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随园诗话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读随园诗话札记

出版社:北京古籍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30002582
作者:郭沫若
页数:288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读札记》是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广东从化温泉脱稿的。《人民日报》从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起,陆续为我刊登了出来,转瞬已就【是】半年多了。在这期间,我接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大部分是从报社转致的,我很感谢他们。  来信中有的补充了我的缺陷,有的纠正了我的错误【,有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是很可宝贵的收获。  例如,七十一岁的爱国侨胞韩槐准,他在新加坡侨居了四十多年,现任文史馆馆员兼故宫博物院顾问。他便补充了我的关于“椰珠”(第四十二则)的智【知】识。他有《椰语》一文(见一九四五年《南洋学报》三卷一辑),蒙他惠赠,就椰树和椰珠,根据实地经验和古今文献,考证甚详。据说椰实之小者,其壳可旋为数珠,珍逾沉香。马来亚的椰实更有偶结白色椰珠者,经化验乃炭【碳】酸钙结石,价逾珍珠,但为数极少。佛徒所用的黑色椰珠【牟尼珠】应该是前者【所串成】。  例如,关于广西全州的石棺和福建武夷山的虹桥板(第四十五则),我因未曾目验,不知为何物。有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生李瑾,寄了一篇《悬棺葬式疏略》来,以为都是少数民族的悬棺葬或风葬。这种习俗在国内分布很广,《楚辞·招魂》中也有所咏述。国外则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琉球群岛等地都有。其俗先将死尸盛于船棺,悬于高山绝壁,听其风化。然后将遗骨纳入罐内,置于岩穴中,穴外有阑【栏】杆或窗棂围护,名日“魂【鬼】堂”。所说殆得其实际。  又例如,第二十七则中的宋人《栽竹诗》二句:  “应筑粉墙高百尺,不容门外俗人看。”我不知道这位“宋人”为谁。有长春吉林大学中文系黄诚一寄来一文《从说起》。他根据清人裘君弘编的《西江诗话》揭发了这位宋人是孙侔字少述,《宋史·隐逸传》中有传。诗句略有小异,原来是“更起粉墙高千尺,莫令墙外俗人看”。妙在晏殊在当时已作了翻案:“何用粉墙高千尺,任教墙外俗人看”。看来,我要算是步了晏殊的后尘了。  这三位的【像这些言之有物、匡补了我所不逮的】文字,在《札记》出单行本时,我准备全录或节录作为附件,以供读者参考。其他有些文字上或细节上的匡正,凡是应该采纳的我都采纳了。我直接改正了原文,不及一一余录。  【关于袁枚的生年有不同的说法,我采取了一七一六年说,北京大学编的《中国文学史》则作一七一五年。有读者写信来问:以何者为可靠?今案袁枚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二,实为一七一六年阳历三月二十五日。《中国文学史》提前了一年,可能是推算错误或笔误。】  但也有极少的【有一两位】读者替袁枚抱不平,说我“吹毛求疵”,大可不必“多此一举”。我谨向这样的朋友道歉。我承认我是在“求疵”,但也并没有那么费力去“吹毛”。认真说《随园诗话》上的毛已经不很多了,大概经过了一两百年,毛是差不多快要脱尽了。我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不客气地说,正因为有朋友不是有批判地在爱惜随园的羽毛,而是似乎有点嗜痂成癖。

内容概要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了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郭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书籍目录

序(书后)一 性情与格律二 批评与创作三 风骨与辣语四 评白居易五 剪彩花六 谈林黛七 抹杀音乐天才八 论秦始皇九“泰山鸿毛之别”十 才、学、识十一 解“歌永言”十二 释“采采”十三 康太宗与武则天十四 “见鬼莫怕,但与之打!”十五 以诬证诬十六 “累于画”十七 哭父母十八 星口星心十九 风不读分二十 诗人正考父二二 由合金说到诗文二三 古剌水二四 瓦缶不容轻视二五 咏棉花诗二六 “神鸦”二七 百尺粉墙二八 断线风筝二九 “潭冷不生鱼”三十 返老还童三一 泰山三二 群盲评瞽三三 谈改诗三四 评曹操三五 评王安石三六 丝、蜜、奶、漆三七 “佳士轩”三八 关心农家疾苦三九 败石瓦砾……

编辑推荐

  本书涉猎广泛,文字简约,观点犀利,内容论及诗文鉴赏、典章考据、道德褒贬,以及对秦始皇、曹操、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众多问题。书中的许多论点为学界所重视。本书自发表和出版单行本以后,作者进行了校改润色,读来更有韵味。

作者简介

《读 札记》涉猎广泛,文字简约,观点犀利,内容论及诗文鉴赏、典章考据、道德褒贬,以及对秦始皇、曹操、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众多问题。书中的许多论点为学界所重视。如对乾嘉学派的评价,作者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的方法,评价说:“乾嘉时代考据之学颇有成绩。虽或趋于烦琐,有逃避现实之嫌,但罪不在学者,而在清廷政治的绝专制。”指出“欲尚论古人或研讨古史,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等。这些见解已成为学术界中具有影响力的一家之言,同时也是认识研究作者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依据。

图书封面


 读随园诗话札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读的是1962年的版本,只有112页,不知道为什么再版又多了那么多页。这本书里的文章原是刊载在《人民日报》上的,后来集成册子。前言里说“揭出其糟粕者而糟粕之”,这就使得全书看起来有点“文人相轻”的意味。书里的文章分成三类:第一类,可以当科普读物来读,郭老一看到有关花木草虫的记载就要去翻翻百科全书,然后把《诗话》上的诗句和百科上的词条粘贴在一起,就成了一篇文章。例如“潭冷不生鱼”。除可赞叹郭老认真钻研的精神之外,还可略微感叹一下名人写文章之易。要换做我们这么写读书笔记,非被老师批得个狗血淋头不可;第二类,用意识形态来评价古人。动不动就地主啊、农民啊、统治者啊、封建啊,这类文章可以直接跳过。第三类,是真正有自己观点的文章。这类文章才真正体现了郭沫若的水平。例如,《九天玄女》一文,他一眼就能看出原作者的谬误。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1962年的版本,只有112页,不知道为什么再版又多了那么多页。
    —————————————————————————————
    因为1962年的是铅字排印本,200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的是手稿影印本。
  •     太雷了
  •       我读的是1962年的版本,只有112页,不知道为什么再版又多了那么多页。这本书里的文章原是刊载在《人民日报》上的,后来集成册子。前言里说“揭出其糟粕者而糟粕之”,这就使得全书看起来有点“文人相轻”的意味。书里的文章分成三类:第一类,可以当科普读物来读,郭老一看到有关花木草虫的记载就要去翻翻百科全书,然后把《诗话》上的诗句和百科上的词条粘贴在一起,就成了一篇文章。例如“潭冷不生鱼”。除可赞叹郭老认真钻研的精神之外,还可略微感叹一下名人写文章之易。要换做我们这么写读书笔记,非被老师批得个狗血淋头不可;第二类,用意识形态来评价古人。动不动就地主啊、农民啊、统治者啊、封建啊,这类文章可以直接跳过。第三类,是真正有自己观点的文章。这类文章才真正体现了郭沫若的水平。例如,《九天玄女》一文,他一眼就能看出原作者的谬误。
  •     1962年版 | 821.87/0734/:9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