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的中国形象》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西欧的中国形象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010088723
作者:李勇
页数:342页

《西欧的中国形象》的笔记-第6页 - 前言

西欧的中国形象不是对中国现实的反映,而是对中国的想象,是西欧人在西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西欧现实问题的激发之下对中国这个遥远的异邦的文化想象,想象出来的中国形象表达的是西欧的意愿,心理或精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欧的中国形象是西欧以想象为具体方式的表意实践活动。西欧是想象/表意实践的主体,中国是被想象的对象,而中国形象则是想象的成果。
西欧的中国形象具有拉康所说的镜像的性质,他是西欧人对于中国这个他者的想象,是一个他者镜像。作为镜像,其意义不在于反映他者的真实面貌,而是代表了想象者/想象主体的欲望,他者镜像反射出想象主体的形成及活动状况。通过他者镜像,我们(如果采用精神分析者的立场)可以分析出主体潜在的、隐蔽的无意识心理状况,乃至主体的构成机制与空无的欲望。
形象学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不同类型的形象进行文化文本解读,揭示表意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状况和形成机制,探寻潜隐的原因。西欧的中国形象研究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解读在西欧出现的不同的中国形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些中国形象之中隐含着什么样的文化意义。
要完成这样的工作至少需要三个环节:
1.研究立场的确立。
把西欧的中国形象材料与中国历史现实相对照
“表征分析”:塑造中国形象的西欧文本既在掩盖着他们的意图(可能是无意识心理),又同时昭示(揭示)着那些意图的存在。西欧在言说中国时,掩盖着西欧自身所要表达的问题,但是在掩盖的同时,也在提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那些关于中国的文本中,有西欧的困境、焦虑和期望,西欧的中国形象首先就是确立一种视角,来找到那些被掩盖的东西。
2.清理中国形象的历史形态
西欧的中国形象作为供解读的对象是在特定的时空语境中形成的,每一种中国形象都与其他类型的中国形象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要解读这些中国形象必须清理出这些中国形象类型的代表性形态,与其他类型的切割时必要的。承认一种形象类型的代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时间跨度之中也是必要的。。。。这项研究追求的不是材料的全面和叙述的完整,而是对个案解读的深度与角度的独特。
3.形象形成机制的解释。
说明一种中国形象是如何从一个个具体文本转换为集体想象形象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符号运转过程。形象的构成要素:具象、侧像、全像、类像和型像。(最直观的具象→最隐蔽的型像)实例分析! 偶然出现的历史因素或历史机缘对理论概括构成的挑战

《西欧的中国形象》的笔记-第3页 - 第一章 形象

跨文化形象学中“形象"其实是一个文化概念
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形象是指一个民族对于其他民族的想象,或者说是关于异国的总体印象,巴柔(Daniel-Henri Pageaux)说,”异国形象应被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总体--想象物的一部分来研究。更确切地说,它是社会集体想象物(这是从史学家们那里借来的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对他者的描述(representation)“。注:【法】达尼埃尔·巴柔: 《从文化形象到集体想象物》, 见孟华主编: 《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这个看似简单的定义中至少包括三个特定的意义:
①对形象性质的认定,形象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存在于一个民族心理世界中的主观印象。作为一种主观形象,”形象“与所谓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主客体直接的简单直接的对应,形象不是对现实对象的反映,而是主体的心理创造
②”形象“是一种总体印象,这意味着并不是任何关于另一国家的想象都可以成为形象。形象学所研究的形象是经过转化的总体形象。一个具体的细节被赋予了超出细节本身的代表着这个国家整体的含义,这个符号化的形象更包括更丰富的内涵:既有想象者的态度等价值因素,也有想象者与被想象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介入其中。想象者处于自身利益而对他者的塑造成为形成整体形象的主导因素,被想象的他者所具有的某些细部特征在想象者那里被提升转换成他者的整体形象的过程,是想象者主体意愿投射的过程。
③形象是集体想象,在此”形象“具有普遍性,它是一个民族群体关于他者的共同想象。


 西欧的中国形象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