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写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知识分子写真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ISBN:9787511703118
作者:艾柯 等著
页数:339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董乐山(1924-1999) 浙江宁波人。造诣深厚的翻译家、作家与美国问题研究专家。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专业。解放后曾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和英语教学工作。1950年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获得改正,1981年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调到国社会科学院,担任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新闻所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  董乐山文笔精湛,著作等身。著有《译余废墨》、《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边缘人语》等;译有《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西行漫记》、《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中午的黑暗》、《冠军早餐/囚鸟》、《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鬼作家》、《巴黎烧了吗》等;编有《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等。

书籍目录

目录
Ⅰ.美国作家谈创作
关于美国作家谈创作
我小说写的以观察到的人生为基础
我是一个回到黑暗时代去的作家
作家最痛苦的莫大于不能再写作
我为自己和文学而写作
写个好剧本是件了不起的事
我心目中没有理想的读者
我的一生是个退避者的一生
作家顶多只能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
Ⅱ.知识分子写真
约翰生的《知识分子写真》
狂人卢梭
透明度下看萨特
斯诺家书
今日红色中国
红星照耀世界
Ⅲ.书话三则
代拟退稿信数则
古今禁书
翻译家如是说

作者简介

《知识分子写真》内容包括:狂人卢梭,透明度下看萨特,我小说写的以观察到的人生为基础,我是一个回到黑暗时代去的作家,作家最痛苦的莫大于不能再写作,我为自己和文学而写作,写个好剧本是件了不起的事,我心目中没有理想的读者,我的一生是个退避者的一生,作家顶多只能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斯诺家书,今日红色中国,红星照耀世界,代拟退稿信数则,古今禁书,翻译家如是说等。

图书封面


 知识分子写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篇卢梭“外传”译自英国文化史家保尔·约翰生(Paul Johnson)一九九八年出皈的文集 《知识分子写真》,原书名《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写真”两个字是我加的,借自日 语,但无原来“摄影”之意,仅按汉字字面,予以“忠实写照”新意。这本文集收了约翰 生命历年为英国各报刊写的十三篇世界著名知识分子的评传,道人所未道,写出了他们的 真实面貌,对于世人打破偶像,从幼稚的英雄崇拜的心态中摆脱出来颇有作用。 林语堂曾经说过,西洋肖像画技法与中国肖像画技法之不同,在于前者是立体的,因此有 明暗层次,有透视效果,后者是平面的,因此没有明暗层次,没有透视效果。肖像画如此 “伟人”传记何尝不然,传主身影无不高大伟岸,令人肃然起敬。然而约翰生却从另外一 个角度来剖析我们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偶像,先从后蒙运动创始者之一卢梭着手,遍及近两 个世纪来的文化名人如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罗素、萨特、海明威、布莱希特、海尔 曼等,甚至马克思也不放过。看一看他们以人类福祉和社会良心为己任,而且事实上也开 出治疗社会弊病的药方(姑不论这些药方是否切中时弊,用之有效)但从道德精神上来说 他们是否个个有资格可以充当人类的导师,也就是说他们是否尊重真实,他们如何对待妻 儿——不论是合法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他们是否对朋友以诚相待,尤其是,他们对于 金钱的态度如何,凡此种种,一言以蔽之,他们的私人生活中行为是否无愧于他们公开宣 扬的道德规范?这样来写这些文化名人的传记,其效果确实令人触目惊心,但作者并无揭 人隐私和哗众取宠的动机,因为他的资料来源几乎全都是已有公开的文献,何况他对这些 文化名人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贡献并无丝毫藐视贬低之意。他的用意无非是提高我们一些独 立思考的分辨能力,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和人物有个比较立体的,分明暗层次的,有透视 比例的了解而已。但是对于那些始终没有脱离英雄崇拜的幼稚心理的人来说,看到平素景 仰的偶像原来是石膏制的,不堪一击,顿成碎片,也许是无法接受的。 译者 晚近二百年来知识分了的影响日益增长。的确,世俗界知识分子的兴起是形成目前这个现 代世界的关键因素。从历史的长远用度来看,它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新现象。不错,知识 分子以前以教士、抄写入、占卜者身份出现时,一开始就把指导社会视为己任。但是,作 为僧们文化的监护者,不论这种僧侣文化是原始的还是文明的,他们的道德和意识的创新 总受制于外界权威所定的规范和继承的传统。他们不是,也不可能是自由的人,思想方面 的冒险者。 随着十八世纪教上权力的衰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导师来填补这一真空,使社会倾听他们 的教导。世俗界知识分子可能是有神论者,怀疑论者,或无神论者。但是他们就像祭司或 长老一样,热衷于教导人类如何行事处世。他们从一开始就宣称自己对人类的利益特别关 心专注,负有教导人类提高素质这一拯世责任。他们对这一自封的使命采取了一种比他们 的教土前辈激进得多的态度。他们不受任何天启宗教诞的同情。他自称是 “人世间最不快乐的人”,谈到“紧跟我每一脚步的恶运”,“很少有人流过这么多的眼 泪”,而且坚称:“我的命运如此多舛,无人能够形容,无人能够相信。”事实却是,他经 常形容,而巨很多人都的确相信,一直到他们知道了更多他的性格以后。即使到那时, 仍有一些人同情他。德庇内夫人从一个受到他无情无义对待的女主人,甚至在打开了眼睛 看清他的为人以后还是说:“他诉说他的不幸的简单、独特方式仍使我感动。”他是军队中 称之为“老兵”的人,一个手法老练的心理骗子”。因此我门发现他在年轻的时候写的一 些恳求信就毫不奇怪了。这些信仍有一封流传至今。这是写给萨伏伊总督的,请求赐给一 份年金,理由是他患有一种可怕的残疾,而且即将不久于人世。 在自我怜惜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大狂,认为自己不论在受苦方面或品格方面都与众个同。他 写道:“你有什么苦难可以与我的相比?我的情况是独一无二的,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 没有过……。”同样,“爱我而又值得我爱的人还没有出生。”“没有人更有爱的才能。”“我 生来就是从未有过的最好朋友。”“如果我知道有一个人比我强,我就会坦然离此人世。” “你们说还有准比我更好,更有爱心,更加体贴,更加细心………”“后代会崇敬我…… 因为这是我应得的。”“我生为自己而高兴。”“……我的安慰在于我对自己的看重。”“…… 如果欧洲有一个开明政府的话,它就会为我造碑立像。”怪不得伯克说:“他的自大这一毛 病已达到了临近疯狂的程度。” 卢梭的自负使他认为自己不会有卑劣的感情。“我不知仇恨为何物。”“我太爱自己了,不 会去恨任何人。”“我从来没有过仇恨的感情,从来没有妒忌、恶毒、报复的感情进到我的 心里……偶而有愤怒,但我从来不狡诈,从来不记恨。”实际上他常常记恨且又为了解恨 而使狡诈手段。大家都注意到这一点。卢梭是第一个知识分子—再声称自己是全人类朋友 的。但是,尽管他爱一般的人类,但对具体的人却极易发生争吵。吃他争吵苦头的人中就 有他以前的友人日内瓦的特隆兴医生,他说:“这位人类的朋友怎么可能不再是个人的朋 友呢,或者难得是个人的朋友了呢?”卢梭答辩说,他有权斥责那些只配斥责的人:“我 是人类的朋友,而个人却到处都是。真实的朋友也到处发现心怀恶意的人——我并不需要 走多远。”卢梭是个自大狂,他把对他本人的敌意等同于对真实和美德本身的敌意。因此 ,怎么对付他的敌人都不以为过:他们的存在就决定万劫不复的惩罚确有其理:“我不是 天性凶残,”他对德庇内夫人说,“但是我看到人世间对这些恶魔不加惩罚,我就想到该有 个地狱在等待他们。” 既然卢梭这么自负、自大,动辄与人争论,那未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与他交朋友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把我们带到了他的性格和历史机遇的核心。一部分是由于偶然,一部分是 由于直觉,一部分是痈他有朝一日想躺在你身边的地位 吧!你的不幸终于告终,这未始不是幸事,因为上天让你免去了看到他的残酷捉弄。” 以这样一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来对待她的死可谓不脱卢梭本色。 卢梭有没有可能不怀强烈的自私动机友爱个女人呢?根据他自己的记述,“我一生中第一 个也是唯一一个爱人是莎菲”,即他的思主德庇内夫人的小姑陶特托伯爵夫人。他也许确 实是爱她的,但是他说他“为谨慎计”在写给她的情书时注意措词,万一公诸于世,对她 会产生对他同样不利的影响。至于他在一七四五年姘居的二十三岁洗衣女特里莎·莱瓦塞 ,她跟他三十三年一直到他去世,但他却说他“对她从来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爱意……我 在她那里得到的感官满足完全是性欲上的,同她作为一个人毫无关系”。他写道,“我告诉 她,我决个会离开她,也决不会娶她。”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他在少数朋友面前同她举行 了 一次假婚礼,但却利用这个机会发表了一通自吹自捧的演说,声称后代将会为他立像, “届时谁做过让-雅克·卢梭的朋友就不会只得到徒有虚名的荣誉。” 他可以说是鄙视特里莎的,认为她是个目不识丁的粗俗佣女,也鄙视自己与她同居。他 指责她母亲贪财,指责她兄弟偷了他四十二件好衬衫(但没有证据可以说明她的家人真如 他说的那么坏)。他说特里莎不仅不能读书写字而且说不出钟点,不知道几月几日。他从 来不带她出去,他请朋友来吃饭从来不让她入座。她端莱端饭,他则“寻她开心”。为了 取悦德蒙莫伦赛卢森堡公爵夫人,他编了一份她的语法错误。甚至他的一些高贵朋友对他 以这么鄙视的态度待她都感到吃惊。同时代人在她身上看法不一,有的人把她看成是幸灾 乐货的长舌妇;卢梭的不少传记作家把她写得十分不堪,以此证明他这么卑劣侍她不无道 理。但是她也有一些卖力的辩护者。 不过话得说回来,卢梭也说过她的好话:“天使的心”,“温柔娴淑”,“能出好主意”,“不 会卖弄风骚的单纯姑娘。”他觉得她“温顺听话”。事实上,根本不清楚,卢梭究竟是否了 解她,这大概是因为他太关心自己而不会想到要了解她。她的最靠得住的肖像是詹姆斯· 鲍斯惠尔提供的,他在一七六四年五访卢梭,后来又陪特里莎去英国。他觉得她是个“活 泼、整洁的法国小女于”,他为了要想继续见到卢梭而向她行了贿,还从她那里骗到了卢 梭写给她的两封信(现在只存一封)。这两封信显出卢梭是很有情的,他们的关系亲密。 她告诉鲍斯惠尔:“我同卢梭先生相处已有二十二年。我不会放弃我的地位,哪怕给我当 法国王后。”在另一方面,当鲍斯惠尔成了她的旅伴以后,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她勾上了 手。他的详细记述被他的文学遗产执行人从他的日记中删除了,在空白处填上“此段不可 理解”字样。但是他们留下了鲍斯惠尔在多佛记的一句话:“昨天早晨很早去上了她的床 (上岸时)又来一次,一共十三次”,而且他的记述中有完全不同,基本上是平均主义的东西来取代现存社会,一旦这一点做到,就不能允许革命 的混乱。有钱的和有特权的阶级,作为稳定力量将由国家来取代,体现“普遍意志”。人 人都要订契约服从。这种服从是本能的和自愿的。因为国家通过有系统的文化工程会在人 人身上灌输美德。国家是父亲,它的所有公民都是父亲办的孤儿院里的孩子。(因此才有 约翰生博士那句一般认为费解的话,“爱国主义是恶棍的最后避难所。”他是一眼看透卢梭 的诡辩的人。)不错,不像卢梭自己的婴儿,公民/儿童原来是自由订约同意把自己卖给国 家/孤儿院的。因此,他们通过自己的集体意志造成国家/孤儿院的合法性,就没有权利 感到自己受约束,因为既然需要法律,他们就必须尊重法律加在他们身上的义务。 卢梭虽然从自由的角度写到“普遍意志”,但这基本上是一种权威主义工具,是列宁的 “民主集中制”的早期萌芽轮廓。根据定义所决定,在普遍意志下制订的法律必须有道德 权威。“为自己制订法律的人民不可能是不公正的。”“普遍意志总是正义的。”此外,只要 国家“用意良善”(即它的长期目标是可取的),普遍意志诠释权就可以放心地交给领导人 ,因为“他们很明白,普遍意志总是赞成对公众利益最为有利的决定”。因此,无论哪一 个人反对普遍意志总是错的:“与我自己相反的意见占上风时,这就是证明我错了,而我 认为是普遍意志的意见却不是如此。”的确,“如果我的那个意见占了上风,我实现的将会 是正好与我意志相违的事。因此我就不会自由。”我们在这里几乎进入了阿瑟·库斯特勒 的《中午的黑暗》和乔治·奥威尔的“新话”的令人栗然的领域。 卢梭的国家不仅仅是权威主义的;而且也是极权主义的,因为它支配人的活动的每一方面 ,包括思想在内。按照社会契约,个人有义务“把自己,以及一切个人权利,转让给社会 全体”(即国家)。卢梭认为,人的自私天性同他的社会责任之间,即人与公民之间,有着 不可消除的矛盾。这就使得人很痛苦。社会契约的作用以及社会契约所产生的同家的作用 ,就是使人恢复完整:“让人成为完整的人,你就能使他十分快乐。把他完全交给国家, 或者完全交给自己。但是如果你分他的心,你就是把他撕成两半。”因此,你必须把公民 视同儿童对待,控制他门的成长和思想,把“社会法律”栽植在他们的心底。他们就能 “按其个性成为社会人,按其倾向成为公民;他们将是完整的人,他们将是好人,他们将 感到快乐,而他们的幸福将是共和同的幸福”。 这一过程要求全面服从。他为科西嘉起草的社会契约誓词原来是:“我谨在此向科西嘉国 家献出我本人,身体,财物,意志和一切权力,给予它拥有我,我本人和我的所有家属的 所有权。”国家从而“拥有人和他们所有权力”,控制他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这 种生活将是斯巴达式的,反奢侈和反城市的,因为个许人进入城市,除非有特殊许可。卢 梭为科西嘉所设计的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成了波尔波特政权在柬埔寨当真尝试建立的国家的 先声,因此该政权曾在巴黎受教育的领导人都吸收了卢梭的思想是一点也不足为奇的。当 然,卢梭真诚相信这样一个国家将会是满足的,因为人民会受到喜欢这样一个同家的训练 。他没有用“洗脑”一词,但他写道:“凡控制人民意见者必控制人民行动。”这种控制是 通过从襁褓起就把公民视为国家的孩子,训练他们“只在与国家整体的关系中看待自己” 的方法来确立的。“由于完全属它所有,他们就必然完全力它而生。它将拥有他们的一切 ,将是他们全体的体现。”这又是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的中心思想的先河:“人人都在 国家之内,无人在国家之外,无人反对国家。”因此教育是使国家为人所接受和获得成功 所需的文化工程成功的关键;卢梭思想的轴心是公民是孩子,国家是家长,他坚持说, 政府应该把所有儿童的教育管起来。因此——这是卢梭思想所带来的真正革命——他把政 治程序移到人类生存的中心位置,因为他把立法者(此人也是教育者)变成为新的救世主 ,能够创造“新人”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他写道:“归根结蒂,一切取决于政治。” 美德是好政府的产物。“邪恶与其说属于人,不如说属于受到不良治理的人。”政治程序 ,以及它产生的新型国家是治疗人类弊病的普遍适用的良药。政治能解决一切。卢梭这样 就为二十世纪的主要幻觉和蠢事准备了蓝图。 卢梭生前的声誉和他死后的影响对人性的容易上当受骗提出了令人不安的问题。的确也对 人性不肯接受他自己不希望承认的证据这一倾向提出了令人不安的问题。卢梭的著作之容 易为人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坚称自己不仅有德,而且是他那一时代最有德的人。当 他的弱点和劣迹不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且成为国际辩论的题时,为什么他的这种自 我标榜即使遭到取笑和丢脸仍没有不攻自破呢?毕竟,攻击他的人不是陌路的生人或政治 敌手,而是曾经出力帮助过他的朋友和同事。他们提出的指责是严肃的,总起来是致命的 。休谟一度认为他“温文,谦和,热情,无私,感情细腻”,但在有了更加全面的经验之 后,认定他是“一个恶魔,把自己看成是宇宙中唯一重要的人”。狄德罗与他相知多年, 把他总结为“欺诈成性,像撒旦一样大,忘恩负义,残酷无情,虚伪,充满恶意”。 格林认为他“可憎可恶”。伏尔泰认为他是个“自大和邪恶的恶魔”。最悲哀的是曾经帮助 过他的好心太太对他的评语,如德庇内夫人,以及她的与人无争的丈夫,后者对卢梭最后 说的话是:“我对你只有感到可悲,没有其他。”这些评语所根据的不是此人的言词,而是 此人的行为,而从那时以后,二百多年来,多学者发掘出来的大量材料无情地证明这些 评语确实可信。有一位现代学者把卢梭的缺点列举如下:他有“受虐狂,裸露僻,神经衰 弱,疑心病,手淫癖,由于不断浪迹江湖而有潜在同性癖倾向,没有能力有正常的或做父 亲的爱心,初期偏执狂,自恋内向性由于疾病而致不爱合群,充满犯罪内疚感,病态性羞 怯,盗窃僻,幼稚病,易怒和吝啬”。 对于有些人来说,卢梭一直有着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吸引力,他们过去和现在都看重卢梭和 他的著作,上面这些指责和广为人知的据以作出这些指责的证据,并不丝毫动摇他们对卢 梭及其著作的看法。在他生前,不管他破坏了多少友谊,他从来没有什么困难就能结成新 的友谊和找到新的仰慕者,门徒和达官贵人,供给他好吃好住,他爱听的恭维。他死后葬 在埃蒙维尔湖上的杨树岛上,这地方很快成了从欧洲各地来的男男女女的世俗界朝拜圣地 ,就像中世纪圣徒的宗教朝拜圣地一样。这些“善男信女”的滑稽行为的记述起来很令人 发笑:“我跪了下来------把嘴唇按在冰凉的纪念碑石上------连续吻了几遍。”如今这地方已 经叫“圣地”,他的烟草袋和烟草缸之类的遗物都慎重地保存起来。我们不禁想起依拉斯谟 和科莱特大约于一五一二年到坎特伯里参观贝克特的圣托马斯圣地时对朝圣者的顶礼膜拜 的讥嘲。在宗教改革照说已经结束这等事情的三百年后,他们对于“圣卢梭”(乔治 桑就 是这么称呼他)会有什么想法呢?在卢梭的骨灰移葬先贤祠后很久这种颂扬仍旧不断。 在康德看来他“有灵魂完美无缺的人才有的细腻感情”。在雪莱看来他是“高尚的天才” 在席勒看来他是“一个基督一样的人,只有天使才配与他作伴”。穆勒和爱略特,雨果和 福楼拜都深为敬慕他。托尔斯泰说,卢梭和福音书是“我一生两大健康的影响”。我们 自己时代的一位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列维-施特劳斯在他的主要著作《悲哀的热带》中称 他是“我们的大师,我们的大哥------这本书懂得每一页都是献给他的,只怕配不上对他的 纪念”。 这一切都使人困惑不解,它表明,知识分子同其他人一样不讲道理,不讲逻辑,迷信个人。 真实情况似乎是,卢梭是天才作家,但在生活上和观点上都是失衡之极。对他最恰如其分 的总结是他称为唯一爱人莎菲 陶特托这个妇女作的。她一直活到一八一三年,在她耄耋之 年,她作了这一评语:“他丑陋得使我害怕,爱情并没有使他讨人喜欢。但是,他是个可怜 的人物。我尽量温存和蔼待他。他是个有趣的狂人。 -- 在新桥上我看见 我自己那昔日的形象 一双只会哭天的眼睛 一张只会骂娘的嘴巴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名为“知识分子写真”,但实际内容真正跟知识分子写真相关的,或许只有关于卢梭和萨特的两篇人物随笔,偏偏这两篇随笔的作者又不是知名研究者和作家。其他文章包括作家访谈、随笔,格式不一,内容也五花八门,感觉编选时缺乏逻辑,整个一大杂烩。最让人遗憾的是编校质量堪忧,不仅是没有前言和后记的纯粹光板书,很多文章也是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连篇,不敢恭维。
  •     纸质差、封面也不好。
  •     斯诺这种明显在拍马屁的东西也敢拿出来?!
  •     董乐山的是大家。还只看了一篇。写卢梭的那篇。别的还没来及。不过,肯定错不了。
  •     董乐山先生翻译的很好,也许好的作家都在做翻译家。
  •     最好的译者
  •     狂人卢梭,代拟退稿信数则,古今禁书
  •     本来是冲着机智老头去的,但是最出彩的两篇居然是《今日红色中国》和《狂人卢梭》。强推埃德加斯诺的《今日红色中国》!!
  •     装帧印刷都可以。就是小贵
  •     还以为是艾柯写的一本书呢,原来是董乐山的译文集。有些内容还可以,较杂。
  •     感觉有点乱,尤其是斯诺那一段红色中国的部分。艾科写得太少,完全是好玩的。写卢梭和萨特的挺好玩,虽然也带有偏见。
  •     前几篇采访有的还不错。保尔约翰生那两篇不好,凭着直觉讨厌卢梭和萨特,也凭直觉讨厌这两篇。后面的充数太厉害。
  •     读书时总会遇着怎么都读不进去的书,而且很多来头很大,逼着自己坚持读,结果就是浪费时间自我怀疑,稍微长了些年岁经了些事情,再遇着读不进去的书,当下就放下了。有的书,读罢觉得自己更新了一个版本,是好书;有的书,读罢情绪上有过完整的波动,是合格的书;有的书,读罢无感,顶多是把自己的认识重新确认一遍,其实已经是浪费时间的印刷品了;至于那些读不下去的书,或是相遇不逢时,也或者,的确就不是好书。这本书是冲着艾柯去的,其实只是编著之一,介绍的作家我眼界窄大多不识,你问我答,越看越觉得“装”,我都犹豫着要不要专门去星巴克看了... ...
  •     13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