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红皮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记忆的红皮书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36051942
作者:朱大可
页数:301页

章节摘录

  洗脚之歌  我该如何颂扬洗脚的事业呢?相传,一个著名的托钵僧从希尔山朝圣归来,他对门徒说的第一句话是:打开水来罢,我要洗脚。然后,他在沸水里洗它,面不改色地注视着它起泡和被灼伤的全部进程。现在结束了,送我去诊所吧。最后他平静地说道。那么,这个人要洗净的是什么?他想洗去的是什么?在清洗之前他是什么?而在清洗之后,他成为什么?  这是一些难以启答的问题。要求我沉思它们的契机,是一次“行为艺术”的奇异表演:把光裸的脚投入红色木盆,让水环绕和亲昵它们。这种猥亵行为是非礼、嘲弄和轻蔑的,所以我看见了诸多惊异与愤怒的目光。哦──,这真卑鄙!这是一个美术阴谋!有人奔走相告,指控着洗脚者的罪行。  是的,我承认这种行为的意图有些闪烁,甚至洗脚者自身也陷入了它在语义上的虚假性里。洗脚者说,我是傲慢的,我要用下面的器官去打击公众的上面的器官。我发现,由于一次价值的误解,脚足与眼睛产生了对抗:眼睛很疼痛,为此它付出了美学的眼泪。  为了拯救那些不幸的眼睛,托体僧出示了明亮的言行。他从远方的山里走来,他的脚足涉及了广阔的空间。洗脚,首先是对尘土的否决,而后是对一切取消脚足意义的企图的抵制。  在人类的逃亡中,足印的价值令人发指。远古的亡者都是真正的巨人,在时间走廊里逃遁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稀有的足迹。越过北方的大泽,姜瑗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她躺在凹陷的印坑里,像躺在巨大而柔软的摇篮中。亡者的神性就这样进入到她的里面,使之受孕,并缔造出一个叫做“周”的英雄种族。这个奇迹足以让我们了解上古遁者及其肉足的伟大性。  由老子命名的、伟大而秘密的“道”,它在哪里?如果“道亦道”而“非恒道”,那么什么才是供我们行走的寻常(“恒”)路径?老子拒绝回答这个。他仅仅告诉我们关于“德”的知识。在老子的字汇表里,“德”就是有关“道”的走法,就是心灵对街道的全部经验。通过“德行”这个字词,我们抓住了先哲暗示的事物,就像抓住了他行走时扬起的轻柔尘土。  老子和他的脚已经逝去,却留下了“道士”──那些“走路的人”,留下了供我们行走的秘道。这是多么慷慨的赐予呵!我们用足小心地触碰它们,继而同它们交谈,说出一种音调和语言。这时,脚足是触角和舌头,是出现在道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事端,拥有一个谦卑的姿态。它向下生长,一直俯伏到了土地的高度,敬畏地倾听来自道路的伟大声音。那些声音,包含了关于走向未来的线索的秘密消息,像泉水一样涌现着,被足掌的中心所经验,那个部位,正是叫做“涌泉”。  在身体之杵的两极,头颅升上天堂,而脚足降向大地。由于这两种器官,人加入了宇宙,这就是所谓“天─人─地”三位一体结构。然而,由于脚足的谦卑性,目击者的误解是不可避免的。被脚足激怒的尘土飞扬起来,覆盖并改变它们的肤色。这一情形深化了已有的误解,使人痛切地感到它们的肮脏、低贱和臭气熏天。它们不过是身体的忧伤的奴隶而已。  这种误解严重损害着脚足的事业。洗脚,乃是针对怀疑主义目光的一种自我辩解。它向公众怯懦地说道:我是干净的。由于它的请求,水带走了污秽。我注意到这种洗脚过程的卑鄙性。它向水转移了危机。接着,人的目光变得柔和了:瞧啊,它真的变干净了!人就废黜了水。  基于上述目标的洗脚,不能把卑贱性从脚足上剥离。它仅仅是与公众偏见的临时和解而已。空间的观念那么坚强,上与上的关系,被当作比性命更重要的东西。这一立场甚至侵蚀了语言和称谓的领域。即使我们夸耀一只(个)“高足”、以及夸耀低贱事物所拥有的非凡高度,它仍然是在我们下面的事物,是门生、学徒、侍从、奴婢和小厮。然而,假如我向一个人发出“足下”的谦敬呼喊,那么究竟谁在谁的足下?呼叫者与被呼叫者,他们之间谁更卑下?  再没有比“足下”这个称谓更令人奇怪的了,它的语义和字义构成了强烈的对抗:它本来要表明对方身居足下的超级卑微性,而最终却成为对于足和足以下事物的敬意。交际社会的言辞的这种价值指向,揭露了脚足的内在崇高性。  脚足的崇高性的另一证据,是人对女子秀足及其鞋履的景仰,并且从这种景仰中发展出了奇怪的美学,它要制订有关脚足的尺度和形态的律法,以保证眼睛的趣味得到最充份的满足。脚足幼年的时候,漫长的布匹有力缠住和塑造了它。通过尖锐的痛楚,它最终呈现出一种无比玲珑的形态。它要凭藉这点打动人间男子的傲慢情感。我想援引杨贵妃的绣鞋作为这方面的例证。那只玲珑的小鞋,在茶妪、商贩、役吏和武士的手上辗转,像一个激动人心的谣言。  “哦,它真小。它多么小呵!”人们无限怜异惜地赞叹道。  尽管脚足的行走功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摧毁,但美学涌现了,它以一种侵犯和迫害脚足的方式颂扬了这个器官。这是对抗自由和质朴的美学,它把脚足的尺度和力量加以消解,然后在娇小纤弱的生命气氛里,美的光辉明亮起来,向我们说出病恹的、颓废的、自我残害和自我取缔的语言。  显然,正是由于足对于逃遁的重大意义,使缠足成为最有效的抵制策略之一。封建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着人的皈依,在广阔的土地上搜罗人口,用户籍、档案和效忠哲学囚禁他们。从这样一种立场中诞生了缠足的技艺。漫长的布匹抓住女人的天足,把它们改造成一堆玲珑剔透的废物。  一对经过严密监制的美足,意味着人与地面(世界)关系的彻底变易。在无限纤小的事物上,人既不能保持身躯久立的姿势(这与尊严有关),也不能维系住一个远足的理想(这与自由有关)。于是它最终取消了女人逃亡的可能性。  这是在表明男人的诸多自由么?正好相反。对于男人而言,女人是纠缠他的脚足的柔软布匹。女人的小足环绕着企图出走的男人,亲切和感伤到了无比残酷的地步。信笺、鸿雁、相思的眼泪、老母的针线……,所有这些弥散于古代诗句里的事物,构成了布匹的美学形态,并藉此塑造着男人的家园心情。  信笺、鸿雁、相思的眼泪、老母的针线……,所有这些弥散于古代诗句里的事物,构成了布匹的美学形态,并藉此塑造着男人的家园心情。这无非是从一个比较不正常的角度重申了脚足的意义。而从一个比较正常的角度,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看见,脚足的内在崇高性曾如此引发着人对它的普遍思念与爱戴。  早在周朝衰微的年代,武士介子推追随太子逃亡,为喂养饥肠辘辘的领袖,竟割下自己的腿肉。太子登基之后,却并未给他必要的回报。介子推怒不可遏,永不回头地遁入清冷的山林。国王听说了这个消息,痛悔自己的过失,用放火烧山的计谋请求他的宽宥和复出。而这个满含怨屈的人竟在烈焰中抱住最后的树木,慨然逝去。为了维系一种永恒的纪念,国王命人用那株树木制成木屐,穿在脚上。每念割股的恩情,他就低首俯察,叹道:“悲乎足下!”  这与其说是对介子推的情操的追思,不如说是对脚足的最沉痛的颂扬。它回答了我们对于“足下”称谓中所包含的崇敬性的疑问。是的,我们亲眼目睹或耳闻了大量历史中的逃亡奇迹,它们要恢复脚足的本始地位,也就是促使脚足回归到一个崇高的地位上去。  这里,我们正在触及某些更深的疑虑。如果脚足的地位还不够崇高,那么什么才是它应有的位置?如果脚足受到了贬斥,那么什么才是它原初的景象?  一本叫做《周易》的上古经书企图说出这点。在“泰”这个伟大而吉祥的卦体里,象征头颅的大天和象征脚足的大地是彻底颠倒的:天屈居地面而地升现于天的高度。《周易》的爻辞声称,它描述了宇宙两极间交换与对流的罕有景象。这肯定是罕有的:事物在它自身(此岸)与客身(彼岸)之间自由游走和往复,它表明了一个存在者所行走的道路的通达。  “泰”与其说它是对某种事物稳定性的判定,不如说它是对一个通达的存在的揭示。使我惊异的是,在受胎的时期,或者说在子宫的秘室里,所有人都曾经静止在这个非凡的状态上。我们头足倒立地悬浮着,像悬挂在上帝的支架上的天真蝙蝠。这个“泰”的姿势,正是人唯一正确的在世姿势。  全部的不幸在于,当我走出秘室时,我的姿态被粗暴地校对了。我的头颅被拔到脚踵的高度,而脚踵却贬窜到了头颅的位置。那么,从我最初的、为失去一种最本体的姿态的哭泣里,存在的痛苦永不回头地出发了,它将鞭我、挞我、撕我、杀我,直至我的头颅一劳永逸地垂下。死亡平息了这一争端。是的,当我目睹一具头颅与脚足处在同一水平线的尸体时,我将意识到,从此它们要受到最平等的对待:腐烂和消失。  让我回忆一下存在主义者描述存在的诸多概念吧:“烦”、“畏”、“荒谬”、“无价值”、“无意义”和“无力性”……,所有这些耳熟能详的字词,旨在给定一个共同的处境,那就是存在的阻塞性:人们无法凭藉自己的力量走向上帝,人们也听不见上帝的邀请和他所指示的道路。荒谬,就是人的存在可能性的最紧密的阻塞,它消解了存在的意向性和行动性的全部意义。而所有这些困境仅仅导源于一个错误的姿势,或者说,仅仅导源于脚踵与头颅的相对关系的倒错。  “否”(pi),作为“泰”的对立卦,中国存在主义的核心术语,正是如此要求我们去领悟脚踵的意义的。为了纠正那个惨遭纠正了的姿势,必须练习瑜珈及其所有类似的功法。瑜珈教师宣称,头足倒立是保证灵魂重新归于平静的道路。这是真的,在古怪的倒立中,头颅的气或价值沉降着,而脚踵的全部价值则浮升起来,开始中止良久的对流。而后,阻塞和阻塞  所引起的痛楚消失了,最终,我的灵魂将由于痛楚的上述消失而变得安谧。  端详一个瑜珈徒所做的倒立练习,人们将发现脚是充满表情的,它瘦骨嶙峋地向天空开放,像失落了树叶的枯枝,在宇宙的微风里簌簌发抖,说出一种孤苦无助的语言。这种虚假景象蒙蔽了人,使人忽略了它的内在傲慢:它并不羞怯,它只是斜睨着世界而已。  这点肯定会令我感动。一种有灵魂的傲慢的器官,洞悉了头颅的各种弱(它的笨拙性、愚蠢性和非行动性,等等,等等)。它要创造一种奇迹,使人相信逃离存在痛苦的终极可能。或者说,它要走通一切身体里面和外面的迷津,使人借助身体的循环投入宇宙的循环。  脚踵就这样启示了我的梦境,使我可以看见人们在瑜珈共产主义城邦里的行走情景,看见脚踵像和平的枪枝一样耸立,上面发育着奇怪的眼睛与面孔。人们用这个器官互相注视和问候,而头颅却在街面上谦卑地旋转着,像驱动身躯的轮子。我看见睡莲、百合、菩提和充满香气的湖泊,看见环绕众生的无上幸福,像风缠绕树一样缠绕着脚肢和以脚肢为代表的灵魂。在脚肢的树林中央,是喜悦的寺庙。我还看见神殿的净坛上陈放着第一位修习倒立术的人的脚骨,它光辉夺目,照亮了每个正在洗脚的家族。  有一支关于脚足的非常古远的谣曲,被收集在屈原的诗歌总集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支谣曲假装是在谈论头与脚的清洁性,以及沧浪江水的功能问题,而其实却向我指涉了脚的内在清洁。一个时间的匆忙过客,他会在信念的河流上洗涤他的帽带和脚足么?他将从桥上行色仓促地走过,奔赴那个被给定了的结局。只有一种从存在的残酷性和紧张性中获得解放的人,才可能驻足于所有美丽的风景,在岁月的河岸上洗濯生命的尘土,而后,唱着无词之歌,来他的来处和去他的去处。那么,这与其说是对脚足的称赞,不如说是对脚足所蕴含的更自由的逃亡精神的一种言简意赅的颂扬。  这种颂扬的力量是罕有的,它从另一侧面揭示了存在的痛苦:我们甚至丢失了为自己洗脚的愿望。在地球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曾经为它的街道修建过用以洗脚的喷泉和水池,以便风尘仆仆的逃亡者能够享用洗濯与嬉戏的权利。耶稣洞悉了这点。为了给出一种补救,在即将奔赴死亡的前夜,亲自为他的门徒打水和洗脚。这个仪式是奇妙的,他不仅要表达对于脚足的崇高敬意,而且要使人通过这种敬意获得灵魂的新生。  保罗主义者歪曲了耶稣的用意。教会竟然要求人们用头颅去迎接神圣之水的洗濯,以致把头颅投放到脚足般崇高的地位。假如这不是针对人民的阴谋,那么它至少也是针对耶稣的一次蓄意的悖离。  耶稣的脚足是明亮的,它拒绝卑鄙的尘土,但它不能拒绝尖锐的法利赛人的铁钉。相反,它要在从事洗礼之后接受伟大的磔刑。犹太祭师无疑注意到了脚足从耶稣那里所获得的意义,他们就指派铁钉去阻止它。而耶稣则要表明铁钉的无用性。耶稣说,看吧,我带着锈蚀的大钉,但我仍然是自由的。他的确证明了这点。在受钉的第三天,他复活,然后独自向新的乌托邦逃亡。  脚足的奇迹已然向我们无限地呈现了。在谣曲、念珠、莲花、转轮、蒲垫、木盆和鞋履的景象里,它们活着、不死、变化无端和充满喜悦。我无法清晰地讲述我目睹和经验的事物,这不仅因为它们是某种灵魂的秘密,而且也因为它们在一切言辞的外面。那么,在陈述结束和缄默开始的时刻,我将走向我的木盆和清水,并且这样恳求说:  我要洗脚。请让我洗脚罢!  1990年9月14日夜于上海寓中  隐士的游戏面具  无赖是流氓衰退的标记。在英雄和侠士的最后时刻,江湖开始沉默,随后又变得更加聒噪,因为无赖正大规模涌现,像飞扬在庞大旧宅里的灰尘。无赖就是丧失了信念的流氓,灵魂与肉体都无比慵懒起来。流浪和逃亡的日子已一去不返。在市井的喧嚣中,他们百无聊赖地活着,依靠欺骗、敲诈、偷盗、淫乱或吹牛与回忆,度过平庸可笑的生涯。无赖拉上了流氓英雄时代的帷幕。

内容概要

朱大可,当代负有盛名的文化批评家,学者,小说及随笔作家。祖籍福建武平客家。1957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悉尼大学亚洲研究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著有《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逃亡者档案》、《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多卷)等。以新锐的思想和独特的话语方式见长,其见解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富有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辑:脚与颅的叙事 洗脚之歌隐士的游戏面具墙的精神分析迷津与线索约伯之痛:我们无尽的哀歌灵玉的精神分析瘟疫、肺痨、萨斯:疾病美学三部曲萨斯时代的口罩美学缅怀浪漫主义 第二辑:记忆的红皮书 大革命时代的邻人们音乐的秘密节日书架上的战争众神的嬉戏吃喝的自白书祭坛上的童年1967年的鸡血传奇领与袖的红色风情迷津里的少年行旅疯癫的喜剧 第三辑:城市密码 越过上帝的废墟墓地的缄默和光线两千年的孤寂声音人类学镜像和花腰彝歌舞图书馆的生死书歌剧院里的隐秘戏剧茶馆、茶道和世界的容貌咖啡馆的文化春药雕像的旧梦新愁老虎洞、故宫和沙尘暴哈卡人与京沪轴心明清民居的权力布局 第四辑:声音的颂礼 声音的戏剧眺望男孩嬉戏的乐园死亡的多米诺骨牌公寓,在失眠中燃烧无常年代里的生命情愿 第五辑:唐人街歌谣 市政厅:风快速掠过手指乌托邦的歌剧院失重的镜像唐人街和欲望的战争穿越中国迷园的小径莎拉:一枚沉默的火焰舞蹈的盲肠 第六辑:字纸和影像的真理 贝克特:一个被等待的戈多加缪的西西弗我坐在加缪先生的山顶上走出思想的童谣“荡妇”麦当娜和香烟变法女胸的三种历史语义乌托邦的服饰 第七辑:小说烧杯和炼金术 雷雨前书方舟哀歌铜镜记罕达奇迹书巢父记仙鹤启示录 诗歌:妹妹(代跋) 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感性文字的集合体,它就像一个年代久远的箱笼,收藏了作者的大部分话语细软。其中包含有散文、随笔、书评、文化分析以及实验小说等各种文体。书中,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邃见解,被编织在绚丽而坚硬的语体里,形成独特的叙事一阐释风格。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诗歌、散文、随笔和小说的大部分精华的集成,其中一些篇章堪称现代汉语的杰作。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邃见解,被编织在绚丽而坚硬的语体里,形成独特的叙事一阐释风格。书中图片亦是隐喻式书写的延伸,不仅能够满足读图时代的视觉需要,而且暗含耐人寻味的文化密码。

图书封面


 记忆的红皮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在《记忆的红皮书》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朱大可关于少年往事的叙述以及若干实验性的短篇小说。作者的暧昧笔触在这类创作型作品中获得了俨然不同于其理论分析的面貌。在题为“记忆的红皮书”的一系列文章中,作者游走于作为回忆中的主角和历史学家之间,同时扮演着充满情感热望的回忆者和保持冷峻视角的批判者。这是一部个人的回忆录,他从一名孩童的视角来审视整个时代所表现出的疾病症状。这是德国人齐美尔和法国人普鲁斯特的奇妙结合,在诸多对红色时代的反思性作品中,至今尚没有一部其他作品能够呈现出如此丰富的精神色彩。一名已故的学者曾将朱大可称作“文化恐龙”,这一度成为十分著名的譬喻。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关注这一称谓,发现它同样是一句充满先见的谶语。恐龙的命运是灭绝,在卡尔维诺的小说《恐龙》中,在群体灭绝之后唯一的幸存者最终隐匿在人群中,孤独地坚守着他的记忆和价值。朱大可这头“文化恐龙”如今更像他笔下的仙鹤,他独自伫立,高声独语,而眼中充满着寂寞的哀伤.
  •     01. 此为置身于成都余震之中而忘记恐惧的阅读之一。02. 一本上世纪五零与六零年代的人不可不读的书,读后又不可不笑哭的书。03. 如果《流氓的盛宴》是朱氏的理论的策源,《记忆的红皮书》则是朱氏的叙述操演。04. 〈洗脚之歌〉用的是学术论文的构架,叙述语言却是散文。足与道;足与隐士及木屐与‘足下’的尊称;足与女人小脚(玉足);足与颅;足与水。〈洗脚之歌〉一篇关于身体的叙事,即身体与社会、身体与伦理、身体与政治、身体与性别……05.〈隐士的游戏面目〉完全的朱氏抒情浪漫叙事,暗藏着对隐士尊敬与追慕。“让我们来捡索一下“竹林七贤”的事迹吧,这些伟大的隐士标志着中国流氓精神所能企及的最明亮的高度。”“隐士同时是流氓英雄内在的敌人,面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呼声,他们终止了全部的倾听。他们是耳目俱塞的游戏者,行走在世俗暴力的外面,拒绝对一切罪行作出判决。当英雄在血泊中翻身时,隐士正演奏着古琴,眺望天边的鸟群。隐士说,我是与世无关的人,我虽然醒着,可是我睡着。隐士就这样旷达地取消了英雄的悲剧意义。”“公元262年,嵇康被国家处死于洛阳,罪名是欲助叛逆和言论放涎。尽管这个人拥有出色的面具话语,并且以游戏放涎和养生练气著称,他竟不能避免这悲怆的终局。在就刑的地点,嵇唐眼望人间寒冷的阳光,向监刑官索取古琴,经弹奏那支旷世的琴曲《广陵散》。这是面具话语的最后一次言说。面对刽子手的刀影和沉默的群众,嵇康的高贵手指在丝弦上震颤,音乐像疾风一样卷起,击打着往者与来者的灵魂,连鬼神也在惊泣,而嵇康神色沓然,视死如归。这是一种怎样的言说啊!日常话语已经衰竭,舌头与嘴唇在时间的边缘缄默,只有手指触及了世界的文本,也就是摸到了生命的最深处。在死亡的前沿,对生命的挚恋散发出无与伦比光辉,使死亡之刃变得黯淡。琴语曾经被误以为是舌语的一种面具,而此刻却喊出了最高的爱和憾惜。尽管这曲音没有被记谱或传授,但后世所伪托的《广陵散》,依然充满着如此博大的悲痛与喜悦,仿佛来自宇宙天籁的全唱。”没有深深的敬意与透彻的理解,作者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龙泉宝剑一样坚柔的文字的。06.〈女胸的三种历史语义〉,又是身体的纯熟铨释:情欲与乳;市场与乳及女权主义与乳。07.〈铜镜记〉,朱氏难得一篇小说,神秘主义的小说,梦魇与谶语的小说。08. 〈灵玉的精神分析〉,曾载于独家闻名的《南方周末》。借阅与我这部书的冯至诚先生就是冲着这篇文章而购置这部书的。这可能又一次市场营销的范例,不过对于读者来说,却是一次成功有用的范例。〈灵玉的精神分析〉的分类与命名,身体解读的延伸,标志着朱氏随心所欲兵不血刃而屈人之“眼”的成功与诱惑。09.〈书架上的战争〉,记录着朱大可少年时代阅读生活;〈众神的嬉戏〉,朱大可翻转着王小波式的幽默与反讽及自我解剖;〈1967年的鸡血传奇〉,连自己的妈妈也是揶揄的对象。这是一篇最能忘怀克服地震余震的佳作!〈领与袖的红色风情〉,记录那个时代的“衣”;〈迷津里的少年行放旅〉,记录那个时代的“行”;〈疯癫的喜剧〉,福柯式地叙说那个时代的于精英之外的普通民众都在开始“佯疯”;……010.〈越过上帝的废墟〉、〈明清民居的权力布局〉、〈墓地的缄默〉、〈唐人街和欲望的战争〉、〈穿越中国迷园的小径〉……所展示的城市建筑文化,让我产生这样的回顾:在上海这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文化城市生活久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患上“建筑迷恋症状”,何况上海是朱大可先生的母地。2008-6-1于成都北门天开居《记忆的红皮书》,朱大可 著,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一版,价格:34•00元。收藏者:冯至诚。
  •     深邃、艰涩,面无表情的回忆那个年代,或许时间的关系,有了距离感,读起来真的很辛苦,但并不影响它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96条)

  •     朱大可的书每本必读,他是当代最出色的思想家。这本书以叙事的手法为主,但是永远少不了朱大可式惊心动魄的评论。
  •     这本书从纸张到装帧都不错,质量也还行作者的文字也很好,诗性,视角另类,喜欢
  •     记记中有的总是温婉与辛辣
  •     叙事手法特别 描述现实与理想 浪漫与残酷
  •     推荐给高中生看。2016-4-24
  •     喜欢朱大可的语言
  •     和朱是同一时代的人,感觉很亲切!
  •     见解深邃,语体坚硬。耐人寻味!赞!
  •     打四星是给那些回忆性文章,其他文章一般般。
  •     简单的话晦涩的说
  •     读到最后,剩几篇实验小说没心情读下去了。
  •     大可式叙事语法和文化视角。
  •     原来这叫文化批评
  •     朱大可教授以新锐的思想和独特的话语方式见长,曾是当时先锋文化的重要代言人。他的书籍非常值得读者期待。
  •     这就是我想要的文风 深爱
  •     喜欢“墙的精神分析”和“巢父记”
  •     给孩子看,粗略看了一下,很好!
  •     文化批评的启蒙作
  •     记忆的红皮书,真的可以代表相当一代人独特的时代记忆。正像朱教授本人说的那样,多年前留下的文字仿佛形成了属于文字自身的生命,他们看起来那么熟悉而又陌生。是怎样一种感情的孕育,又得有怎样一种灵魂的释放呢?相信没有真正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然后历史毕竟已经固定在过往的日历间不再移动,离现在的人们,将来的人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愿朱教授的文字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读到,感受到,铭记下来,讲给我们的孩子。
  •     精华还是早期写就。现在的朱大可,已经越来越浮躁了,如果戒网的话,我相信他的文字会内敛有力得多。
  •     有插图,看着很舒服,就是纸太白了
  •     挺好,在正月里读完了这本书
  •     我有种模糊的感觉,大可这本书应是当代中国绝不能忽略的文学标本。在语词与记忆构筑的迷宫,将耳贴紧那呓语着的墙壁,你会收到意外的默告。
  •     形式比内容好!
  •     还没认真看,但是翻了翻,还不错。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体制外的声音,很难得。
  •     朱老师的名篇汇编,物有所值!
  •     朱大可老师的文字,有一种金属的质感,每一篇都是精品。如果作家都像他这样写作品,这个世界的好作品会多很多。同时,这样一直写,会累死人的。文字的质感,思想的犀利,学识的贯通,境界的高远,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只能昂望,学习。看这本书,就好像我在登山,有些累,有些吃力,却每登高一步就会看到更美的风景。相比于轻松的读书来说,还是这样登山式的读书给我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     《记忆的红皮书》书的字小而且色浅,看着不知有多累!出版社为何不参照自己出版的《从黄昏起飞》的排版印刷呢?
  •     大牛逼的书,朱大可老师的文字准确思敏先锋,特有中国味儿,我看的入迷都,而且竟然成了模仿者,自己无法控制让自己不去学习朱大可老师的思敏与用词,其文字的魅力所在莫过于此。导师赞说这本儿《记忆的红皮书》比《流氓的盛宴》更好。我更喜欢《流氓的盛宴》。导师看到激动处也筹划着出本自己的文集,由我负责编辑。如果那样儿就太好了,因为导师的文字也是特有见地的,很能吸引我继续看下去。这年头,能让人一直满怀激动的看下去的理论性与感想性文字越来越少了
  •     书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买了这本和另外一本书,本来是36.63元,结果粗心的我给了上门收钱的人员56.6元,忘了他应该给我找20元钱,他也没主动给我。郁闷中。。。。。。下次一定不能这么粗心了!!
  •     非常好的书,仔细阅读过后,别有心得!语言不犀利但是思想深刻
  •     特别~
  •     打五星是因为这本书里流露出的情绪实实在在击中我的心。红色革命风暴背后也有诗意,直到今天,文学、音乐的力量超越了革命的一切意义。
  •     异端的记忆
  •     “在处理心灵事务的旧教堂的死亡地点,身体的教堂复兴了,向人们陈述情欲的真理。”
  •     高中生不太适合读。得有一定社会阅历。
  •     思想深刻,文笔犀利,洞见迭出
  •     要写那么多吗?
  •     最喜欢第二部分。有些文字比较空泛重复。
  •     也不知道世纪大讲堂看中他什么.我只看一半.
  •     说的话有特点
  •     超喜欢!以前在一本民间杂志上看到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很喜欢他的语言。这次在网上买到这本书,三本书最先看这本,拿起就放不下,太吸引人了。
  •     老师的作品
  •     文学概论。 目前我正在画正字,统计这里面有多少个美学,而另一个同学想要统计作者提及乳房的次数。 脚与颅的叙述之后,阅读时我的头脑获得了极大的解脱。
  •     看着看着,感觉文学的美妙,记忆的红皮书,感受“记忆”的奇妙……
  •     难得!!
  •     最后还是没能坚持看全~
  •     朱老师写小说不给力。其他部分尚可,就是有时候文字过于华丽了。
  •     看文革记忆来的~~~
  •     大可同志,你也经历过太多死亡了吧。
  •     可以。买给儿子看的,他没有兴趣,倒是我的记忆闸门给打开了。
  •     书还没看,质量还好,希望是本好书
  •     關于文革的最獨特的回憶
  •     否定了要么就是嫉恶如仇要么就是轻描淡写的极端状态 角度很轻松 问题的提出却很深切
  •     词句华丽而不幽默,语言繁复而不内涵,只能勉强给三颗星
  •     10年出的那本眼与耳的盛宴大多数都是从这本书里抽过去稍微改改的,太不厚道了吧,但那本可读性还强些。小说写得太做作了读一篇就觉得倒胃口,你还不如好好把回忆文革那一章来扩展成小说,那章还很有趣,实验小说这名真是可以乱往自己头上扣。
  •     推荐第二辑
  •     树叶落下来犹如失望的眼皮
  •     蚊子很耐人寻味
  •     几乎都读完一篇,我都要随手写点小感悟。不是很喜欢他,讨厌别人给我推荐书,上当死了。
  •     书的装帧不错,送货的及时出乎俺意料,希望当当继续努力.....
  •     帮同事买好了又借过来读。这样会读得快些。还没看内容。只是粗略看了看内容,感觉其涉猎的范围是我比较感兴趣也是不太了解的。与兴趣读下去。“书非借不能读”说得没错。
  •     是同济大学朱大可的书,刚开始在新浪博客上看到朱大可的文章,感到文笔讲究、艰涩,而且有一股气,很不错。书有一定难度。别轻易买。
  •     那個年代,那段記憶。。。
  •     大可老师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崇敬。无限的深思和启示,在阅读中体悟……。
  •     语言很有风格,不喜欢的就很不喜欢,喜欢的就会很喜欢
  •     这是作者自身对私人生活感悟的一些梳理。像是自传性质的喃喃絮语,还有些是对某些物件的寓意阐释。耐心看,会有些感悟。
  •     朱大可的书 没得说
  •     一种风格
  •     莫忘文革,反思美学。
  •     不得承认,作者文字功底非常要好。书本写得非常好,但关于文革历史背景的书我看过几本,当看到这本,我已经麻木了。如果第一次看文革历史书籍最开始由这本书入门的话,也许因先入为主,我就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     2008,魔幻,朱式文风
  •     朱大可的书,一半儿看得懂,一半儿看不懂.
  •     愤怒的诗人
  •     不错的文学读物!
  •     书是要慢慢看的。
  •     书很好,但是不喜欢朱大可赶时髦。
  •     朱大可名声在外,近年来似乎红透大江南北。他的其他著作还没有机会拜读,本书是我第一次与朱大可的接触。老实说,他的思维与文笔确有自己的特色与长处,其间也不乏闪光点,但总的来说似乎思想深度方面有所欠缺。当然,这也不是朱大可先生一人所摆脱不了的宿命。尽管如此,本书中许多文章,例如关于作者少年时代经历的文革期间种种事件,可以作为了解那个时代的鲜活资料。
  •     “朱话”确实有自己的东西,能给我带来实质的心理感悟,为什么他就这么有才呢
  •     有点难
  •     很珍贵的思想路标!
  •     美丽的语言,锐利的思想
  •     朱大可文笔好思想有深度,招致大批文艺青年的模仿,譬如“狂欢”这个词都在无数个场合用滥了。。。
  •     其实不太能看明白
  •     值得一看

  •     记忆的伤痕,不可忘记。
  •     第一辑有些艰深,之后便顺畅了。诗意的语言叫人沉醉,只是不时的故弄玄虚,词藻堆砌,和风马牛不相及的低劣插图使这场创作显得可疑。但是朱大可依然埋头坚守着汉语的底线,这一点又令人尊敬。值得一读。
  •     大师手笔,值得从中寻找我们文化低迷和社会堕落原
  •     书到了,虽然还没开始看,但是很期待
  •     第一遍,读不懂,放着,以后再读
  •     朱大可的语言很有个人特点,但不可学。没有相当的学识见地,学了也就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欣赏吧!
  •     有点点现实,是生活记的感觉,整体还行
  •     第一本朱大可,"書籍就是那種世界上最沉重的土"
  •     话语聒噪构造的迷津缠绕住前行者的脚步,在一片茫然中他们丧魂落魄。朱大可的文化批评似乎无孔不入,任何东西/事件(洗脚/音乐/建筑/玉器等)都能成为他挖掘精神内涵的材料,原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的驻足,真可谓无微不至。但他极为鄙视的余式散文灵魂附体,言必称形而上和言必称国家民族其实大同小异。
  •     才华横溢。对文字充满天才,犹如女性般细腻,又有不由分说地雄性暴力。
  •     朱教授的语言构造能力太出众了,让我很受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