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八十年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重返八十年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301157527
作者:洪子诚 等著,程光炜 编
页数:263页

章节摘录

重返“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新时期文学”当然不是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新话题,但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重新关注,却不应该被理解为对80年代主流文学史叙述的简单重复。对今天的大多数“重返”者而言,“新时期文学”已经不再是我们共同亲历的那一段既亲切又真实的“历史”,而是一个以“文学”与“历史”为名的文学史建构。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解,被80年代主流文学史叙述所遮蔽的许多问题才得以逐步凸显,诸如“新时期文学”的建构方式,“新时期文学”与“50-70年代文学”的关系,“新时期文学”的制度化过程及其特定的权力背景等等,都开始在这一新的知识语境中逐渐浮现。在《没有“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何来“新时期文学”?》(《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一文中,我曾经试图通过揭示“新时期文学”与“50-70年代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质疑主宰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叙述的所谓当代文学发展“断裂论”。

书籍目录

前面的话
重返“新时期文学”的意义
重返80年代:为何重返以及如何重返——就“80年代文学”研究与人大研究生对话
历史开裂处的个人叙述——城乡间的“女性”与当代文学中“个人意识”的悖论
“幸存者”的证言——“我的阅读史”之《鼠疫》
关于80年代的访谈
后/冷战情境中的现代主义文化政治——西方“现代派”和80年代中国文学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80年代的发生
写在“伤痕文学”边上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
“重返80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环绕文学的政治博弈——《机电局长的一天》风波始末
关于“寻根文学”的再思考
“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以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为中心
“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80年代“人的文学”

编辑推荐

《重返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80年代”不仅是个人记忆,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对象。本书选取洪子诚、李陀、程光炜、王尧、李杨等人撰写的14篇研究80年代文学的文章,雕刻集体历史与个人记忆的肌理,对80年代有一个前沿、多面而深入的展示。

图书封面


 重返八十年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断裂论’总是试图把历史划分为互无联系的离散本体与完全可知的部分。但混杂物不仅从来未消失,而且还在扩散,当混杂物生成时,越界事件就会不断发生。” 这是读这本书的时候给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来自书中李杨的一篇论文《重返“新时期文学”的意义》。以前习惯于这样的叙述:八十年代是有激情的年代;八十年代充满理想,或者说八十年代的文学重新回到人本身等等陈述性的命题式的叙述,于是我就真的以为八十年代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性的年代,因为我本身没有经历过,这些概念在我自己的阅读和认识中就成为了主体,其他的一切都是来补充八十年代如何有激情和理想,如何浪漫如何展开新的使命。我把八十年代从时间的整体中断裂出来,切断了他与六七十年代的联系,这不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而是积累偏见的过程,结果就是很多事实被遮蔽。《重返八十年代》就是为了提供这样一种视角,重新认识“断裂”的说法是否合理,以及重现一些八十年代的具体细节、包括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友情,文学以及社会话题和生活主题等等。这是一本论文集,也有一些回忆录,基本上都是大学者之作,分量非常够秤。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重复了点。多的一星给李陀查建英。
  •     李杨和贺桂梅的文章很好
  •     个人在图书馆读了之后买下这本书,还有另外两本八十年代研究系列的书都不错
  •     虽然读着读着就觉得有大量的重复之嫌,就是找到某一个突破口后,无法在继续延展下去,但落实到具体的文本分析上,还是给了新的切入。比如对阿城棋王的分析——从形而上道,变成了一种变形的“民粹主义”。其实这块还是很有做头的,意识形态在作品本身中改变面目的出现,接受史,西马,都会很有趣。
  •     对当代文学史感兴趣的,想要深入研究与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80年代文学的,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的厘清与辨析,很好。
  •     学界代表观点大集合~
  •     有一种感觉,八十年代以来有中/西、传统/现代、政治(非文学)/文学等等太多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本身我就很疑惑,况且其留给现在一份遗产就是对各种“主义”的一刀切,好像抓住了一种主义就可以一了百了地解决问题,这难道是对现实复杂的选择性失明么。还是那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到了长城怎么办。
  •     在购买的众多书籍中,不太满意的是这本。略显浮躁!
  •     喜欢,大家的书总是好的
  •     八十年代是永远的心头好。黄平査建英大好
  •     考研要看的
  •     没有不幸存者的图景
  •     这才是文学史编辑过程中该有的反思。教材中存在着太多的评价先行的现象。
  •     贺桂梅的两篇让我肃然起敬。其他篇章也都很有分量。
  •     给这本书差评的理由:一本论文集好意思定价28;选的都是“自己人”的论文,一家之言的痕迹很深;就书的内容而言,所谓的重返80年代文化事件能否多一点历史性?
  •     李杨和旷新年站在同一战线。罗岗那篇美妙无比
  •     收录的文章都比较经典
  •     此书是八十年代研究重要理论文章的集合,很不错。
  •     前半本尤好
  •     感觉你们反反复复念叨八十年代就是因为八十年代末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让说。
  •     如题所述,洪子诚等学人的对八十年代的反思和记录,读来很受启发。
  •     我觉得能当一代人的导师就已经非常牛了,洪老师你让我凌乱了。。
  •     既然是“重返”,回到过去的眼光就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对乌托邦的冲动、沉湎与迷思;以今天的视角透视,暧昧主见同权力身影愈加凸显。要把众多相互矛盾的思想放置在一个框架,就得舍弃、简化,甚至曲解许多东西。当年激扬的启蒙如今看来更像西化的驯服,一种处于文化困扰中的情绪。
  •     贺桂梅和黄平二位老师亮
  •     确实“都是自己人”(虽然也不全是,李杨还吐槽王尧来着),但“重返”不正是要建立自身在知识谱系中的位置吗?非常不解为何会把查建英访谈选进来,简直一篇毁所有。还有关于重返的那几个关键词,所论述的大的思想范畴过于重复了,恰恰是那几篇做文本细读的各有精彩之处。
  •     怪不得人说,fd中文比北大中文强点儿
  •     相当漂亮的一本书 真正深入八十年代的历史内核 告诉我们在冠冕堂皇的「理想」背后是多么复杂的反抗与路向
  •     价值不大。都是外面摘来的,是嚼过一遍的东西。
  •     就当论文读,不要借此建构什么。
  •     记得最清楚还是罗岗的那一段分析
  •     我只想说贺桂梅老师您写的太晦涩了一遍两遍读不懂啊
  •     收录的文章水平很高,尤其是李杨和贺桂梅的几篇。“重返”意味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回望过去的80年代,摆脱80年代的思维方式和价值预设,质疑文学/政治、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等一系列定性的二元对立模式,重新思考“纯文学”、“文学主体论”、”文学回到自身“、”人的文学“、“文学现代化”、”现代派文学“等已然本质化的概念,提出探讨80年代文学的外部制度性研究视角,80年代文学仍然延续50-70年代文学的书写框架,其反意识形态性恰恰是意识形态性政治性的表现,思想解放、新启蒙思潮中的人道主义、人性、个人的觉醒都是有其明确的价值预设的,一切旁逸的都被排斥贬低,逐渐塑造成为80年代乃至当今人们的政治无意识。
  •     有些和查建英《八十年代》是重的
  •     有内容,很深刻的一本书。。。
  •     前半本好
  •     二零一四年读的第一本书,算是个好开始。里面的大部分内容是我感兴趣的,做了一页笔记,从中又发现了一大堆要看的东西。明天开始复习古汉!
  •     读到178。no attraction.
  •     这个还是不错的。。
  •     很好。喜歡這本書的裝幀。
  •     有几个校对错误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