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随笔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魏明伦随笔选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61344088
作者:魏明伦
页数:203页

章节摘录

  杂文如戏,“戏”说杂文——魏明伦答《杂文选刊》  记者:魏先生。您好!您童年失学,九岁唱戏,一生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剧作成果累累,海内外公认您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家。但据网络传闻。过去曾经有许多人议论:“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这个话题是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您自己怎么看?  魏明伦:我一生与戏剧结缘,也与杂文结缘。乳臭未干就萌生逆向思维,或称“反动思想”,从小养成杂文瘾,十六岁陷进“阳谋”。主要不是写戏剧惹的祸,而是写杂文遭的灾。《台风篇》、《乱弹琵琶》、《鸣后之鸣》等杂文处女作一露头就获罪,坑了我前半生。熬到改革开放,时来运转,写戏成功。1988年初,国家三令五申“振兴戏剧”,因本人戏剧成就特优而安排为全国政协委员。但我“不受抬举”,早已戒掉的杂文瘾,在进入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之后复发了。居然不顾既得利益,冒险推出最“敏感”的杂文系列:《毛病吟》、《雌雄论》、《半遮的魅力》、《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文学与自我》、《三终于三》、《有幸谁不幸》……当即引起文坛、官场、社会上强烈反响,争议双方的阵容上升到政界高层去了!那股热潮,真不亚于我的剧作《潘金莲》旋风。因此,巴老、夏公、萧乾、吴祖光、华君武等老前辈不约而同有过类似的话题——“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记得有一次《人民日报》聚会,柯灵、唐、秦牧、严秀、戈扬、文再复与我一同到场做客。该报副总编范荣康又提出上述话题,于是媒体闻风报道。二十年前老黄历了,不料至今还在网络流传(抱歉,我是“网盲”)。二十年来,我只见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大力提倡振兴戏剧,从来没有听说官方正式提过“振兴杂文”。每当风吹草动,我的戏剧无恙,总要“审查”我的杂文。大抵是以戏剧之功,补杂文之“过”。若问魏氏戏剧杂文哪样第一,自我调侃:获奖尝甜头戏剧第一,惹祸吃苦头杂文第一。  记者:可是您并没有就此中断杂文创作。九十年代中期又出版《巴山鬼话》。这本杂文集子在深圳“优秀文稿竞价会”上轰动一时。您的序言写明“《巴山鬼话》想必不会重复《燕山夜话》之厄运。”魏先生,您是不是觉得写杂文苦中有甜呢?

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魏明伦以戏曲成名于前,以杂文轰动于后。加之兼写变体骈文(有人称之为碑铭体杂文),可谓左手杂文,右手戏曲,左右开弓,三箭齐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当代戏曲史上推出了九部大戏,在中国当代杂文史上演绎了一番魏明伦笔法。  古人有文笔之称,亦有文与笔之辨。文笔原指一切文辞、文体,后来,将文与笔加以区分。按刘勰的说法:“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笔法,自然就是指写作无韵之文时的方法或技巧,如起止提炼、抑扬顿挫等等。本文提出的笔法这一概念,既参照古人的说法,又不拘于古人的意思。所谓笔法,包括非韵文的写作技巧,还应包括非韵文写作者的精神状态。具体到魏明伦,这种笔法的概念,则不仅指他的写作杂文的方法,还指他写作杂文时的心境。而且,魏明伦笔法,不仅是一种非韵文写作技巧,还应是一种将韵文写作的神髓引进非韵文写作的技巧。不要忘了,写作杂文的魏明伦,同时是一位戏曲写作者和变体骈文写作者。  魏明伦笔法贯串着一种基本的东西,那就是反叛。这里所说的反叛,是一种精神取向、精神向度。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置身其间的人,各有各的精神向度。当八十年代后期,魏明伦应《人民日报》之约开始写作“怪味杂文”时,人们就发现并惊叹于他的尖锐、大胆、泼辣。尖锐也好,大胆也罢,凡此种种,都是一种与那个时代合拍的精神状态的表现。那种精神状态就是反叛。反叛源于不满。同是生活于八十年代,同是出生于四川的青年诗人骆耕野,写过一首诗,那题目就叫《不满》。不满,作为人类精神状态渴求的一种表现,它包括对现状、对潮流、对权威,以至对文明、对传统的不满。人类为什么会有诸多不满?罗素说得很清楚:“历史使人意识到,人类事务中没有定论,不存在静态的完美和将被我们得到的最高智慧。”魏明伦写作杂文时的那种“说大人则蔑之”的精神状态,正与这种认识相通。  魏明伦的不满,首先的也是根本的,是朝向当代社会生活中若隐若现的存在着的封建、愚昧和腐败。封建思想、愚昧行为、腐败现象,三者都是专制主义孕育的怪胎。他写于1988年的《毛病吟》、《雌雄论》、《半遮的魅力》,堪称三支犀利的投枪。他提出的“反封建大功告成否”的质疑,至今警策人心。九十年代初,他又以一篇《帅才不及帝王术》和它的附录,再次敲响警钟。到新世纪揭开帷幕之后,眼看一些人沉醉于帝王崇拜和封建权谋权变的叙事潮流,迷乱于五彩斑斓的消费泡沫、娱乐泡沫和奢侈泡沫,魏明伦第三次用警世的钟声打乱了浮华的舞步:在《劝君少刺秦始皇》一文的最后,他坦率地说出:“中国的前景必须彻底抛弃帝王术,促成张良风骨与华盛顿精神的结合。必由之路,岂有它哉!”在《多务实,快扶贫,缓称“盛”》一文中,清醒地提出:“过早称盛,恐不利于全民增强忧患意识!”请注意总题为《鼠年笔记》的五篇杂文,尤其是其中的《威海忧思》、《蓬莱乌托邦》、《工人群众等于几》三篇,处处透露出一种因腐败现象而引起的焦灼情绪,处处流溢着一种中国平民的草根情怀。上述魏明伦的有代表性的杂文,都与他的精神状态有关。精神是自由的,精神本身就具有反专制反奴役的不驯的性质。魏明伦的杂文显示出他虽然身处琐细的日常生活中,但他的精神显然生活在别处。这样一种精神生活,显然没有任何固定的体制、规范、信条能够束缚它。  魏明伦笔法的另一个突出之处是“戏”说。此“戏”说非彼“戏说”。从小被梨园始祖“太子菩萨”“摸了脑壳”的魏明伦,爱戏,懂戏,及到提笔为文,便有意识地将“戏”的因素引入文中。这就是魏明伦的“戏”说,而非某些港台和大陆影视从业人员嘻说历史、恶搞历史人物的“戏说”。“戏”说者,引戏入文,杂取诸家之谓也。戏曲,尤其是川剧,讲究命题。或举一反三,或境生象外,或收放均淋漓,或雅俗皆上口。魏明伦对自己的杂文命题所下的功夫,绝不在对自己的大戏命题之下。既简洁、含蓄,又尖锐、泼辣,如《毛病吟》、《雌雄论》;鲜明、真诚、率直,如《帅才不如帝王术》、《生不入志,活不入祠》、《悲愤投“海”,佯狂经商》;出入骈体、题似韵文,如《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寻找关汉卿,呼唤成兆才》等等。正是:标题如剧名,长短皆有魂,一字安停当,满台活气生。戏曲讲究结构,所谓“起伏转折,独辟境界”(孔尚任),所谓“编戏有如缝衣”,“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李渔),说的都是戏的结构,或称布局。魏明伦深得个中三昧。他的杂文重在营造——营造意境,营造结构,营造氛围。试读《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寻找关汉卿,呼唤成兆才》、《台湾会柏杨》、《蓉城遇丁聪》,尤其是《悲愤投“海”,佯狂经商》、《我做着非常“荒诞”的梦》、《工人群众等于几》诸篇,其中曲折回环、山重水复,起于惊、发于叹、隐于忧,转于喜,结于思。夹叙夹议,水起风生,令人掩卷之后惆然良久。你不能不承认,结构在这里发挥了戏剧之神在舞台上的作用。戏曲讲究辞采。在川剧创作中,魏明伦继承了历代川剧作家重视文学性的传统,他又把这种传统嫁接到了杂文创作之中。他的唱词写得好,便将这种写唱词的功夫引入到杂文写作,使他的杂文更显得灵动跳脱,别具一格。而这种功夫的获得,则与他自幼攻读古文、从小熟悉戏文、坚持学习民谚分不开。《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大约是他最早引起从学者钱钟书到广大读书人注意并喜爱的文字。撇开他挑战权威、辩才无碍的气度和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透辟不论,仅仅看此文的辞章与文采,就显得英气逼人,有唐宋文言的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有两汉骈文的工稳对仗、掷地有声,还有现代白话文的调侃、幽默、犀利、流畅。见诸报端,自然不胫而走。  魏明伦笔法,演绎的是一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自传。从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反右”和“文革”中走过来的知识分子,都程度不同地有着“文革”情结,即以巴金为代表的希望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情绪。魏明伦表示,他最响应的,就是巴金倡议的这件事。他的名著《巴山鬼话》,从头至尾念兹在兹的就是一件事:不忘“文革”、反思“文革”,不让“文革”死灰复燃。你不妨将这本杂文集读作知识分子心灵的镜像。书中的反封建、反愚昧、反腐败,都是反专制、反“文革”的精神延伸。说它是心灵自传,还因为它实际上记录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一个知识分子的心史。他的焦虑,他的彷徨,他的痛苦,他的内心)中突,历历可见。一篇《悲愤投“海”,佯狂经商》,看似自我调侃,嘻笑怒骂,里面却有几多强咽下的酸楚、犹疑和悲慨。魏明伦将内心世界向世人敞开。从这个意义上说,魏氏杂文随笔为我们状写了理想中的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受到真理、正义、良知的感召,勇于斥责腐败、敢于反抗权威,乐于保卫弱者,更乐于解剖自己。从这本精神自传里,我再一次读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向往和追求。也许,这就是魏明伦笔法的价值。  2006年7月10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都在期待着艺术大家的出现,但是我们常常不明白,现在缺少的首先不是大家式的作品,而是大家式的创作状态。有了一往无前的奔涌,自然会产生黄河、长江。  魏明伦给我的喜悦与激动,首先是他的创作状态。他在今天中国戏剧界的意义,首先也是他的创作状态……他诡秘地一次又一次地拉开剧场的帷幕,像变戏法的奇人故意要让我们吃惊,硬是交付给我们满目华采、满耳繁弦,而且时时更换,不断翻新。  他几乎是狡黯的,对着戏剧不景气的现象默然不语,只投以鄙夷的一笑,捋捋袖口,让人们只去注意他的手下;他更是主动的,谁也不知道下个月、明年他又会捧出一个什么样的剧本来,评论者们面对他,不像面对一个已可大体度量方圆的池塘,而是面对着一条不知今后走向的江河,多少有一点整体把握上的被动。  ——余秋雨

内容概要

  魏明伦,1941年生。巴山蜀水人。   童年失学,九岁演戏,自修文学。屡受各种政治运动压抑,改革开放初期脱颖而出。计有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五十篇碑赋,几个电影,以及散文、歌词、楹联等鸡零狗碎出笼。作品数量较少,但没有粗制滥造。   建国六十年,工龄六十年。前三十年,戴过许多侮辱性的“帽子”;后三十年,补了许多荣誉性的“头衔”。但是,生死相随,名副其实的身份只有一个——作者。

书籍目录

“三星堆”外又一“星”——《魏明伦随笔选》序一魏明伦笔法——《魏明伦随笔选》序二杂文如戏,“戏”说杂文多务实,快扶贫,缓称“盛”蓉城遇丁聪威海忧思蓬莱乌托邦工人群众等于几生不入志,活不入祠牛棚读板桥奇奇怪怪的四川人悲愤投“海”,佯狂经商笔答《南腔北调》

编辑推荐

  钱钟书破例:“魏明伦的文章写得好!”李傲自谦:“还是四川来的魏明伦为大!”余秋雨惊叹:“魏明伦给我的喜悦与激动,首先是他的创作状态!

作者简介

《魏明伦随笔选》讲述戏曲讲究结构,所谓“起伏转折,独辟境界”(孔尚任),所谓“编戏有如缝衣”,“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李渔),说的都是戏的结构,或称布局。魏明伦深得个中三昧。他的杂文重在营造——营造意境,营造结构,营造氛围。试读《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寻找关汉卿,呼唤成兆才》、《台湾会柏杨》、《蓉城遇丁聪》,尤其是《悲愤投“海”,佯狂经商》、《我做着非常“荒诞”的梦》、《工人群众等于几》诸篇,其中曲折回环、山重水复,起于惊、发于叹、隐于忧,转于喜,结于思。夹叙夹议,水起风生,令人掩卷之后惆然良久。你不能不承认,结构在这里发挥了戏剧之神在舞台上的作用。戏曲讲究辞采。在川剧创作中,魏明伦继承了历代川剧作家重视文学性的传统,他又把这种传统嫁接到了杂文创作之中。他的唱词写得好,便将这种写唱词的功夫引入到杂文写作,使他的杂文更显得灵动跳脱,别具一格。而这种功夫的获得,则与他自幼攻读古文、从小熟悉戏文、坚持学习民谚分不开。《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大约是他最早引起从学者钱钟书到广大读书人注意并喜爱的文字。撇开他挑战权威、辩才无碍的气度和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透辟不论,仅仅看此文的辞章与文采,就显得英气逼人,有唐宋文言的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有两汉骈文的工稳对仗、掷地有声,还有现代白话文的调侃、幽默、犀利、流畅。见诸报端,自然不胫而走。
魏明伦笔法,演绎的是一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自传。从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反右”和“文革”中走过来的知识分子,都程度不同地有着“文革”情结,即以巴金为代表的希望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情绪。魏明伦表示,他最响应的,就是巴金倡议的这件事。他的名著《巴山鬼话》,从头至尾念兹在兹的就是一件事:不忘“文革”、反思“文革”,不让“文革”死灰复燃。你不妨将这本杂文集读作知识分子心灵的镜像。书中的反封建、反愚昧、反腐败,都是反专制、反“文革”的精神延伸。说它是心灵自传,还因为它实际上记录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一个知识分子的心史。他的焦虑,他的彷徨,他的痛苦,他的内心冲突,历历可见。一篇《悲愤投“海”,佯狂经商》,看似自我调侃,嘻笑怒骂,里面却有几多强咽下的酸楚、犹疑和悲慨。魏明伦将内心世界向世人敞开。从这个意义上说,魏氏杂文随笔为我们状写了理想中的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图书封面


 魏明伦随笔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巴蜀鬼才魏明伦《魏明伦随笔选》早就知道魏明伦的大名,四川出作家出才子,古有李白杜甫诸葛亮,今有巴金郭沫若流沙河,现在还有一个魏明伦,相比之下辽宁连一个像样的作家才子都找不到,不能不说是巴蜀出人才。魏明伦的书最有名的就是《巴山鬼话》,但是至今没有读过,这是我读魏明伦的第一本书,老实说并不是很喜欢。并不是说魏明伦的才华水平文笔有什么问题,而是书选得太杂太乱,里面精品很少,但是从几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魏明伦的功力,真的很棒,不愧为鬼才的称呼。没看过魏明伦写的剧本,不过这里面有几篇时评写得很不错。魏明伦的评论很犀利,不留情面,一针见血。魏明伦的文章写得这么好,但是论学历却并不高,只有小学三年,和郑渊洁有一拼,不过郑渊洁上到了四年级。魏明伦九岁就去演戏,在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一演就是几十年,连单位都没换过,只是由一个小演员,变成了大演员,又变成了编剧,最后成为了作家。在我的心里魏明伦的年龄并不大,但是一看出生年龄1941年,到现在已经有70岁了,是老爷爷了。不过相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年龄并不是问题,七十岁依然可以写出好文章,好作品,期待魏明伦先生能够继续写下去,能够有大作不断问世。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就牛棚读板桥那几篇还不错
  •     很抱歉我真的只能打两星
  •       巴蜀鬼才魏明伦《魏明伦随笔选》
      
       早就知道魏明伦的大名,四川出作家出才子,古有李白杜甫诸葛亮,今有巴金郭沫若流沙河,现在还有一个魏明伦,相比之下辽宁连一个像样的作家才子都找不到,不能不说是巴蜀出人才。
      
       魏明伦的书最有名的就是《巴山鬼话》,但是至今没有读过,这是我读魏明伦的第一本书,老实说并不是很喜欢。并不是说魏明伦的才华水平文笔有什么问题,而是书选得太杂太乱,里面精品很少,但是从几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魏明伦的功力,真的很棒,不愧为鬼才的称呼。
      
       没看过魏明伦写的剧本,不过这里面有几篇时评写得很不错。魏明伦的评论很犀利,不留情面,一针见血。
      
       魏明伦的文章写得这么好,但是论学历却并不高,只有小学三年,和郑渊洁有一拼,不过郑渊洁上到了四年级。魏明伦九岁就去演戏,在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一演就是几十年,连单位都没换过,只是由一个小演员,变成了大演员,又变成了编剧,最后成为了作家。在我的心里魏明伦的年龄并不大,但是一看出生年龄1941年,到现在已经有70岁了,是老爷爷了。不过相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年龄并不是问题,七十岁依然可以写出好文章,好作品,期待魏明伦先生能够继续写下去,能够有大作不断问世。
      
  •     他挺与众不同的。
  •     09年的书,收的多是00年之前的文章,捞钱?江郎才尽? 嬉笑暗讽,风格张扬。有时,亦有人来疯,收不住之嫌
  •     会有教育意义
  •     果然是写戏人的文风,果然是自学成才的笔法,自成一格,很有意思,可惜最后部分纯写戏剧,令我等外行看不出门道来
  •     巴蜀鬼才!
  •     就和吃了坏苹果一样,看了几页就够了
  •     巴蜀鬼才和杜兰朵还有关系啊~
  •     爽利机锋,不愧鬼才名号。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环境一窥。
  •     巴蜀鬼才名不虚传,相比随笔,更想看他的戏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