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奴隶,毋宁死?》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不奴隶,毋宁死?章节试读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30209400
作者:王蒙
页数:354页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35页 - 宝玉黛玉在床上

写过小说的人大概知道:写好人物的性格不易,写好性格的发展更难。《三国》里的刘关张、诸葛亮、曹操……一出现什么性格最后还是什么性格,缺少发展过程。相比之下,《水浒》里的林冲、卢俊义、宋江等写得稍好一些,至少,他们几个人在逼上梁山以前与以后的性格表现还是很分明的。
所以我赞美《红楼梦》,它对宝玉黛玉的描写很有进程性。一见面先摔玉,固有感情的冲击,却透着孩子气的任性、顽皮。到了元妃省亲以后,“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写得既是耳鬓厮磨、温柔缱绻,又是天真烂漫、两小无猜。声、形、动、气味、床上的环境,何等迷人动人!此后,不管是封建礼教的钳制,抑或是后现代性解放的纵欲,这样的一男一女,或发展为情人爱人夫妻,上床后不免狂吻做爱倒凤颠鸾;或面对种种压力束缚,说不完的苦处,诉不完的委屈,疑不完的心病,受不完的压抑……谁还能这样地亲亲热热、说说笑笑、碰碰摸摸,一刻千金,人生能有几回情意绵绵、玉体生香的时刻?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281页 - 谁让你是出头的椽子

从家事兴衰的角度看《红楼梦》,王熙凤才是真正的主角。
与一切心怀叵测的能人一样,她的做人行事关键方略在于依靠少数,压迫榨取多数。紧摽住贾母,靠拢着王夫人,保护着宝玉,敬礼着探春,拉拢住鸳鸯、袭人、平儿,压上贾琏一头,她以为她在贾府如入无人之境了。
然而不然。第一,她没有团结住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她的丈夫贾琏。第二,她强硬有余,宽厚不足;令下人畏惧有余,令下人拥戴乃至爱戴则全无。宽猛不能相济,服人不能服心,这样的管理迟早要垮台。第三,处在靠边位置的她的亲公婆一直对她虎视眈眈,潜在的威胁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的威胁,潜在的对手转眼可能成为致你于死地的劲敌。她不懂,她一味自信自得自吹自逞,叫做骄纵有余,谨慎不足;逞威有余,施恩不足;争强有余,藏拙不足。第四,她太高明,太高明了就压了众人一头,就得罪了所有的一般般,就留下了后患,就早晚可能会走到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民愤极大、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凤姐弄权铁槛寺也好,打丫鬟耳光也好,害贾天祥也好,都没有像对付尤二姐这样五毒俱全,集虚伪、欺骗、设局、请君入瓮、阴险、狠毒、翻脸不认人、内外勾结、上下其手……于一身,其阴损毒坏狠堪称全活,应该叫做恶贯满盈。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凤姐管理的手腕虽然高超,仍是小聪明、小胆识,不是大智慧,看不到长远,看不到危险,看不到现实权力中匿藏着的悖谬。
其实邢夫人与凤姐的矛盾中,道理并不在邢这边,曹雪芹的笔墨也从来没有向着过邢夫人。鸳鸯事件本是刑与贾赦自取其辱,但是仇恨是不讲是非的,越是无赖越要记恨好人,他们对正确处理事务因而烘托出自己的无理取闹者反会恨得更加刻骨。任何一次成功都会让失败者记仇,任何一次正确都会让错误者咬牙,任何一个聪明的举动都会引起愚蠢者痛不欲生的伤害感与不共戴天的愤恨。被贾母特别宠爱的地位,有效有威地进行管理的地位,输出智力(协理宁国府)的地位,压倒一切的地位,是凤姐的骄傲与胜利,也是她走向失败与灭亡的根由。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44页 - 过门与枢纽

写小说的人的一大悲哀,一大苦活儿,就是免不了作些个纯过门过渡交代性的叙述,味同嚼蜡而又不能不写,连自己写着都提不起精神来,遑论其可读性乎?
……
以上笔墨,无大场面,,无大冲突,无大悬念,甚至所写任务也颇不集中,给人以过门过渡、信笔闲笔的印象。然而,只有对所写人事境皆烂熟于心,才能写到哪儿像哪儿,写到哪儿哪儿丝丝入扣合榫,而且写到哪儿都有不止一项功能,不止一方面的内涵。这种闲笔反见功力,于是过门云云反成枢纽、枢机。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198页 - 贾府内到底有几个世界

贾府的生活极其空虚无聊,没有事不是吃喝就是过生日,不是偷情就是讨妾;另一方面,主子与主子,奴才与奴才,奴才与主子,却又都不断地生事、找事,忙于空虚,紧急于无聊,忙于内斗,劳神伤力,劳民伤财。一方面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另一方面他们又一个个乌眼鸡似的,相互狼视耽耽,只求一己快意,谁也不考虑整体。从家族命运来说,他们所有的存在方式都在自掘坟墓、自取灭亡。
贾府到底有几个世界呢?差不多已经不成世界了,只有一团乱糟糟的败落气象。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76页 - 众女儿的合与分

宝钗与黛玉,她们是人性——女性的两种类型,性灵型与文化型、任性型与淑女型、自然型与社会型、情感型与自制(深沉)型的完美代表。没有证据证明宝钗是阴谋家是一步步打击黛玉夺取二奶奶的宝位。我宁愿相信宝钗是入了化境,举止言谈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伤害旁人。
实际生活中,两种类型不可能提纯到钗黛这种程度。我在前文中已经说到黛初到贾府的时候其实也很讲人情世故,不妨解读为曹雪芹也感叹于人性女性的不能两全,审美与实用的不能两全,性灵与文化的不能两全。他写黛儿不忘钗,写钗则尤念念于黛,当然倾向是在黛方面。如果小说再不倾心于悲哀的失败的极度个性化的黛玉,人间还有什么东西能抵挡一阵子(哪怕假装抵挡一阵子)世俗实用主义和统一规范呢?
(王蒙之前写道:被黛玉爱上可能会被逼死,必是纠缠如毒舌、执着如厉鬼。宝玉也同理,宝玉关爱哪个女孩子哪个女孩子就凶多吉少。也许是世人无法承载那样充沛的情感力量?我还是做不到喜欢宝钗,觉得王蒙说得也有理,但是我就是无法原谅宝钗一件事,这件事上她太冷太无情了,让我觉得不愧是住在“雪洞”里吃着冷香丸的女人。事情也不大,就是她对王夫人劝说不要伤心,金钏是自己在井边玩掉进去死的,宝钗明明知道真相还这般信口雌黄,实在是无情无人性得狠。每每读到这里,或看到演员说出这句台词,就头晕目眩,阵阵作呕。)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119页 - 哭贾珠

这里(贾政打宝玉)并没有必然性,为宝玉也好,为贾政贾母王夫人而叹息而痛哭也好,本来于贾珠无关。王夫人神来之哭,哭到了贾珠头上;曹雪芹神来之笔,把事件写得更丰满,把冷宫里的人物调动了出来,把贾家的悲哀更推演了一层,把宝玉不成材、乃父不谅解的一重矛盾一下子演化成了贾珠已去、宝玉不肖、未亡人犹在、家门大大地不幸的多重矛盾。
七八、袭人的“胆识”
在小说里,贾政讨厌。在现实中,如果你为人父母,不管你什么意识形态什么理念什么价值观人生观,不管你是国民党共产党还是自民党泰爱泰党共和党保守党,也不管你信仰宗教还是无神论,你能喜欢或者容忍宝玉这样的儿子吗?你愿意有黛玉这样的女儿吗?(哈哈,这倒是真的)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41页 - 宝玉谈禅

对于宝玉来说,也许不仅对于宝玉来说,人生有两面,一面是真实,一面是虚无;一面是充盈,一面是空洞;一面是存在,一面是消亡——死亡;一面是爱怨情仇,难割难舍,一面是镜花水月,了无痕迹。宝玉越是有悟性,对于后者消极的那一面越是看得清楚,哀得伤痛。在一个没落之家,在一个末世,在一个有一千条理由绝望却没有什么理由积极进取的语境中,他得不到任何精神资源来解释自己的悲哀,得不到任何鼓励来振作自己的精神。于是,游戏也罢,当真也罢,这些文字皆成了宝玉的谶语了。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12页 - 你的脖子上挂着什么

黛玉最伟大,她脖子上什么都没有。她为之伤心、疑惑、悲哀,她不懂以无胜有的道理,她时时感到的是一无所有在一应俱全面前的弱势。
你我大致也是林黛玉,你我的脖子上也是什么都没有。……我们生下来,没有玉、没有金、没有篆字灵符,只有一双手、一颗心、一种未必能够实现的愿望,一腔眼泪。然后,噙着泪,焦着心,忙碌与慨叹着自己的一生。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223页 - 真实的极致

红楼梦写人物是中国小说传统的一大革命。传统小说的人物概念化、二分化、黑白对比化。
曹雪芹写人物有一个方法,就是越是关系亲近的,性格上越是要拉开距离。例如赵姨娘与探春,探春与迎春、惜春,宝钗与薛蟠,宝玉与贾环,黛玉与宝钗,袭人与晴雯,贾政与贾敬,尤二姐与尤三姐……
为了对比鲜明,就必须、就只能有意无意地对特定人物的性格特色加以强调,客观上使某种性格极端化,用一个更好的词儿就是极致化。宝钗之平与圆,黛玉之心细与笃情,宝玉之纯真与自私,袭人之务实与心机……其实都超出了生活实际的可能,其实都经过了某种程度的提纯与夸张。
同样的提纯与夸张,到了高手这里就鲜明生动感人,到了庸手那里就是概念类型俗套子。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196页 - 两个世界

红楼梦里有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以宝玉为中心的青春世界,这个世界的主题是爱情、亲情、诗歌与其它文字游戏(如灯谜、对联、酒令)、说笑、吃穿打扮、物质的与精神的享受,也包括年轻女儿们的互为青春伙伴、互为才学上的或情感上的竞争对手的关系。这个世界的特点是雅。
另一个世界是俗务。这个世界有些显得肮脏的东西,有了权力、财富、便有弄权与贪渎,就有各种算计、计谋、计较。
所有高雅的世界背后都有一个庸俗的世界。高雅的世界看不起庸俗的世界,然而,庸俗的世界又常常是高雅的世界的依靠与基础。庸俗的世界其实更看不起高雅的世界,庸俗的世界知道是自身掌握着各种资源,决定着操控着高雅的世界的运转,当然庸俗的世界也乐于见到高雅的世界成为自己的门面。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4页 - 宝玉摔玉

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过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
是的,这是宿命,这是前世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还泪之情所注定的,它无须解释也不必解释。宝玉爱黛玉,这是不能讨论的。爱情如电如雷霆,如疯狂如冤孽如病痛,它的强度甚至超过了生与死。宝玉见了黛玉,他能不闹吗?他能踏实吗?他能正常吗?
贾母临时编撰的黛玉的莫须有的以玉殉母的故事确实大近情理。贾母这样好的虚构能力,比后世那些毫无想象力、只会写自身的一点室内剧肥皂剧经历的座驾要更适合搞创作。(哈哈)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6页 - 从许由到宝玉

许由
老庄也讨厌儒家那一套。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用我的话说, 失去了自然本真才讲价值规范,失去了价值规范才讲爱心教育,失去了爱心才讲信用友谊,失去了信用友谊才讲秩序自律。这与宝玉的批评“文死谏、武死战”大意差不多。
宝玉无意标榜自己的高雅、清洁或文才、天才或平民意识,只是沉醉于青春与女性。这与其说是某种观念,不如说是青春期的自由与放诞。
中国是厉害,有两个源远流长,一个是仕途经济乃至官迷们源远流长,一个是性灵第一视功名如粪土乃至作秀也是源远流长。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2页 - 通灵宝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生而衔之的那块玉是一个关键性的部件。第一、它是贾宝玉此人的另一个“我”,它是宝玉的物格化,也就是说贾宝玉公子是这块玉的人格化,它们互为主体。第二、它是贾宝玉也是全书的一个符号。第三、它是全书的主线:由女娲补天未用之石变成通灵之玉,幻化为人,经历种种,复变成一块石头,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符合中国哲学对于圆形的崇拜、循环观念与周而复始的观念。第四、它是作者的哲学:发生学、未来学与终极关怀,是作者理智上想讲实际上未必做得到的一种人生观,虚无主义又现实主义。虚无而不彻底,因为虚无会变成现实,一块石头会变成一个贾宝玉其人;现实而不现实,因为贾公子的一切是石头变的,最后还得变成石头。第五、它还组织了一些情节,使得现在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带上了象征主义直至魔幻主义的色彩。
这个关键性的交代就是石头,玉的本质、来源、归宿都是石头。只这么一想,你就开阔了、平静了、惆怅了、悲哀了也升华了。不简单。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295页 - 芳官的天堂与地狱

宝玉的罪过不仅在于他过着以自己为中心的恣意任性的生活,享受着甚至是垄断着众女奴的侍奉与心仪,享受着服务也垄断了真情,而且在于他以他的青春派、疏离派、诗歌派、浪漫派乃至自由派的风格制造了众少女的人生幻想、人生迷梦,使她们不仅过不上天堂的生活,也无法忍受人间残缺斑斑的生活,而只有选择下地狱一条路了。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288页 - 质疑青春

绝对的清高必须脱离红尘,脱离生活。青春之所以可爱与较显清洁,恰在于它没有被生活的光怪陆离、被实利的盘算计较所污染。
所以黛玉可爱。但是全书最最关键的迫害青春的搜检大观园之役中,她与她志同道合的友人情人贾宝玉连一个屁都没有放。倒是入世的、通晓人情世故而且严守主奴界限的探春有所悲愤,有所上纲,有所批判。
对待大观园里的联产承包(哈哈 这也是探春的主意),青春们也是吃凉不管酸的空想家态度。他们作诗,他们编花篮,他们吃酒行令。他们从来不考虑实务财务,宝玉对黛玉说得好:不管少了谁的也少不了咱们俩的。完全是娇惯成性的寄生虫、活废物的语言。
不过青春虽无赖,但没有无所事事的金陵十二钗与无事忙的宝玉,哪里来的永远的《红楼梦》?
(其实宝玉这条线的主题应该是不想长大,他对探春说教“少管俗务”的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但我依旧喜欢可爱的宝玉和黛玉,但更加认同的是探春。)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38页 - 磨牙

中国的传统小说只注意情节故事以及道德教训,写日常生活、言谈话语是很少的。但是《红楼梦》不同,各种磨牙也写进去了,有人如胡适对此还有微词。这就看你怎么读这些日常生活、杯水风波以及磨牙斗嘴了。

《不奴隶,毋宁死?》的笔记-第283页 - 凤姐哭了

读《红楼》,人们很容易习惯于贾府中人的优越生活、养尊处优,习惯于凤姐的处处占先,习惯于宝玉的永被宠爱,习惯于少女们的永远青春。而其实,世上没有永远不散的筵席,养尊处优将被树倒猢狲散所代替,处处占先将被力拙失人心所代替,永被宠爱将被看破红尘所代替,永远的青春将被时光所吞没。这样当我们读到红楼人物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惊异。
抽象地讨论或宣示人生的空虚与悲惨还是容易的,具体的感受却令人凄惶。空虚之所以空虚是因为它充实过。


 不奴隶,毋宁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