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商的旧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书商的旧梦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6787533
作者:沈昌文
页数:150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商的旧梦》收文四十三篇,每篇千余字,全书统共约八万字,精细可读。全书文章所写皆作者任职三联书店及《读书》杂志期间之闻见与编辑经历,随其所咏,往事风云舒卷纸上。作者自喻“书商”,因而笔底文字轻松,吟风唤雨,洒脱自然。“我这辈子都是做牛式的出版:听话、恭顺,不敢越雷池一步。”读他的文字感受,知他是遇事豁达忍让、为人开朗又自得其乐的好好先生,寻常并不为人事纷纭所恼,但遇到强制性指令,免不了也会作些抗争,这种随和中包含原则,是所谓绵里藏针的性格。书中《阿拉伯数码之灾》一篇,直指出版物中数字用法的规定“实在要不得”,于是“一下狠心:《读书》杂志索性不参加任何评奖。后来,更发展为:三联书店的出版物不参加评奖”。读此甚感快慰,见出作者性情。他行文的风格多快语人生,《罪孽之一》说:“曾经说过大话:房龙的作品是我在大陆改革开放后首先引进的。总觉得,这好歹是功劳一桩,可以称道一下。”颇有些自赏神情,显得憨态稚拙,是通常老年人的顽童模样,不妨作掌故视之。    走马观沈文,且听风雨声    如今,在文化界能以“公”相称的人物已经不多了。记得去年张中行先生过世,知识界一片哀悼惋惜,纷纷撰文送别“张公”。偶或圈中的朋友来电谈起近况,兴致勃勃地聊起其近来相与往还的“公”级人物,或如“万荷塘”的主人黄公,再或如号称吃遍京城的“出版大佬”沈公,等等。   对于这位沈公,也即沈昌文先生,喜欢《读书》杂志和三联图书的读者一定会很熟悉。关于他的小学徒出身的传奇经历,将编辑出版生涯概括成“吃喝玩乐、谈情说爱”的掌故,过去耳闻过一些,近日又见人撰文描述此公“一边说话一边撩裤脚”,口口声声宣称自己是“凉粉(张靓颖粉丝)”的风神形象,忍俊不禁的同时忍不住在心里感叹一句:好一个可爱的老头!   说来也巧,最近沈公在上海出了两本小书:《书商的旧梦》和《最后的晚餐》(以下简称《旧梦》《晚餐》),正好逮住机会热读了一把。沈公的文字浅易亲切,如话家常,端的没有一点大家的架子。正如二书的书名所示,《旧梦》中之“书商”典出于当年陈原拜访陈登原,提出要出版他的《国史旧闻》,陈登原于是就在序言写了一句“有书贾来,乃携之去”。对“书贾”的称谓,身为知名学者和出版大家的陈原不以为忤,一笑置之,仍按原文付梓。延续这个奉作者为“衣食父母“的传统,沈公乃自称为“书商”,于是有了这一集中关于“旧梦”的文字。而后一书,沈公在书前写有简短的“题记”自明心迹:“当我以文化为职业的时候,常蒙前辈教诲。现在视之,这些言传身教,无异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对门徒的训词。而当我以后能独立工作之际,能实行的常常只有一条:请客吃晚餐。现在把两者的若干记事合编而一,有心人不免得到一个印象:此人莫非是参加当年最后的晚餐的犹大?”当然,此“犹大”非彼“犹大”,虽则书名中的“晚餐”二字易使人联想到爱谈吃喝并亲身践行的沈公及其相关文章,而实际上除了后面三分之一的章节谈饮食之外,余下的文章和《旧梦》中那些叙事怀人之作的意旨大抵相近。   《旧梦》《晚餐》中的文章大多是因为忆及某一旧事,而因此又忆及与之相关的故人;又或为因人及事。无论因人或因事,既为“书商”的“旧梦”和其“晚餐”桌上的食客,范围概不出文化和出版这一大的畛域。学界高度赞评的女史扬之水,这位《脂麻通鉴》和《诗经名物考证》的作者,在沈公这个十几年的老同事眼里,虽知她有过开卡车卖西瓜的经历,但对于她写得一手漂亮的明清闺秀风格的小楷和一肚子渊深秀雅的学问,禁不住也是惊敬不已。  在《文学版图和文化厨房》一篇中,作者以谈“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为开端,拉拉杂杂地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出版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的阶段性特征,进而指出此种形象是“直接间接地受了政治格局的影响”。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治的影响因素渐渐减弱,“大陆的世界文学地图”渐趋正常,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多面性一样,当此一面的弊端渐近消除的时候,另一端新的问题也开始凸现,也即沈公在文中指出的“现在更多的倒是出现了种种的混乱和浪费”,跟风、重复、译文素质下降,等等,这些经验之谈,相信今天出版界的有识之士读了,想必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罢。    沈公一向谦虚,自承“鄙人业书五十余载”,主持出版了《情爱论》、《第三次浪潮》、房龙的《宽容》等一大批西方优秀图书,而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读书》杂志的工作,成绩斐然。所有这些,沈公只是以一句“我其实没什么大本事,只是靠点小聪明”轻轻带过,而他在晚年写下的这些回忆文章里,对给予过《读书》杂志和其出版工作以教益和帮助的诸位前辈如费孝通、汪道涵、吕叔湘、许国璋、陈原、史枚、冯亦代等一代先贤大家,表示了衷心的感激和无尽的追怀。在这部分文字中,尤以记陈原这位当年的老领导为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陈原先生的博学、勤奋乃至谦和的长者之风,借沈公之笔,其蔼然巍然的形象必将长留在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和更多下一代人们的心中。    写到像陈原先生这样博学多才的长者,沈公下笔庄重;而一到叙及旧时相交的其他故旧,若遇有趣事做“佐料”,手起笔落之间即显示出他生动幽默的特色来。且看他是如何将虱子和翻译家李俍民扯到一起的:“李俍民走后,我又住在原来的床上,用我自己过去的被褥。过一阵,只觉浑身奇痒。慢慢,在裤腰处发现小虫。经请教大人,才知长了一身虱子——俍民先生将从苏北解放区带来的虱子过渡到我的床上和身上了。我没任何埋怨,只觉得好玩。当然也一点没有意识到它的进步意义。”(《牛虻与虱子》)读来令人解颐。    前文说到《旧梦》和《晚餐》是两本小书,其实并无对沈公不敬的意思,所言“小”者,特指其精巧的装帧设计。沈公由个性可爱而生的可爱文风,一经过眼就放不下,手不释卷地很快就读完了。而在这走马观“文”之中,半个世纪出版界的风风雨雨,一个个出版人、编者、译者的身影也渐次在眼前生动起来。

内容概要

沈昌文,男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办的学校受中小学教育。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从1945年3月至1951年3月,基本上是工读生涯。上学的同时,曾在金店、粮店习艺。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

书籍目录

第一本历史教科书从旧资料中学习编辑工作的甘苦人民有读书的自由给“底气”上苍的安排宽容“淘气”“爱得死脱”旧时月色脑后的那根反骨若干乡谈罪孽之一感念闽籍翻译家“重审”精神于无意中得之走老路得新果文学版图和文化厨房盛事可再谁是衣食父母?七十二·五十五·三牛虻和虱子老年时期想做“三亚”人不良成性卫浩世的启示自愧不如阿拉伯数码之灾文化追求索引小事《阁楼人语》后记一头牛的看法一个错字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俞晓群数术著作跋《新世纪万有文库》第六辑弁言买它一本并不冤一点想法“看闹猛”小记历史的转折到北京去做“醒客”听听邓丽君吧!“任时光匆匆流去……”“束诸高阁”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从中可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作者简介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从中可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图书封面


 书商的旧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无论在电视里还是照片上,沈老都咧开一丛小胡子下的嘴,双眼眯成一条线,呆呆地望着镜头,一脸的坏笑。这种形象的代表有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扫地僧,掌管油尖旺地下产业却在街角摆报纸摊的龙头大佬,或者通晓天文地理却躲在深山渔樵耕读的隐士,总之,一切身怀绝技又深藏不露的主。 沈老就是这样的人。翻开他的简历,上面写着:“1931年9月26日出生,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办的学校受中小学教育。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对员,后任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到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后发起创办《万象》。”这份简历无论投哪个人材市场,都有点欺负人的味道——这么强,还让别人玩么? 稍微文青的人都清楚三联和《读书》的分量,《万象》的名号虽没前二者响,但也是海派文艺的代表作(《万象》真的是99年才创刊吗?我怎么老记得更早几年已经买过呢?自己记错是必然了,可惜找不回那两册老《万象》)。沈老闻达于出版界不假,但从未捅过象《冰点》李大同那么大的动静。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沈老过人的道行和谋略。沈老一生以研究马列立学,思想却开阔进步,在《读书》创刊号就刊出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自然受到有关部门的特别关照,但沈老轻巧腾挪,勇于认错绝不改过,从而保留了开风气之初的一块园地。对比其他铮铮热血的同道,沈老的狡猾和雅痞使其能更长久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也能留下这本关于出版的轻松小文集,还有他著名的20字方针:“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 电影《侏罗纪公园》有一片段:园主告诉男主角,园内所有恐龙都是母的,不必担心它们繁殖。但他忽略了当初修补恐龙的DNA链时,把一种青蛙的DNA片段嵌入其中,而这种青蛙具有雌雄互变的能力。当男主角在野外发现已经孵化的恐龙蛋时,意味深长地说:“生命会自找出路的。”这是我看过的所有娱乐片里最具哲理的一句话。 “生命会自找出路的。”沈老就是用轻松诠释着这个哲理。
  •     说白了就是工作笔记,但因为与书有关,所以能得到某些知识份子的追捧。其实这类书,充其量就是唠嗑实录。收获是知道了《书之爱》的出版与他的推荐有关,房龙的书是在他在内地最早引进的。还有,扬之水不光是剧社的名字,更有是作家的笔名,源自《诗经》。9.11.22中写于外公家
  •     我是个卖书的,我也有梦。2008年末出差在上海,因工作性质,每一个城市的书店是必到的,到书店要买书也是一定的。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2008-12-23,福州路上海书城,送自己的新年礼物。初见此书,整套的海上文库从店面陈列的角度来说,可谓气势恢宏。我从读书就喜欢上海出版的书,摸上每一本都想买下收藏。无奈行程仓促,不能逐一翻阅,随手拿起《书商的旧梦》直直走向收银台付款。下午火车去南京,2个小时不到的路程,150页的书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旅伴,同行的朋友非常讨厌我在火车上看书,几个人可以聊天或者打牌或者吃吃喝喝,更有趣些。但我更喜欢阅读。下车的时候还有十几页没有看完,多想火车不停,等我读完。喜欢书中的很多文章,更是不断的阅读其中推荐的图书。一本精致的案头小册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沈公文字清朴,笔下生风,调笑处挥洒如意,不见作态,常有会心。其中提及扬之水女士两篇惊到,言及其书痴乃至每月七、八成开销用于买书,甚至卖血以为继。为着这种可怖的热情,也该舍得兜里的毛主席去买一本《终朝采蓝》。
  •     标签到现在,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基本无法分清楚了,发现自己会赞赏和钦佩对待生活和工作都自得其乐的人。最早是在《城市画报》里边读到沈公的访谈,对这位三联老编辑有好感,看书说旧事感受那个时候人们做事的认真劲。
  •     当时好像是没看完的,看到有个评论说就是唠嗑实录哈哈哈,我还挺喜欢唠嗑的
  •     我打算去看下《性心理学》和《乳房史》
  •     果然还是治愈不了我现阶段的暴躁。
  •     是为“小品”?
  •     借的
  •     有意思
  •     小掌故可观,先辈“书商”精神可见。
  •     在出版界,很多人崇拜沈昌文。他被尊称为“沈公”。这本书闲聊了一些出版往事,对众多编辑们来说,知道比不知道要好。
  •     藏入
  •     恩。。。一代人的回忆。
  •     这是一个喜欢吃的有点江湖气的有聪明的老者的书,文章油滑,却又间着睿智与通达。
  •     出版越发趋向于经营。
  •     纸质的消失。。。
  •     有时,不如及时一杯酒。
  •     没有读完 遗憾只是一个让我心动的书名
  •     20130107购买
  •     得来了一长串的书单~
  •     给五星的理由不是文采文气,甚至不是独立思考;而是态度/追求/和经历。有良知的中国出版人,在紧张年代的中国出版人,如履薄冰却仍旧追求着,让人心生敬意!
  •     曲图借 外公家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780969/
  •     算是一个很好的下午
  •     没有情怀如何坚持出版好书
  •     很是喜欢
  •     一个书商的经历
  •     文人八卦最有趣
  •     好友洪小姐特地從國內給我帶來這一本老書商的嘮嗑錄,說白了,其實便是和工作有關的流水帳;別的不提,就一句:太少太少,不夠暢快。
  •     当编辑苦,当中国的编辑更苦,不过,最苦还是读者。
  •     扬之水的相关介绍文倒是有几篇,总还是不如张中行的文字
  •     “给人看的书”,淡而无味。以沈公的见识眼界也许可以写出更有趣的文字?“四平八稳”概其一生。
  •     20140921阅闭。待购《罗孚文集》。
  •     书缘·人缘
  •     出版人的工作杂记。
  •     一个老人的回忆。利索而有趣
  •     很有意思的书,沈老虽然四平八稳了一些,但是老一代的出版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     大隐隐于市,沈先生真强人。从他笔下了解扬之水,真佩服这样的女子!其实学历不是这么重要。还能感受到一点他当年登《读书无禁区》的勇气,干出版真是件大事,难,但多么有意思!难得沈公能具有这样的眼界胸怀,又不清高,低调地做实事,做文化事,很喜欢他引的《阁楼人语》,或者这就是“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了吧!
  •     为了赶快拿给阿比而刷完的。也就长得比较好看而已,本想看些书业八卦掌故轶事,失望了…不过1946年的沈崇事件完全不知道啊!以及看到赵丽雅三个字第一反应是好像哪个女演员的名字好俗好熟啊噢是赵丽颖啊居然是扬之水的真名…不论在哪个年代,沉下心来钻研所爱所迷的人终究会发光的。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是翻到末尾看到恺蒂的《南非之南》想起居然还没买来读呢…
  •     比较随。
  •     旧书商的梦。
  •     其实,这本书也是一个桥梁,藉此认识了不少好书。
  •     我要把我姥姥的故事写一写,取名叫作“会计的旧梦”。只是希望等我老了别出本书叫作“小会计的旧梦”。
  •     书的封面到内容我都很喜欢。
  •     整本书出现了太多的人物。感觉是在看人物关系书。那天图书馆外的天很灰。
  •     一个真实可爱的老头,一个豁达开放的出版人~一个谦虚自省的书商~在这本关于他人的随笔集里~看到一个生动的老人~
  •     认识一些人,看看一些书,了解一些出版史。
  •     买过
  •     其实不怎么喜欢啊
  •     生动,生活。
  •     昌文的文字,虽有意作文人态,究竟难免其官味与商味。那么大年纪了前两天还在孔网搞在线签名售书,果真是志在千里啊
  •     有时觉得“他们”说起话太谨慎迂阔,甚而不合时宜,但也因此显出善意温厚,我也得以一窥“他们”辈是怎样一回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