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绝望抗争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301245270
作者:[日]门田隆将
页数:316页

内容概要

门田隆将:日本著名记者和作家。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以报章杂志为主要活动舞台,于政治、经济、司法、社会、历史等广泛的领域皆相当活跃。著有《直视死亡深渊的男人—吉田昌郎与福岛核电站的500日》等多部畅销著作。

书籍目录

序  章
第一章 惊愕的光景
第二章 最后的妆容
第三章 绝症相随的生命
第四章 遭到逮捕的少年
第五章 交至手中的一本书
第六章 不被接受的辞呈
第七章 为了生存,战斗
第八章 舍弃正义的法官
第九章 检察官的惊人执念
第十章 F的真正心声
第十一章 与“死刑”的搏斗
第十二章 以败北为起点的道路
第十三章 新的敌人
第十四章 激烈攻防
第十五章 辩护律师团的致命失误
第十六章 最终法庭
终 章
后 记
参考文献
“光市母女被杀事件”经过

作者简介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日本山口县光市,二十三岁的本村洋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的妻女被惨遭杀害。一场为妻女讨回公道,持续九年的诉讼案由此拉开。
在这九年当中,面对保护嫌疑犯的司法体系,面对打着“保护人权”旗号的律师团,面对来自媒体的冷嘲热讽,面对着嫌疑犯注定不会被判死刑的绝望当中,本村洋孤军奋战。在这三千多个绝望的日子里,本村洋的努力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日本连续三任首相都关注到这个案件,日本的司法体系因为此案得以修正。更重要的是,本村洋的努力使我们意识到,在这个社会里,死刑为什么需要存在。


 与绝望抗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我是在微博上知道这本书的,刚好是在复旦投毒案宣判那前后。那条微博的po主说,这里有死刑的意义。我一直都不赞成废除死刑,至少在当下的中国,但这也只是我脑海里的一个直觉,没有仔细去想过原因。看完这本书,至少我找到了一点——“死刑制度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人的性命十分尊贵。”1999年,光市本村弥生以及其十一个月的女儿夕夏惨遭杀害,犯人极其残忍。但因其未到20岁,尚受少年法等的保护,使其受到死刑的可能性极低。被害人的丈夫(父亲)本村洋从此踏上了九年的抗争之路,期间他与同受国家一味保护被告人的法律之苦的同伴们一起成立了全国犯罪被害者协会,并推动了犯罪被害者等基本法的施行。2008年,重审宣判死刑判决,2012年最高法院驳回辩护团上诉,维持判决。在妻女遇害前,本村洋是一个连少年法都不清楚的普通的社会人,但他怀揣着妻女遇害的悲痛与一定要让犯罪者得到应有惩罚的决心,坚持了九年,成为推动司法改革的一人。还是高中的时候,看过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里面很大的一个争议点就是日本少年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之前读《每个人的政治》时,里面有一段话——“……除非受害人自己愿意,他人或法律机构无权替受害人决定宽恕罪犯。以损害受害人的人权去保护罪罚的人权是一种假公济私的非常恶心的伪善,而且是对人权更大的损害……关心罪犯的痛苦超过关心受害人的痛苦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当代罪行……”之前交流这本书的读后感时我提到这句话,有同学说这段话过于感性,说法律应该有其自己的立场与思考方式。但就死刑这个问题来说,对被告人的过度保护,实则是对被害人的不公平。在最初,由于被告人仍未20岁,按照法律规定便不能公布其姓名等身份细节,而本村洋及其家庭细节却很快便公之于众。作为被害人家属,连旁听席位都可能不够。本村洋想带着妻女遗照旁听,却被“可能会造成被告人心绪波动”这样的理由拒绝……对于高呼“守护人权”的法律,本村洋提出了如此抗议——“守护一名杀了两个人,甚至还不道歉的人的‘人权’,究竟是什么?”小的时候武侠片里常有“杀人偿命”“一命抵一命”等说法。这并不仅仅是侠义之道,放在法律里同样适用(当然,对于过失或者并无犯罪倾向、有明显悔过反省的亦要客观判断)。只是我们不得不说,有些犯罪者若不以夺去其生命为判,他将不会知道他犯下的罪究竟有多严重。一名被宣判了死刑的未成年犯罪者说:“获判死刑之后,我整个人彻头彻尾地改变了。我第一次惊觉到,惨遭杀害的人也有家人,有他爱的人,也有人深爱着他。”正是如此,当只有自己的生命同遭威胁时,自己才能体会到被害人当时的心情。书中感动我的,还有本村等人勇于对法律提出挑战的勇气。冈村律师说:“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法律本身有问题的缘故。像那样的法律,我们非得改变它不可!“想起之前看的《批评官员的尺度》,看到许多的律师、法官为了言论自由而敢于对法律提出挑战,也是同样心情。不大能说出太专业的感想。这本书用记者的角度,浅显却又深刻地阐述了死刑的意义。对于我们,或者是那些盲目呼吁人权的人都会有一定的启示。最后题外说一句突然想到的。大一听一个讲座,说到法治,讲者说,法治这条路是要数代人去铺的,或许我们、你们都看不到法治的那一天,但是我们和你们都需要去做好那一块铺路石,这样才总有到达的那一天。
  •     这本书是在2014年出版的,查了下最新的新闻,2012年日本最高法院维持了死刑的判决,也算为这起轰动日本的案件画上了句号,然而这个案件本身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作为一本纪实文学,客观地从案发到审判再到终审,还原了整个过程,期间必定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本村的努力也促使日本以“量刑基准主意”的司法制度发生改变,以及包括允许带遗照入场以及修订了保护被害者的相关法律,从这个方面来看,这起案件足以载入日本司法界的史册。而本村本人也经历了从案件发生起的愤怒乃至想杀死嫌疑人,到最后的以改变日本司法体制,避免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为目标,书中也有许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国家思考和借鉴。想起不久前审判的上海交大林森浩投毒案,与此案不免有些许类似,此案也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林森浩辩护称自己并没有主观投毒杀害黄洋的意图,只是与其开玩笑,其同学也联名请求法院不判决死刑,最后林森浩被判处了死刑。其实,司法制度不仅仅是审判犯罪者,同样也应该照顾到被害者的权益,对于犯罪者来说,主要还是求得被害者的原谅让法院轻判,以获得重生的机会,而被害者一方肯定是希望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其中的博弈值得我们思考。
  •     此书描述的是1999年震惊中外的日本山口县“光市母女被杀事件”,作者作为密切关注此事件的第三者记录了被杀妈妈的丈夫亦即被杀婴孩的父亲为妻女寻求正义的艰辛之路,父亲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改变了日本的司法制度,也是突破日本《少年法》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和“永山基准”判例传统的具有里程碑的案件。从案发至少年罪犯最终陪判处死刑,前后共经历了九余年。三口之家的父亲叫本村洋,出生于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九日。本村从小就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和热心的人,甚至老师对他的期末评语中写道:“别只顾着帮助别人,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吧。”本村有一个爱好就是打网球,并向往日后有一天可以成为网球世界的明星球员。但不幸的本村却在一九九零年七月开始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并很快检查出患有重度肾硬变症候群,因此肌肉萎缩身体日渐消瘦,而且日后可能无法生育子女。因此,本村不得不远离自己喜爱的网球运动,开始长期住在医院接受治疗。在长期住院期间他见证了身边很多患有绝症的病友一个一个离世,这些都迫使本村对生命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痛苦的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的本村办理出院开始了真正的生活,并在就读高专四年级时,在一次联谊会上认识了美丽开朗的同龄女孩——弥生。弥生的母亲在弥生上六年级是时离婚,带着弥生和小她五岁的妹妹离开夫家单独生活,和本村相遇时弥生就读于福冈市福冈工业短期大学。弥生对本村的身体状况很清楚,但两人还是义无返顾的开始了热烈的恋爱,后来本村高专毕业考进广岛大学工学系,两人继续保持着异地恋,并趁节假日相互探访,维持感情。一九九七年,短大毕业后在公司上班的弥生怀孕了,这让身体患病可能无法生育的本村非常激动,两人很快便办理了结婚登记,开始共同生活,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一日,两人的女儿夕夏出生。弥生性格温婉且坚强,给予了本村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女儿的降临更让他倍感幸福。本村也是一个十分认真负责的父亲和丈夫,努力工作照顾妻女,生活平静温馨。幸福的生活在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被彻底打碎。正值最美的四月,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月份,一个无知无畏的少年残忍的剥夺了弥生和夕夏宝贵的生命以及她们对生活所有的期待和想象。案件的具体经过如下: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下午,刚在自来水设备公司工作不久的十八岁少年F中午回家吃过午饭之后照例穿着工作服走出家门,但是他并没有去上班。就在下去自己消磨时间的时候,F隐隐起了性冲动,想到附近的职工宿舍逼迫一个漂亮的太太和他做爱。于是他假借检查排水管的名义拜访社区中的每一户人家,并最终物色上了美丽的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弥生。F进门之后先是到厨房装模作样的检查一番,然后回到客厅后找机会从后面抱住弥生,并将她翻身压倒在地并骑跨在身上。弥生拼命反抗,于是F就用手将其掐死,然后用胶带绑住她的手并贴住嘴巴。在擦掉弥生双腿间的一些秽物之后对其进行强奸。其间以及事后,只有一岁的婴孩夕夏一直在妈妈的肩头大哭不止。F担心哭声引来邻居,便在尝试把婴孩放进浴桶和壁橱之后依然无法平息哭声的情况下,将孩子头朝下摔晕,不久缓过来的婴孩继续大哭,F便用口袋里装着的绳子将其勒死。然后将母女的尸体藏在壁橱内。F顺手拿走了桌上的钱包离开公寓,到和朋友约好的附近的游艺场玩乐……F生长于一个背景环境十分复杂的家庭。F的父亲具有暴力倾向,常常对母亲大打出手,不堪忍受的母亲在F十二岁时上吊自杀。三年后,父亲与一名菲律宾女性再婚并在案发三个月前才产生一名婴儿。F偶尔也会遭到父亲的暴力对待。进入高中之后,F就开始离家出走并经常翘课,并在案发前曾因盗窃被校方处以在家禁足的惩罚。在高中校方的介绍之下,F于一九九九年四月一日开始在自来水设备公司上班,但一个星期之后他就开始翘班,在游艺场闲逛。据悉,F的常常借看录影带或者杂志自慰,对性行为有强烈的兴趣。就在工作之后不久的四月十四日,F上午穿着工作服假装上班,但其实是去朋友家打游戏,中午回家吃过饭之后,下午独自消磨时间,隐隐起了性冲动,并设想了强迫漂亮太太和他做爱的计划,随后出门寻找目标。案件前后经历如下:1999.04.14 案件发生04.18 警方破案,四天后抓捕F08.11 山口地方法院一审开庭,F承认起诉事实2000.03.22 山口地方法院宣布判处无期徒刑 随后检察官抗诉09.07 广岛高等法院二审开庭。检方重新求处死刑。2002.03.14 广岛高等法院驳回检方抗诉 随后检察官再次上告2006.06.20 最高法院废弃二审判决,发回广岛高等法院重审2007.05.24 广岛高等法院重审开庭10.18 重审第十一次开庭,检方重新主张求处死刑12.04 本案结审2008.04.22 重审宣判死刑 案件发生后,本村一度陷入绝望的泥潭中,并多次尝试自杀,丧失了生活的希望,也陷入对无力保护妻女的深深的自责和负疚之中。但在很多有心人的提醒和鼓励下,他毅然走上了寻求正义的探索之路,从一个对《少年法》和“永山基准”、日本司法体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为日本捍卫保留死刑、力争维护被害者权利的发言人,并和一群有共同志向的人创立了全国性的被害者协会——明日协会,为被害者争取权利,并改变了“永山基准”遗留的判例习惯,最终致使法院做出了对杀害自己妻女的少年判处死刑的判定结果。在一次法庭陈述中,他说“案发之后,我面临一个选择:对于社会大众,我应该不发表任何意见,任由事件在人们的记忆当中逐渐淡去,然后在无人问闻的情况下,静静看着审判结果呢,还是应该站在被害者的立场,积极的对社会诉说,让民众的目光集中在这个案件上,再找出司法制度犯罪被害者现况的问题点呢?”他后来的行动证明,他选择了后者。1999.08.26 在第一次审判结果宣判无期徒刑后,不服气的本村在《周刊新潮》上发表了一篇手 记,第一次清楚的向公众表明自己的态度:杀人偿命,罪犯即便是少年,应该受到应 有的惩罚,被判处死刑。2000.01.23 全国被害者协会“明日协会”诞生03 参加朝日电视台“News Station"的电视直播采访,表达自己的诉求05 政府通过《犯罪被害者保护法》,明确规定被害者家属的旁听权利、阅览及影印审判记录以及在审判中陈述意见的权利。2003.07.08 会见首相小泉纯一郎,表达自己的意见。2004.12 议会通过”犯罪被害者等基本法“,保证犯罪被害者的法制修正,以迅猛态势向前发展推荐同类话题的书籍《我们的幸福时光》 (孔枝泳)电影《今天》(李廷香)《完美的世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密阳》(李沧东)死刑、原谅、死亡、罪与罚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法庭不仅是对加害者处以刑罚的地方,也是被害者与加害者进行和解、修复自身伤痛,并赋予我们重生机会的场所。” 被害者忍气吞声,加害者备受礼遇,不是民主主义,是伪人道主义。 是否只有死刑能让加害者正视自己的罪行?
  •     研一时候刑法课上老师推荐的书,我觉得不仅和刑法有关,还和刑事诉讼法有关。关于被害人的救济机制,呼吁了好久还没有完善该方面的法律法规。是真实的故事,值得深思。
  •     法律是应该保护弱势的一方的,如果不能保护他们,那法律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     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原版问题,读着感觉极其微妙。而且主观性太强太强,过多笔墨砸在了这样那样没有意义的描述上,基本上找不到客观实在的分析。本想当素材收集,不如直接查原案。书中一些观点自觉可笑,实在不敢苟同。
  •     对不成熟的司法制度加以完善是对被害人最好的悼念。司法的进步让人在绝望中重新找回希望。
  •     主观感情化的描述太多,尚可
  •     过于美化某一方~
  •     内容马马虎虎,字间距大而且留白多。
  •     shock
  •     看完之后,对死刑的看法更深一层。 “让犯人明白生命的可贵和意义,让他发自内心地忏悔,悔过,被害人家属可以稍许得到慰藉”
  •     阅读一本书,就是多过一次人生。
  •     故事本来很吸引我的 但是这本书写的太平淡了 连作为一个背景介绍都不算称职更不要谈我当时还以为他会适当的做一些法律分析或是关于日本国内司法制度的介绍了
  •     在判例法国家里如何推翻原判,要求再审的漫长过程。
  •     只能当作纪实文学来看……怎么还不拍成电影?
  •     作为纪实文学来讲,情绪描述太过于主观化,当小说看还是不错的。
  •     对于有些人,只有被判死刑,才能知道:他人的生命同样可贵!
  •     一本让人重新审查死刑存废意义的纪实小说。
  •     心中的正义之火永不熄灭。
  •     为了这个故事而感动。
  •     但我明明那么笃定终有一天死刑会全面废除。
  •     【2015.3.4-3.11】纪实文学的魅力,当时的触动,写了读后感。
  •     让我们重新审视死刑。在关注加害人的同时也需维护被害人权益。主旨很鲜明,但在文学性上稍显逊色。
  •     作者倾向性太强了反倒不能发人深省,不过这件事本身还是很有意义的
  •      “绝望”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没有希望。 这是一种失去希望、极度渴望而又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下的内心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的痛苦。大家可能都会堂而皇之的在人生的最低谷发出这样的感慨,只是,“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那种痛”。这也是我在初看《与绝望抗争》,与主人公本村洋感同身受的一点。 这本书,以发生在日本一个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讲述了案子中受害者家属为了争取受害者权利而与不合理的法律制度经历的一个漫长抗争的过程。
  •     考虑了加害者的人权,那么被害者的人权谁来考虑呢?死刑是必须的。
  •     最欣赏和残忍是纪实。不合理的法律体系过分保护杀人犯,却漠视了受害者家属和社会的愤怒。本村洋孤军奋战,最终改变日本法律体系,还是蛮不易啊。闭上眼却想起那些杀人犯意识到被判死刑终于悔悟,死前脸色平和虔诚,如同圣人。
  •     极富有煽动性的纪实小说,很适合改编电影。但正因其纯感性、煽情色彩浓厚,无法说服人转变反对死刑的观点。倒是这段话比较有意义:“法庭不仅是对加害者处以刑罚的地方,也是让我们被害者与加害者进行和解、修复自身伤痛,并且赋予我们重生机会的场所。我希望社会不要遗忘了我们的存在,不要将我们拒绝在法庭的大门外”。
  •     沉重。望弥生夕夏安息
  •     有些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会了解生命的尊严及意义。
  •     也许是期望太高,看完略显平淡,感觉还不及封底那句“当你坚持废除死刑时,听听受害人哭泣的声音吧”来的震动人心。嗯...如果有时间我要写长评
  •     仅仅停留在了纪录的层面,相对于卡波特或其他类似作品,显得深度不足,尤其是结尾,尤为草率。作者试图保持客观叙述,却不时流露出主观臆断,如写到美国监狱里的犯人:“真不愧是犯罪大国的囚犯”……最终反倒冲淡了真实的力度。与取材于同一事件的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对读,颇为有味。
  •     正在看
  •     可读性很强 语言上的情绪化主观化太重 对于让人放弃废死的观念不会有太大影响
  •     本田洋的经历值得人们同情,难能可贵的是他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不那么正义的法律。死刑在某些方面并不能改变人死不能复生的事实,只能使罪人悔过。罪犯应当以悔过者而不是受辱者回到社会,但可惜的是当杀人犯意识到生命的不可挽回开始悔过之时,他已然没有继续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权利了。
  •     作为一本新闻著作,这本书已经合格了。但在此之外,却发挥不多。作者的观察太执着于对死刑存废的论争,注重它引起的社会效应,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人性探究。书里的主要角色更多是社会思想的符号形象,而不像是活生生的人
  •     Justice delayer is justice denied.
  •     正视死亡才能正视自己的罪行。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伪人道主义者实在恶心,有碍公序良俗。
  •     死刑,少年法
  •     如果是死刑存在的意义在于让人敬畏,可是犯罪人更多的是抱着侥幸心理。在这本书里说死刑是为了让罪犯去知道生命意义,可是知道了那又怎样,都要被执行死刑了。从这本书的角度看,死刑更多的是平息受害者家属的愤怒和社会的愤怒。
  •     遇到个好导演改编成电影应该还是不错的
  •     死刑,到底该不该废除? 罪犯和受害人及家属的人权都应得到平等的保障!
  •     纪实文学的魅力
  •     当法律出现自身补课避免的空白与滞后性时,宛若困兽犹斗。任何个人命运与国家机器联系在一起时,其结论往往是带血的。套用一句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从历史来看,终究是邪不压正。
  •     最近刚好在做关于校园暴力与立法关系的研究,这是一个很好的典例。
  •     不是记录案件本身,而是追随并记录被害人家属、上诉人成长脚步的作品,说是纪实文学但有些地方——特别是开始,很小说化。和同学讨论过一番的结果是,F少年该死,但社会也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声音。本村洋很可敬。作者行文很有节奏起伏,翻译除了少数句子语法不太通也都很棒。这版的封面赞。综合,5星,值得一读,不管是不是法律专业。
  •     接受唔到讲述方式,弃
  •     先看的电影,很震撼
  •     死刑的意义应是使穷凶极恶者以自身的死切实感受死亡与生命的珍贵。而为了避免冤案的发生应当是促进司法的公正而非废死。虽然这很难做到,但这毫无疑问的是每个法务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当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时,我们才有资格废死。
  •     主观情感带入太多
  •     杀了人就应当偿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