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档案》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民间文学 > 动物档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108028501
作者:蒋子丹
页数:283页

在这里表达下对狗狗的感激

人的一生总有与动物发生交集的时候。我们只是把生命中的一部分时间给了它们,它们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与我们相伴。所以大家在被献出爱心的人们所感动的时候,请善待身边的伙伴吧。不止收获,同样付出。谨慎开始,不要遗弃,请善始善终。从爱开始,用爱结束。并把这教给自己的孩子。

动物档案:惶若尔不知

笔者就豆瓣的一些书单对近十年和狗有关的文艺作品做了不完全统计,包括畅销图书和一些影视作品,排除专业性辅导书籍,其名单如下:2009《马利和我》2008《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 《闪电狗》(动画片)《爱与狗同行》(纪录片)《我在雨中等你》(书)《小狗达西卡》(书)《莫儿的门》(书)《动物档案》(书)2007《心动奇迹》《狗智慧》(书)《狗故事》(书)《巴别塔之犬》(书)2006《贝鲁娜的尾巴》《人狗奇缘》《再見!流浪犬》《感动英国》(书)《人狗情》(书)2005《狗狗心事》《Marley & Me》(书)2004《导盲犬小Q》《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书)《和小狗散步的人》(书)2003《卡拉是条狗》《再见了,可鲁》(书)《一只狗的遗嘱》(书)2001《狗的状况》(纪录片)2000《家有跳狗》以宠物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图片与影像的视觉冲击不断提炼我们的情感,软化我们的心肠。这些作品均有着很好的销量,除了故事本身质量上乘之外,贴近真实生活与合理想象便是制胜法宝。【宠物产业】以宠物狗为例,宠物产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繁育、训练、用品、医疗、贸易等元素在内的产业链。其品种繁多,项目系统,技术成熟,且极为讲究,有很强的专业性,据相关数据表明,其盈利前景十分可观,《动物档案》一书中的宠物商何奇便是这一产业中的获益者。国外的宠物市场早已发展健全,国内关于宠物饲养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机构、个人的责任划分亦不明确,但两者间根本的差异并不在此,而在于看待、对待宠物的观念。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常见的犬科哺乳动物,是狼的近亲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上帝给人类的礼物”,但如果反视人类之于狗,恐怕并没有那么纯粹。狗作为宠物不存在野生的,这个物种的进化是人类改造的结果,自当担负起繁育、培养、终老的责任,即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成员,也是人类社会的深度参与者,宠物毕竟不同于玩具,而活生生的动物在《动物档案》中所遭受的一桩桩惨无人道的“谋害”令人不由得深感揪心。近年,政府和宠物组织相互配合,国内宠物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国家经济的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与结构的变化,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据调查,08年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宠物密集城市,72.5%的市民已经拥有或想要饲养宠物,其中以三口之家为最。中国宠物市场已经很庞大,并且持续成长。目前,至少有1亿单位的宠物,其中宠物狗达到5000万以上,宠物猫也占据3000万的份额。以北京为例,一年在宠物饲养上消费已达6亿人民币。随着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与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消费和服务均将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统计,2009年中国宠物食品、用品市场销售额将超过70亿8千万人民币。【数据背后】数据值得参考,但也不可全信。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旧时饲养动物的观念,人们已不再考虑防身防盗,更多出于生活情趣的考虑,以及陪伴老人,培养责任感等更为具体的需求。就笔者的认知,数据一方面展示了市场的利好,一方面也暗示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及管理所面临的空前压力。基数扩大,并不意味着宠物地位的全面提高,反而更有可能提高宠物遗弃的量级。或许《动物档案》所坦言的残酷写实仅能揭示冰山一角,但足以为纵观全局提供充分的证据——国内宠物的境遇,似乎并没有影像作品中描述的那么轻松、温情且美好。《动物档案》揭露了一些非相关机构和NGO组织的民众所不熟知的真相,关于宠物,关于人性。对于宠物来说,最残忍的莫过于遗弃,看似难得的珍视都有耐人寻味的动机,但凡出于寂寞而结伴结缘,终究伴随着喜新厌旧,始乱终弃,一己偏私致使无辜的动物乃至旁人受到伤害。对于张吕萍来说,为富不仁的例子司空见惯,宠物的主人并没有如忠诚的宠物一样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借口千变万化,但究其原因难逃自私。人们对宠物的态度从虐待到溺爱,千差万别。有人欢喜,有人畏惧,有人狂热,有人冷漠,宠物的性格和主人以及相处的方式何其相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也在漫长的共处中养成,它们拥有自己的天性与秉性,同人类一样,也会有情绪、情感,乃至阶级、生命。但你可以选择不相信动物是有灵魂的,也可以选择用一种相对平等的姿态去面对这些生灵。【宠物档案】被遗弃的动物在那一刻便死过一回,即便极少数被好心人救了下来。252号“怜怜”,264号“豆苗”,371号“皮皮”,还有更多侥幸还生的幸运儿么?比如429号“北海”?比如045号“锛锛”?甚至无编号的黑孩儿——更多的是悲剧,更多的是无奈。获救的宠物已不再是“宠物”,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编号,新名字,还有新生,但它们有能力有觉悟切断与从前生活的联系么?它们能适当地停止因忧郁而垂死么?人可以健忘,但它们够傻。宠物救助基地虽然可以为他们生存下去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悲剧不能回到原点,甚至基地的存在只能做到“救一只算一只”,真正的改变只能源自人心,只有观念的变化才能杜绝此类疯癫,只有人心向善才能予生命以平等公正。张吕萍和志愿者在仅全力兑现他们的承诺,每一名被送往基地的小动物都得到平等的对待,它们或有着难以痊愈的伤残,或有着无法根治的疾患,但都坚强地生活着,甚至仍旧无知地期待着,它们的悲惨经历是什么无从得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任什么都无法弥补它们被遗弃所造成的伤害。我并不愿将本书归为纪实文学,里面的血泪史充满了极力呐喊与控诉,早已超出了客观的范畴。书中大量以第一人称陈述的“故事”已颇似打造,在三联出版的图书中很少有以这种口吻论述某一现象,这令我十分意外。并不是追求朴实的质感,更非要抑制强烈的愤慨,只是页页啼血的做法并不高级,主观情绪饱满以致喷薄而出,其结果大概会令一些本不了解的人因过激与偏执的引导而心存芥蒂或蒙有阴影,也会让善良的宠物主深感不安、意气用事。如果作者确然意在如此,那便如同阴谋,显得有些鄙薄了。对宠物遗弃和NGO的关注是必要的,但实在无需如此渲染,《宠物档案》收录了39则人格化的凄惨案例,6篇主观臆断的访谈,用于揭露人类掩盖在宠爱与温馨背后的劣迹斑斑,对惨遭遗弃的无辜宠物报以同情,呼吁社会与普罗大众的关注与帮助,笔者错愕于现实冷暖并扼腕揪心的同时,虽感铁证如山,但觉过犹不及。2009.04.14 苏乏,北京

善行不分等级,生命没有卑劣

说来惭愧,最初被这本书吸引,居然只是因为他的装帧。翻开后立刻被一双双或天真或无辜的眼睛所吸引。第一次读到流泪,是在点点的故事最后那四张照片,“除了女儿之外,点点最好的伙伴是豆苗。”动物和我们一样,有感情,有依属。他们同样是天空下的生灵,他们的灵魂同样不容亵渎。书中的故事除了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外,还有许多直接使用第一人称,站在动物的角度上讲故事。让每一个读者知道,原来动物也会有爱恨情仇,会对人世间的种种有自己的见解与应对方式。摘录一些自己很喜欢的句子:康德说,把善行分出等级进行比较毫无意义,应该将所有的善联合起来去对付恶。心底真正善良的人,会议最大的善于去理解他人的善行,而不会横挑鼻子竖挑眼。生为人类,我们逃避不了道德与良心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永远在善与恶之间,而不在善与善之间。在所有的动物当中,伴侣动物离我们最近,受我们支配最深,他们的眼眸就是一面面镜子,召见人性中正在崩溃的创口。

看到这句我就感动了..

“好几年不见的朋友会问到,你们家的猫怎么样了?我们总是喜忧参半地回答,还活着,十九岁了。他们笑,十九岁?该上大学了。”家里有老宠物的人必然有着同样的感触。我家的狗已经十岁了,有时候我妈妈会跟他讲话:糗糗,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呢?然后糗糗就会突然眼神黯淡下来,仿佛听懂了一样,一下子就忧郁了。

不幸的小孩儿大联盟

爱哭鬼,易感动,冲动型的人切莫接近这本书。这本书太“毒”。刚刚看了一半,我已经没有勇气再继续翻看这本书。本书记录了关于北京小动物保护中心所收养的身世凄惨的小动物们的每个人的生平简介,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虽然身有残疾但依然健康快乐的活着。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从小时候就做下的决定。“我要养一只猫,直到它衰老死去。现在,我又要养我的猫又要养我的狗。不会因为任何事抛弃它们,除非……”几天之后我又偷偷的翻看了一下,哭得稀里哗啦,其中有几段文字我觉得讲的非常好。救人还是救动物的问题,如果说先解决人的问题,再解决动物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永远不关心永远搁置动物的问题的好借口。他们未必给灾区捐过物资,未必给失学儿童捐过善款,这些人总是苛刻的挑剔别人的善行,以彰显他们自己多莫理性,多莫讲人道。经常用非常弱质的问题来质问这些愿意为动物付出的人。比如火灾时候先救人还是先救狗,比如给中国失学儿童捐款,他们会说不如捐给非洲的儿童,因为失学事小,救命事大。其中引用了康德的句子,我觉得很好“把善行分等级进行比较毫无意义,应该将所有的善联合起来去对付恶。”心地善良的人,会以最大的善意去理解他人的善行,而不会横条鼻子竖挑眼。作为人类,我们无法逃避道德与良心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永远在善与恶之间,而不再善与善之间。而那些在网络上现实中忧国忧民大放厥词,却什么都没做过的理论派,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人,我只能竖给你坚挺的中指,因为你不配去评论行动派的行动行为和结果如何如何。在2006年打狗风波过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狗样生活,让我关注到了张吕萍,听说过她的事迹,听说过她拒绝收养那些送上门的狗的事。看了书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她会拒绝那些登门拜访送狗的人。的确,对动物们最大的伤害就是抛弃他们,比任何身体上的伤害都严重。一只因为得了最普通的京叭常见病的小狗被主人抛弃,张把狗带回基地,奇迹般的恢复了,等主人后悔的时候,再去找小狗听说被张吕萍救助了,就希望能把狗带回去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被张拒绝了。但是还是允许他去看小狗。于是他们一家人周末就去看狗,每当分别的时候,小狗期盼着跟主人回家,而张吕萍觉得抛弃宠物的人是无法原谅,看着每次与主任分别的狗狗可怜的样子,心如刀绞。小狗开始患上忧郁症,为了让小狗适应这里的生活,张吕萍让那家人不要再来了。最终小狗因为深度抑郁症,导致肠连结,医治无效,走了。她说,事后,她很后悔,因为她的善意,却导致了小狗未得善终。而且,一只狗,即使被主人抛弃,它还依然中心的惦记着主人,只要能回到主人的怀抱,它们会忘记一切你对他们的不好。难以想象一只宠物对于主人的忠心到什么程度。最近看了《10 Promises To My Dog》想到了妞妞的寿命大概也是10年左右,等我35岁的时候,可能会送走妞妞。已经过了2年,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在这里套用一下,狗生能有几个2年,好好珍惜吧。我希望那些看过这些书的人能善待小动物,曾经虐待过的能有些忏悔,不再出现工作犬退役安乐死,不再出现开奔驰在告诉公路上往卡车底下扔狗,不再出现有人买没人养的流浪狗。如果小动物能自己立法保护自己,那就不再需要这些善心人倾其所有还不被人理解了。

N年前,和某人一起在张姐的动物基地做过义工,书里的那些狗啊,有的抱过有的一起玩过。。。很感动。

动物档案

这本书里的故事,都发生在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里面,都和这个中心的创办人张吕萍有关。这个中年女子,为了动物把自己经商所得的数百万家产都花光了,至今孤身一人。先后收养上千只无家可归的流浪伤残动物,使之成为它们安全的庇护所。每一个动物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资料:张吕萍:1990年开始进行动物保护工作,1997年个人投资成立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从事小动物救助、治疗和教育工作,是国内首家集弱势动物救助和推广动保知识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民间组织。   张吕萍到30多所高校做过动物保护知识讲座,中心接待近万人,传播动物保护的观念和科学,经过中心救助的小动物达1000多只。在最近的北京市养犬管理法规修改的过程中,张吕萍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研究,组织召开研讨会,征集各界意见,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建议。这些建议在新出台的法规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张吕萍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半边天》,三套《真情无限》,九套《对话》,十套《绿色空间》,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特别报道》,《元元说话》,《记录》,亚洲新闻机构新加坡电视台,国家地理频道,CNN,德国国家电视二台,美联社,英国卫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华日报,北京月讯等国内外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国际上最大动物保护机构和基金会也对张吕萍的出色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被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授予“中国模范动物保护基地”称号,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为中心颁发了姊妹组织证书,是RSPC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由个人创办的组织。被称作动物行为学界“爱因斯坦”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珍.古道尔博士专程赴中心参观,并深情留言:“这是我在世界上看到的极少数不把动物关在笼子中的收容中心,每一个来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会受到一次心灵的启迪”。张吕萍还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动物保护会议,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界中国的动物保护现状和进展,为中国的动物保护事业争取国际支持和理解,维护了北京和国家的形象,被其他与会代表推崇为“中国弱势动物保护第一人”。2003年8月,张吕萍被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授予“动物保护杰出个人奖”。

正因为真实,所以更心疼

看着一页页的档案,就仿佛亲眼看见了一条条被摧残的生命。过了这么久,这本书依然在脑海里不时浮现。。。。

生命是凄凉落寞的存在

  催人泪下的一个个故事。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作了恶的人,还是受了伤害不会言语的猫猫狗狗,他们和它们的故事同样让人叹息。一个可怜,另一个可悲。言而总之,生命其实是凄凉落寞的存在。每个生命都一样,何苦来彼此为难?!而那些不会说我们语言的小东西们,比我们有更大的坚持和更美的感情。如果你不能做天使,也请不要去做恶魔。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买的时候单纯的因为表纸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第一次翻开读了不到三十页却哭的死去活来每一页的档案都真实到让人看得于心不忍所以我才不敢一次读完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在把书无数次拿起又放下的期间落了数不清的泪然后在每次合上书之后都要和小笨呆上一会儿或是摸摸他的脑袋或是抱着他说一会儿话从非典横行的时候把他带回家转眼已经过了七年拜这本书所赐让我又更珍惜他珍惜在这世界上唯一一个愿意在任何时候被我随叫随到、可以瞬间治愈我、不懂什么叫做记恨、不懂耍心机、永远聆听我说任何话、但并不会永远陪在我身边的,我最亲爱的弟弟。我希望所有在养宠物或决定养宠物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因为你的一个选择对他们来说就是一辈子。

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当代作家中,从来没有人像她这样,把当代人和动物的关系,推进得那么深入,思考得那么充分

(导)在很多人看来,在中国当代作家之中,蒋子丹能用“著名”、“优秀”这些词来形容,但她并没有自成体系开宗立派。不过,在今年1月,当三联书店把她的《动物档案》和《一只蚂蚁领着我走》出版,这些词语也许需要改变——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当代作家中,从来没有人像她这样,把当代人和动物的关系,推进得那么深入,思考得那么充分。2008年7月26日,《晨报周刊》对话蒋子丹。(主)“假设我们承认动物的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在回复我笔谈的内容时,蒋子丹说,这样是不是太严肃了点?确实,我们可以谈得更轻松一些,更吸引读者眼球一些。“已经把自己成功地从动物中间分离出来”人们,也许还会笑我们把这个问题太当回事呢?文|袁复生()在一周内将全县五万五千多只狗——无论健康与否,也不管是否注射过疫苗——统统扑杀殆尽,就是一个登峰造极的例子晨报周刊:你用非常大的篇幅,尖锐地批评了现在很多城市里对待宠物的政策,你觉得目前的宠物管理政策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蒋子丹:宠物是动物中跟人类最亲近的种类,经历了千百万年的驯化和豢养,已经深深融入人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这些生活在人群中的动物,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与道德伦理、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在中国对宠物的管理水平,还处在非常简单甚至是粗暴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对宠物的繁育和经营、屠杀几乎不设门槛、没有限制,任其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不同的城市对老百姓喂养宠物的规定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方费用奇高,结果是条例形同虚设,违规者众不能罚,只好周期性地进行突击整治,并由此引起了不少争议,甚至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摩擦,成为整个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比如前年夏天发生在云南某县的大规模屠狗事件,因为三个人死于狂犬症,就在一周内将全县五万五千多只狗——无论健康与否,也不管是否注射过疫苗——统统扑杀殆尽的做法,就是一个登峰造极的例子。我觉得既然宠物已经不可抑制地进入了中国百姓的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得把它们当成真正的管理对象认真对待,从社会道德伦理、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逐渐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条例。假设我们承认动物的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那么跟宠物有关的人:经营者、屠杀者、饲养者、乃至救助者,都应该在这些条例中被考虑进去,分别被限制、被禁止、被规范、被扶持。晨报周刊:你也讽刺那些把宠物作为资本炫耀的人,以给宠物高级的物质享受作为爱宠物的资本,你觉得这不是真正爱动物的方式?蒋子丹:现代社会生活物质的高度发达,使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正在迅速地物质化,物质给予正渐渐成为大家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通常的做法是:我对你好,就送你好东西,请你高消费。似乎给予物质的价值愈高,表达的感情就越深厚。这样的一种拜物主义观念转移到宠物身上,就成了对动物的病态宠爱,成了以宠物为道具的虚荣大表演。其实就我们的经验而言,物质的丰俭,从来不是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是善是恶,感情是深是浅之先决条件,流浪者与他们的狗曾经演绎的那些感天动地的传奇,就是最好的证明。()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为动物福利动物保护做出了各种努力,但最为令人发指的大规模捕鲸和屠杀白毛小海豹行为,就出自于号称有着完善的动物保护法律的西方国家晨报周刊:你说写作《动物档案》的一个动因就是你母亲养了近20年的猫,母亲和猫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你对动物的感情基础。在《一只蚂蚁领着我走》中,也谈到农村的老农是如何对待病牛的,也写到了庄子的“濠梁观鱼”之辨。我以为,这些,就是我们的长辈和传统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资源。蒋子丹:将“超前”一词用于动物问题在中国是一种定式,比如大家都非常期待的为保护动物立法的事,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和委员提出,最后还是无果而终,据说也是因为“太超前”了。对此我有些不同的想法,因为中国文化从来就不缺少对动物的关注,从庄子“子非鱼”的典故,到弘一法师的遗嘱,以及民间更多见的类似“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古训,就是明证。中国古代大儒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是一种人间关怀,更是一种自然关怀,体现着人与自然界和谐,我们的老祖宗境界似乎并不比西人低。至于曾几何时,国人在对待动物方面的口碑变得如此之糟糕,这也是我遇到的问题,在书里也尽我之所能做了探讨。晨报周刊:但从目前的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立法等领域来看,所有理论、组织和实践,基本上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你觉得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蒋子丹: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根据。但我认为,这很可能由于西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使他们自然而然把动物列入了事关种族发展、经济繁荣、力量壮大的计划,因此动物就成建制地成为了他们经营管理的对象,故尔必须有相应的理论、组织和条例来服务于实践。比起我们的先人面对动物更注重审美和感觉的思维方式,他们显然更加务实。当现代生活浮燥的大潮,不断将人对审美的感觉冲刷得平淡麻木之后,我们会越来越看重操作层面的东西,而忽略感觉层面的东西。其结果是国人总是面对西方相关的理论、组织、实践望洋兴叹,也形成了中国人对动物从来不关心的错觉。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比起杂食的东方农业民族,西方人的肉食传统使他们对动物的豢养、利用和宰杀都更加数量惊人,并且不可或缺。而在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为动物福利动物保护做出了各种努力,另一方面也在法律、组织和实践中,保持着对不同动物的多重标准,其中最为臭名昭著,也是最为令人发指的大规模捕鲸和屠杀白毛小海豹行为,就出自于号称有着完善的动物保护法律的西方国家。对这样一种悖反现象,我们在心仪西方动物保护现状的同时,也应该有所思索。让我们为动物假设一种最好的归宿,那就是当人类将东方人对它们的审美感觉,与西方人对它们的管理实践,在破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樊篱之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与它们建立一种真正和谐的关系。当然,现在看起来,这肯定是一种乌托邦幻想。()每一个关心动物命运,愿意认真讨论动物问题的现代人,都无可避免地要陷入双重的绝望晨报周刊:6月份,你在一篇《猫吾猫,以及天下之万物》中写道:“以我的经验,但凡围绕动物问题的讨论,决不可能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只可能是条条小径无尽头。”这是否意味着,关于动物的讨论,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不归路?为什么会这样呢? 蒋子丹:所谓动物问题其实都是人类的问题,但对此我们常常浑然不觉,因为人经过上万年的进化,已经把自己成功地从动物中间分离出来,而且形成了对其他生命而言自高自大自恋的文明。可是不能否认,随着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冷漠、疏远甚至紧张对抗,这实际上导致了人类的巨大危机,可以预见,随着这个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人类跟动物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也更加重要。这样说,无非是表达了我对于人与动物相处的前景,有着一种比较悲观的情绪。因为每一个关心动物命运,愿意认真讨论动物问题的现代人,都无可避免地要陷入双重的绝望:一边要面对人类对动物愈演愈烈的利用、剥夺、虐待和残杀,另一边要面对自身根深蒂固甚至是无法超越的物种、基因以及精神的局限性。就像我在书中坦白的那样:“一种焦虑随之而来。一种关于自身状态和行为的焦虑,让我时不时陷入深深的失败感。像我这样坐在真皮沙发上,阅读一本为动物解放大声疾呼的书,本身就是十足的讽刺意味。面对潜意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生理习性,面对人类施加给动物的利用、剥夺、虐待和残杀,和自身根蒂固的甚至是无法超越的物种、基因、伦理、思想的局限性,我目前所能做一切到底还有没有意义?”诸如此类的反思和怀疑,会不断成为障碍和干扰,使我思绪纷繁,瞻前顾后,顾此失彼。我完全不想向我的读者们隐瞒这个事实: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这些困扰始终伴随着我。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敢轻言自己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知道我远远没有达到身体力行的程度,我只是把所思所想所困所扰说了出来。所有的问题都可能没有结论,所有的结论都可能有失偏颇,但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作者,只要你真诚地说出了你想说的话,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读者了。()张吕萍她们是一些超级勇敢的人,几乎为保护动物放弃了一切正常的生活晨报周刊:从你的书中,读者们可以了解到动物保护志愿者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遭遇的困境,比如他们的孤独、焦虑和各自为战的松散,收养小动物,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性格,使得他们和周围人的关系变差了。我特别注意到,你写了一个张吕萍动物保护基地中一个志愿者,因为想要一只叫“豆苗”迷你雪那瑞,但张吕萍不给他,他后来就专门搞破坏。这本来也是个常识问题,“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因为我们历来已久“黑白分明”的思维定势,不愿意谈,不愿意承认这些东西。但你谈了,虽然篇幅不大,但我觉得从中可以看到你看问题的态度,并不是一面倒,将保护动物的志愿者群体神化。我们习惯了赋予一种道德优越感给他们。那么,你对这个群体,究竟是怎样看的?蒋子丹:在我看来,张吕萍她们是一些超级勇敢的人,是当下中国动物保护实践中最有献身精神的行动者,对于她们在困境中的坚守,我一直抱有崇高的敬意,也怀有深切的同情,因为她们几乎为保护动物放弃了一切正常的生活,甚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正如你所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换言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左中右之分。所以我一直相信评价人最为可靠的认识方法是“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群”,如果非要对某一个群体做整体的评价,想得到最为贴切最为准确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是我的这个办法你也同意,不妨把你的敬意分别献给我们认可的每一个动物保护人,其中肯定不包括那个因为得不到豆苗就煽动饲养员罢工的那一个。图说蒋子丹。《动物档案》 蒋子丹 著 三联书店 2008年1月 定价:33.00元《一只蚂蚁领着我走》 蒋子丹 著 三联书店 2008年1月 定价:43.00元


 动物档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