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 肉身觉醒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此生 肉身觉醒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2147595
作者:蒋勋
页数:23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加护病房的几天,看到许多肉身送进来、又送出去。肉身来来去去,有时时间很短。 肉身旁边守候着亲人,焦虑、哭泣、惊慌。 肉身送出去的时候,盖上被单,床被推走,会听到床边亲人无法抑制地大声嚎啕的声音。 隔着围屏,或隔着墙,隔着长长的走廊,哀号的声音传来,还是非常清晰。 肉身的来来去去很快,有时候一天会听到好几次哭嚎的声音。 如果在深夜,那声音听起来,特别凄怆荒凉,在空洞的长廊里,留着久久散不去的萦绕纠缠的回声。 我低声诵经,在无眠的暗夜,好像试图借着朗读经文的声音,与那久久不肯散去的回声对话。 “身坏命终,又复受身——” 《阿含经》说到肉身败坏、生命终了的时刻,却又恐惧悲悯着还会有另外一个肉身在等待着。 “身坏命终”的时刻,我会希望还有另外一个新的肉身来接续这败坏得已经不堪使用的肉身吗? 好像古代的埃及人,非常固执地坚持要保存“肉身”。他们用各种严密的方法,把肉身制作成木乃伊,存放在牢固的巨石棺椁中,封存在巨大的金字塔里。 我曾走进三千四百年前的吉萨金字塔,木乃伊被移走了,冰冷、狭长、幽暗的陵墓甬道里,只有自己孤独单调的脚步的回声,走过数千年的甬道,好像回答着仍然是肉身何去何从的困扰迷惑。 埃及人相信死亡是“灵”离去了,所以要好好守护肉身。 肉身不朽,肉身不腐烂,肉身不消失,等待“灵”回来,就可以重新复活。 木乃伊的制作非常严密,取出容易腐烂的内脏如心、肺、肝、肠胃和脑,分别用不同的罐子封存。空空的肉身,用盐擦拭,去除水分,塞进香料和防腐药草,缝制起来,再用亚麻布一层一层包裹。 最后戴上黄金面具,佩带胸饰珠宝,像图坦卡门的木乃伊,套着一具又一具棺椁,棺和椁的形状,都是图坦卡门的像,俨然还是肉身原来的模样。 不朽,就是肉身存在。古代埃及人坚持肉身必须完整存在,才有生命。 木乃伊如果制作失败,肉身就会腐朽,埃及人于是雕刻了巨大坚硬的雕像。石像笨重不好用,但是可以勉强代替肉身。 埃及的雕像因此严肃、端正、沉重,肉身直直地凝视着死亡,不敢有一点闪失和轻率。

前言

在加护病房的几天,看到许多肉身送进来、又送出去。肉身来来去去,有时时间很短。    肉身旁边守候着亲人,焦虑、哭泣、惊慌。    肉身送出去的时候,盖上被单,床被推走,会听到床边亲人无法抑制地大声嚎啕的声音。    隔着围屏,或隔着墙,隔着长长的走廊,哀号的声音传来,还是非常清晰。    肉身的来来去去很快,有时候一天会听到好几次哭嚎的声音。    如果在深夜,那声音听起来,特别凄怆荒凉,在空洞的长廊里,留着久久散不去的萦绕纠缠的回声。    我低声诵经,在无眠的暗夜,好像试图借着朗读经文的声音,与那久久不肯散去的回声对话。    “身坏命终,又复受身——”    《阿含经》说到肉身败坏、生命终了的时刻,却又恐瞑悲悯着还会有另外一个肉身在等待着。    ……    我固执骄傲、自大、贪于爱美与尊严的肉身,却在这么卑微的肉身前面,起了巨大的震动。    我知道,肉身的功课,或许没有做完,也没有做好。    许多赖在甬道门口、扒着门框、不肯离去的肉身,一点也不悲壮尊严。一点也不骄傲自信。    使我深深咀嚼着“好死不如赖活”这么粗鄙的民间谚语。    这么粗鄙,却这么真实。    肉身能够像尸毗王,为了救下一只鸽子,把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切割下来,喂给老鹰吃吗?    肉身可以像萨□那太子,投身跃下悬崖,粉身碎骨,把这身体喂给饥饿的老虎吃吗?    敦煌壁画里一幕一幕舍去肉身的图像,与甬道里匆匆忙忙、来来去去的许多肉身交错而过。    我在寻找自己的肉身,想要跟自己好几世、好几劫来的肉身,相见相认。    二○一一年九月十二日中秋

名人推荐

看到自己的肉身吊挂着许多点滴,贴着胶布,各种仪表记录器“哔哔”的声音响着。我知道,肉身的功课,或许没有做完,也没有做好。——蒋勋因为爱,我们才有痛;用蒋老师的话: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我们正在上一堂生与死的课程。——许悔之

内容概要

蒋勋
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大师, 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曾任台湾《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台湾《联合文学》社长。
美学、史学、佛学等多元熏习,使蒋勋自在地行走在繁华与废墟的时代迁变里而不虞元气消散。蒋勋的散文,有悲情而无愤意,正如张晓风所言,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沉哑暗灭的美唤醒。
多年来,蒋勋以文章和画作阐释生活之美与生命之好,深入浅出地引领人们进入美的殿堂,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来,他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著有《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孤独六讲》、《天地有大美》、《因为孤独的缘故》、《爱欲书》等多种著作。

书籍目录

自序
辑一 肉身觉醒
肉身觉醒——关于人体美学的思维
肉身凋零——关于死亡美学种种
俗世肉身——罗马时代的人体美学
肉身救赎——基督教的人体美学
肉身救赎——基督教的人体美学
新月肉身——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体美学
欲念肉身——印度人体美学
苦役肉身——印度佛教的肉身修行
宠辱肉身——中国人像艺术种种
宠辱肉身——中国人像艺术种种
宠辱肉身——秦俑与汉阳陵俑比较
宠辱肉身——【世说新语•容止篇】的肉身惊寤
辑二 肉身丝路
肉身丝路
尸毗王割肉喂鹰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后记

编辑推荐

《此生 肉身觉醒》编辑推荐:蒋勋首次呈现肉身苦闷与文明的美学相遇。这是蒋勋因急性心肌梗塞被送入急诊室做心导管手术、之后又进行长达半年的复健,死里逃生之后,他讲述并录制佛经故事免费赠送,与人结缘,用另一种眼神看人间。这也是蒋勋从病魔威胁下的死亡关口回来、首次呈现与“生”息息相关的死亡美学——罗马时代的俗世肉身、基督教时代的肉身救赎、至美索不达米亚的新月肉身、印度的欲念肉身和苦役肉身、中国的敦煌壁画和秦俑中的宠辱肉身……跨越各大文明,追寻肉身之美,寻找此生与自己最美丽的相遇,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美学之书。

作者简介

蒋勋首次呈现肉身苦闷与文明的美学相遇
走过死荫之地,经历生死病痛
不虞元气消散,书写生命大美
-----------------------------------------------------------------------------------------------------------
2010年底,蒋勋患急性心肌梗塞,送台大医院急诊,在加护病房住了好几天,接着,因为心脏缺氧肌肉局部坏死。2011年,蒋勋做了长达半年的复健。在医院里,他思考肉身,讲述并录制佛经故事免费赠送,与人结缘,用另一种眼神看人间,有了与美术史角度不一样的反省。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在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凝视自己的形貌?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思维自己的形貌?
这是蒋勋以世界美术主题通史的角度、首次呈现与“生”息息相关的死亡美学——罗马时代的俗世肉身、基督教时代的肉身救赎、至美索不达米亚的新月肉身、印度的欲念肉身和苦役肉身、中国的敦煌壁画和秦俑中的宠辱肉身……跨越各大文明,追寻肉身之美,寻找此生与自己最美丽的相遇,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美学之书。
----------------------------------------------------------------------------------------------------------------
看到自己的肉身吊挂着许多点滴,贴着胶布,各种仪表记录器“哔哔”的声音响着。我知道,肉身的功课,或许没有做完,也没有做好。
——蒋勋
因为爱,我们才有痛;用蒋老师的话: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我们正在上一堂生与死的课程。
——许悔之

图书封面


 此生 肉身觉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很喜欢蒋勋。在国外留学时,一个人冷清清的饭桌上,就是听着蒋勋讲中国文学、讲中国美术史、讲《红楼梦》的音频来助兴的。许多个不能成眠的夜里,也是听着蒋勋富有磁性的温润嗓音入眠的。此番读《此生:肉身觉醒》。书中有许多是借着具体的艺术作品来说明各个文明对肉身、对死亡的看法。然而对艺术作品的触及,并不仅仅停留于“这是什么作品、产生于什么时代”之类客观信息的传达,更在于从艺术作品提炼出一种生命精神的启发。这是对于我最大的启示:艺术史的研究不仅仅在于指出客观事实、分析这客观事实产生或发生变化的原因,更应该上升到“美学”的层次,发掘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关怀。
  •     我是很喜欢蒋勋的,不管他的声音还是美的文字。但是这本书,论内容来说,有点太贵了。夹杂了很多现成的东西,让人感觉是仓促出版。标题太大,内容有些空洞。还有封面上他的造型,怎么把头发弄成了那样,摆的这个pose,也有点牵强了。我去了鸣沙山,很壮观。相反月牙泉,并没有书里形容的那么好。据当地人说,那泉水早干了,是后来人们加上去的。至于莫高窟,也不能想像的太好。买票后,在外排队进场,必须由解讲员带领入场。并不是每个洞窟都开放,进去观看的时间也很短暂。这一切是为了保护文物。但是讲解员的态度也是非常非常非常极度的一般。票价和服务完全成了反比。所以万般书中好,去了就不是这样。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推荐,这是一本让人重新看向自己的书,看着看着便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一段时间接着看,看着看着又要回头重新阅读,推荐给有灵性的人
  •     对埃及,希腊,印度,两河流域,基督教,中国魏晋秦汉的人体美学思考。跨越各大文明,追寻肉身之美。
  •     两河,埃及,希腊,罗马,印度,中华几大文明对比环节很有意思,可是感觉还没有说透。不知是作者功力有限还是刻意保留。
  •     美的享受!
  •     肉身,本来到世上就是遭罪的。从千古美学的角度看肉身之美,是别样的艺术鉴赏课。
  •     对肉身的审视是对生死的思考
  •     无感。作为学渣,我遗憾地表示:书的内容跟作者的名气极不相符,怎么看都没觉得有深度.....囧
  •     虽然文章有点婆婆妈妈奶奶,但一直很喜欢蒋先生的人文情怀
  •     延续一贯的美学视角,经历病患之后的回眸凝视,这一副皮囊,这一条肉身,美丽而却置之于外...性灵的觉醒绕不开肉身的存在,舍身之难非一言可尽,所谓大无畏大慈悲皆需借助此身体验,须臾不得离,一朝肉身舍去,一切复归于无.总有一朝,无论舍与不舍,终究需要离去.善待之,善用之,随遇而安.
  •     无明所系,爱缘不断
  •     一切难舍,不过己身。此时此刻,肉身还在,还有牵挂不舍,还要回到人间,一一还报肉身缘分。
  •     看到这本书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内心
  •     蒋勋的书但凡看见必定会捧起一读,行文流畅,文字盛宴大概是这样的感觉吧
  •     面对生死、探讨肉身,赞叹人在脆弱中的美好,最深层的感动,与自己最美丽的相遇…
  •     2017.2 生与死的话题,是人类的终极命题
  •     蒋勋的书我很喜欢,从红楼梦开始就好喜欢
  •     什么叫看不下去。。。这就是。。。极力想读完 但是。。。
  •     书的装帧多给一星
  •     大病后的作者,缺乏了激情
  •     一切难舍,不过己身。
  •     不知道是不是期望太高还是怎么,感觉有点失望,可能这个年纪还看不懂吧
  •     蒋勋老师的人生观念很透彻,看后如醍醐灌顶,很值得推荐的好书。
  •     很~喜欢。不错啦,长姿势。
  •     去泰晤士小镇钟书阁留念
  •     句子是支离破碎的,都不知在讲什么。
  •     粗枝大叶的的我,中学的时候光看美术书上的简短介绍是不会对这些雕塑作品有任何感触的。看完这本书却觉得自己或许对这些雕塑有了一种期待与之见面的感觉。
  •     在肉身里发觉生灵的爱与欲望,从而获得美和直面自我的勇气。从肉身里懂得虚幻与得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向死而生。
  •     像老老公谈老老婆,还没深入,就浅着出来了。
  •     蒋勋的文字很不错,但是这本书我不是很喜欢,而且定价也太高了吧
  •     “身坏命终,又复受身——” “Kouros” 对古代希腊人而言,文字太抽象了,他们要在具体的生命画面下思考死亡。
  •     算是对我以前一个问题的侧面回答。要继续思索啊思索
  •     虽都点到为止,却充满亮点,较之蒋爷其他作品,更具启发。
  •     第一次读关于肉体的书,突然开始想去思考肉体和灵魂的关系。
  •     看书名会觉得这是一本严肃的哲学思辨类著作,其实不然。以“肉身”贯穿起一段段美学发展史,从而体悟出对生命的态度。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它让我对不同文明下的美学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     蒋勋老师的书一直都不错
  •     不修来生 活出此生的精彩 最欣赏古希腊的肉身态度
  •     作者娓娓道来各个文明对于人的肉体以及对于肉体死亡的看法。
  •     有些话太啰嗦了,其他还好。本书对古希腊、罗马、两河流域、印度、中国、丝路关于人的肉体的观念和审美做了美学式的介绍。
  •     美
  •     好久没看蒋老师的书了,记得蒋老是不信佛的呀?不过此书写的还是较为中立的陈述性的,主要是比较了东西方对于肉身本身的思考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确实,文化的差异真的是巨大而难以逾越的
  •     品质较高,页面清晰。
  •     希腊的肉身是热烈的活,埃及是等待灵的归来,印度是情欲崇拜,而中国则是消失隐晦,建功立业,是单薄的墓碑上的名字,是人伦框架里的棋子。要这样看倒很没意思。现在对健康的形体美的推崇大概也是一种“热烈的活”的期盼——在琐碎的生活里有一些燃烧的东西,如果找不到,就燃烧自己。
  •     拂去尘土,清净无忧
  •     犹如温润的毒药。
  •     和以往不一样的文字。
  •     早上在公司想要决定带本书回家看,拿起这本翻了2页就放不下来了。因为刚在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等观展归来,满满的惊叹疑问思考时,看到关于肉身和艺术的结合的文字,这个视角我很喜欢,也可以解答很多我看埃及文物,希腊雕塑,各文明的雕塑时的疑惑。谢谢老师,领路人。
  •     只看了印度部分。蒋勋老师的确是在普及文化,叙述简洁朴素,浅白易懂。 记了一些有所启发的话: 原始地母生殖崇拜的原型。 女性站立的姿势极尽曼妙,身躯明显的重心偏离状态。刻意打破平衡,使身体在律动、旋转、扭曲的变化之中,与埃及人体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极端。 从“欲念肉身”到“苦役肉身”。
  •     价值在于带来的直观思考。
  •     我觉得角度很有趣 从“肉身”的角度看东西方古老的文化,还有艺术美学在里面
  •     注水书 中国上古美术史人的缺席 希腊 罗马 基督 两河 印度 中国
  •     由于不懂西方美学,走马观花的看了些。到了后来讲到中国部分,看到诗经,才感兴趣,且越看越过瘾。相信懂美学的人会喜欢这本书。
  •     原谅我,才疏学浅
  •     以埃及、希腊、基督教、中国古代艺术中对肉身的描绘来解读不同文化对肉身的理解,非常棒!最精彩的是希腊部分,烂尾掉的是中国部分和丝路部分。
  •     从美学开始,学术地探讨了一系列肉身的问题。只有蒋老师才能把学术的问题讲得这么浅显易懂,连我个对陶瓷、雕塑都没兴趣的人,看来也不觉得枯燥,相反还能引起我很多的深思...然而生与死的问题,还是没能找到答案,我想可能也找不到答案吧,但慰藉多少是有的~
  •     与前面读的有点重复。中国古代美男美女的描述令人莞尔,佛教中舍身喂鸽饲虎的故事令人动容。
  •     大部分的内容与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类似,但作者多了许多人文感怀。
  •     深入浅出,讲的真好。觉醒于个体的运动之美,庄严之美,宁静之美,还是混沌于集体没有个人面目,还是在欲望的极致处看清生命之空,还是舍弃自身,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     很好的范本,得好好学习,慢慢读!
  •     不单单是人体美学的剖析,还解读到爱和欲望,挺好的。“最痛,就这么痛了。”
  •     喜欢
  •     太随意了……这么重的题,却这么随意的感慨。
  •     飞机读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