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朝鲜战争》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我的朝鲜战争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802517738
作者:张泽石
页数:389页

如鲠在喉 唏嘘不已

看了高晓松讲的朝鲜战争,才知道此人此书。一直借不到,也不敢去想象那个悲惨年代的事情。借到后,花了两天时间看完,却真的是如鲠在喉。在封建专制的年代,所谓人民其实就是草芥,随时可以成为战争机器的牺牲品的,更不用说成为战俘后的结果了。反右和文革那些荒唐的岁月更加凸显这个民族的悲哀。读完后最大的感慨,就是历史有时候玩笑开得太大。给你一次去台湾的机会,死活不去,偏要回来受尽折磨,只能怪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被完全洗脑了。另外,作者的求生欲望、生存与抗争能力也相当值得钦佩,不管是在战俘营中还是回国后。此外,战俘营活捉杜德这事还真是第一次听说,看来以后要多看历史传记了——历史远比小说精彩啊。仔细回忆书中美国人、国民党人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成为了事实。尤其是最后能够平反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再指望,那种“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态实在太刺痛人心了。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希望中国人民能够尽快享有普天之下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拿什么来爱你,祖国

前段时间读了美国人哈伯斯塔姆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和朝鲜战争》一书,了解了不少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不过,虽然那是本不错的纪实文学,但读来仍有意犹未尽之感,毕竟那是从美国人的视角出发。如果能够有从中国人自己的角度对这场战争进行叙述,最好还是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老兵,那就好了。结果正巧就看见了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一书全新再版,可谓正当其时。当下二话不说,收入此书。作者张泽石,是亲历过朝鲜战争的老兵,而且还曾经成为美国人的战俘,在韩国战俘营中被关押数年。因此,他的视角就有了一份特殊。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为作者入朝作战,被俘,在战俘营中的各种经历,直至停站后归国;下部则是他从战场上归来后在国内的种种经历。正如书名《我的朝鲜战争》所示,本书是一部个人视角的回忆录,而不是如王树增的《朝鲜战争》那样全景记叙战争。书中对战场方面的描写较少,只有被俘前的一小段。之后的叙述重点,便在于战俘营中的亲历回忆。作者的笔下,战俘的日子也并不只是被关押那么简单,而是充满了斗争:与美军的虚与委蛇,偷偷建立地下党组织,反对甄别(即要求志愿军决定回大陆还是去台湾),与变节者奋力抗争,活捉美国将军杜德,战俘营内升国旗唱国歌等等……为我们揭开了曾经被重重掩盖的志愿军战俘不为人知的过往。说实话,也许是时代变了,也许是我的信仰已经与那时的作者不同了,书中这部分内容那种激情洋溢的革命路线风格,忠奸善恶黑白分明的叙述方式,一边倒的感情立场,已经很难再打动我了。那些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行为,如今也显得让人啼笑皆非。从历史客观性的角度,这部分内容也是稍嫌不足的。但是毋庸置疑,作者和他的斗争同伴是有着坚定的信仰,并且将这种信仰执着贯彻的人。光凭这一点,他们就已经值得敬佩。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即使在敌营之中仍不改对共产主义,对祖国民族的忠贞,冲破重重阻挠也要回归祖国的英雄儿女,当他们真的回来,祖国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呢?这是书的下半部记叙的重点,也是本书真正触动我的地方。1953年,朝鲜战争终于结束,双方的交换战俘陆续归国。然而,就当张泽石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忱归来,准备以自己的一腔热血为百废待兴的国家贡献自己所有时,等待他们的却是未曾想到的待遇。接受审查,交待错误,多数被开除党籍军籍……这让本来满心欢喜的他们顿时犹如当头挨一记闷棍。然而,张泽石们当时还不曾明白,这还只是他们悲惨命运的一个开端。由于战争中的被俘经历,他们已经被打上了“变节者”的标签,是必须“终身控制使用”的对象。因为这个标签,作者复原后无法享受普通复员军人的待遇,久久找不到工作;因为这个标签,曾经山盟海誓,甚至在他在战场上失去音讯都不曾动摇过的未婚妻被组织勒令与他“解除婚约”;因为这个标签,在之后的屡次运动中,他成为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作者不是一个软弱的人,每次遭逢打击,他都顽强地试图重新奋起,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更猛烈的打击:肃反中被定性为投敌分子,反右中六年的右派帽子,文革中十年的“叛徒”待遇……被揪斗,被审判,被强迫改造,身心的双重折磨,旁人的耻笑和冷漠,似乎永远熬不到头的苦难。即使是政治运动结束之后,为了争取平反所做的种种申诉,也是千辛万苦,千难万难。这一切的一切,让张泽石痛苦、彷徨、困惑、无助,也让每个有良知的人在读到他们的遭遇时不得不感到分外的沉痛和悲哀,为他们的悲剧人生揪心和叹息,为他们的坎坷命运欷歔落泪,更为这一切为何会降临到他们身上而掩卷深思……这一切为何发生?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传统的战俘观念。长久以来,我们尊奉的都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价值观,宣扬的是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挺身堵抢眼的黄继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狼牙山五壮士,似乎只有这样,才是英雄榜样。至于那些战争中被俘的,则已经自动被贴上了懦弱,贪生怕死,甚至通敌叛国的标签。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否被俘就意味着可耻?可惜书中的主角们就是被这样对待的。即使在几十年后要求申诉平反时,也依旧有人说出“你们在战场上当了俘虏不知羞耻,还有脸要求给你恢复什么名誉!”的话来。而且这种羞耻感,不仅旁人有,即使是那些当事人自己也难以摆脱。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虽然表面上没有那么极端,但其实我们和要求战败者以死尽忠的日本并没有实质的区别。看着张泽石们回国后的磨难,我不禁想,那些二战中战败后切腹自尽的日本军官,究竟是真的对天皇对武士道无比忠诚,一死殉志,还是他们深知,即使苟活于世,也再也无法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接纳呢?在如今人道主义已是大势所趋的年代,如何抛弃这种陈腐而又不人道的观念,值得我们思考。然而本书所揭示的,绝不仅仅是战俘观念而已。张泽石们不明白,为何自己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却被当做叛徒对待,成了人民的对立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决定这一切的并不是他自己的心迹,而是那些掌握了“绝对真理”的少数人。在那些人眼里,战俘只是一些弃子,一些需要时刻提防的不稳定因素,一些可以充当对立面的“内专对象”。当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出来时,其实也已经注定了他们个人的渺小,以及逃不开的悲剧。这一点作者在晚年经过长期痛苦思索已经有所体认:“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一直在探索社会发展方向和道路,有各种观点并不奇怪也好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绝对正确,而他们又处在制定政策,掌握别人甚至国家命运的位置上,再加上没有力量来制约这种个人主观意志左右国家、民族、个人命运的危险,那么就必然带来灾难!”张泽石们是爱国的,但是“国家”或是操纵了国家的人却并没有回报这份爱,反而报以敌意和漠视,这让他们再拿什么去爱呢?难怪作者陷入迷茫:“如果再来这样一场战争,我和我的后代还应该为国献身吗?”这也是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问题。热爱自己的祖国并没有错,只是你爱的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祖国?这种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吗?朝鲜战争的战俘们所经历的悲剧命运,并不是唯一。建国后几十年的政治风波,用无数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凌驾于一切之上,要求所有人无条件服从的国家权力是多么可怕,尤其是这种权力被少数人攫取的时候。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深刻,最惨痛的教训,我们绝不应忘记。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已经记住这教训?很难说。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在宣扬国家的至高无上,宣扬个人的无条件服从;仍然有人试图抹杀过去,甚至叫嚣“文革不是浩劫”。正因如此,张泽石的书才犹有其价值。因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了历史的真相。也只有直面这段历史,我们才能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可贵,真正值得去争取和守护的。

真实的历史

很不情愿地开始读这本书的,但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开始的时候是当作小说那样去看,可是看到后面觉得沉重。看过事物光鲜的一面,突然面对另一面,有点不可接受。首先,没有想到战俘的差距是如此的大,让我想到了集中营。其次,没有想到努力回国的战俘们会有那样的待遇,那时候不是还没有搞什么右派和文革吗?怎么就会那样?文革那段就更不用说什么了。看完全文,有点觉得作者还是幸运的。看完书, 有点感叹,人对于社会是如此的渺小,可以抗争,但最终真的是天知道了。在历史书上总摆着光鲜的一面,谁知真实?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真实的历史

那场让人迷惑的战争,那场战争背后战俘的故事。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觉,都在这本由战俘所成的书里!任何的战争,没有胜利者,特别是对于支撑战争最大基数的普通人而言,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牺牲品!一个客观的角度、一个受战争创伤和政治创伤的战俘经历,这本书绝对您给你从未看过的,从未了解过的!


 我的朝鲜战争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