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小说史略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01
ISBN:9787532523337
作者:鲁迅
页数:29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鲁迅(1881—1936)逝世时,蔡元培所献的一幅挽联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由此可见,在蔡元培心目中,《中国小说史略》这部著作在鲁迅整个思想文化遗产中所占地位何等重要。鲁迅的一生,其光辉成就是多方面的,毛泽东、张闻天都指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蔡元培的挽联则着重于突出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的意义,着重赞誉鲁迅作为学者的卓越贡献和思想风格,鲁迅著述多矣,这里特别提出《中国小说史略》作为典范,这是自有其道理的。 《中国小说史略》的撰著,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里是一项开创性的艰巨任务。这一研究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求人们对于中国过去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具有批判性的认识。正如鲁迅所说:“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鄙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汉书•艺文志》于“六艺之文”之后,对“诸子十家”的排列次序是这样: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并作了这样的评论: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至于十家中排列在最末的小说家,则系“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总之,小说被摒弃于“可观者九家”之外,被断定是与“通万方之略”不相干的东西。直到晚清时期和民国初年,由于中国社会产生的变化和西方学术文化思想的影响,小说的价值和意义方被重视。但也仍有学者对小说不甚看重。

前言

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僚,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媒体关注与评论

鲁迅的本书建立了中国小说史的体系。 ——郭豫适

后记

右《中国小说史略》二十八篇,其第一至第十五篇以去年十月中印讫。已而于朱彝尊《明诗综》卷八十知雁宕山樵陈忱字遐心,胡适为《后水浒传序》考得其事尤众;于谢无量《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第一编知《说唐传》旧本题“庐陵罗本撰”,《粉妆楼》相传亦罗贯中作,惜得见在后,不及增修。其第十六篇以下草稿则久置案头,时有更定,然识力俭隘,观览又不周洽,不特于明清小说阙略尚多,即近时作者如魏子安、韩子云辈之名,亦缘他事相牵,未遑博访。况小说初刻,多有序跋,可借知成书年代及其撰人,而旧本希觏,仅获新书,贾人草率,于本文之外大率刊落,用以编录,亦复依据寡薄,时虑讹谬,惟更历岁月,或能小小妥帖耳。而时会交迫,当复印行,乃任其不备,辄付排印。顾畴昔所怀,将以助听者之聆察、释写生之烦劳之志愿,则于是乎毕矣。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三月三日校竟记。

内容概要

鲁迅(1881-1936)逝世时,蔡元培所献的一幅挽联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由此可见,在蔡元培心目中,《中国小说史略》这部著作在鲁迅整个思想文化遗产中所占地位何等重要。

书籍目录

1 题记
2 序言
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4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5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6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7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8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9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10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编辑推荐

《中国小说史略》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是二十一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建立了中国小说史的体系。该书搜罗资料宏富,采辑审慎,并脉络清晰地描画出数千年来中国小说的发展线索。作者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此书不仅是鲁迅学术著述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最权威的著作。

图书封面


 中国小说史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序言中称:“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此书重印时,鲁迅在题记中又说:“此种要略,早成陈言,惟缘别无新书,遂使尚有读者。”由今观之,此书的确有应补阙拾遗及辨讹疏证之处,如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似乎并未辨明《聊斋志异》与六朝志怪的本质区别;再如对《水浒传》繁本、简本孰先孰后的辨析似乎也存有疑问等等。但就其总体构架来看,仍具有典范意义;今人研治中国小说史,仍可从中获得理论和方法上的启示。撮其要者,约有以下五端:   一曰打通古今,撰写出一部中国小说通史。鲁迅撰写《史略》的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古、近、现、当代之分,所以《史略》可视为一部小说通史。我以为,所谓古、近、现、当代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使彼此之间完全隔断。能否像鲁迅当年所作的那样,揭示出不同时代小说发展演变之间的影响、联系,寻找出其间的规律,打通古今的界限,撰写出一部《中国小说通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难而又颇具诱惑力的课题。   二曰上贯下联,凸现“史”的特征。   如同所有文学样式乃至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一样,作为小说史,理应将这一过程尽可能准确客观地描述出来。鲁迅正是这样理解并付诸实施的,这从《史略》的篇章结构布局即可看出。谈小说史,首先应辨明“小说之名”的起源。鲁迅没有纠缠于概念之争,而是直接从历代史家著录入手,“缘自来论断艺文,本亦史官之职也”。通过列举历代史家对小说的著录及论述,古人心目中的小说概念便不辨自明。   中国小说何时发生、何时成熟、何时达到高潮,鲁迅均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和说明。他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至今仍为人们所服膺。唐代传奇小说迅速进入高潮,但至宋代,由于其“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遂走向衰落。然而话本小说却应运而生。于是鲁迅又追本溯源,对话本小说的起源作了多方面的探讨。   如何凸现小说“史”的特征,是每一位研治小说史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鲁迅深入到小说发展演变的内在联系之中,寻找出前后的联系、影响与差异。如在论述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时说道:“《金瓶梅》、《玉娇李》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而一面又生异流,人物事状皆不同,惟书名尚多蹈袭,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皆是也。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察其意旨,每有与唐人传奇近似者,而又不相关,盖缘所述人物,多为才子,故时代虽殊,事迹辄类,因而偶合,非必出于仿效矣。”才子佳人小说蹈袭了明代世情小说书名的取名方式,但其内容已发生变化。其所述故事与唐传奇近似,但不过是偶合,并非出于模仿。这些论述既指出了才子佳人小说与以前小说的联系,又强调了其独特之处。  再如分析清代狭邪小说的源头时,上溯至唐代《教坊记》、《北里志》,下逮明之《青泥莲花记》、清之《板桥杂记》,以及各种伎人小传。但此类书所记多为“杂事琐闻,并无条贯,不过偶弄笔墨,聊遣绮怀而已”。直到《品花宝鉴》出现,才标志着狭邪小说的真正成熟。与此同时,鲁迅又指出了狭邪小说与《红楼梦》的关联:“特以谈钗、黛而生厌,因改求佳人于倡优,知大观园者已多,则别辟情场于北里而已。”但《海上花列传》却与以往的狭邪小说有所不同,于是“《红楼梦》在狭邪小说之泽,亦自此而斩也”。这种上贯下联、纵横比较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出于对材料的详尽占有,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则是出于审美判断的能力。  三曰内外结合,揭示出社会文化及时代思潮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小说的发展演变,既有其内在的规律,又不能不受到时代社会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鲁迅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深邃的见识和敏锐的眼光。  如清代出现了许多“以小说见才学”的作品,其原因亦应从社会方面去寻求。鲁迅首先考察了清代日益加巨的文字狱对文人的影响,“江南人士惕于文字之祸,因避史事不道,折而考证经子以至小学”。这种考证之风也渗透到了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若艺术之微,亦所不废;惟语必征实,忌为空谈,博识之风,于是亦盛”。小说虽“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但同样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所以才会出现李汝珍的《镜花缘》等一类小说。然而这类作品“惟于小说又复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己,则博识多通又害之”。这就从本质上揭示了此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清末出现的“谴责小说”表面上与讽刺小说相似,但无论立意还是写法都有了变化,其原因也是社会所造成:“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在其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则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则别谓之谴责小说。”  四曰将研究视野扩展到小说接受者,注意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影响。  小说与诗文等文学样式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其与受众的联系更为广泛,且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因此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时尚爱好的变化会直接作用于小说创作。鲁迅敏锐地觉察出了这一点,在分析清代侠义小说的产生时,便比较了文人与一般读者审美趣味的不同。认为在《红楼梦》之前,明代“四大奇书”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红楼梦》刊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于文人。惟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时事屡更,人情日异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于是许多小说“虽故发源于前数书,而精神或正相反,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其所以然者,即一缘文人或有憾于《红楼》,其代表为《儿女英雄传》;一缘民心已不通于《水浒》,其代表为《三侠五义》。”这种分析将读者群与时代因素作有机考察,在变化中把握小说的发展演变,令人信服。  五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表述方式。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研治中国小说史有筚路蓝缕之功,但从字数上来说,以区区十余万字而将千余年的小说发展演变做一清晰描述,可谓惜字如金,故鲁迅说“虑抄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从内容上来说,则只能抉取要点,抓住关键,故鲁迅又称“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这不仅是文风问题,也是研究方法问题。大体来看,鲁迅对作者、版本、成书过程等基本问题,都尽量辨明。但对作品的分析却绝不墨守成规,而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抓住其主要特征,不求面面俱到、巨细无遗。这种驭繁于简的表述方法,既需阅读大量的资料,又需睿智的头脑,而且极易发生偏差。相反,倒是当前那种面面俱到的表述方式,不仅省力,且无风险,只可惜它们很少具有厚重的学术价值,也很少能够给读者一种豁然释怀之感。作者:王平 来源 《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6日
  •     先生 闲居 寓里 , 深 研究 古代 小说之 精华 。。。从 小说 起源 至 清 朝 之 后 , 古代 小说 留给 后人的 是 文化的遗产 。 然 文 艰深 苦涩 。 。。。。文言 苏多 。。。。。 不易 深懂 。。。
  •     这么晚才看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好惭愧。不过还好,许多可以不看的书并没有去看,看完了小说史后更不必去看了。然后就有了这么个想法,如果鲁迅能够长寿,像巴金或冰心那样,一直活到解放后几十年,岂不是能看到金庸等人的小说(武侠小说)?他会怎么评价呢?从他对七侠五义的评价来看,应该会给出中肯的评论吧,因为鲁迅是喜爱小说的,不会因为偏见而诋毁它。还有就会想到如果鲁迅当年能看一看福尔摩斯等侦探小说呢?这就要怪他学艺不精了,洋文(英文、德文等)肯定没有好到可以直接看原著的水平。不过我还没有看过他的所有文章,或许已经看过也未可知。不过从小说史来看,至少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没看过,一点也没有提到过这类书籍(侦探小说)。

精彩短评 (总计93条)

  •     鲁迅先生开创文学史新局面的书。收集的一些资料对小说研究很有用处。
  •     这个本子还行吧
  •     大器晚成,瓦釜以久,虽延年月,亦悲荒凉。
  •     现在迷上了唐代传奇
  •     2017.3.26
  •     中国的小说都是讲故事
  •     gbn 刚好胡椒粉
  •     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
  •     确是小说史,并附有部分片段。
  •     大二看的吧。。。。。。。
  •     集邮型史书。坚持原则的人一般不太会放松,也就不太好玩。这书要是让钱胡之类的写,必然私货横行嬉笑怒骂。老周绷着写小说史这股劲,看不到百草园顽童的影子啦。
  •     南京地下先锋书店阅读。对古代小说类书籍的入门。这部分的历史较为有趣,可读性很强。
  •     学者型鲁迅
  •     中国小说史略言简意赅,内容很好。
  •     亚马逊搞活动不到10块买的!超值有木有!鲁迅的史学做的也是十分严谨,背后附的书目中好多古代小说看起来古人也是脑洞大开啊哈哈哈哈。刚开始看觉得枯燥无味但是看进去就觉得超赞。
  •     鲁迅读的小说真多,书评写得也好
  •     这本书应该人手一本。至少文科学生应该人手一本。
  •     第一遍没读太懂……还需多看几遍……
  •     鲁迅先生在书中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与成长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点评,很详细
  •     全文言文的写作虽然不算太艰深,但细细看下来还是要费一番功夫。附于书后的白话版讲义更加清楚明了。整本书言简意赅,也一针见血。
  •     书很不错。质量还好。。。
  •     读过后决意把鲁迅都读一遍
  •     大一英语课思政课必备。就是太严肃了点,有时候读得有点艰难。还是高估自己战五渣的文言文水平了
  •     藏此版(1998),郭豫適導讀,後附李夢生編“《中國小說史略》引用小說書目簡介”。
  •     书本身是很值得读,只是发给我的时候有一角破了,有点郁闷
  •     虽然还没看,但感觉很好。
  •     周树人关于中国小说史,网罗古今,气吞全牛
  •     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史,鲁迅先生写得很好。
  •     虽是鲁迅,写作顺序有待商榷
  •     除了鲁迅的原文,还整理出了小说的附录 好
  •     鲁迅的文学理论。现在人没读过几本书,先以为自己能呐喊彷徨了。
  •     看下来之后觉得,所谓学者,当如是。在文艺研究跟美学研究方面都有涉猎的鲁迅大大……给跪下了。可惜的是……现在对鲁迅的贡献有点窄化了……太可惜了……
  •     用iBooks看
  •     应该是鲁迅最好的作品之一吧!
  •     已看完……真的很好很好^^值得一买
  •     听说书很久了,不少的评价都出自其间,排版什么的也都还好。
  •     书质量很好,也很便宜,值得购买
  •     文人所著 今已难觅
  •     书很好,快递也快,很满意啊
  •     鲁迅先生作为学者的一大力作!举例丰富,论述有力。但因为是文言文写成,古文基础不好的还是绕行吧!
  •     老师说很值得看的一本书,选一个好的出版社就买了,给自己扫扫盲
  •     虽然鲁迅学术研究少(只有这一本学术作品?),但是却精。
  •     书是正版,手感不错,买的值!
  •     还没仔细看,好多老师推,算是名著吧,慢慢看
  •     牛逼
  •     很好的书,没读的推荐。
  •     “小说家”历来被正史视作九流十家之末,聊备一格而已,一个“小”字足见观念上对不入流的轻视。此书建立了中国小说史的体系脉络,从神鬼志怪、传奇、话本、讲史到神魔、人情、讽刺、谴责、狭邪,搜罗摘攫,梳理源流,采辑广博,点评精当,可谓考据派的开山鼻祖。鲁迅劝年轻人不要读古书,自己的古书读得不要太好;他提倡白话,这本书却用文言文写成,很简练,也很优美。接下来可以顺着这本小书,去找有趣的小说来读了。
  •     读的kindle免费版,豆瓣没有相应书目,只好到这儿评了。鲁迅先生的这本书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讲解得非常清晰,有提纲挈领之效。我是在忙中抽闲之中囫囵吞枣看的,对于内容吸收未免漏万挂一。但我以为,本书或许可以当作“半工具书”来读,对于中国古代某类小说感兴趣了,于是可以读一读鲁迅的《史略》,了解了解哪些小说最值得一读,这些小说的时代背景又是如何如何。
  •     鲁迅的这本书是经典了。这个版本的也还可以。
  •     仰慕数十载,今日始得认真拜读。每至精当妙意处,不禁掩卷长叹:念先生羸弱之躯,寿仅英年,而能恣意古今、著述万千,并且皆称极致,领数代风流, 便称其为书圣,亦无不当。虽时代变迁,毁谤也不绝,又何能撼动分毫!
  •     之後做小說史的再沒飯吃。(又,做學術能做到情感自在其中又絕無一句廢話是要有多難。)
  •     很好的书,鲁迅对小说的看法很犀利深刻。
  •     读这种跨度长的史论,容易有一种错觉,觉得几千年也不过尔尔。书读一遍,即已付人,以后需读,当得再买。 鲁迅先生的学术文章,跟他的小说杂文一样都是一流的。 在此我也衷心的希望我送书的那位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走远,即使我或许变为俗人。
  •     鲁大师还是厉害呀。顾随说鲁迅白话文写得好是因为文言文写得好,所以文章有音韵,文言文果然写得好;迅哥儿不但喷人厉害,喷书也厉害,真是黑遍所有小说;好多书我小时候看过,看不懂,总感觉价值观很奇怪,果不其然就被鲁大师黑一遍。看完这个微博上的段子基本看一眼就能知道出处了。
  •     在讀
  •     包装精美,质量很好!
  •     鲁迅先生精心谭思之作,值得好好细读!
  •     粗略读完了,有些作品实在不感兴趣就读不下去。不过确实是通俗易懂的小册子。
  •     书到是好,不过有点难看。
  •     老师推荐购买,书很好。值得收藏。
  •     很早就想买了。价格挺实惠的,我感觉都可以读一读
  •     鲁迅的书自然是极好的,这本书对我的专业很有帮助,所以会慢慢看,多看几遍。
  •     周树人的作品,经典的作品,装订也很好。
  •     看过这本书就想看《太平广记》和《世说新语》。感慨与鲁迅先生的博学。
  •     看着不错,感觉还可以。
  •     鲁迅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个史学家,此书对中国小说历史发展剖析极为深入
  •     囫囵吞枣过了一遍,以后有时间还得细细瞧瞧。
  •     看过很多遍,这个版本有导读。
  •     塑料膜包装是老师推荐的!
  •     中国小说阅览导图,超级棒。
  •     大师经典,很有借鉴价值
  •     鲁迅先生的著作值得我们一直读下去,大多数人对于鲁迅的了解停留在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等等,殊不知鲁迅先生的文学成绩远远高于此。这一本小说史略,近代对中国小说的研究基本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     不吹不捧,我们大都低估了鲁迅先生在学术界的造诣。
  •     可以对先秦至清末间中国小说的发展变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印刷较好,性价比高。
  •     挺好的书,只是读起来需要费些力气,有点深奥。
  •     经典著作,不用说了
  •     鲁迅先生的著作,本身价值就很高
  •     超厉害!不愧为文学匠人,将中国古代重要小说笔记都重新打磨整理,很系统很全面!
  •     很好的书,印刷很好,很有感觉,值得收藏,而且很实惠
  •     有评论说,鲁迅如果少写点杂文,中国就能有更多的好小说,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也不可小觑,对红楼作者身份的考据,更可以算是考据派的开山鼻祖了吧。
  •     这样的鲁迅,不写头破血流。方才能相信你也是雪夜闭门读禁书的人。
  •     力荐!搞游戏、影视、网小的都该看看,别净整些四不像的“中国风”了。装逼爱好者也不可错过!
  •     小时候看书很多引用这本书诶,现在必须拿原本来看看
  •     这是除了课本外我读的第一本鲁迅先生的书。本书的内容由于是挨个介绍并举例历代小说,文言文部分看得相当费劲,硬啃下来的,因此也不能说从中学到了什么。至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涉猎较广,确实看了许多书,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后记,不缺他批判讽刺的风格。小时觉得他的文章不优美,不喜欢,年纪大了反而是想找个时间去看看他写的东西。
  •     很学术嘛,不过看完后觉得大部分小说都是相当没有意思的!
  •     值得一读。这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也算是好读的了。
  •     中文专业必备,鲁迅叔叔的精辟点评。
  •     正在閱讀中,對魯迅先生的膜拜之情又更深一層。小時不太喜歡魯迅的文章,覺得不優美,很難懂⋯呵,那時的自己好無知~
  •     看了些,大师的视野确实非同一般
  •     在中图买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然而豆瓣页面提示不存在?
  •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它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中具有开启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
  •     本科時所讀,如今已不大記得內容了。
  •     还没有看,不过老师十分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