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309066562
作者:艾晓明
页数:281页

章节摘录

  初期探求  一、觉醒(1919-1923)  然而暴风雨来了,这是时代底暴风雨。  ……在暴风雨底打击之下,我底楼台终于倒塌了。我找到一块草地救了我底性命,因为我在楼台快要倒塌的时候跳了出来。  ——巴金《(新生)自序》  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带着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震荡了全中国;它唤起了一代知识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推动他们投入时代的激流,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思想觉醒和事业的发端正是和五四运动一齐开始的。他称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形象地表明了他与时代的关系。  五四运动爆发的一九一九年,巴金年仅十五岁,为什么他能那样热烈地响应时代的召唤?他是怎样由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明确的民主主义要求的?他最初的反封建战斗又具有哪些特点?弄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巴金前期的思想是怎样发展起来、怎样确立了自己的面貌是非常重要的。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一九。四年十一月,他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里。巴金的曾祖、祖父、父亲三辈人都是前清的官员,家业、田产代代相传。到巴金出生时,以祖父为最高统治者的李家已拥有大量田产和一座漂亮的公馆。在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高涨的二十世纪前二十年间,巴金的家庭内仍维持着严格的家族制度,沿袭着旧的纲常名教和旧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巴金的认识发展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巴金的个性和生活态度方面,第一个给了他以积极影响的是他的母亲。巴金记事后曾随母亲到父亲任知县的广元县度过两年,父亲忙于政务,无暇管教孩子,开明温柔的母亲成了巴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在巴金心中播下了可贵的人道主义的种子,她教导巴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的贫和富”,要求他“宽待仆人”,“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这种人道主义虽然还带有些封建色彩,但在尚未形成等级偏见的巴金却成为他“全性格的根柢”,成为他观察周围人与人关系的标尺。就这样,当他看到善良的母亲为一件小事严厉地处罚并赶走了奶妈、和蔼的父亲在审问犯人时使用残酷的刑罚时,他便“感觉到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安排得很不合理的了”。小小的孩子,接触到了封建社会人压迫人的重大问题。  辛亥革命爆发后,迫于动荡的政治形势,巴金的父亲辞了官带领全家迁回成都的大家庭。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巴金逐渐看清了大家庭的真面目。一九一四年和一九一七年,巴金的父、母相继病逝,继母和长兄维持着身为长房的巴金一家,在长辈几房人的明争暗斗中明显地处于劣势,这种地位使巴金深深感受到封建家庭内人与人关系的虚伪和冷酷。他曾说:“父亲的死使我懂得了更多的事情。我的眼睛好像突然睁开了,……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我看见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对家庭的怀疑和不满增长了。不仅如此,更使他厌恶的是长辈们腐朽无耻的丑行,这是长期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的必然结果。目睹着这一切,巴金不能不对旧的生活方式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豪华的大公馆,是奢侈闲懒的长辈们的乐园,更是摧残青年心灵的囚牢。吃人的礼教要求损卑下以奉尊长,牺牲被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造成了一幕幕青春的悲剧,构成了巴金个性发展的直接威胁。巴金的表姐民国初年还有抱牌位成亲的“壮举”,一个堂姐由于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生都被囚禁在古庙似的家里。更使他悲愤的是大哥李尧枚的不幸命运。大哥聪慧过人,中学毕业后渴望去留学深造,然而家长以长房长孙的家庭责任断送了他的前途,不自由的婚姻制度又夺走了他的情人。封建礼教观念不允许他对家长意志有丝毫的违抗,终于把他造就成一个暮气十足的旧绅士。没有希望、没有青春的生活使巴金心中笼罩着苦闷和忧郁,也孕育了他不满现实的叛逆性格。他说:“在我的渴望发展的青年的灵魂上,陈旧的观念和长辈的威权像磐石一样沉重地压下来。‘憎恨’的苗子于是在我的心上发芽生叶了。”这种“憎恨”是出于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痛苦体验,出于摆脱束缚、解放个性的强烈渴望,巴金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意识就从这里萌芽了。有了这样的感情和思想意识作基础,巴金才能对旧制度的溃灭毫不惋惜、无所留恋,义无反顾地踏上反封建的道路。  除了自己亲历的痛苦外,下层劳动人民的影响,进一步激发了巴金反封建的思想要求。在令人窒息的大公馆里,巴金常常跑到灶台边、烟灯下找那些“下人”们交朋友。他喜欢听轿夫、伙夫们讲故事。轿夫老周成了他幼年时的“第二个先生”,他对巴金描绘了更广大的社会黑暗面,使巴金懂得了许多底层劳动者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教导巴金要忠实地生活、诚恳地待人。老轿夫质朴善良的感情、正直诚实的人生态度与巴金的长辈们道德的败坏堕落形成强烈的对比;加深了巴金与他的封建家长们感情上的裂痕。正如瞿秋白谈到鲁迅和农民群众的牢固联系时说的,“这使得他真像吃了狼的奶汁似的,得到了那种‘野兽性’”使他“能够真正斩断‘过去的’葛藤,深刻地憎恨天神和贵族的宫殿”。在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巴金的叛逆精神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交织在一起了。当看到穷苦的仆人们受到主人的虐待和诬陷后沦为乞丐而冻死在街头或被迫悬梁自缢时,巴金说:“我含着眼泪,心里起了火一般的反抗的思想。我说我不要做一个少爷,我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决心“洗净在刽子手和奴才中间生长起来的子弟身上的污垢”,这在巴金以后的反封建实践中发展为他彻底的民主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直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五四”前夜,巴金的生活环境,仍然被限制在大家庭里;也正是在这里,巴金亲身体验了封建宗法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看到了他出生的阶级的衰败和腐朽,从而形成了与即将到来的历史潮流相一致的思想要求。他痛恨专制、奴役、礼教,迫切要求个性解放,寻求新的生活道路。这种初步的、自发的民主主义意识和要求,就是他热烈响应五四运动的重要基础,是对他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巴金思想上的反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如毛泽东所论述的:“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巴金的民主主义要求,也就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由自发上升到自觉并不断得到深化。这个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五四时期。  “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巴金的家乡成都是四川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月四日当晚,《川报》上就报道北京学生集会游行、严惩卖国贼的斗争盛况。次日,成都三十余所大中学校数千人集会游行,并向各县民众发出声讨国贼的通电。五月二十五日成都学界六千余人召开外交后援会,其他各界代表和一般市民自动赴会者万人以上。……巴金和他的兄弟们兴奋地阅读着报纸上有关五四运动的记载,以极大的热情注视着运动的进展。  随着斗争的深入,成都各种进步的学生组织纷纷涌现。《新青年》、《湘江评论》、《星期评论》等新报刊也通过成都唯一的一家新书报代售处一一华阳书报流通处源源不断地传进四川。与此同时,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李劫人等主办的《星期日》周刊、成都外专学生主办的《威克烈》、省学联主办的《四川学生潮》等刊物相继问世,形成了反对封建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的高潮。特别是《星期日》上刊载了吴虞的《非孝》与《反孔》,使“卫道君子”们惊惶失措。青年学生们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向封建遗老们宣战,对一切旧思想、旧文化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崭新的气象对巴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新文化新思想广泛传播的热烈气氛中,巴金“敞开胸膛尽量吸收”,他说:“只要是伸手抓得到的新的东西,我都一下子吞进肚里。”他和兄弟们讨论着新书报中论及的各种问题,还组织了一个研究会。这个研究会虽然后来被家长禁止了,但新思潮的涌来开阔了巴金的眼界,砸碎了束缚他的精神枷锁,他那弃旧图新的热望更强烈了。  巴金这样热情而又迫不及待地吸收新的思想绝不是偶然的,在他心中早已积蓄了厚厚的反封建激情。反封建,这是他的基本立场,也是他和当时许多向往光明、不满现状的进步青年所共有的特征。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只有一个五四时期,只有一个巴金,他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和人生理想也许会被超越,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却是历史上不可重复的、是复制不出来的,就这一点来说巴金和他的文学视界有永恒的价值。  ——艾晓明

内容概要

艾晓明,生于1953年11月。1987年底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妇女研究与性别教育”项目主持人,“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项目主持人。广东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血统》、《天空之城》、《骑桶飞翔》、《从文本到彼岸》、《活在语言中的爱情》;译作有《女性主义思潮导论》、《小说的艺术——认识米兰.昆德拉》、《古典主义》、《表现主义》、《论戏剧与戏剧性》等。

书籍目录

序(陈安湖)初期探求 一、觉醒(1919—1923) 二、黑夜行舟(1923—1926) 三、幻灭与抉择(1927—1930)——巴金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文学生活 四、激情地呼应时代(1930—1933) 五、沉默·思索·战斗(1933—1936)作品系列 六、一个浪漫主义革命者心灵的回声——谈《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七、呈献给一代人——谈《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 八、从激昂的战歌到沉重的挽歌——《火》三部曲创作得失漫议 九、金钱和财富酿造的悲剧——谈《憩园》附录 论巴金与克鲁泡特金 巴金青年时期在法国(〔美〕奥尔格·朗)/艾晓明译艾仁宽校 《巴金和他的著作》序言(〔美〕奥尔格·朗)/艾晓明译艾仁宽校 《巴金》结论(〔美〕内森·K·茅)/艾晓明译艾仁宽校后记校出自我的局限——看本书清样后的随想重印本编者后记

作者简介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讲述了:巴金研究解放以来走了曲折的道路。从五十年代起,巴金由于无政府主义问题受到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五十年代后期所发动的那一场全国规模的大批判,是记忆犹新的。那其实是一场极不正常的批判运动,在历史上只留下深刻的教训。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巴金除了受到无休无止的思想批判外,还受到严重的政治迫害,最后闹到家破人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拨乱反正,恢复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传统,过去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作家这才得到平反,恢复名誉,巴金从此也才得到真正的解放,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也才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当然,作者只是论述了巴金青年时代的思想和创作,并不包括巴金全部思想和创作历程。但我以为此书完全可以作巴金全部思想和创作历程的总引子来读。按照作者的路子,即她所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巴金的全部思想和创作历程,完全可以得出科学的解释。

图书封面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因为写论文的需要买的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也是研究巴金很棒的一本书
  •     从此关注巴金
  •     很不错,针对的是巴金前期的创作,很客观,也对巴金无政府主义有了正当的评价,作为研究巴金的引导挺不错的,像我这样闲来看看增加肚里墨水也行~仰慕艾晓明教授的同仁也可以看看,书里分析批判的方法很值得一学。
  •     本书的一部分以艾晓明老师的硕士论文为基础,由于原稿写作年代已是三十余年之前,论述的框架都还遵循非常明显的政治逻辑,有很多判断现在已经不起推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