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狂人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506061322
作者:邹恒甫
页数:32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权钱,得不到就瞧不起它嘛,你可以说这是阿Q精神,但搞学问必须有这种心理,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规则。” 半假半真,嬉笑怒骂,这是表面的邹恒甫。 “我太熟谙他们出名的原因了” 2005年10月23日,邹恒甫在北大教课时被慕名者搬到一个会场,“他们把我缠得脑袋都大了”,他直言,“这是最后一次。”他恨恨地说,又摇摇头,“还不好说死。”他最烦正襟危坐地出席大会。 在会场上他却让人耳目一新:“你们知道我的名字才怪呢!”面对台下的大小干部,他嬉笑怒骂,调侃不改。比如,他调侃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家刘国光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所发表的看法,“太可惜了,要是对当今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了解更多就好了。”他调侃许多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我太熟谙他们出名的原因了。” “他们把学生带坏了,不安分于校园,当官的当官,赚钱的赚钱,把咱们心目中的象牙塔搞得乌烟瘴气。”“赚钱的有胡祖六、谢国忠、李山等,到投资银行去了;当官的有林毅夫、易纲等。就是做学问、当教书匠的太少了,对得起哈佛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吗?”“误人子弟呀!” “国内现在出名的经济学家,都是学者型官僚和官僚型学者。在国外真正研究经济学的教授,极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做了官就要离开教职,哪像咱们官、商、学通吃。我们想在名校里保留一方净土,培养几个耐得住寂寞、致力于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难哪!” 他在台上3个小时,挥洒肆意,热血沸腾。而坐在台下第一排的人也是“手抚心脏,面色通红”,“他们哪见过我这种异类?我今天出席这种会议简直是稀奇可笑。”邹恒甫悠闲离场后,一本正经地说道。

前言

中国只有一个潇洒的恒甫,你们万万不可把我锁在体制内    中国只有一个潇洒的恒甫,你们万万不可把我锁在体制内    众多的朋友这样给我提建议,要我向毅夫学习。这证明你们是多么不了解恒甫和毅夫啊!我很伤心!    毅夫在中国的环境里搞学问、办学、当幕僚,上下左右都要对付,难啊!我一声叹息!    恒甫多潇洒:这点是毅夫最欣赏恒甫的地方。我是天马行空,遍地开花,悠哉游哉!我当服务员,请世界第一流的经济学家为中国培养人才。二十多年里,我只上过两次电视:那是完全浪费时间的意淫啊,但毅夫没有办法,被逼得上电视、开会、吃饭……整个一个痛苦的存在。    毅夫有自己做学问的标准,所以,他对浪费时间是心痛的!    但是,维迎选择了一条投机取巧的不归之路:学问一旦停止,他便跟不上了。他只好天天想鬼点子出名:上电视、开会、吃饭、见报、开后门、搞关系、害毅夫和海闻、破坏他们俩在CCER的项目(打过几次架)、当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即你们在中国能见到的所有乌七八糟、乌烟瘴气的事情!    中国只有一个潇洒的恒甫,你们万万不可把我锁在体制内!你们看,钱颖一进了清华体制内,多乖多怪呀!你们看,田国强进了上海财大体制内,多怪多乖呀……他们都必须学会看眼色、探风声、听吹风、打招呼……    网友说得好:钱颖一同学,你这样不好嘛!要出来说话,不出来说话,至少要在心里站对位置啊,如果你心里已经站在邹教授这边,那我可以解释为你可能正在用行动打造完全不同于北大光华的清华经管学院。清华经管学院以前可是朱镕基总理当过院长的,好好干,顶天立地,争取为国家多做贡献啊。    有天才,怎么不搞数学!搞个下三流经济学。无聊!我们难道不懂学问的档次?清华的唯一宝贝是国学院。悲哀啊!只搞了三四年便说没有用,没有钱,不搞了。这是当年曹校长和中国实用主义的致命罪恶。    让我向毅夫学习的朋友们,我谢谢你们的好意和歹意了!

后记

当我们读这本书时,我们在读什么    读完这本书稿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同一个漫长的旅途终于达到了目的地。掩卷而思,唏嘘不已。作为一名职业编辑,我通常要求自己在改稿时不预设立场,刻意与作者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以便尽可能客观地审视书稿的观点。但对于这本书,我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在整个改稿过程中完全被情绪所裹抉,时而击节赞叹,时而痛心疾首,时而欢欣鼓舞,时而义愤填膺。这本书究竟有何魔力?    同时,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我编辑过的最复杂的书稿:文体包括演讲录、访谈录、新闻稿、传记、杂文、散文、书信、评论、诗歌、古文、专业论文等,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内容从人文气节到社会理想,从高校教育到学术腐败,从新闻事件到各方评判等,可谓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由此为读者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读这本书时,我们究竟是在读什么?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那些闹得学界满城风雨的江湖恩怨?另外一个版本的《丑陋的中国人》?    早在几个月前筹划书稿的时候,恒甫老师就明确地对我说:“这是一本给年轻人看的书。”答案就在这句话里了。为什么年轻人需要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洋洋洒洒三十多万字,没有讲别的,只讲了一件事: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追求的。在一个传统社会价值体系已经坍塌、西方的社会价值体系又嫁接不上、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尚未构建的时代中,这正是年轻人最需要知道的、最重大的问题。人生需要怎样的坐标?在这个坐标系下,什么是是非对错?什么是好坏善恶?应该如何求知?又应该如何践行?只有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当有的教授教导学生“没有四千万不要来见我”,恒甫老师说,“生命是灰色的,但理论之树长青。”学生应立志致力于学术研究,他的学生再去投资银行他就自杀!    当有的经济学家忙着“为钱正名”,争做富人的代言人,恒甫老师说,“经济学不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我是中国农民的儿子,我愿做中华民族穷人的最忠实走狗!”    当有的年轻人热衷于研究官场潜规则,恒甫老师说,“我们所有中国人应对给领导提包的行为说不!否则,我们在整体上是自己作贱自己。”    当学术界“钱权色学”四位一体化之风越演越烈,恒甫老师说,“如果我不站出来同邪恶的权力较量,谁会、谁敢站出来?”    当假话空话套话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流行,恒甫老师说,“我是湖南人,我平时说话一直比较激动,因为我是在用我的生命说话。”    也许有人说,严格地讲,恒甫老师做不了年轻人的完美人格导师,因为他总是太高调,不懂得内敛,不喜欢假装谦逊;他总是太偏执,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且从不加以掩饰;他总是以要求自己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别人,不留情面,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其实,对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15岁考上大学、20岁远赴哈佛的聪明至极的恒甫老师何尝不知道?只是,对于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社会,矫枉必须过正。    正如鲁迅先生指出:“比如你说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了,愿意来开窗了。”恒甫老师正是这个喊着要拆掉屋顶的人。于是在旁人眼中,他就成了特立独行的堂吉诃德似的怪人。其实,对于恒甫老师来说,他本来是,应该是,也只能是,一名纯粹的学者。他为之拍案而起、大声疾呼的,不是别的,只是力争在这个纷乱吵嚷的社会中,给学术领域留出一方小小的净土,为读书人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而已。但就是为了这点小小的理想,他几乎用尽了自己的全部能量,甚至不惜把自己从一个纯粹的学者,变成了世人眼中的“斗士”。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这是陈寅恪先生的名句,也是恒甫老师用在本书后记中作为全书的总结。陈寅恪先生的学术造诣与人格风范,是一代伟大学者的品质典范,也正是恒甫老师所推崇备至的人生追求,更是他希望年轻人能拥有的人生理想。一次次风波之后,让恒甫老师难以割舍的,不是别的,唯有他的那些学生而已。    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追求的?这是我们在反复改稿的过程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希望每个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留在心里的问题。    最后,我们要特别指出,本书是由恒甫学社的成员集体创作而成,在这里我们特别感谢这些为本书成稿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朋友们。    编辑徐玲李治华    2013年3月

内容概要

邹恒甫
1962生于湖南,新中国第一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2012年6月,全球经济学家排名前100名中唯一的华人经济学家,现为世界银行研究部终身高级经济学家。
从1994年创办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开始,相继在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十余所中国高校推行当代经济学教育,被公认为中国当代经济学教育的拓荒者。
2007年,因被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以一封电子邮件解除教授公职,而致信国家教育部部长,矛头直指中国教育管理体制;2012年,因在微博上揭露北大个别人员的“桃色事件”而被起诉。

书籍目录

代序  邹恒甫:为什么要做中国的堂吉诃德?
前言 中国只有一个潇洒的恒甫,你们万万不可把我锁在体制内
第一章“走狗”邹恒甫
一、做中华民族穷人的最忠实“走狗”
“走狗”形象:好一条中华民族的“走狗”!
“走狗”由来:中国农民的儿子
“走狗”心声:务农是我最崇拜的职业
“走狗”情怀:苏丹人穷但最可爱
“走狗”宣言:我今天还是中国公民,我愿做中国穷人的“走狗”!
二、无气节不足以做“走狗”
我为我自己三十年来的直率、直爽和一针见血感到自豪
给领导和老板提包是中国当今社会的耻辱
谁是倪萍和徐静蕾?
我知道李泽厚,不知道李泽楷
“循文化,死自由”的民族气节
三、为穷人说话的“走狗”言论
股市是阶级斗争的场所
打金岩石和所有股评家300大板
经济学决不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
说“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樊纲绝不是我同学
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应向机会最少的那部分人倾斜
保证每个公民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公正的最基本要求
政府的教育支出至少应该占到总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
走出“腐败—不平等—暴力和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
劝君再读《资本论》
四、为祖国办事的“走狗”贡献
我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成绩
我对中国经济学教育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小贡献
中国股票市场的建立也有我的贡献
第二章 “狂人”邹恒甫
一、邹恒甫被辞:挑战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邹恒甫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周济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我系主任的空头衔是张维迎权力争斗的产物
如果我不站出来同张维迎较量,谁会/敢站出来?
邹恒甫致蔡洪滨的第一封公开信
邹恒甫致钱颖一学弟的学生蔡洪滨的第二封公开信
感谢林毅夫、钱颖一、Milgrom等对我的安慰
我给教育部长写信是要把官僚治校问题提到桌面上
“教授治校”是我的梦想
二、炮轰北大:挑战学术腐败、师德败坏的怪现状
我再次对所有在国内外的中国经济学家说一亿遍
有些经济学家既当婊子还立牌坊
我想撼动的不仅是北大
三、炮轰“独立董事”:挑战不务正业的学术界
独董当惯了就成了走狗
我没有能力解决学术界的问题
请“钱许王胡李白邹”七哈带头抵制钱权色学四位一体化
第三章“拓荒者”邹恒甫
一、我们都是三五流甚至九流的垃圾经济学家
我和林毅夫是三五流,张维迎是九流,大多数人都不入流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比我们好一千倍
我对钱李王许白胡六个学弟的评价二十多年来都没有变!
二、从不后悔、还将继续在中国推行当代经济学教育
我一生最伟大的选择只是在中国率先进行当代经济学教育
IAS就是我的“心脏”
我会继续在武汉大学办IAS和国际EMBA
再次感激刘道玉校长三十年来对我的栽培和爱护
我不会为五亿人民币折腰
我的工资福利全存在燕园中国工商银行支行,用来继续办学!
三、中国学术缺什么?
邹恒甫五问中国人
我们做学术缺钱吗?
学术大师何以造就?
怎么我们这一代学问人也要保护落后的学术既得利益?
把中国数学推向世界第一流的一个小建议
第四章 经济檄文散论家邹恒甫
一、通俗而严肃的经济学问题
挑战经济学常识与智力的十四个问题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
二、宏观经济建言
国企分红如何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搞定社保就不怕失业
走向非洲,中国企业大有作为
三、 财政权力:集权还是分权?
在许多穷的发展中国家,财政权力应相对集中
地方财政权力应该适度
把握适度的财政分权,减少财富不平等分配
第五章 文人邹恒甫
一、我想和大师们谈谈
王国维误解了成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
对钱钟书《管锥编》的失望与惋惜之叹!
没有民魂,怎么可能有哈耶克的“自发秩序”
巴尔扎克对千古历史的总结
荒诞文人歌德的短视与无知
二、缅怀已逝的良师益友
深切悼念董辅礽先生和拉丰、小凯
深切悼念著名统计学家张尧庭教授
哀悼恩师汤在新先生
三、“浅薄而高远”的新新古典诗词
一个没有思想、文学特别是诗词的盛世是最可怕的野蛮时代
我的新新古典诗词与余秋雨的无病呻吟是完全两样的
新新古典诗词的要领
邹恒甫 “天人悠忧”诗文/赋十首
四、品评邹恒甫的新新古典诗歌
答徐晋如:没有气质的诗歌,就没有存在
鲁文:“不能以世俗之标准衡量说是好诗,但确实是了不起的诗,牛诗。”
网友罗长林:“诗如其人,此即邹恒甫诗之品质。”
李白甫:“恒甫的诗词有很好的气质,诗于其人。”
网友“春风何尝”:“比起邹恒甫的诗,茶太淡了!”
第六章 众说纷纭邹恒甫
一、名家眼中的邹恒甫
郎咸平:中国经济学界唯一值得敬重的是邹恒甫
林毅夫:邹恒甫是个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教育实干家
邹至庄:邹恒甫对中国教育的四大贡献
谢丹阳:品邹恒甫
阮志华:对IAS和邹恒甫的评价
二、学生和网友眼中的邹恒甫
叶楚华:我与邹老师一次“惊心动魄”的通话
刘有光:记邹恒甫见全世界的部长
刘有光:邹老师说他的学生再去投行他就自杀
刘有光:张维迎机会主义心态和二十年的欺骗
柳虢光:记邹恒甫在武大附中讲课
武大学生:我眼中的邹恒甫和林毅夫
北大学子:我对北大和邹恒甫的一点回忆
一名普通海外书呆子眼中的恒甫
三、邹恒甫会不会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狂人?
《中国青年报》:邹恒甫爆与不爆,相信已在那里
刘道玉: 我对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三点看法
叶檀:邹恒甫张维迎之争本质是什么?
魏甫华:透过“邹恒甫事件”看人力资本的自由性质
邓特博客:莫使英雄泪满襟——邹恒甫先生研究
天涯海角客:国人权力崇拜是滋生“北大淫棍”的源泉?
李健:邹恒甫教授上海财大演讲散记
搜狐网友:邹文厉公传
附录 邹恒甫经济学术论文
作者后记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编者后记 当我们读这本书时,我们在读什么

编辑推荐

《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编辑推荐: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学界唯一值得敬重的是邹恒甫!林毅夫说:邹恒甫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人或机构!但是,你可能熟悉郎咸平和林毅夫,却不知道谁是邹恒甫。为什么?用“最后的狂人”五字作答已足够!邹恒甫宣称:我今天还是中国公民,我愿做中国穷人的“走狗”!但他与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以及北京大学的纠纷,为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邹恒甫为什么要做“中国的堂吉诃德”?读《最后的狂人》三五遍尽释然! 

作者简介

2012年6月,全球经济学家排名前100名中仅邹恒甫一名华人,“中国经济学第一人”的名号再次坐实。然而,让邹恒甫名满天下的,不是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成就,而是他以一己之力挑战北大,挑战学术界,挑战一切社会丑恶现象的“壮举”。
这,是邹恒甫的悲哀,但却是这个时代大行其道的悖论。本书想回答的是:
谁是邹恒甫?
邹恒甫是北大,是学术界,是整个社会的敌人吗?
我们应该支持他,学习他,还是批评他?
读完这本最另类的自白和最尖锐的批判书,您是否应思考:
邹恒甫会不会成为中国最后的狂人?
邹恒甫的今天会不会成为我们的明天?
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最后的狂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借着两天里的空闲时间,好不容易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总体印象是:嬉笑怒骂皆文章。可能很多人看完这本书,都会觉得邹实在是称得上狂人一个,关注日久的人可能更是这么觉得。我并没有关注其太长时间,2007年事件发生时还在高中,所以只能就该书的一点体会说说想法。整本书的主线便是介绍邹在中国推广当代经济学教育历程中的风风雨雨。关于邹的学术思想倒是谈及不多,文中大量的流派划分倒是吸引了不少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和医疗两个领域备受争议。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消费功能严重萎缩,生产功能大大增强。然而其生产功能的绩效如何,似乎也不是很好。因此,人们谈论教育时,往往对民国时期的教育情景充满青睐,而人往往在现实得不到满足时才会产生这类臆想。也因此,出现了许多致力于教育改革的励精图治的旗手,邹便是这其中的一位。实际上,争论是否是狂人并没有很精确的标准,大多只是人的一种比较一致性的感觉而已。而这种感觉不是别的,来源于这种人的行为不合常规并且刺激了其他人的自卑心理。D.Hook在《历史上的狂人》(Madmen of History)中列举了三类狂人:暴君、刺客与刽子手、走狗和神秘主义者。但从字面上看,“走狗”似乎是唯一的合理性标准,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认为其行为不合常理就认定为狂,那也这是狭隘。如果就语义和分类标准来看,邹不是狂人。但是有人会讲:“不对啊,他这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是狂人是什么。”真是可笑,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得看这人的实力和真实用意。暴君从不拿任何人当回事,依靠的是暴政;刺客冷血,面对的只是自己刺杀的对象。尼采喊出“上帝已死”,这才是真正的狂,至狂,但有多少的人朝圣在他开辟的道路上。邹不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是不拿那些穿着皇帝新衣的人当回事,对那些他尊敬的人、比他强的人丝毫没有张狂。人总要有些敬畏,如果连这点都没了,那就只剩下无知的狂妄和自我毁灭。因此,仅从文中给出的单方面证据来看,邹的行动也称不上是狂人。当然,或许邹老师本人愿意自称狂人也未为可知,但这不是重点。仅从书中来看,莫须有的张狂并不影响书的本意。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本书是为了邹这次的诉讼,是为了做前期铺垫。这真是误解。我倒是更愿意以教育改革家的身份来看邹,那么本书的用意自然也就更为明确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给个背景,进而产生唐吉诃德似的召唤。呼吁教育改革的呼声从未断绝,从深圳大学到南方科大,实践也仍在继续。我们并不能总是以改革需要慢慢来的借口来搪塞明眼大众:一方面表面上支持改革,一方面却在实践上向着反方向“前进”。从更大范围来看,教育只是更多需要变革的领域之一,邹是教育中的堂吉诃德,那么其它领域中应该也会有类似的旗手,如果我们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会发现社会还有诸多“义士”。而且,从整个历程来看,其说真话和挑战传统的做法并不是颠狂,即便可能是“矫枉必须过正”,但我仍然认为这并不是狂傲,而更是勇士的行为,令人尊敬的勇士行动。当大多数人仍在面目可憎的旧规则里匍匐向前时,终于能够有人站出来指出这可憎的现实。因此,我更愿意以勇士来看待邹,而不是狂士。阿甘在《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塑造的形象,尽管并不十分准确,但是多少表达了一种社会人文关怀,勇士们的行动也是如此。何清涟曾呼吁社会改革需要的是社会性反思,但这种反思不太可能从主流中产生,而必须是跳出来的思考。因此,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倡导的社会性反思,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勇士。阿甘在唐吉可德最后的营救行动中的结果是理想化的,其呼吁达成了社会性的一致,并且有了共同的行动。但在现实中,这种社会性反思的展开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统一和更为一致的行动。
  •     邹恒甫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是有点陌生的,其曝光率和知名度,远比不上郎咸平、林毅夫、张维迎、张五常等“知名经济学家”。人们对他的了解,更多是源于“邹张之争”、“北大开除邹恒甫事件”及不久前的“北大梦桃源事件”等公共事件乃至八卦。不过,郎咸平却说:“邹恒甫教授是我在国内最敬重的人,没有之一。”国际经济研究数据库的排名中,邹以第96的名次成为百名以内唯一的华人经济学家。以此观之,他自称“中国经济学家第一人”并非毫无根据。这两种看似相悖的现象,该如何解读?带着这样的疑问和些许好奇,我开始了对这本《最后的狂人》的阅读。虽然知道这是一本“文集汇编”,但拿到书翻开目录还是吓了一跳。如果说文集类图书普遍有“不成体系”的毛病,那么本书的内容简直可以用“不成书”来形容了:媒体访谈、新闻稿、信件、杂文、论文、微博上的段子,还有作者自创的“新新古典诗词”……整个一杂七杂八。涉及的话题,有他本人的成长背景、办学经历、学术成就、与张维迎等人的恩怨等等,不过真正涉及经济学领域的论述却只占很小的篇幅。对于想通过本书了解邹恒甫的“经济学成就”的读者,难免会有失望。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邹的经济学建树主要集中在计量经济学等专业领域,这种满篇公式的文字,对我等经济学门外汉而言,与天书无异。(本书最后附录了一篇专业论文,算是印证了我的上述看法。)反倒是他的骂骂咧咧和打油诗更加亲民一些。何况,虽然本书内容看似毫无关联的“大杂烩”,不过一遍读下来,发觉还是可以捕捉到贯穿始终的“脉络”。比如他对“经济学家”的身份定位,随之而来的教育办学理念,这种理念与国内教育体制的格格不入和因此造成的他与张维迎乃至北大的种种冲突,以及他对国内经济学家“政商学”一体和行政化体制的批判。而且,书中并非只有他的“一家之言”“自吹自擂”,而是汇集了各方的正反看法。可以说,通过本书,虽不能一窥邹的经济学建树,却使得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邹恒甫”形象跃然纸上。邹恒甫的形象是什么样子?我想最明显的就是书名中提及的“狂”,这一点可谓众所皆知。他在书里不止一次提到:“经济学家,我和林毅夫是三五流,张维迎是九流,大多数人都不入流”,并动辄大骂“海龟”经济学家“欺骗中国人民”、“在国外都挺正常,一到国内就装大,癫狂”。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三纲五常”、“国富国强”等人,基本没能躲过他的唾沫星子。这也使得他成为经济学家里的“异类”。在讲究待人处事“温良恭俭让”,或曰“夹着尾巴做人”的中国文化氛围里,这种“狂放”态度大概是不受欢迎的。不过在我看来,他的“狂”并不招人厌。理由有三:其一,他狂得有底气,而非“无知轻狂”。哈佛留学的功底,RepEconomic排名国内第一的事实,都使他有资本可以狂。其二,他狂得务实,而非“嘴上狂”。网络时代,张狂不可一世,见谁骂谁的人多了去了。可这不过是犬儒的愤世嫉俗而已,否定一切,只说不做。可邹恒甫不一样,无论是世界银行里经手的扶贫项目,还是回国后白手起家推广经济学教育,都是实干第一。这一点,即使是看不惯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其三,他的狂是有所针对的。他不会对真正德高望重的人狂,对自己的恩师董辅礽,一直是敬重有加;他也不会对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人狂,所以总说自己在国外经济学家里也就“二三流”;他更不会对普通人张狂,相反,在书里他一直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华民族的走狗”。他的狂,是针对那些明明无才无德却冒充智者,那些即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伪学者”。正因此,他的狂非但不讨厌,反而还有些可爱。当然,觉得他可爱的,大概也仅止于普通民众和他的学生,在他们的印象里,邹就是个大大咧咧的直肠子,率性而为的大嗓门。而在“同行”圈子里,他恐怕是招人厌的讨厌鬼:到处拆台,说话不留情面,想骂就骂,把别人的既得利益都搞光。这种相反的观感,折射出的是当下中国下层民众和上层精英之间上下相轻,上下相欺的割裂现实。而邹以精英之资质,却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反而处处和他们过不去。这是他“狂人”形象背后的“奇特”之处。这种“奇”让他赢得了民众的喝彩,也让他成了被排挤的“孤家寡人”。所以樊纲会问他:“你到底想要做什么?”邹恒甫要做什么?他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三不为权,难怪樊纲们不能理解。他要做的是贯彻自己的经济学理念,是维护经济学人和学者的独立和尊严。因此,他对于国内那种行政官僚化的教学体制,对于“武大郎开店”式的自把山头,对于“给领导拎包”的尊严丧尽,对于官商学一体的利益勾结,对于不学无术,只知博取名利财色的“经济新闻工作者”,自然是最最看不惯,最最痛恨的。体制和环境的压力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些学者在国外明明挺正常,到国内就算不欺下媚上,至少也见风使舵了。而邹恒甫不愿过这种人格分裂的生活,于是就成了别人眼里的“狂人”。在他的“狂”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份为人的“本真”。在病态的制度下,他才是那个正常的人。当然,邹恒甫的狂放不羁,毕竟还是因为身在“体制外”。若没有世行的高薪饭碗,而是要像国内学者那样“看领导脸色”,他还能这么大声吗?腰杆还能这么直吗?连邹自己都承认,“那恐怕要换个方式”。说到底,这依旧是“铁屋外的呐喊”。这样的呐喊,这几年也算不少了,但是屋内的声音依旧欠缺。现今的教育体制内,容得下邹恒甫这号人吗?从“北大开除”等事件结果来看,恐怕不容乐观。这是制度的悲哀。你尽可以不认同他“学经济的就应该在象牙塔里做研究才算一流”的理念偏执,你也可以不采信他对张维迎所做的道德攻讦,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将其扫地出门的理由。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行政开除教授职称”、“电子邮件通知开除”的笑话,而这恰恰是邹所痛批的学术行政官僚化的体现。教育体制的弊病,其实大家都知道。要对其加以改革,也已成共识。可是究竟从何下手,却颇费思量。不打破整个社会的“权钱崇拜”,教育制度的改革恐怕事倍功半,可不从一处改起,又如何改变整体?更何况,“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社会的“优良传统”,学术从来是政治的附庸,知识分子的理想,往往止于“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们也仅能从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中,才能寻到一份独立自由和思想爆发。待到大一统时代,又只能“天下英雄,尽入毂中”。民国初年,皇权崩坏,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东西交汇,一时才有“大师辈出”的气象,可惜解放之后,一切走回老路。时至今日,我们恐怕依旧身陷历史循环之中,找不到唐德刚所说“历史三峡”的出口。然而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邹恒甫这样的“狂人”,用他的勇气去挑战社会的不合理,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不该是要求我去融入社会,而是要求社会适应我。”这样想的人多了,这个社会才会有改变的可能。本书书名《最后的狂人》,初读感觉平平,读罢全书之后细品,却又颇有深意。“邹恒甫会是最后的狂人吗?”这个问题蕴含着两种可能:一是从此再无邹恒甫,万马齐喑;一是人人都为独立自由之邹恒甫,则也就无所谓是否“狂人”了。这两种可能,哪一种会成现实?不管如何,我希望是后一种。
  •     狂有何惧,可贵的是真诚。现如今愿意说话又愿意说真话的有几人,满世界钱权色,偏执不乏赤诚的知识分子又有几人。学而优则仕,士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这样的轨迹想来挺可笑。邹公可敬,敬他的狂,敬他的真诚!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写在《双城记》里的第一句话。那么,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如果说两宋三百年是文人的天堂,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当是经济学家的天堂。然而,偏偏有一位自诩“中国经济学第一人”的人,却要“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偏自投。”他,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战北大,挑战学术界,挑战一切社会丑恶现象的邹恒甫。对此,我们不仅要问,是时代有病还是邹恒甫癫狂?    《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虽然是邹恒甫自己编著的一本传记,但却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因为它想带给读者的,只是在你读完这本书每每掩卷回味的时候,邹恒甫这个人会随时站在你的面前;只是当你读完这本书后,突然觉得那些早已见怪不怪的社会乱象,现在我们再也不能麻木,再也不能有意识地去逃避,更不能去同流合污。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也是我对该书内容简介中“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之问的回答。借用一个流行的词,这就是这本书带来的正能量。而如何评判邹恒甫,“羡慕—佩服—困惑-矛盾—喜欢”,则是我在读这本书时的心路历程。    羡慕,因为他是神童,是天才,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三流”经济学家,是精通诗词歌赋、历史哲学的全才。看看书中他的经历,还有信手拈来的文史哲和新新古典诗歌,便可以管窥豹。另外还听说,邹恒甫的精力充...沛过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他时间就是工作、读书,写作,当然还有,骂人。面对这样一尊大神,我们可以淡定地不妄自菲薄,但却很难做到不羡慕嫉妒甚至恨,这是人之本性。    佩服,因为他耐得住寂寞,坚决不走“学而优则仕”的世俗老路,而是钻研“形而上”的学问,以致于落了个“四海无人对夕阳”的境况;因为他敢于用自己的标准,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骂了个遍,把中国经济学教育翻了个底朝天。对一个学者而言,侃侃而谈不难,奋笔疾书也不难,难的是实干;更因为他是一位眼里容不下一丁点沙子的斗士,敢于挑战一切社会丑恶现象而不惧代价,不问结果。    困惑,因为弄不清楚他这么做的目的。以常人之情之心度之,邹恒甫犯不上,也没必要做中国的堂吉诃德,因为这个时代是经济学家最好的时代。再以“理性经济人”理论度之,作为经济学家的邹恒甫简直“傻”到家了。中国的体制和文化怪胎,简直就是“马太效应”的沃土,凭他头上的光环,或许只要他少说几句不带刺的话,要想“官商学通吃,权钱色并收”并不难。可他为何却要剑走偏锋,让自己成为一个悲情人物?    矛盾,因为“聪明”的我和全世界人民一样,都知道他的一个个挑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因此,从内心深处,我真心希望他,能有哪怕一点点的妥协,这样的话,对于他本人以及他一生所追求的事业,都是有益无害的。毕竟,要想改变现实,首先要学会在现实中生存,在现实中强大,但我也知道,这是世俗的生存哲学,如果邹恒甫也这样去想去做的话,他就不是邹恒甫,这本书也不会起一个“我就是邹恒甫”的名字。    喜欢,是因为他的真实,他的可爱。在书中,这个谁都敢骂的“狂人”,却因师友董辅礽、杨小凯、拉丰的相继离开而发出“三星同陨,使我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的感慨,这让我感受到他真实的一面;在书外,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不怕公众笑话或说三道四,而是很“投入”地在微博上推广自己的新书:“巴曙松,你的粉丝上千万,这本书的营销就交给你了”,“张维迎、蔡洪滨、樊刚,他们看完《最后的狂人》大呼过瘾啊!”“北大如果有人买此书,北大校方会不会把此人开除?”“中国经济学第一人的书能让你失望吗?”“如果学经济学,此书必须人人都有。此书对了解当代经济学人物是太好了。”这样的句子,幽默、好玩,却又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心不设防的“顽童”邀你去河边戏水,因此,听他骂人也好,被他骂也好,我们可能不赞同他骂的方式,不赞同他骂的内容,但对他却狠不起来,这就是本真之美。    我们常说真善美,但仔细品位,只有“真”才是“善”和“美”之母。人们常用返璞归真来形容一个人的洒脱,而张培刚老先生那句“恒甫好啊,人难永葆赤子之心”,则让返璞归真邹恒甫身上显得有点臃肿。因为如果“真”能够永葆,“返璞”就是多余。这样的人,就像“射雕三部曲”中的老顽童周伯通,只要他不直接触犯别人的利益,正邪两路的人对他都会喜欢得不得了。    邹恒甫,是名士,是才华横溢,学术地位和贡献无法抹杀,但却饱受争议的名士;是斗士,是桀骜不驯,有着传统士大夫情结,但又有现代视野的斗士。这是《最后的狂人》里的邹恒甫自画像。然而,当我们去思考“邹恒甫会不会是最后的狂人”的时候,或许会发现“名士”、“斗士”只不过是他的大致轮廓,是表象,而一个从不掩饰、不伪装自己真性情的“潇洒哥”,这才是真实的邹恒甫,才是邹恒甫的灵魂。而因为他的本真,以致于当我们读懂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只有这个让我们一直困惑不解的“怪人”,才是唯一正常的人。    真名士,自风流!   阅读更多 ›
  •     中国经济学第一人的“狂人狂语”,必须看
  •     这是邹恒甫这位专业的经济学家的自白,经济学家都是痛苦的,因为看到了太多的社会现实,想到这里,不难明白邹教授的辛苦!响应邹教授的号召,我意愿加入经济学人行列,做一位社会的外科医生
  •     20160613,领略了一代宗师风采,人要牛了是可以打破旧秩序的。
  •     两个工具:祛魅,制衡
  •     不适合我
  •     非常好看
  •     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理性、独立、公正
  •     重复内容太多,自我天才式说明太多,而启示太少。
  •     哈哈哈
  •     真正的大师,绝对少有的文人气节,致力于经济学研究和教育改革,不惧强大利益集团,敢于指出他们的腐败淫乱、不学无术……这就是邹恒甫!
  •       邹恒甫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是有点陌生的,其曝光率和知名度,远比不上郎咸平、林毅夫、张维迎、张五常等“知名经济学家”。人们对他的了解,更多是源于“邹张之争”、“北大开除邹恒甫事件”及不久前的“北大梦桃源事件”等公共事件乃至八卦。不过,郎咸平却说:“邹恒甫教授是我在国内最敬重的人,没有之一。”国际经济研究数据库的排名中,邹以第96的名次成为百名以内唯一的华人经济学家。以此观之,他自称“中国经济学家第一人”并非毫无根据。这两种看似相悖的现象,该如何解读?带着这样的疑问和些许好奇,我开始了对这本《最后的狂人》的阅读。    虽然知道这是一本“文集汇编”,但拿到书翻开目录还是吓了一跳。如果说文集类图书普遍有“不成体系”的毛病,那么本书的内容简直可以用“不成书”来形容了:媒体访谈、新闻稿、信件、杂文、论文、微博上的段子,还有作者自创的“新新古典诗词”……整个一杂七杂八。涉及的话题,有他本人的成长背景、办学经历、学术成就、与张维迎等人的恩怨等等,不过真正涉及经济学领域的论述却只占很小的篇幅。对于想通过本书了解邹恒甫的“经济学成就”的读者,难免会有失望。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邹的经济学建树主要集中在计量经济学等专业领域,这种满篇公式的文字,对我等经济学门外汉而言,与天书无异。(本书最后附录了一篇专业论文,算是印证了我的上述看法。)反倒是他的骂骂咧咧和打油诗更加亲民一些。...何况,虽然本书内容看似毫无关联的“大杂烩”,不过一遍读下来,发觉还是可以捕捉到贯穿始终的“脉络”。比如他对“经济学家”的身份定位,随之而来的教育办学理念,这种理念与国内教育体制的格格不入和因此造成的他与张维迎乃至北大的种种冲突,以及他对国内经济学家“政商学”一体和行政化体制的批判。而且,书中并非只有他的“一家之言”“自吹自擂”,而是汇集了各方的正反看法。可以说,通过本书,虽不能一窥邹的经济学建树,却使得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邹恒甫”形象跃然纸上。    邹恒甫的形象是什么样子?我想最明显的就是书名中提及的“狂”,这一点可谓众所皆知。他在书里不止一次提到:“经济学家,我和林毅夫是三五流,张维迎是九流,大多数人都不入流”,并动辄大骂“海龟”经济学家“欺骗中国人民”、“在国外都挺正常,一到国内就装大,癫狂”。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三纲五常”、“国富国强”等人,基本没能躲过他的唾沫星子。这也使得他成为经济学家里的“异类”。在讲究待人处事“温良恭俭让”,或曰“夹着尾巴做人”的中国文化氛围里,这种“狂放”态度大概是不受欢迎的。不过在我看来,他的“狂”并不招人厌。理由有三:其一,他狂得有底气,而非“无知轻狂”。哈佛留学的功底,RepEconomic排名国内第一的事实,都使他有资本可以狂。其二,他狂得务实,而非“嘴上狂”。网络时代,张狂不可一世,见谁骂谁的人多了去了。可这不过是犬儒的愤世嫉俗而已,否定一切,只说不做。可邹恒甫不一样,无论是世界银行里经手的扶贫项目,还是回国后白手起家推广经济学教育,都是实干第一。这一点,即使是看不惯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其三,他的狂是有所针对的。他不会对真正德高望重的人狂,对自己的恩师董辅礽,一直是敬重有加;他也不会对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人狂,所以总说自己在国外经济学家里也就“二三流”;他更不会对普通人张狂,相反,在书里他一直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华民族的走狗”。他的狂,是针对那些明明无才无德却冒充智者,那些即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伪学者”。正因此,他的狂非但不讨厌,反而还有些可爱。    当然,觉得他可爱的,大概也仅止于普通民众和他的学生,在他们的印象里,邹就是个大大咧咧的直肠子,率性而为的大嗓门。而在“同行”圈子里,他恐怕是招人厌的讨厌鬼:到处拆台,说话不留情面,想骂就骂,把别人的既得利益都搞光。这种相反的观感,折射出的是当下中国下层民众和上层精英之间上下相轻,上下相欺的割裂现实。而邹以精英之资质,却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反而处处和他们过不去。这是他“狂人”形象背后的“奇特”之处。这种“奇”让他赢得了民众的喝彩,也让他成了被排挤的“孤家寡人”。所以樊纲会问他:“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邹恒甫要做什么?他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三不为权,难怪樊纲们不能理解。他要做的是贯彻自己的经济学理念,是维护经济学人和学者的独立和尊严。因此,他对于国内那种行政官僚化的教学体制,对于“武大郎开店”式的自把山头,对于“给领导拎包”的尊严丧尽,对于官商学一体的利益勾结,对于不学无术,只知博取名利财色的“经济新闻工作者”,自然是最最看不惯,最最痛恨的。体制和环境的压力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些学者在国外明明挺正常,到国内就算不欺下媚上,至少也见风使舵了。而邹恒甫不愿过这种人格分裂的生活,于是就成了别人眼里的“狂人”。在他的“狂”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份为人的“本真”。在病态的制度下,他才是那个正常的人。    当然,邹恒甫的狂放不羁,毕竟还是因为身在“体制外”。若没有世行的高薪饭碗,而是要像国内学者那样“看领导脸色”,他还能这么大声吗?腰杆还能这么直吗?连邹自己都承认,“那恐怕要换个方式”。说到底,这依旧是“铁屋外的呐喊”。这样的呐喊,这几年也算不少了,但是屋内的声音依旧欠缺。现今的教育体制内,容得下邹恒甫这号人吗?从“北大开除”等事件结果来看,恐怕不容乐观。这是制度的悲哀。你尽可以不认同他“学经济的就应该在象牙塔里做研究才算一流”的理念偏执,你也可以不采信他对张维迎所做的道德攻讦,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将其扫地出门的理由。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行政开除教授职称”、“电子邮件通知开除”的笑话,而这恰恰是邹所痛批的学术行政官僚化的体现。    教育体制的弊病,其实大家都知道。要对其加以改革,也已成共识。可是究竟从何下手,却颇费思量。不打破整个社会的“权钱崇拜”,教育制度的改革恐怕事倍功半,可不从一处改起,又如何改变整体?更何况,“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社会的“优良传统”,学术从来是政治的附庸,知识分子的理想,往往止于“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们也仅能从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中,才能寻到一份独立自由和思想爆发。待到大一统时代,又只能“天下英雄,尽入毂中”。民国初年,皇权崩坏,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东西交汇,一时才有“大师辈出”的气象,可惜解放之后,一切走回老路。时至今日,我们恐怕依旧身陷历史循环之中,找不到唐德刚所说“历史三峡”的出口。然而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邹恒甫这样的“狂人”,用他的勇气去挑战社会的不合理,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不该是要求我去融入社会,而是要求社会适应我。”这样想的人多了,这个社会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本书书名《最后的狂人》,初读感觉平平,读罢全书之后细品,却又颇有深意。“邹恒甫会是最后的狂人吗?”这个问题蕴含着两种可能:一是从此再无邹恒甫,万马齐喑;一是人人都为独立自由之邹恒甫,则也就无所谓是否“狂人”了。    这两种可能,哪一种会成现实?不管如何,我希望是后一种。 阅读更多 ›
  •     我就是韩佳鹏
  •     这哥们挺搞笑的。娱乐万岁!
  •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男神竟然转发才云鹏的书评了!
  •     我从来不会对网上购的书做长篇评价,而唯独对这本的感情不一样。收到这本书差不多也有半个月了吧,由于一直很帮忙,也没有一时之间全部看完,断断续续看了很多。阅读这本书时,我看的很慢,不是因为邹老师写的很难看不懂,也不是他用词很华丽——进而想细细评味其华丽的辞藻。我只是觉得他写的很真实,我舍不得一下子把她看完。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他是一个“凶恶的”老师,恨不得把学生赶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角落,让他们花上一个年头的时间,跟他把整个世界读完。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他是一个“专制的”老师,恨不得把学生聚集在一间拥挤不堪的寝室,让他们花上一个晚上的时间,听他把整个社会训完。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他是一个“变态的”老师,恨不得把全中国的学生都集聚在他门下,让他们花上人生中的一个四年,让他替学生们卖命。了解他,你只需要付一本书的价钱,跟着他,也许你得花上一辈子。
  •     精神
  •     别人笑他太痴狂,他笑别人看不穿。
  •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邹恒甫的现状。
  •     一个做学术的人,一个狂人,一个真诚的人
  •     非常推荐。是有正能量的书。敬佩邹教授
  •     同时在看狂人邹恒甫和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气呵成看完邹。对于邹恒甫大战张维迎的经过,算是有了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也算是满足八卦的好奇心吧。没有怎么看到邹关于经济学的观点,不过并不失望。书中讲的很明白了,邹的学术领域,是偏理论和形而上的。同时比较狂人邹恒甫和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两本书,举得所谓的战斗,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前者是世俗的战争,后者是思想的交锋。前者无疾而终,没有人从中获益。后者却延续了几十年,凯恩斯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三四代学人共同提高。没啥好说了,国人得不了诺奖,原因大概如此。
  •     比我预期的差些,心里觉得这么大牛应该是传奇的,可能还是需要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吧,总体感觉很好,有关宏观经济的问题太抽象的,不过总体感觉很好,不愧为狂人的称号~~~
  •     没读。
  •     不明白出版社是什么心态。
  •     在亚马逊预订了
  •     里面都是教授们的争权夺利和内斗(前后有些重复),描写的不错,真假不知
  •     给五星是欣赏邹恒甫的狂狷!
  •     瞎看看,早就知道名校乌鸦一般黑,呵呵!
  •     有点水
  •     33块钱的书,整本书只围绕一个内容:吹捧自己。当初是看到刘道玉的名字在书里决定买的,翻开看根本没什么相关内容。打3分不打2分是因为觉得邹明目张胆吹嘘自己至少比那些暗地里自我极限膨胀的人好。33块钱是我在校一天半的生活费,就当喂猪了。
  •     狂
  •     赤子之心
  •     邹老师的诗不错!书里面只有一篇经济学论文,很少阐述其经济观点。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其微博、博客的内容,是其与张维迎争斗的延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对邹老师精神上的支持。
  •     作为中国经济学第一人,他的有些言语很是令人收益,作为一个学经济的人,这本书营养丰厚。
  •     推荐
  •     一部了解中国经济学家最好的书。一个人挑战一个体制。
  •     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虽然有些狂,但是的确有真才实学,也干了干了很多实事。好可惜没有机会在光华上邹老师的课
  •     佩服邹恒甫的学识与勇气,但是不喜欢他偏执的风格。彬彬推荐的书,最大的作用是让我这个门外汉知道了好多搞经济的人的名字,嘿嘿。
  •     尽管对书中的经济学术语一窍不通,对所述的是是非非莫衷一是,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情、真情、豪情确实令人叹服!
  •     说真话的书 非常喜欢!
  •     真TM过瘾!
  •     他自封中国经济学第一人,我深以为然。大家好好看此书,对于理解如下问题有好处:1、不平等与腐败问题,2、教育卫生社保的现状与改革方向,3、学术界的权钱色学交易的现状,4、中国财政分权的现实与方向,5、最后一个真知识分子的气质,6、……
  •     go
  •     书的内容和质量都很好,值得一读
  •     还用读
  •     很多经济学家很水,邹老师爱读书
  •     告诉你如何寻找靠谱的经济学家
  •     最后的狂人!
  •     狗屁东西,就一本洗脑书。充斥着作者自己的主观臆断。什么狂人!水平也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一天到晚就只认那个什么排名。那个排名,不过就是按论文数量决定的,更多的是只能应付大学的考评而已。 邹恒甫,还怒骂诺贝尔奖得主和评委是狗屎,太令我失望了。毫无学者风范,当狂人经济学家只剩下狂的时候,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吧。
  •     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特别是青年学子,特别是在中国的青年学子,看和不看真的是不一样的!
  •     我觉得还可以吧 看自己
  •     尽管书名还是有些哗众取众,不过总体质量还是很优秀的,值得一读。
  •     疯子邹恒甫!
  •     奇哉葩也
  •     还没有读完,确实有意思!纯洁的人品!值得一读!
  •     国庆期间做的最有意义的事,难得好书!
  •     能对一些经济学、高校内部的事情有所了解,也会受到邹恒甫个人魅力的影响
  •     这本书写的真好,特别是作者
  •     还没细读,冲着老邹的面子买的,丫是牛逼哄哄的啊
  •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     “洋洋洒洒三十多万字,没有讲别的,只讲了一件事: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追求的。”,感叹成长经历的无奈与不自强的倦惰,数学之于学问研究以及外语之于接受信息的重要性,感触至深。
  •     邹本楚狂人,嬉笑怒骂,不拘常态,整体感觉像是邹氏的讨“新闻经济学家”檄,但他这样做有足够的资本,故以陈寅恪“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诗句自况。 书编排得比较乱,从日记、散文、书的序言到专访、网友评论,似乎应有尽有了。
  •     值得国内每一个学经济的年轻人看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