人,再也穿不上上述的衣服,再也摆不出上述的排场,再也得不到上述的虚荣与实惠,那么她获得的自由便是受穷的自由、受苦的自由,作贱民的自由、永世抬不起头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一二〇 袭人是一个压制的因素吗这是人生的深刻悖论,自由与责任,自由与规则、责任与权威,责任与性情与真率,青春与秩序……这些东西似乎常常是两难的。袭人在,宝玉这边较有条例,诸事运转相对正常,但大家包括宝玉多少受到约束,其他人的个性无法充分表现。一二一 晴雯受凉这一段写法多么像契诃夫的戏剧。深夜时出戏的好情景。大轰大嗡的《雷雨》,夜深了,鲁贵唱着小曲,火车汽笛声传来又渐弱远去了,第三幕最见效果。而这一段《红楼》,是睡到半夜,宝玉唤袭人,麝月拿糖,晴雯与麝月斗嘴,斟茶,要茶,出门进院子,寒冷,月光,叫一声,大锦鸡废弃,受凉,渥一渥,打喷嚏,炭盆的火苗,自鸣钟(有了洋的因素了呢)声响了,老嬷嬷催他们睡觉。这里还有麝月对于晴雯的“死不拣好日子”,“自作自受”的笑骂,然而与此后的情节联系起来看,这个话语是不祥的,你可能像晴雯一样地也感到了受凉,寒气袭人。这更像是威严的与沉重的咒语或者谶语,你越琢磨越觉得恐怖。活脱脱契诃夫式的生活,气氛,光与影,声与响,动作与对白,出出与进进,表面的松散与内在的紧张,短暂的无忧与永远的虚无。读完这一段,你好像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转瞬即逝的亲切、自由、玩耍的小儿女的夜晚,其中却又孕藏着悲哀与凶残,衰落与崩溃,疾病与死亡……真是惊人的艺术与人生题为呀!一二八 病补金五一 薛蟠的下半身写作最后,这段卡拉OK的描写还有一大作用,使《红楼梦》的节奏与色彩有所变化。长篇小说固有主线之说,但主线不能太单调,不能挤成各大,有时正需闲笔作过渡,做舒展,坐倒侧面去。正是在闲笔中看出作者的才气与匠心,看出作者对于人物及其生活状况的烂熟程度。五二 回目春秋第九十二回的回目里似含讽喻与叹息,叫做“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可不是吗,福与情,都是无休无限的,年轻的(尤其是女性)要情,年老的要褔,年轻的情就是福,年老的福方有情。无福者生活是疲于奔命,是危在旦夕,是苟全性命,和声祷福之心?无情者何须斟情?何处有情可斟?活与不活都成了问题,谁能奢侈到斟情的程度?福是愈享愈需要大享特享,情是愈深愈需要更深更重。人啊,人啊,让《红楼梦》说你们什么呢?五三 贾府的宗教信仰贾府就是这样,他们都讲述许多参与许多与宗教准宗教有关的名词和活动,从不进行有神论与唯物论的辩论。贾敬的炼丹与其说是对道教的执着不如说是对飞升和长生不了的走火入魔,所以太虚幻境里对贾敬是完全否定的,说是“萁裘颓堕(子孙不务正业,祖业凋敝)皆从敬”。反过来说,明确表示不信鬼神的却是王熙凤,是已经败坏到极点的贾琏等人,而他们的无神论宣誓不是推崇科学与唯物主义,不是敢于改变既存的秩序与创造新事物,他们表达的是不怕作恶报应的铁石心肠,这是令人惊惧、令人战栗的。五四 文本与本市一般来说,小说家要写的是好小说,而不是其他;小说家面对的本事是整个主观与客观世界包括想象的一切可能,而不是已有已知的那点经历。五六 服务与领导服务本身也有一个选择问题——服务是由活人进行的,而活人是有选择的机会的。服务有一个方向问题——劲往哪里使,情往哪里用,撺蹬什么、常规什么、应付什么、冷淡什么乃至干脆怠慢什么的问题。这是奴仆的选择,尤其是袭人这样的懂道理、有“原则”、一心当候补主子的“上层奴隶”的选择,虽然通常奴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没有什么选择。五八 贾母与张道士中国的一套防淫反淫观念确实深入人心,这里既有意识形态的规范作用也有经验上养生上的实际“根据”以及从而形成的情感倾向。例如,中国人长期以来来缺少良好的洗浴条件,肉体给人以不洁的感官刺激。中国人从生活到造型艺术,从穿衣到戏曲形象,都拼命遮蔽掩盖自己的身体,叫做“臭皮囊”的。国人还缺少营养乃至温饱的经验,更无性保健性卫生,性生活使部分人觉得吃力,有后遗症。六三 黛玉调侃袭人看,一出要死要活要出家作和上的感情表白变成了你笑我笑她笑一起笑。这是一场三个人的演唱,可以编京剧或者西洋歌剧;是林黛玉有了信心后对于喜人的特殊地位的承认,和袭人至少是暂时对于林黛玉与宝玉间的亲密关系的注意(这是一个外交辞令,袭人注意到了林与宝玉的特殊关系,不等于她认可他们向婚恋方面发展)。六六 阴阳疙瘩最后,通过傻话,丫头没有忘记拍主子的马屁,没有忘记奉承柱子,强调主奴之辨、上下之别,故小姐认为她说的“很是”。如果翠缕真的糊涂,她为什么不说丫鬟是阳,小姐是阴呢?怪不得光绪年间的评者张新之认为翠缕研究生的主阳奴阴论讲得蛮有道理:“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何尝不是大道理?”(Me:一言以蔽之,三个奴道。)六八、错把袭人当黛玉但是作者的本事恰恰在于,负面语词下面,出现了一个令人洒泪令人同情的人物和故事。本书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乃至无意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挑战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本书必须从俗,用俗人能哦故接受的价值语言说三道四。但是文学的价值不在于价值判断,而在于提供生动深刻的文学形象、生活图景……然后,价值判断更多地是读者的事了。这是文学的无奈,文学的弱项,也是文学的永恒、文学的涵盖性、文学的生命力的秘密所在。七一“请教”的分量通篇话语中,最后的“请教”二字尤其精彩绝伦,属于太极推手,借力打力,柔若无骨,力能贯顶,驶入破竹。……他说的是“请教”,请教是以你为师,向你学识,敬听尊训,向你求教,全凭尊便……此柔若无骨而又势不可挡者也。势不可当,就是说,如果你宝玉敢于再耍花招,求蒙混过关,藏头露尾,半推半就,以卵击石,那么在下再来请教,就没有你的好果子了,你就要化为齑粉了。……主子的鹰犬往往比主子厉害,盖主子靠世袭,靠背景,而且一味享福作乐,腐败堕落;而奴才呢,那是杀出来的,叫做杀出来一条血路。容易吗?当差不容易,当差有能人,切切不可大意。八二 令人不舒服的“亲尝莲叶羹”这背后,是一条人命,是一件血案,姐姐的投井换来的是妹妹“亲尝莲叶羹”的恩宠。读者,读到这里,你受得住吗?而曹雪芹写这些是写得多么津津有味啊。他的描写其实是为了突出宝玉是多么体贴,多么俯就,多么诚意,多么感人……在那个时代,一条人命是多么不值钱!八八 刘姥姥怎么这样幸运所以这首先是一个投合阅读心理的故事,是小说即虚构作品事业。一个幸运得人很适合作小说里的角色,像单口相声里讲的黄蛤蟆,像生活中的彩票中大奖者,像超女的前三名。多少读者期待者幸运,用维吾尔族的说法,叫做期望幸运得鸟儿栖息在自己的额头上。期待幸运得人也愿意读幸运者的故事啊。同样,不幸者、冤屈者、各种倒霉的事情不一而足地落到自己头上的角色也能因此而引起阅读的兴趣——同情、共鸣,此种任务引起的是与自己同冤比自己还冤的悲愤发泄,而幸运者,故事提供的暗示是自己也有可能得到命运的恩宠。前者可以借他人之灵魂哭自己之块垒,后者可以借别人之灵气佑自己之侥幸。九〇 刘姥姥的进步与可爱曹氏写大观园写贾府,每每用跳出来的陌生眼光来看来写,有贾雨村冷子兴的纵论,有林黛玉的初至印象,有贾政带着众门客看宝玉“试才题对额”,这次又以刘姥姥游园大写特写一回。其实与其他才子书奇书比较,《红楼梦》的场景有限,要写上几回才能使人印象深刻,要能钻得进去又能跳出来写,要写上几回却又不能令人厌烦。其实刘姥姥一边念佛一边歌颂大观园,这正是贾家人众所要的。不被称颂乃至羡妒的幸福,其感觉是不够味儿的。九三 茄鲞论就是说,我们无法不正视封建社会中少数上层分子的过度消费、过度服务、过度加工、无法不正视那种过度的、不健康的,应该说是适得其反的、只能导致腐败和退化的疯狂享乐而其实难以真乐的现象。九六 刘姥姥与巧姐的缘分人是有弱者心理乃至趋奉心理的,如笔者在《尴尬风流》中所写,见了(尸从)人压不住火的另一面就是见了火人压不住(尸从)。到这里,不仅刘姥姥欢呼雀跃,连普通读者也感到艳羡快乐,真不知这样的好运什么时候会落到自己头上。九八 雅谑与画论弱者审视起弱者来最深文周纳,收拾起弱者来最最无情,这不能算是普遍规律,但也属常见与不可不在意的有规律性的现象。一〇二、权与位封建社会的人治特变决定了它的唯位论行政原则,位就是法,位就是道,位就是秩序。……但是位与权的分离也埋伏下了不稳定因素,正常情况下没事,一旦有事,就会暴露出麻烦来,如后面的搜检大观园。一〇五 无事生非《红楼梦》情节的一个特点就是无事生非。……这里的无事生非,一是无事才娶小老婆,而且没完没了地娶,贪得无厌。无限制的贪欲是无事生非的结果也是无事生非的更有,如果你专心于某项事务,那种食物本身的限制性会从客观上对你有所约束,也会从你身上暴露出你主观的局限,因而是你有所停歇。一〇七 可怜的鸳鸯一个 女孩子,精明能干,敢哭敢骂,(按:就说鸳鸯的骂人也是红字甲级特级对的。)身材高挑,脸蛋也很好,却只能用终身不嫁人与老太太死后“殉主”的声言与行为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这不是太悲惨太变态了吗?这不是等于说《红》中的婢女们根本没有任何人生的出路吗?一一四 石呆子的扇子曹氏写他为了贾赦夺扇如何冤屈石呆子,根本不用交代过程,一带而过,说明当时这一类事司空见惯,是人一看就懂,无需细说。这个社会的腐烂黑暗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二八 病补金雀裘首先,他写出了晴雯的忠勇、晴雯的为了宝玉主人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我国的传统是泛政治化与泛道德化,即使是男女之情,也不是以爱情视之,而是从政治与道德层面评价。男女之爱不叫爱情,不叫情爱,更不叫性爱,而叫恩爱。男女关系是人之大伦,是互相施恩再互相报恩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兄弟的关系一样。宝玉对晴雯有撕扇子供千金一笑之恩,晴雯就有病补雀金裘之报。这叫做“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孟子也正是从恩爱的观点上立论的。陈世美罪不容诛,因为他是恩将仇报不仁不义天理难容的反面教员。……而且,依中国传统,爱情是“私情”,事主才是大义。其次,它表现了晴雯的才能。……第三,他制造了及其紧张的戏剧化的气氛与效果。如此书开篇时所讲,书中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或大奸大恶朝廷败风俗的乱政),能写的这样惊心动魄的章节尤其是以丫头为主角的章节只有此段。此外的戏剧性强的段落则都是大场面,秦氏出殡,宝玉挨打、元妃省亲、搜检大观园等。此段写这样一个不太大的事,能写的如此动人、细致、真实、实属天才,也证明曹公对这些府第的女性生活和“工作”真事做到了了然于胸。一三〇 愿望与现实一面是经济上、道德上的千疮百孔,一面是仪式上、程序上、大面上的隆重辉煌,这就是统治者的里子与面子的鲜明对比,叫做:……光这个阵势就足以镇住别人也镇住自己,唬住旁人也唬住自己了。阵势(形式、场面、布景)本来是人造的,造成之后就能镇住唬住自身,就能弄假成真,感动你说服你摆平你。……年——春节,不仅是立法的节日,百姓的节日,而且从来都是高度朝廷化了的。……多美美好的语言与形式、器皿与设置、寓意与心愿。然而人们想一想,仅仅靠吉祥的宏伟的夸张的与肥腻的话语能够实现你们一代一代发达盛大下去的美梦吗?一三一 做得到与做不到的这些礼仪这些活动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与价值观念,群殴中不乏感人的内容,有些流传至今,如祭黄帝陵(Me:哈哈)。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很强的教化意义,老老实实地行礼如仪,会是你文雅、驯顺、庄重、敬天敬君敬祖,注意自己的举止,也体会到自己的身份,拿好(控制好)自己的“派”。封建封建,核心价值是尊卑张友,是统制的合理性有效性稳定性。祭祖之类的活动可以使你畏上敬上,同时使你珍惜自己的地位与既得利益,使这一切关系与比人性变成天生的、祖宗决定的,先验的不可商量的东西。但是生活中还有另一面,不可以拿到宗祠里展演的另一套东西,例如男盗女娼,欺男霸女,仗势欺人,虚伪奸诈,贪婪争夺,等等。到这个时候,礼治的理念就会变成骗局,仁义道德的后面变成了男盗女娼,甚至于礼仪于是足斤足两,其真实性诚恳性可信性就越差。一三二 贾宝玉撒尿这里也有麝月与秋纹的地位问题,与宝玉尿尿的重要性的认知。宝玉尿尿时麝月秋纹他们份内的事,圈子之内的事、是亲切喜悦一脸一口的笑意之事;对于那两个媳妇,那就是她们无权知晓无权过问无权搀和的本府核心内部的事的。两个媳妇对于适逢其盛——赶上宝玉尿尿——是诚惶诚恐、自觉僭越,无以自处的,这样,对于正在尿尿的宝玉口内含笑的麝月秋纹对二位媳妇就是张口便含威恫吓了。一五三 少女与婆子的矛盾在发酵具体事件则富有中国式的不严密不清晰的模糊数学特色;…………如果认真分析,莺儿将此事推到春燕头上,未必没有想回避 一时的动机。国人无论说什么大事小事屁事,往往把一记的利益考虑摆布在实施真相上头,殊堪一叹。一五四 以粗鄙取胜的传统另一个说话生动的人是贾母,她说点粗话是由于自信。自信的高位者敢说的话常常是别人不敢说,说得越粗就越透露着优越,是以粗为硬,以粗为见识高超。流氓地痞有流氓地痞的粗,背后是他或她敢于撕下脸皮与你拼命,你要脸皮就处于下风了。贾母的粗是由于她有更多更宽阔的话语权,她怎么说都对都圣明。一五五 婆子们的民意世界上有民主的观念与民主的程序、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讨论,同时世界上也有民主起作用的事实。哪怕你的观念坚决否定民主,“民”仍然会在不同程度上“主”一家伙,同时不问“主”得对不对。一五七 对玫瑰露事件的质疑这是原因之一,故而历代读者都给平儿以极高的评价,称平儿是人臣的榜样,甚至林彪也说过他要学平儿。这从反面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某些不光彩的部分,甚至前些年就有人提出,中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姨娘文化。(王按,可能 还有怨妇文化,待召[诏]文化,冷宫文化与妇姑勃谿文化。)一六二 芳官的位置当然,这也是《红楼梦》中的丫头们往往“不奴隶,毋宁死”的一个原因。赶出园子府第,回到父母或兄嫂那里,她们有了多一点的自由,但是首先遭遇的是饥饿的自由,灾病的自由、再次被卖出去的自由,生活环境一落千丈的自由、嫁一个“小子“(仍是奴才)吃一辈子苦的自由。没有物质保证的自由与没有自由权利的物质待遇成为人的两难选择,也是老太太的被窝——盖有年矣。一六九 谁让你是出头的椽子鸳鸯时间本事邢与其夫贾赦自取其辱,但是仇恨是不讲是非的,越是无赖越要记恨好人,他们对正确处理事务因而烘托出自己的无理取闹者反会恨得更加刻骨。任何一次成功都会让失败者记仇,任何一次正确都会让错误者咬牙,任何一个聪明的举动都会引起愚蠢者痛不欲生的伤害感与不共戴天的愤恨。被贾母特别宠爱的地位,有效有威地进行管理的地位,输出智力(协理宁国府)的地位,压倒一切(如尤二姐)的地位,是凤姐的骄傲与胜利,也是他走向失败与灭亡的根由。不错,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成功也是失败的嫡亲母亲。一七〇 凤姐哭了我们可以设想,其实凤姐承担这这么重的任务,从来就应该是磕磕绊绊而不是一番风顺的。然而小说家是有自己的主体意识的,他对王熙凤命运的理解与表现却定要强调出盛极而衰、盈极而亏的过程。……抽象地讨论或宣誓人生的空虚与悲惨还是容易的,具体的感受却令人凄惶。空虚之所以空虚就是因为它充实过,悲惨之所以悲惨是因为它欢乐过,没落之所以可叹是因为它兴旺过。《红楼梦》里有多少青春、欢乐、幸福、聪明、亲情、牵挂,就有多少老病、悲伤、苦难、愚蠢、嫌隙、仇恨,还能说什么呢?一七一 风暴是怎样酿成的这是无法从逻辑上进行严格的论证的,国人将这种情况说成为气数将尽,恶贯将盈,事出有因,回天乏力,在劫难逃。作者对她是极客气的,只说了一句“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今即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就足以现出她的凶恶与无知、低智商与不讲道理,脱离实际与一意孤行了。这也是时势造英雄吧,混账的时势只能造出王夫人这样混账的角色来。(Me:王夫人与赵姨娘一表一里,同不明事理之人。若有本事,那位贾政兄真不知如何选人育人也……)一七二 惜春的冷清高是一种好品质,尤其是在世风堕落、人心腐烂的情势下。然而惜春的这种清高却显得那样自私自利,蛮不讲理,视他人如草芥如寇雠,为一己的情面与情绪不惜牺牲旁人的一切。(Me:此间权势起涨跌落似乎王氏尚未看清)一七五 诗歌属于悲哀中秋,有点问题,气候呀月华呀岁月呀都带几分凉意。俗话中也有“年怕中秋月怕半“的说法,显示了人在时间面前的恐惧感与受压迫感。仍然是富贵之家,仍然是一番排场,却如章回题目所说,品笛凄清,联诗寂寞,连“景点“的凸碧凹晶也不阳光。一七六 晴雯之情这里汤显祖讲的其实仍是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男女之情,但是他给了“情”以超生死,超人世、超逻辑(理)、梦幻化既精神化的至高无上,普泛与先验的意义、宣扬了一种唯情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情比生命更重要也更有力量!生命是宝贵的也是需要充实的,以什么来充实?修齐治平,建功立业,金钱美女,权势地位,是一种充实,情更是一种,它与西方喜欢讲的充满着生命的欲望与肉身的欢乐的爱或爱情有着走向上的区别。西方的爱通向的是欢乐、满足、生命的淋漓尽致,而牡丹亭边的情通向的是人生的至高、超越、坚贞与使命的完成。这与中国的传统理念上的贬低性、贬低欲望的价值取向有关。性受贬之后,爱情就往道德化,先验化乃至宗教化的方向升华与发展。一七八 再谈“不奴隶,毋宁死”当然,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作者在这上头仍然是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写书的,他认为平民贫民就是魔鬼,平民贫民之家就是人间地狱。然而这也并非完全的伪造。社会的结构是为老爷太太服务的,老爷太太有调动使用社会资源的完全权利,这个资源也包括文化与礼节,物质享受的条件与精神条件。你进入这个结构,你至少能分到一些残渣剩饭,甚至能仗势得意一回舒服一回;而你脱离了这个结构,你只能靠边苟活,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结构众人吃香喝辣,颐指气使。一七九 文学与真情可以看出文学不但表达真情,而且依靠真情,激扬情感,甚至可以说是发展和加温情感。然而同时,文学对情感还有一种转移与限制的作用。越是古雅的严格的精到的形式,越是容易把真情实感或多或少地变作文章,变成遣词造句用典择韵排比构思推敲电量,越是可能进入言志载道,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规格。可不是,紧接着的是宝玉与黛玉就此文进行的文字切磋,而且宝玉说这诔是他“一时的顽意”。呜呼,越是文采斐然,越有可能成为“一时的顽意”。文学啊文学,能不为你一恸!一八二 礼与禅这一段写得不错,宝黛爱情的悲剧并不是一个直线下落或脆性崩塌的突变,在出现了宝钗与宝玉婚姻的蛛丝马迹之后,黛玉已经绝望,已经坐以待毙,突然又有了某些希望。人常常会自己安慰自己,弄不好变成自己骗自己。而且还有各式哲学,能够把实际的焦虑观念化、语言化,能够多少起到些减轻心理压力,变现实压力为抽象观念游戏的作用。一八三 《红楼梦》的收官阶段这里有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即认为大概念决定小概念,大原则决定小原则,大道理决定小道理,大气数决定具体的人的命运。大官的浮沉决定小官的升降,包括大珍珠也是小珍珠的主宰。最后最后是唯一的——从人来说就是皇上,从概念来说多半就是“道”——决定天下的一切。这是一种一元论,本质主义、唯上论、唯大论。这与西方的实证主义传统不太一样,实证主义只承认具有经验一句,经过实践检验特别是科学实验证实的东西。所以他们既重视大道理对小道理的作用,也重视小道理对于大道理的反作用。一次实验看到的可能是小东西,但东西再小并非大东西的从属,小结果可以有助于证实(不能完全证实)或干脆推翻某个大道理。第九十三回写到久违了的蒋玉菡,书渐渐走向收官,“用得着”的人都该露露脸了。一八五 黛玉之死哀莫大于无泪,恨莫大于无怨,痛莫大于无言。两个最最聪明最最相爱的小儿女剩下了互对着傻笑,这已经不是悲喜的问题而是恐怖与生死的问题了。已经不怕任何人看了,已经无所畏惧。保不住爱,保不住性命,保不住青春的才具,还保不住呆傻吗?(Me:这是我喜欢的作者,当年那些写鸡蛋,写滑雪衫,写梁效写作班子的小文,就可以看出这人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的透彻,其实比后来的王二也未必差上半分。所以我才能耐性抄上这么多书。不过,有些耿耿于怀的问题,其实已经过时,另有一些比如李纨,作者恐怕尚未看透。另外对林妹妹和宝姐姐,似略有不公。不过总之,还是十分让人有收益的一本好书。)
  •     老爷子的视角很多都挺不错,侃起来让人觉得开阔,有种众横捭阖的意思。这和王老先生的经历分不开的。我也超段书,给各位看看。------------------------------------四 从许由到宝玉    同时也有另一种思路,中国的封建社会和任何一个地区的一种社会一样,它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单一的、铁板一块的,而是充满着悖论与冲突,有正题就有反题,有向着灯的就有向着火的,有牢牢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有被统治的、不服统治的、歪着拧着也要出笼的其他思想。    相传公元前二千多年,唐尧向许由探讨向他禅位的可能性的时候许由坚辞不受,逃往箕山。尧再派人劝他担任九州长官,他很不高兴,而且 以颍水洗耳表示劝仕的话污染了他清洁的耳朵。至今河南许昌一带还有许由洞、洗耳河、许由洞村等景点。这可以说是宝玉的第一个精神祖先、精神资源。    老庄也讨厌儒家那一套。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用我的话说,失去了自然本真才讲价值 规范,失去了价值规范才讲爱心教育,失去了爱心才讲信用友谊,失去了信用友谊才讲秩序自律。这与宝玉的批评“文死谏、武死战”大意差不多。    到了魏晋南北朝,厌弃仕途经济的名士就更多了。著名的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便表达了这种清高,竹林七贤中的其他人(包括山巨源即山涛)也都有这方面的惊世骇俗的言行可考。    晚明的李卓吾更是特立独行,软硬不吃,宝玉应引为同道。    时到新中国,有钱锺书式的高士。他最后还是担任了社科院副院长,副部级,惹得至今有人还在煞有介事地讨论他是怎么住进了部长楼,甚至说是某某个人一句话使他进入新居,编造神话,再徒劳地研究评析批判一番。    海峡对岸有李敖,专门批之谤之,他已经担任了立法委员。时代不同了,不合作者们的选择大大拓宽了。    当代还有一些高士其实是被迫断了仕途经济的念头的,之后崇拜者们大喊“伟大的孤独”什么的。    当然,宝玉与这些个人不同,他同样无意标榜自己的高雅、清洁或文才、天才或平民意识,只是沉醉于青春与女性。这与其说是出于某种观 念,不如说是青春期的自由与放诞。他不像许由爱农重农,守护大地与庶民身份;老庄高明,棋高一着,道高一丈,理深三尺三;嵇康珍惜清洁,仇视媚俗;他们都 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意识形态。    中国是厉害,有两个源远流长,一个是仕途经济乃至官迷们源远流长,一个是性灵第一视功名如粪土乃至作秀也是源远流长。 -------------------------------------------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虽然没有更深入地谈,而且某些问题有分析过头的意思,不过读完确实是很爽的,就好像跟一个大家聊红楼,用的是口语,取的是最关心的主题,而不是故作高深
  •     无甚新奇
  •     妙处可与君言。对很多细节的理解,别具一格。
  •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     红楼梦的故事线,我终于理清了。
  •     已经不能更讨厌王蒙。除却观点连稍微长点一段话都写不明白。思想与人品都有问题。
  •     语气确实很调侃,质量so so ..
  •     随机看了几篇,看了附录。可能是有一种先入为主吧,除了标题的那几章其余都不敢苟同,不发表意见。
  •     好书!
  •     阅读体验不及尴尬风流,有些词句也觉得稍微有点太50年代。但毫无疑问,这本是我看到过的最通俗最实在最平常人最不上纲上线看起来最轻松【当然学术性和信息量可能略少】的读红楼类的书,跟王蒙在锵锵的感觉很像,看着玩来说还是有点意思的。自从我接受了大观园众人十来岁的设定,以熊孩子再来看他们,忽然觉得好多不明所以的地方就理所当然了。但我真没意识到香菱还有那么大的信息量,玻璃心又渣渣了……【所以又到了重读经典的时候了么?
  •     这一本有时候读起来还不够过瘾~
  •     我没看过红楼梦,电视剧也未曾看全。但是这本书却很吸引我。每个篇章都很简短,视角也新颖。午间休息一卷在手,不睡也罢~
  •     04/2013 KL 在图书馆随手翻了一下觉得还有点意思就借回来了,但经不起细看,大概是比较好看的博文的级别。不奴隶毋宁死的主题倒是有意思的。
  •     一直都不可自拔地喜爱《红楼梦》。作为肤浅的我,只能浅浅地来读红楼,只是一再地沉溺在那样的故事里。但是也喜欢看看大家的评点,帮助我们看到书中蕴藏地更深层的东西。不用尽信,但是很多观点很叫人拍案叫绝。我看时,怎么就没发现呢?闲暇时候,读读,岂不美哉~
  •     另一个角度解读红楼罢了
  •     还行吧还行吧,只是到底玩味重,观点无认同处
  •     2011.11
  •     有点八卦
  •     写的真心一般。絮絮叨叨
  •     从很多小细节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让人印象深刻
  •     从文学角度看红楼挺好的。
  •     研究红学的人都特别有意思,每个人研究的方向和对某件事的诠释都不相同,不管是王蒙、俞平伯还是周汝昌、刘心武,大家互不服气,争论不休,导致我这样的看客很欢乐
  •     随笔吧,讲红楼中的奴性
  •     说多了,会走火入魔。
  •     驳杂不精,浅。
  •     不那么诗意,多一点现实,老先生以一个像老工人吐槽的口吻絮叨絮叨,比较合私没品位的口味啊~~
  •     红学的入门读物,便于理解红楼梦
  •     想看出一些作者的观点很难,像是读书随记。想知道王蒙为什么喜欢红楼女子芳官
  •     不对胃口
  •     原来是王蒙的。。。再读一遍
  •     原来王蒙喜欢的是芳官啊
  •     红楼到底是真有那么复杂 还是后人把它想复杂了
  •     买了却读不下去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