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第13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原道(第13辑)

出版社:7-81119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811191622
作者:陈明,朱汉民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本辑相关文章有近二十篇,涉及到论争回顾和论题清理,方法论思考和可行性探索,与这些相关的文明冲突及解决之道等问题。文明对话离不开诸如比较宗教学、比较哲学的理论研究,也离不开对文化特性的根本把握。作者多是在哲学界有一定影响与造诣的专家学者。如庞朴、尤西林、孙圣河、罗伯特·贝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与比较宗教研究福村讲座教授)等。 李泽厚先生的文章是关于中华文化源头符号的长文,他从“鱼”、“龙”、“汉字”三个代表性符号(符号系统)入手来考察中华文化的基因,表现为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强烈关注,通过生产与生殖去创造存在的意义、获得生存的快乐,并达成沟通与交往;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如古典政治哲学视域中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天下观念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自由主义的道德处境,等等,都很值得向读者推荐。

书籍目录

热点访谈 我读《论语》是自娱自乐——《新京报》李零访谈记者(张弘) 他是一条丧家狗:李零读孔子——《南方周末》李零访谈记者(石岩) 心平气和看孔子——试评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李俊) 学界王小波或者王朔:我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陈明) 他是要颠覆儒家文化的意义系统:陈明谈李零(《南都周刊》访谈(陈建利)) 孔子的双重符号化——评《丧家狗》及其争论(陈壁生)儒教及宗教对话 重建儒教:情怀、态度与可行性——庞朴先生访谈录 公民宗教论综述(陈勇) 作为国家宗教的宗法性传统宗教——关于“儒教”争鸣问题的可能解决之道(刘正平) “絮矩之道”:超越“文明冲突”之路(孙圣河) 美国的公民宗教(罗伯特·贝拉 陈勇译)学术、思想与评论 论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李泽厚) 原始宗教的演进与儒学理念的形成(陈明) 殷神的谱系——殷商宗教中的神灵世界与信仰精神(赵法生) 宽猛相济之道——孔子政治图景中的法治与德治(任明) 从“礼”和“礼治”,看儒家秩序设计中的制度性资源——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阈(田广清) 教化与权力,或者天下观念与民族国家(曾海军) 自由主义的道德处境(周枫)古典新诠 情感与思维的位置:论古文献中的“肝情”(董慕达)天下儒学 原始儒学团契传统与法住人文活动(尤西林) 当代儒学的扭向:从知识向生命回归——简介霍韬晦先生对当代儒学发展的贡献(袁尚华)编后

作者简介

《原道(第13辑)》相关文章有近二十篇,涉及到论争回顾和论题清理,方法论思考和可行性探索,与这些相关的文明冲突及解决之道等问题。文明对话离不开诸如比较宗教学、比较哲学的理论研究,也离不开对文化特性的根本把握。作者多是在哲学界有一定影响与造诣的专家学者。如庞朴、尤西林、孙圣河、罗伯特•贝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与比较宗教研究福村讲座教授)等。李泽厚先生的文章是关于中华文化源头符号的长文,他从“鱼”、“龙”、“汉字”三个代表性符号(符号系统)入手来考察中华文化的基因,表现为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强烈关注,通过生产与生殖去创造存在的意义、获得生存的快乐,并达成沟通与交往;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如古典政治哲学视域中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天下观念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自由主义的道德处境,等等,都很值得向读者推荐。

图书封面


 原道(第13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几经周折,在延迟了一年之后,《原道》第十三辑终于面世了。十三年间,《原道》换到了第八家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该是自己长待久住的家了吧!?      本辑“文化热点”原来是关于施琅的相关争论,由于话题敏感,改成了“丧家狗”。《论语》近些年比较受关注,但它的基础跟形成其历史地位的基础是一样的,即在于它跟社会百姓的伦常日用之需密切相关。这样一种文化地位和功能,人们曾经是有共识的。但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救亡、科学以及其他意识形态改变了大家的认知,传统变成了一个负面的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中形成的我们与经典的关系是正常的么?如果说读经体现了现代性和全球化语境里人们生活、心理的某些变化,作为学者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深入的反省寻思这后面的根据?追问这种根据与我们思维方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儒学、孔子和《论语》与我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或究竟应该是怎样在一种关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引爆的讨论,虽然只能用乱战形容,并不构成所谓自由和保守之争、考据和义理之争,但它对于启发推动这样一种反思和追问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施琅问题关涉的国家、社会、民族、文化等概念均是当代儒学发展的关键词,“丧家狗”思维却是儒学发展的真实背景和现实处境,所以后者取代前者,虽不免感慨,但也不是特别遗憾。      面向世界和未来,中国文明的复兴既需继承也要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发出新的文化表达与话语形态,才能有力地参与到全球冲突与交融、竞争与对话并存的大格局中去。文明竞争与对话的主体,其确立有赖于对自主性的自觉。重建儒教的呼声在近年来的高涨,就是中国文明自主性逐渐为知识界所自觉的一种表现。与此相关的争论集中在何谓儒教,有无必要、能否、如何重建等问题上。本辑相关文章涉及到论争回顾和论题清理,方法论思考和可行性探索,与这些相关的文明冲突及解决之道等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明不满将儒教基督教化和国教化的儒教重建进路,在2005年底的首届全国儒教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公民宗教”的致思方向。本辑编发了罗伯特·贝拉关于美国公民宗教的思考,正是为了吸引学术界的注意,希望从中寻找探索的借鉴。      文明对话离不开诸如比较宗教学、比较哲学的理论研究,也离不开对文化特性的根本把握。李泽厚先生关于中华文化源头符号的长文,从“鱼”、“龙”、“汉字”三个代表性符号(符号系统)入手来考察中华文化的基因,既表现为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强烈关注,通过生产与生殖去创造存在的意义、获得生存的快乐,并达成沟通与交往;也表现为由源自神圣巫仪活动的符号所保证的权威与秩序的互动,赋予了生存、生产与交往、交流以超强的稳定性;源于对事件而非声音之记述的汉字系统,以其依从实用效能、注重情感表达的特性,灵活地塑建着中华文化心理结构。“鱼”、“龙”、汉字,这些神圣符号都源自原始巫术活动,融情、理于实践之中,并富于人文性和历史感。与巫史传统、实用理性相关的,是中国文化强调情理相融、身心一体的特点。      理论要落实为实践,文化自主性的挺立与生命力的张扬,不能没有组织、制度、行动上的构想与实施。早在二十多年前,霍韬晦先生就在香港以儒为主、辅以佛道,展开法住文化理念的落实与践行,在著述、演讲之外,更广泛涉及社团活动、教育实践、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心,以期转化时代风气,更寻求优质民主的实现。如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找到传统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是对传统文化继承者和弘扬者所提出的艰巨考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住文化理念与事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如古典政治哲学视域中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天下观念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自由主义的道德处境,等等,都值得向读者朋友推荐。社会文化功能、政治运作与历史意识,是本辑《原道》特别突出的方面,最终都要落到现实关切上。中国,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利益最大化,从来就是我们的起点和归宿。《原道》愿与读者诸君一起,为着现代中国的更大空间和更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多谢支持,多谢关注。欢迎商讨,欢迎投稿。      网站论坛:http://www.yuandao.com。      投稿信箱:yuan_dao@163.com;ctxf@163.com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群可敬的人,他们关注中国文化的未来,关注中国本土文化的命运,关注文化之道究竟应该如何行走。这些人这些作品注定要留在史册之中。所有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应该研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