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巴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孤独的巴金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ISBN:9787506039727
作者:摩罗
页数:162页页

章节摘录

  关于鲁迅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个文化巨人既给了我们许多启迪,也常常会留给我们许多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带给我们启迪的因素之一。  鲁迅留给我们的问题为数不少,每一个问题都具有相应的文化意义,很值得我们追索。有的问题从鲁迅作为一个作家诞生于中国文坛起就已经存在,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读者的谈兴。有的问题则是这个时代的读者结合自己的时代状况和文化氛围提出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体现了这一代读者的思考能力,而且体现了鲁迅的思想世界能够与后人对话的开放性。  本文选择了被读者和研究者谈论得比较多的几个问题,顺便介绍一下一些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些是对立的,有些则是互为补充的。问题如下:  鲁迅的性格和人品究竟如何?他真的那么冷酷刻毒吗?  鲁迅究竟是不是一个思想家?有没有自己的特异思想和思想体系?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鲁迅杂文的意义如何,他放弃虚构文学创作,一心经营杂感文是不是值得惋惜?  鲁迅对主张宪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是不是出于对民主政治的偏见或误解?  毛泽东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从本阶级本集团的立场出发,充分肯定了鲁迅的思想家地位。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思想家的名号之外,毛泽东还给鲁迅添加了革命家的头衔。这个头衔在毛泽东时代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人们逐渐放弃了这个说法。因为汉语语境中“革命”一词一般指称社会政治运动,与鲁迅的实践生涯不相恰。但是,也有人从思想史上别立新宗的革命意义,来确定鲁迅是一个思想意义上的革命家。钱理群、王富仁、王乾坤在这方面都有论述。  在后毛泽东时代产生过巨大学术影响的李泽厚说:“鲁迅是中国近代影响最无与伦比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培育了无数革命青年。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他把思想家鲁迅放置在文学家鲁迅也就是鲁迅的作品基础之上,他的观点比毛泽东的观点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那么,鲁迅究竟以什么成为思想家呢?除了王乾坤从哲学史角度的阐述以外,大多数学者都充分肯定鲁迅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批判,对人民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热烈关注与思考。正是这些批判和思考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家的穿透力和睿智。在这些思考中,一些学者很重视鲁迅的“立人”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有光辉的思想,是他给中国社会的独特贡献。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鲁迅的立人思想越发受到文化界的重视。学者钱理群、王得后,画家裘沙,社会活动家萧鸣等人还共同发起召开过一个“鲁迅立人思想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立人思想受到了新老几代学人(不只是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老一代学者钱理群特别强调,鲁迅的立人之“人”是一个个生命个体,是真实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人民、公民等抽象概念。“真正的人道主义要关怀具体真实的人,强调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个体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鲁迅一个最基本的思想,他要把‘人’还原到人的个体生命自身。”  鲁迅究竟以什么构建他思想家的权威?思想家鲁迅究竟是什么学术形象?他有没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我认为王得后结合鲁迅立人思想所作的一段论述,非常中肯,征引如下:  鲁迅独特的思想是什么呢?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概括:以“立人”为目的和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批判“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为手段的关于现代中国人的哲学,或者说是关于现代中国人及其社会如何改造的思想体系。  “立人”的思想贯彻于鲁迅一生始终,遍及鲁迅著作的各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自己毕生为在中国实践“立人”这一思想而斗争。因此之故,鲁迅是一位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对于思想家鲁迅一开始就存在争议,对于文学家鲁迅的杰出成就在鲁迅研究初期几乎没有争议,文坛学界各种人物都承认鲁迅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报纸上甚至称他为文坛唯一权威,学界唯一领袖。  鲁迅受到普遍称道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小说。冯雪峰、胡风、茅盾、李长之、胡适、傅斯年、苏雪林等等各色人等,对鲁迅的小说都评价很高。《阿Q正传》尤其被看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作。

内容概要

摩罗,本名万松生,江西省都昌县万家湾村人,现居北京,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国民性批判的起源与反思》、《中国站起来》、《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等。

书籍目录

关于鲁迅的几个热点问题孤独的巴金初读废名《生死场》的文本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末世的温馨——汪曾祺论喜剧时代的批评家——刘震云论灵魂搏斗的抛物线——张炜论逃遁与陷落——苏童论大师的眼睛作家与世界的关系缪斯的呼吸

作者简介

《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主要内容简介:巴金实际上是在拒绝世人以一个作家的形象给他定位。他的理想一直是做一个项天立地改天换地的巨人,做一个以正义原则和自由精神重整地球秩序的英雄,而不是做一个文字匠。不幸他偏偏只做成了一个文字匠。垂垂暮年,心底的宏愿再也无法施展,连一个起点也终生未能找到。面对一生的失败,也许他应该仰天长啸,号啕一哭,然而世人的恭维却叫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管他接受不接受这种恭维,内心都只有苍凉与孤独。
他一遍又一遍地解说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作家头衔,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被世人塑造成一位“文学大师”。这既是一种恭维,也是一种歪曲。这位孤独的文化老人,一定还在无望地等待着这个古老民族对他作出新的理解……

图书封面


 孤独的巴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为高产作家的摩罗,前些年写下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和专制制度的文章,最近又摇身一变,推翻旧有立场,抛出《中国站起来》这部“中国不高兴”式的著作。这些让他暴得大名的作品,都有一种极端化的倾向,情绪偏激,逻辑混乱,缺乏学者应有的温和与理性。反倒是他那些不太被关注的文学分析方面的文章,从专业角度进入,思路清晰,求实严谨,剖析作家其人其作不无深刻之语,见解亦多有可圈可点之处。《孤独的巴金:如何分析作家》就是这样一部文学分析的集子。这些文章陆续作于十几年里摩罗慷慨激昂呐喊的间隙,涉及人物有鲁迅、巴金、汪曾祺,以及当代的苏童、刘震云等。集子的主题比较单纯,基本局限于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内,少见摩罗本人对知识分子的过度贬抑,亦看不见《中国站起来》式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评价人物基本可以做到持平而论,这对以 “耻辱者”或“国家主义者”出现在公共视野的摩罗来说是难得一见的。当然,虽然难得,其中亦不无摩罗本人的情感因素。至少在这些作家的选择上,摩罗有自己的一套逻辑。首先是鲁迅。和大多数人一样,摩罗偏爱鲁迅,因为鲁迅一向以反压迫和硬骨头的形象出现,这是过去的摩罗心向往之的精神姿态。其次是巴金。摩罗认为巴金一生自抑自辱,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协调,想必摩罗对此亦深有体会。然后是废名,摩罗着重废名不为趋时而写作的一面,虽然其命运多有挫败,却是为文学而坚守的典型作家。最后是萧红、刘震云。摩罗从这些人的作品中看到了他们对芸芸众生的痛苦和耻辱的刻画,以及流露出的真正作家应有的悲悯情怀。摩罗在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他选择他们进行“理解”。不过,理解作家是一件相当主观的事情。就文本诠释而言,每个研究者都可能从不同角度得出南辕北辙的见解;就作品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言,也考验研究者的功力。摩罗在这方面却做得相当不错,他往往能透过作品的表面,摒弃已有的研究定论,抓住为人忽视的暗线,层层剥开,直达作家思想的核心之处。比如他通过研读萧红的《生死场》,破除了一般认为这是一部抗战小说的见解,指出这是一部描写中国最底层民众生活苦难的小说。他从萧红对民国时期东北农村的生老病死的展示中,看到了萧红心中那无法化解、无从皈依的悲情和痛苦。再如他说巴金。他认为,巴金一直在拒绝世人用作家的形象为他定位,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改天换地的巨人,做一个以正义原则重整地球秩序的英雄,可是却偏偏成了一个文字匠,世人对他的恭维也正集中于这个身份。他得出结论,巴金的内心只有无奈、苍凉和孤独。摩罗就是用类似这种方式来理解作家的。可以说,若无细腻、敏感的性格,以及和这些作家相似的心灵体验,他不可能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体会他们的所想所感及价值关怀,进而获得这种精确的同情之理解。这也和摩罗本人的出身和经历不无相关。他身世坎坷,做乡村教师多年,三十多岁来上海读研究生,却仍然没有摆脱疾病和贫困的折磨。他对于农村贫穷、荒芜的状态,下层百姓凛冽、冷酷的内心,生命的脆弱和人事的无常有着颇深的体察。因此在接触到萧红相关的作品时,会马上产生一种与别人迥异的观感。摩罗本人以写评论文章成名,理想却是做一个小说家;他身在学院之中,却不满足做一个纯粹的学者,对那些中国往何处去、中国文化应该如何,中国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十分感兴趣。处于两者之间,却在两方面都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更能透过巴金看似平淡的作品,有所感悟,洞察出巴金和自己相似的内心彷徨和孤独。所以,摩罗理解作家、剖析作家的努力,实际上也是他理解自己、剖析的过程。他在《如何理解作家》这本书上得出许多概括性的观点和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他在双重理解之后得出的自我告诫和座右铭。如分析作家与知识的关系,他认为,知识对作家必不可少,决定一个作家发展的,不是知识储备,而是是否具备悲悯人类和吟咏生命的立场,以及理解世界和体验人生的深度。对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他认为,作家可以参与时代的潮流,也可以是时代的旁观者,但不能过于贴近时代,而牺牲了文学性。又如作家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文学与作为权力而存在的政治只能是对立的,文学是抵御权力的无限侵害,抚慰每一个受伤灵魂的最好武器。再如文学和弱者的关系,他认为,当一个人受到社会、国家、集体主义挤压和剥夺的时候,是绝对的弱者,为弱者和弱势群体仗义执言甚至拍案而起,是作家的光荣。总体来讲,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到一个在文学观上理智的摩罗,一个有风骨的摩罗,一个人道主义的摩罗,一个颇具自由风范的摩罗。参照当下的中国的语境,这样的摩罗,这样的知识分子也是急需的。可惜,今天的摩罗已经去《如何理解作家》中的摩罗远矣!在空洞而浅薄的《中国站起来》中,他基本抛下那些他过去认为作家该秉承的良心和立场,惯有的主题如弱者、正义、自由、个人权利等不复存在,有的只是盲目反对西方的嘶叫和呐喊,以及打了鸡血式的民族主义冲动。听一位编辑朋友讲,在未来的几年里,摩罗还会出版更多的“站起来”式的书。如此看来,类似《孤独的巴金》这样的旧作必然成为摩罗的绝响,作为一个读者来说,除了一叹,也不能说什么了。本文刊于【读品】104辑                                 【免费】订阅 点击 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9555/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一本解析中国当代作家的书。并非对巴金有何兴趣,而是其中有一篇关于汪曾祺的文字,买来看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