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小说史略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01
ISBN:9787532523337
作者:鲁迅
页数:297页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74页

刘季杀了项羽,立着国号曰汉,只因疑忌功臣,如韩王信彭越陈豨之徒,皆不免族灭诛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天帝可怜见三个功臣无辜被戮,令他每三个托生做三个豪杰出来:韩信去曹家托生做着个曹操,彭越去孙家托生做着个孙权,陈豨去那宗室家托生做着个刘备。这三个分了他的天下……托生分汉以见报应,有趣。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7页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77页 - 宋之话本

春词十余首⋯
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辟者略异,大抵诗词之外,亦用故实,或取相类,或取不同,而多为时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类者较有浅深,忽而相牵,转入本事,故叙述方始,而主意已明,耐得翁之所谓“提破”,吴自牧之所谓"捏合",殆指此矣。此讲故事法。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类:
一曰志怪;一曰传奇;一曰杂录;一曰丛谈;一曰辩订;一曰箴规。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94页 -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先宋江等36人,史上无降后之事,可推测降后见杀。
平方腊者为韩世忠。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62页 -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杀风景
松下喝道 看花泪下 苔上铺席 斫却垂杨
花下晒棍 游春重载 石笋系马 月下把火
步行将军 背山起楼 果园种菜 花架下养鸡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游春重载。
步行将军就可以当做一个旧时代梗了。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82页 -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件件都可以解得睡魔,也可令人喷饭。”说法妙。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28页

祖冲之作《述异记》除了数学家之外的祖冲之。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11页 - 明之神魔小说(中)

然同治《山阳县志》者,于《人物志》中去其“善谐剧著杂记”语,于《艺文志》又不列《西游记》之目,于是吴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甚少亦。谐剧杂记时不屑。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55页 - 唐之传奇文(下)

宋朱熹(《楚辞辨证》中)尝斥僧伽降伏无支祁事为俚说,罗泌(《路史》)有《无支祁辩》,元吴昌龄《西游记》杂剧中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明宋濂亦隐括其事为文,知宋元以来,此说流传不绝,且广被民间,致劳学者弹纠,而实则仅出于李公佐假设之作而已。惟后来渐误禹为僧伽或泗洲大圣,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禹伏无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孙悟空脱身自水神。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32页 -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释氏辅教之书,《隋志》著录九家,在子部及史部,今惟颜之抗《冤魂志》存,引经史以证报应,已开混合儒释之端矣,而余则俱佚。⋯⋯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耸世俗,使生敬信之心,顾后世则或视为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45页 -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三言二拍之时代关系。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拍案惊奇》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42页

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痂落在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痂未落者悉褫取饴邕。南康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与鞭,疮痂常以给膳。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序 - 序

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25页 - 明之人情小说(上)

《金瓶梅》:潘金莲,李瓶儿,春梅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24页

晋以后人之造伪书,于记注殊方异物者每云张华,亦如言仙人神境者之好称东方朔。这句话看上去像是我说的——马克吐温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04页 - 明之神魔小说(上)

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以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
汇此等小说成集者,今有《四游记》行于世。《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记》。
《西游记》
《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北游记》
酆都,地府在阳间的具象化,现在重庆。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73页 - 宋之话本

南渡以后,此风未改,据吴自牧(《梦粱录》二十)所记载则有四科如下:
1.说话者,谓之舌辨,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2.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3.讲史书者,谓讲说《通鉴》、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
4.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也。何谓合生?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200页 -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七侠五义》源自《三侠五义》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7页

十九、明之人情小说:其取材犹宋市井小说之“银字儿”,大概为离合悲欢及发泰变迹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有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为之“世情书”也。
评《金瓶梅》:作者之于世情,皆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进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
二十一、宋说话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便是讲史。明之说话人也大概以讲史得名,间亦说经诨经,讲小说者稀有。明末,宋市井小说之流复起,或存旧文,或出新制。
评《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法传奇,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奇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媚,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评《子不语》:屏去雕饰,反尽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
评《阅微草堂笔记》,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故与聊斋之法取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人之书,又过偏于议论。盖不安仅为小说,更有益人心,然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相违;且末流加厉,易堕为因果报应之谈。纪昀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且于不论之情,世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也。
二十三 清之讽刺小说:富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然明为盛,犹在人情小说中。《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摘贬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能谐,婉而多讽。
二十七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红楼梦》盛行,见于文人。平民所嗜,仍在《水浒》。只人情日异于昔,虽发源于前书,而精神或至正反,大旨在揄扬咏侠,赞美粗豪,然又不必背于忠义。代表为《三侠五义》。

鲁迅讲中国小说史的变迁
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子“饰小说 以干县令”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指一般琐碎之言。至《汉书》《艺文志》言‘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谈也’,小说概出于稗官。
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中国的神话很少,并且没有长篇的,汉书 上所载小说都不存在了。
巫是人与鬼神的交通,后分为两派:巫仍言鬼,方士炼金求仙。此风秦汉以来兴盛,直至六朝不息。六朝《搜神记》之类志怪小说风行。
晋,佛教大行,佛、道思想与鬼怪杂谈相混合。
六朝志人小说,晋人之旷达风度。名士清谈,不论政,只谈玄,如《世说新语》《笑林》所载。
六朝志怪、志人,都很简短,且当作纪实。
唐考试重‘行卷’—举子出把自己得意的是诗抄成卷子,拜访名人。有人将小说放入行卷得名。小说较先更受重视。唐传奇较少怪力乱神,只是偶尔点缀。
宋理学兴盛,士大夫之流爱说教。市井杂剧在平民间兴盛。“说话”分四科,讲史、说经、小说、合生。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57页

而杜光庭之《虬髯客传》(见《广记》一百九十三)流传乃独广,光庭为蜀道士,事王衍,多所著述,大抵诞谩,此传则记杨素妓人之执红拂者识李靖于布衣时,相约遁去,道中又逢虬髯客,知其不凡,推资财,授兵法,令佐太宗兴唐,而自率海贼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为王云。《红拂夜奔》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51页

人问 :子坐此龟几年矣?对曰:“........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岁一出头,吾坐此龟以见五出头矣。
这段可见古人的侧面描写之精妙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62页 - 清之人情小说


鲁迅绘宁荣二府关系图
X是婚姻关系,※表示金陵十二钗。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3页

书前志本有,皆在史部杂传类,与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至是始退为小说,而史部遂无鬼神传;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6页

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页 - 读书摘录

《中国小说史略》作者:鲁迅
〔1〕东方朔 参看《汉文学史纲要》第九篇及注〔14〕。班固,参看本卷第1
2013-04-18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寺,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庑,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
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同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藉,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盖所谓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一说为明徐霖所撰。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2013-04-18
《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亦名《会真记》者也。略谓贞元中,有张生者,性貌温美,非礼不动,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时生游于蒲,寓普救寺,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过蒲,亦寓兹寺,绪其亲则于张为异派之从母。会浑瑊薨,军人因丧大扰蒲人,崔氏甚惧,而生与蒲将之党有善,得将护之,十余日后廉使杜确来治军,军遂戢。崔氏由此甚感张生,因招宴,见其女莺莺,生惑焉,托崔之婢红娘以《春词》二首通意,是夕得彩笺,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辞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喜且骇,已而崔至,则端服严容,责其非礼,竟去,张自失者久之,数夕后,崔又至,将晓而去,终夕无一言。
……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无何,张生将至长安,先以情谕之,崔氏宛然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夕,不可复见,而张生遂西下。……
明年,文战不利,张生遂止于京,贻书崔氏以广其意,崔报之,而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为时人传说。杨巨源为赋《崔娘诗》〔3〕,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4〕,张之友闻者皆耸异,而张志亦绝矣。元稹与张厚,问其说,张曰: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秉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越岁余,崔已适人,张亦别娶,适过其所居,请以外兄见,崔终不出;后数日,张生将行,崔则赋诗一章以谢绝之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自是遂不复知。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云。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12〕《列国演义》 参看本书第十五篇。《隋唐演义》,参看本书第十四篇。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2013-04-21
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法师曰:“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猴行者曰:“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前去之间,忽见石壁高岑万丈,又见一石盘,阔四五里地,又有两池,方广数十里,瀰瀰万丈,鸦鸟不飞。七人才坐,正歇之次,举头遥望,万丈石壁之中,有数株桃树,森森耸翠,上接青天,枝叶茂浓,下浸池水。……行者曰:“树上今有十余颗,为地神专在彼处守定,无路可去偷取。”师曰:
“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说由未了,攧下三颗蟠桃入池中去,师甚敬惶,问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师不要敬(惊字之略),此是蟠桃正熟,攧下水中也。”师曰:“可去寻取来吃!”……
行者以杖击石,先后现二童子,一云三千岁,一五千岁,皆挥去。
……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问曰:“你年多少?”
答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枚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空中见有一人,遂吟诗曰:
花果山中一子才,小年曾此作场乖, 而今耳热空中见,前次偷桃客又来。
由是竟达天竺,求得经文五千四百卷,而阙《多心经》,回至香林寺,始由定光佛见授。七人既归,则皇帝郊迎,诸州奉法,至七月十五日正午,天宫乃降采莲舡,法师乘之,向西仙去;后太宗复封猴行者为铜筋铁骨大圣云。
(第三十二回《唐三藏收妖过黑河》)
2013-04-24
《西游记》全书次第,与杨志和作四十一回本殆相等。前七回为孙悟空得道至被降故事,当杨本之前九回;第八回记释迦造经之事,与佛经言阿难结集不合;第九回记玄奘父母遇难及玄奘复仇之事,亦非事实,杨本皆无有,吴所加也。第十至十二回即魏征斩龙至玄奘应诏西行之事,当杨本之十至十三回;第十四回至九十九回则俱记入竺途中遇难之事,九者究也,物极于九,九九八十一,故有八十一难;而一百回以东返成真终。
惟杨志和本虽大体已立,而文词荒率,仅能成书;吴则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颇极广泛,于《四游记》中亦采《华光传》及《真武传》,于西游故事亦采《西游记杂剧》及《三藏取经诗话》(?),翻案挪移则用唐人传奇(如《异闻集》《酉阳杂俎》等),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几乎改观,如灌口二郎之战孙悟空,杨本仅有三百余言,而此十倍之,先记二人各现“法象”,次则大圣化雀,化“大鹚老”,化鱼,化水蛇,真君化雀鹰,化大海鹤,化鱼鹰,化灰鹤,大圣复化为鸨,真君以其贱鸟,不屑相比,即现原身,用弹丸击下之。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71页

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有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然在市井间,冂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平民文化的昌盛。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909页

苏合弹琵琶,绿竹吹筚篥,仙人鼓瑟,玉女吹笙,玄鹤俯而听琴,白鱼跃而应节。清音咷叨,片时则梁上尘飞,雅韵铿锵,卒尔则天边雪落,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两人俱起舞,共劝下官,……遂舞著词曰,“从来巡绕四边,忽逢两个神仙,眉上冬天出柳,颊中旱地生莲,千看千处妩媚,万看万种嫹妍,今宵若其不得,刺命过与黄泉。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序 - 序

郭豫适序言读记:
20世纪初,西方已从怀疑小说到小说中心论,中国在此仍未大发展(梁启超言代表)。社会激烈变化,小说地位的观念也超速转变(殖民地)。方有此书,求玉拾碎,弊于夸张-过往的不重视到过分重视(当对照日本文学史经过)。因之许多细节歪解,源流考缜欠精。刻意涂线而描,多赖少室山(序言引书六朝到唐小说变化一节称赞鲁迅观点独到意赅言妍,其实这段就是直接抄胡应麟,可说拍中马腿,可笑)类及主观好恶,至于清学域外,不一而论。
从唯神话到唯巫(继续讨论)
宋“平话→小说” “小说→平话” 。志怪 / 传奇 :聊斋引发二体思考,反客为主。
岩谷节山:话本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15页

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淛之“《西游记》曼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64页 -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喜遇《仙剑奇侠传》之源头:
“唐段成式作《酉阳杂俎》,已有《盗侠》一篇,叙怪民奇异事,然仅九人,至荟萃诸诡幻人物,著为专书者,实始于吴淑,明人钞《广记》伪作《剑侠传》又扬其波,而乘空飞剑之后说日炽,至今尚不衰。”
至今亦不衰也。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24页

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写鬼即写人。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63页 -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宋既平一宇内,收诸国图籍,而降王臣佐多海内名士,或宣怨言,遂尽招之馆阁,厚其廪饩,使修书,成《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各一千卷;又以野史传记小说诸家成书五百卷,目录十卷,是为《太平广记》。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87页 -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至于写人,亦颇偏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中国小说史略》的笔记-第153页 - 清之拟晋唐小说

昀又“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其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与见于《四库总目提要》中者正等。道德不能作为法律,见情度之,不做无谓之争。


 中国小说史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