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散曲精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元明清散曲精选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9-1
ISBN:9787806437193
作者:康保成,黄天骥
页数:189页

书籍目录

杨果 越调小桃红商挺 双调潘妃曲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 咏大蝴蝶白朴 双调沉醉东风 渔父胡祗通 中吕喜春来 春景关汉卿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卢挚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 双调折桂令 田家姚燧 越调凭栏人 寄征衣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 秋思 双调拨不断 双调夜行船 秋思白贲 正宫鹦鹉曲冯子振 正宫鹦鹉曲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张养浩 中吕山坡关郑光祖 双调折桂令瞧景臣 般涉调哨遍范康 仙吕寄生草曾瑞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闺中闻杜鹃施惠  南吕一枝花 咏剑张可久  黄钟人月圆 春晚次韵  中吕山坡羊 闺思  越调凭栏人 江夜  正宫醉太平 叹世……

作者简介

这本《元明清散曲精选》,共收选了61位散曲作家111篇作品。
据任讷先生的《散曲概论》统计,元代散曲作家可考者有227人,明代多达330人。凌景埏、谢伯阳先生编的《全清散曲》所载作家有342人。在这近干人的队伍里,本书选入的作家、作品,当然只属巨大宝藏中一小部分。
  散曲是金元之际兴起的诗歌体裁。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元曲自然包括散曲。由于这种体裁在元代蓬勃发展,作家们驾驭着它在诗坛上飞翔,于是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明、清两代,散曲成就稍逊于元,但影响依然巨大,依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在封建时代后期的诗歌领域里,散曲与诗、词呈现出鼎足三分之势。
  散曲的音乐建制,由宫和调合成。金元之际,宫指的是律位,即今天音乐术语所说的“调高”。调是由一定旋律、节奏组成乐曲的代称,即今天所说的“曲牌”、“词牌”。每一首
  散曲,离不开宫和调,说明了这种文学体裁和音乐具有共生的关系。
  散曲有北曲和南曲两大类别。而无论北曲或南曲,其曲调源流主要来自民间。北曲流行于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当地民歌和西部少数民族音乐的曲调,构成了北曲的声腔系统。南曲则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当地的村坊小调、巷里歌谣,是构成南曲的基础。这两大声腔系统,差不多在同一时代产生,但北曲的发展却先于南曲。有元一代,北曲风靡全国。而南曲,直至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才逐渐兴盛起来。
  散曲之所以被称之为“散”,一般是与戏曲相对而言。戏曲是戏中使用的曲,黏连着科白、情节,成为戏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作家以曲的体裁抒情作诗,则与科白情节毫无联系,这就叫“散”。因为它是一种可以独立生存的个体。
  除此之外,散曲之为“散”,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它在语言方面,既和诗、词一样,注意音步、平仄和押韵的有序排列,又吸收了散文不受限制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出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比诗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赋就是铺陈、叙述,是散文最基本也最有效的功能。正因为散曲与诗词相比,更具韵文与散文结合的趋向,因此,突出它的“散”字,也有一定的意义。而从其总体的格调来看,它显得比诗、词尖新直露,生动活泼,这一点,自然也和它能够融合散文的韵味有关。
  散曲融合散文形态的标志之一,是它可以增加衬字。所谓衬字,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例如北曲的正宫〔塞鸿秋 〕,其曲调末句,依格本是七个字,但贯云石的《塞鸿秋·代人作》末句是“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变为十四个字了。那么,本格七个字之外的另七个字,就是衬字。至于哪七个字属衬字,在北曲倒无须确指,“北力在弦”,它只受乐曲的旋律制约,孰正孰衬,是无所谓的。至于南曲,则有明确的正衬之分。“南力在板”,衬字是指板眼以外所增加的字,一般来说,北曲衬字可多可少,而南曲有“衬不过三“的限制,俚谷化,并意明朗活泼,究形尽相的作用,,例如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数,[黄曲,把”我是一料铜豆“七,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熟手不鹿茸炒不爆响当当一料铜速效豆“这一来整句显得豪放,把”“的性格表现得淋淳尽致。

图书封面


 元明清散曲精选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中图 4.7
  •     三星半。
  •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     越自由,越喜欢,喜欢散曲大于宋词大于唐诗
  •     集百年间百人之笔力,多戏谑活泼,或大江崩涛,也有迤逦温婉,实在佳品,对此毫无抵抗能力
  •     三更梦归三更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