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裂变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辉煌的裂变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32136056
作者:残雪
页数:342页

章节摘录

  在这一篇里诗人描述了一次创造,一次“无中生有”的心灵运动。  创造开始之前,人必须在那个悬置的中间地带耐心地等待。人睡在寒冷的星云里,排除了一切杂念,仅仅弄出点声响来表示存在——因为时间和方位都不可靠。然而在悬置中,创造者并不是无所作为的:  她(我的姐姐)总是凝视着黑暗,一边摆弄小小瀑布里头的尘埃微粒,一边自言自语,还爆发出如同小小尘埃瀑布一样的轻轻笑声。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她始终在做梦……(此处略去一句)她梦见(我们可以从她的梦呓中领悟到)那些比黑暗更深一百倍的黑暗。它们更为多样化,也更光滑柔软。  简言之,这位女孩梦到的就是当年浮士德为了创造而钻入地底见到的那种东西——无形无色却又无比宜人的东西。当人将自己置身于精神的宇宙,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之后,人就开始摆弄自己里面的那些东西了。那里面的东西虽黑却有层次,深不见底却又给人以质感,无法言传却可以意会。当然,那就是诗,姐姐是最纯粹的诗人。她总在创造,每时每刻执著于那些最黑最深的东西。  “我”所处的这个有与无之间的黑暗宇宙其实也是我内部的宇宙。那个时候,还没有感觉得到的物质。然后忽然就有了一些兆头——父亲“碰到”了某种东西;母亲睡觉的星云被她的体重压出了痕迹;小弟则在那里玩一个“东西”。这是语言成形的前奏,一种暧昧的交合,其氛围有点令人恶心。一切都还意义不明,但绝不是没有意义。  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是在睡觉还是醒着,我听到父亲在喊:“我们碰到了一个东西!”这是一句没有意义的话(因为那以前没有任何东西碰到另外的东西,肯定如此),但一旦这句话被说出来。它就具有了意义……  说出第一个词或第一句话便是创造的开端。这时,质的变化即将到来,意义呈现出来。我记起了奶奶扔向太空的那些垃圾——被理念所排斥掉的世俗物重又聚集拢来构成了理念的基础。精神上的洁癖使人感到恶心。然而这就是创造,这就是意义。人要获取语言就必须战胜自己的恶心感。  奶奶这个旧时的理想主义者经历过创造,所以她是知情人。她总是抛开一切世俗物,具有无比纯净的境界,可是她却随身带着一只“粗俗”的圆垫子,并吩咐我好好帮她看守这只垫子。我不以为然,所以圆垫子就丢失了。大变革到来之前她始终在寻找圆垫——她得以安身立命的世俗之物。置身于这一片匀均的、类似于“无”的境界里,却带着一个粗俗的垫子,那垫子的意义又暧昧不明,这就是艺术家的矛盾形象。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圆垫的用途:孪生小兄弟将其作为玩具藏起来,躲在星云的深处玩它呢!这两个充满活力的小家伙的“玩”,不就是以世俗做道具,来进行艺术的交合的魔术吗?那种交合只能在星云深处进行,所以我一旦将他们和垫子拔出来,垫子就融解了——艺术作品中不容许世俗直接现身,这是个原则。但人的努力不会白费,一切应该成形的,终于开始成形了——像是天意,其实是由于人的意志。  明与暗,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分野正在发生,“无”正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有”。这一切变化当中最最感人的便是诗人的表演一一  她沉入了地球那些渐渐浓缩的物质里头;她正在这个星球的深处努刀为自己开出一条路来。她看上去就像一只金银蝴蝶,进入了那个仍旧被照亮着的透明的区域,或者说,消失在变得越来越览广的阴影里面了。  什么是诗意?那是明暗之交、生死之交的瞬间呈现出来的轻盈与灵动。在创造的大欢喜中,姐姐表演了诗的极致,我们每一个人也进行了自己的表演。宇宙的创造行为并不是简单地返回到奶奶所描述的、从前的那种光明与匀均的状态,而是在喷发中渐渐分裂,将处在有与无之间的黑暗的星云运用矛盾法使之旋转成形,变成一个一个的星球。  也许,当星球冷却时,一切便成了陈旧之物,生活重又回归到世俗的令人放心的状态中。可是经历过喷发和分裂的洗礼的人,他们已具有了另外一种生活,一一种宇宙的生活。在那种生活里,唯有悬置,不安,微微的恶心,隐隐的绝望。当然也有疯狂的搜寻,英勇的奋起,光的笼罩,爱的拥抱。  宇宙的脉搏就是我们自己的脉搏,我们移动星云,造出太阳,在火海中跳舞。

内容概要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党员,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长,母亲也在报社工作。1957年,残雪父亲作为“新湖南报右派反党集团”头目被打倒,家庭由此陷入困顿。残雪由外婆带大,外婆在她7岁时因饥饿而死。
残雪小学毕业(即“文革”开始)即失学,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代课教师等等与文学无关的工作,历时10年,后又自学缝纫,和丈夫一起成为个体裁缝。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400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苍老的浮云》(中篇)、《痕》(中篇)、《长发的遭遇》(中篇)、《五香街》(长篇)、《最后的情人》(长篇)。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书籍目录

Ⅰ  读《宇宙连环图》  美、距离及结构——读《月亮的距离》  创造——读《黎明前》  溯源的焦虑——读《空间里的标记》  爱的开创——读《全在一点之中》  两难——读《无色》  内部机制揭秘——读《玩不完的游戏》  永恒诗意地生活——读《水中的舅外公》  赌出自己内部的精神来——读《打赌》  艺术之旅——读《恐龙》  摆不脱的自我纠缠——读《空间的形式》  太空里的煎熬——读《光年》  诞生和发展——读《螺》Ⅱ  读《零时间》  回归生命——《软月亮》读后感  自觉的蒙昧——读《鸟的起源》  向往纯粹——读《晶体》  原始的魅力与凶残——读《血,海》  分裂中的统一与统一中的分裂——读《有丝分裂》  同虚无感搏斗的画面——读《减数分裂》  什么是真正的永生?——读《死亡》  令人醉心的瞬间——读《零时间》  欲望之战——读《追击》  超级高速路上的爱情警报——读《夜间驾驶者》  在死亡堡垒中的演出——读《基督山伯爵》Ⅲ  读《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细读  温柔的编织工——关于《看不见的城市》的系列冥想Ⅳ  读《假如一位旅行者在冬夜》  与自我相逢的奇迹——《假如一位旅行者在冬夜》随想  垂直的写作与阅读——《假如一位旅行者在冬夜》阅读总结  逐章解读《假如一位旅行者在冬夜》Ⅴ  读《困难的爱》  一个人的留守地——读《养蜂场》  创造的机制——读《荒地里的男人》  活在永生的操练之中——读《乡村小道上的恐惧》  魂的形象——读《Bevera的饥饿》  活着的不易——读《三个里面有一个还没死》  终极体验——读《布雷区》  鬼鬼祟祟的活动——读《糕饼店的偷盗》  黑暗的心——读《美元和暗娼》  渴望的心——读《像狗一样睡觉》  博爱的大心——读《短暂的就寝》  抑制着的发挥——读《战士的冒险》  拯救濒临灭亡的灵魂——读《海浴者的冒险》  到过天堂之后——读《职员的冒险》  层层深入的探索——读《摄影师的冒险》  激情创造发生在故事开端之前——读《旅行者的冒险》  生活,还是艺术?——读《读者的冒险》  灵魂再生的魔术——读《近视眼的冒险》

作者简介

残雪,中国文化土壤下生长的奇异之花,她的创作与评论一直备受关注;
卡尔维诺,以其充满奇思妙想、风格独具的作品,得到世界文坛的推崇。
继对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独辟蹊径的评论后,残雪再一次“借诗解诗”,兼以小说家笔法,用充满诗性气质、清晰流畅的文字,冷静剖析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五部幻想大作——《宇宙连环图》、《零时间》、《看不见的城市》、《假如一位旅行者在冬夜》、《困难的爱》;并进而探索艺术生存和人性根本等抽象命题,引领读者欣赏灵魂的舞蹈,聆听精神的低语。
与众不同却感同身受的解读,
对幻想作品的个性化再创作,
堪称东方当代文学奇才与西方现代文学大师的神奇相遇。

图书封面


 辉煌的裂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绝对虔诚者才有希望进行这种攀登。”198作者用这句话形容通过文学作品进入精神生活的方式(本书以卡尔维诺为代表)。它同时也透露了整本书的气质——它对精神生活的高调坚持里的确包含着一种宗教气氛。随便摘几句:“所以实际上,对这一类书就不只读三遍,而是十几遍,甚至更多。读了又读,默记于心,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的精神支柱,使你在面对世俗的恶浪内部产生危机之时不至于垮掉。”213“。。。这就是人赢得的东西——更深一层的认识。人每创造一次,就使那个底层结构再现一次。天长日久,他便看见了精神的长河。”145-146“在涉及信念的根本问题上,卡尔维诺用固执的叩问,强有力地否决了虚无主义。读者从文章中完全能感到他那种博大的宇宙观,即,在承担虚无感对自身折磨的同时,过着毫不虚无的紧张的精神生活。在这一方面,他像博尔赫斯一样,是用生命实现信念的典范。”201本书对卡尔维诺的细读不断回到“创作的发生”,“精神的发生”这样的主题,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强悍的,有把人拖入某种“本质”的强烈幻觉;同时作者的语气里包含着裁判般的压迫感,又让人感到心烦。所以这样的书,对有心去读的人,大概会激起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很欣赏,一种是很厌恶,欣赏的人不仅会觉得这种深刻的阐释对理解卡尔维诺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理解“精神”也很有帮助(“精神”上帝,卡尔维诺使徒)。厌恶的人会觉得它大大缩减了文本内涵,把卡尔维诺丰盛的趣味变得极其枯燥。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精神的宏大叙事不仅让人感动,而且她指出的精神方式也非常具有诱惑性。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作者将卡尔维诺的作品看做一系列关于艺术创作、创造的隐喻,倾向于把生活和艺术、精神和世俗截然分开。她将艺术家描绘成站在虚无的碎片上跳舞的人,在纯粹的,否定性的精神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理念和选择注定无法为大多数人所分享。这种个人色彩强烈,语调有些激动因而似乎不太连贯的理解与其说是对卡尔维诺的解读,不如说是作者自己生活经历,生命体验的强烈的印记。
  •     看了残雪的评论,发现卡尔维诺笔下直抵人心底的强大力量,尤其是《看不见的城市》和《寒冬夜行人》,真的是构筑在空中的艺术殿堂。
  •     这是残雪的卡尔维诺,不是我的.......
  •     很好,不错!卡尔维诺的书是一个时代的经典。
  •     残雪的卡尔维诺。
  •     看完卡尔维诺 再看评论
  •     残雪已经创作了诸多的经典,这是其中一本。它会随着时间而越加闪亮。
  •     这本书的缺点和残雪的《解读博尔赫斯》是一样的,就是残雪在“六经注我”,但是它的优点却不容忽视:首先,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本由知名作家全面解读卡尔维诺著名小说作品的唯一一本书,也是第一本书;其次,残雪借题发挥,有些篇章是用解读的方式自己动笔又重新把卡尔维诺的作品写了一遍,比如《看不见的城市》的那部分,这真是难得,当然,风格迥异但又失去自我风格。我看过后,有一种感觉,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看卡尔维诺的小说,比残雪深入多了,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她是站在作家看作家,我是站在读者解读文本含义的角度。
  •     深刻透晰的文学评论。
  •     一个文学大师对另一个大师的评论
  •     2015.1.16
  •     殘雪的解讀文學都是近乎自我的,但同時她也很細緻地在與名家名作對話。所幸的是在卡爾維諾奇幻的溫柔里她在做忠實的同謀者,認真地評論和創作。
  •     大家有电子版能分享下吗?实在是找不到原文啊,呜呜
  •     不好,买了就后悔了。这书写得不好,对卡尔维诺的解读也不到位
  •     对于卡尔维诺的形而上学读后感……果真像他所写的话大师得多累啊?!【住口别拿你自己跟别人比好吗
  •     因为要写论文,所以买了这本书,还不错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