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启无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沈启无卷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205065034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却说一个乡间市集  我想要说的是一个乡间市集。这当然不如你理想中的那么繁华,但即使说它繁华,也未为不可,至少,在村子里面人的心目中还不算僭妄。  土城从周围宽长不足四里的地面上高高筑起,差不多是等距离的正方形了。“土城是土做的罢?”这个问题自然是不成问题。然而城门倒是砖砌,可算例外。有一扇榆木制就的厚而且重的大门,照例拖着咿咿呀呀的声音,朝启晚闭。  土城之门有三。每个门顶上都嵌有三块方砖,砖上刻着三个大字,东边的叫做“挹紫门”,南边的叫“迎薰门”,北边的“拱宸门”。唯有西边则付缺如,因为城下紧接着一带水塘,所以只留其余的三门出入。在这样古色斓斑的三块大方砖和三个大字上面,却隐显着这小小市集里面的一切生命。  城里面只有两条大街。一条是贯串南北,一条是由东而西。向西的这一条与南北大街汇合,以后便不再往西延,确成了“丁”字形,所以有人呼这为“丁字街”,但大多数还是叫它做“耙头街”的,这个更外比较来得通俗。  市面上买卖,有五家杂货店,三家茶馆,专卖酒的只有一两家。牛羊猪马鸡,此五行都在后街,有广阔的地面可以容纳它们。耙头街上饭馆子最多,就中以李馒头一家为最出名。李馒头生就一副伶俐,滑稽,善于迎送的脸,村中人赶街的没有不到他家,吃着可口的饭菜彼此谈论着,杂乱的哗笑会从门里飞落在街心。他蒸一笼好馒头,热气腾腾地放在门外长案上,高高堆起来像似一座蜂窠。如果是在夏天,会有一个人赤着膊,在那里挥着破烂的芭蕉扇驱赶苍蝇的。从李馒头门口走过的人,总不免要向长案上瞟了一眼,他们心里会说,“好肥的大馒头啊!”

书籍目录

序论著 《中国小说史略》校注散文·论文 却说一个乡间市集 关于蝙蝠 《近代散文钞》后记一 《近代散文钞》后记二 《人间词及人间词话》例言 《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编者小引 闲步庵随笔·媚幽阁文娱 帝京景物略·闲步庵随笔 闲步偶记 刻印小记 记王谑庵 六朝文章·闲步庵随笔 珂雪斋外集游居柿录 谈古文 我与古文 再谈古文 无意庵谈文·山水小记 中国文学的特质 《大学国文》序 关于新诗 闲步庵书简 闲步庵书简钞 关于大会的印象 强化出版机关建议 文学集刊·后记 关于诗的通信 一般宗教论 南来随笔 读稗小记诗歌 思念集   题记   镜   露   牌楼   露水船   赠远   秋夜   影   寄远   怀辛笛   失题   风   多情的敲梆人   春夜   鹭    除夕    你也须要安静    怀费名    惆怅   十月   思念   浅深   白衣看护   祝福   布谷   留别   纪行附录 沈启无自述(代年表)/黄开发整理 《近代散文钞》跋/俞平伯 《近代散文钞》序/周作人 《近代散文钞》新序/周作人 读《近代散文钞》/林语堂 与沈启无君书二十五通/周作人 关于老作家问题 记沈启无先生 编后记

作者简介

《沈启无卷》主要分为论著、散文·论文、诗歌、附录四部分。论著:收沈启无所作《 校注》,是根据沈氏手稿整理而成。散文·论文:收录各种体裁的文章,以发表的时间排序。诗歌:收录全本的《思念集》。沈氏一生出版诗集两部。其一,是1944年新民印书馆出版的他与废名的新诗合集《水边》;其二,是1945年武汉大楚报社出版的诗集《思念集》。期刊刊载过的散篇,收于《水边》,又重复收于《思念集》,有些换了名称,内容却是一样的。如《水边》中的《儿童诗》,在《思念集》中改换名称为《多情的敲梆人》《春夜》。可以说《思念集》几乎网尽了沈启无1945年前的诗歌创作。我们选择全本的缌念集》,就是为了呈现沈启无的诗歌创作的全貌。附录:收录周作人、俞平伯为《近代散文钞》作的序,林语堂的书评,周作人写给沈启无书信二十五通,关于老作家问题的系列文章和当时人所作沈启无的介绍文章一篇。

图书封面


 沈启无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沈启无其实还蛮可怜的,就因为写文章说了一句“老作家”怎么怎么地,周作人就觉得自己中枪,非要把他逐出师门而后快,还是日本人放的那枪疼,子弹大概还是沈的那颗子弹,周觉得背后捅刀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吧,几下就把小沈撂翻了。很多人说周作人是一个心“冷”的人不是没来由,比如温源宁说“在他身上还有不少铁的因素。他那双紧抿的嘴唇和嘴唇上边的胡髭,都使人联想到鉴定和果断。他难得介入各种是非纠纷,但是,一旦介入,就该挡在他道路上的那个人倒霉了!他对敌人的打击是既快且准──只消干脆的狠狠一击就够了。”他还有个很奇崛的比喻,说“周先生正好就像一艘铁甲战舰,他有铁的优雅!”用在“破门”沈启无这件事情上,真有一个画面感,势不可阻。前几年北京鲁迅博物馆编了一种《苦雨斋文集》,看上去像周作人自己的集子,实际上是他弟子的文字,倒还把沈启无纳入其中,编了一卷《沈启无卷》,与其他三位周氏弟子(俞平伯、江绍原、废名)同列门墙,略无分别。两位如若泉下有知,不知道分别会是什么表情?市面上能找到沈启无名字的出版物,一是他编选的《大学国文》,一是也是他编选的《近代散文钞》,这是第三种,恐怕也是收录沈自己的文字最多的一本集子。沈的文章路数全学周氏,但学又没学到家,周在“破门”之后的说明文章里说:“他所弄的国文学一直没有出于我的圈子之外,有如木工教徒弟,学了些粗家具的制造法,假如他自己发展去造房屋,或改做小器作,那么可以说是分了行,彼此平等对待,否则还在用了师父的手法与家伙做那些粗活,当然只好仍认为老木工的徒弟。”里头听上去最刺耳的,是“做那些粗活”,这脸打的。我看沈的一些“粗活”,除了新诗不爱看以外,别的也觉得颇有气象,不落俞平伯之后。《闲步偶记》中有一则云:“少年看煞卫玠,中年伤于哀乐,及老也,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人一生大抵有此三种境界。所谓文章造于淡,盖亦是渐入佳境,但又须由渊塞磨练中来,最后才得自然有深味。此意说与不知甘苦人自不知,正如痴人面前无法言梦。”“看煞卫玠”我初不解其意,从网上查来,“晋代卫玠姿容很美,围观者如堵墙。他有疾病,不能劳顿,后来成病而死,仅二十七岁。时人谓‘看煞卫玠’。”这样一说便明白如话了,诗人三界与人生三界本是相通。后面的两句让人想起顾羡季。沈启无的信好看,龙沐勋赞赏他的笔札,“以为有魏晋人风趣。”书中收《闲步庵书简钞》数通,写给诗人朱英诞:“手书诵悉。明日兴趣无下午三四时左右可来我新居一谈。春事已深,老景沉重,虽然,慨高树之多荫,亦有时而不同。”我猜龙先生说的是这一札。可惜没有他写给周作人的书信,倒是有周写给他的,一比乃见高下,始怀疑沈启无君所做真是“粗活”?而所谓的“木工教徒弟”,有些话听起来真是耳根熨帖,全无说教意味:“南无兄:晚回仓未受凉否?雨后天气本不好,而敝斋尤阴寒,此殆亦苦雨之别证也。崇慈讲演殊不易,因此常感到说书者流之不可及,而普罗文学之难做亦更了然矣。今日又阴雨,午须往景山下配享,晚又须合伙享人,而其中间又须回敝斋来一转,殊觉其忙。文钞目录尚未录出,大约要礼拜一才能着手耳。颇思早日将吴迪公贵扇涂讫,持以奉谒,也还不能决心下笔,盖兴致不佳,虽在吾辈涂鸦亦难有好结果也。‘倚装’无事可做,但抓一本闲书随便看之,再过一刻即杀奔景山去也。匆匆。五月七日,苦茶拜白(二十一年)”此信收入1933年出版的《周作人书信》,名曰《与沈启无君书二十五通》,为其中一通。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收文太少,可惜.其实文采还可以
  •     “浮云似的人情,流水里催他老了”
  •     拾人牙慧
  •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无疑如何感谢沈启无编的近代散文抄都不算过分,蒙师。此集又有季重小修的专文。但那时候的各种龃龉当真让人无话可说避之不及,可在1944年还跟团去日本游玩实在是理解不能,而许多人真的过那样的生活。令人胆寒而并非齿冷。只能说他们在某一隅与我之理想再契合不过,但并不能承认全部。/小说史略校注颇有益处/'六朝志怪小说,在唐人传奇及后世戏剧小说里,都有发展创造;至于志人小说,如《世说新语》这类书,到后来都没有发展,只有模仿,没有创造。" 当然了,再没有那个时代再没有那些人了怎么志/《南来随笔》第一篇写的真叫人恍惚,旧景老味直如身处/“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趣不强括,以诣所安为趣。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友夏之言,言半壁乎。
  •     沈启无才情较薄,作文学知堂,亦步亦趋,几无发明。诗歌优于随笔,尺牍优于诗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