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脐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中国脐带

出版社:辽宁人民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205061814
作者:刘士林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在运河开通的当年,积水潭一下子就“火”起来了。史书记载:有一次,元世祖从外地回到大都,过积水潭看到潭中“舳舻蔽水,大悦,名日通惠河”。并赐郭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旧以都水监兼提调通惠河漕运。郭守敬可以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但郭守敬的成功并非是纯粹个人性的,确切地说_立该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在个人的生命轨迹中投下的影子。一个帝国的统治欲望,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南宋以来道德律令的涣散,人心思动,这一切使得京杭大运河的开辟成为必然。历史是一场戏,人人是这一场戏中的演员,我们总不能看清幕后的导演是谁。郭守敬是这一场大戏中的主角,而京杭大运河的清波荡漾之处,同样也为无数平凡生灵的生存提供了一捧水。这让我们想起了“久旱逢甘霖”这一句俗话,可以将封建帝国统治下平凡人的生活世界看作是因道德、礼教炙烤而干涸的赤地,在这样一片干涸的土地上,奄奄一息的生物们对于空气中哪怕是一点点的水汽都异常敏感,它们会伸展开身体的每一部分去吸收水分。京杭大运河在元帝国的庞大水系中是微小的,但它是从水汽丰沛的南方吹送到水气稀少的北方的温暖季风,其中包含的大量温暖水汽滋润着、催促着北方干旱土地中生长的人性之花。早在京杭大运河伸入到元大都之前,这座城市基本上已经是一座国际性的都市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随其叔父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24年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在他的书中,马可·波罗以浓墨重彩的笔调写到了元大部。一个“外来者”的描述中最有趣的可能不是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东西,而是他看待这个东西的方式角度叫人觉得新鲜。在马克·波罗眼中元大都就像是一座纪念碑一样的城市:整齐、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他特别对于元大都棋盘一样的整伤布局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得承认马可·波罗的赞叹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实;其次,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可·波罗眼中的元大都是一个“外人”眼中的元大都,是从一定的心理定势出发所观看出的元大都,而这种心理定势的形成来自于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开始的对于欧洲近半个世纪的征服。在那次征服战争中,蒙古的马队一直攻到了马可·波罗故乡威尼斯的城下,以至于在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死后好多年,欧洲人还是闻之色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蒙古人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勇士、英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猜测:在马可·波罗充满敬仰的语气中,是通过一座城市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统治者威权的臣服。在这种臣服的眼光中,一个真实的、由平凡人的生活构成的元大都被忽视了,当然这种忽视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马可.波罗在大都的时候,京杭大运河尚未开通,而在京杭大运河开通大约20年之后由熊梦祥(约公元1335年前后在世)所撰写的((析津志》中则展现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大都。根据《析津志)),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直接促生了元大都的商业布局。就在运河开通的第二年,积水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从遥远的南方来的漕船满载着货物从海子闸(澄清闸)鱼贯而入,停泊在浩浩荡荡的“海子”码头,这使得货物贸易的主要地点,积水潭北岸的斜街,成为了城市中最大的“市”,也成了人烟辐辏最为繁华的所在,以之为中心,贸易圈扩大到整个钟鼓楼地区和东、西两城的东、西市、各城门之间。真是“一波激起千层浪”,因为南来的漕船,积水潭瞬时间成了整个元大都的贸易能量中心。《析津志》中对这一钟鼓“市”这样写道:“钟楼之制,雄敞高明,与鼓楼相望。本朝富庶殷实,莫盛于此。”“齐政楼(鼓楼),都城之丽谯也……此楼正居都城之中,楼下三门。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析津志》)积水潭北岸斜街的这一个市场被称为斜市街市场,除此之外再加上西城的羊角市、东城枢密院角市,号称北京三大市。西城羊角市相当于今西四一带,为大都城西部的商业中心,这里有米市、面市、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等集市。枢密院角市相当于今东四南灯市口大街,为大都城东部的商业中心。西城羊角市的形成与京杭漕运并无必然关系,但是东城枢密院角市正位于城外漕运向积水潭前进的中途,也应该是应运而生,是京杭漕运的产物。根据《析津志》,在元大都城市商业格局中,还有一处所在是京杭漕运所催生的,这就是齐化门外的东岳庙一带。《析津志》记载,这一带因香火兴隆及“江南直沽海道来自通州者,多于城外居住,趋之者如归。又漕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至三月时,庙会兴盛,“道涂买卖,诸般花果、饼食、酒饭、香纸填塞街道,一盛会也。”(《析津志》)而这就是今天仍然长盛不衰的东岳庙会的前身。商业集贸往往是鲜活人性摆税封建专制自由成长的前提,京杭漕运促生了元大都的商业活力,也松动了人心灵上的枷锁,造就了一代有活力的城市新人。同时,也正是通过使人们参与到元大都的商业活动中去,这个城市中的人们才真正与这个城市发生了血肉交融的感性关系,使之从无生命的砖石和更加无生命的帝国威权的象征变成了人们的第二故乡。这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生命和奥秘所在。  ……

前言

  在运河逝波间寻觅明灭的城市灯火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从时间上讲,目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起始,中经历代王朝不断的疏浚与整修,至清代末年的漕粮改折为终点,以古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为主要形态的大运河在中国大地上先后驰骋奔流了2500年之久;从空间上看,无论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贯通海、黄、准、江、浙五大水系全长27㈨余公里的隋唐大运河,还是元代经过截弯取直之后形成的纵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其规模与里程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与空间规模,使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起成为中华文明最伟大的标志性工程。但两者的现代命运却是很不相同的,当巍巍万里长城以中华文明的雄伟标志被世界逐渐接受的时候,同样对中华文明怍出巨大历史贡献的大运河,却如韩愈所说“骈死于槽枥之间”,在20世纪日益式微,甚至在人们的记忆中走向了彻底的遗忘。值得庆幸的是,在21世纪曙色初开的时候,借助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的时代风云,在现实中巳严重边缘化、在大众记忆中早已沉寂的大运河开始于深渊般的沉默中滚动起激荡四海的风雷声,使人们重新注意到它辉煌的历史与充满生机的未来。关于大运河,人们似乎突然发现,有太多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历史、记忆、话语与愿望需要寻觅、钩沉、捕捞和重建。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由于一些偶然的原因,我们也被卷入到这个人员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浩大、节奏越来越快速的人流、思潮与社会进程中。作为一个规模巨大、历史悠久的古代交通工程,大运河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后,也由于太多的人事恩怨而成为一个“任人评说”、“见仁见智”、“表达情感或还原历史”的对象。在当下迅速生产的大量运河知识与话语都可以作如是观。而我们选择了“运河城市文化”的视角。首先,城市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的创造与传播中心。由于南北贸易的直接刺激与重要影响,大运河沿岸先后兴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22座城市,这些城市不仅集中体现了大运河文明的本质,也是它的最高历史表现形态与遗留下来的活化石。以人口城市化、城市功能商贸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文化生态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运河城市文明,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一个独特谱系,极大地促进中国古代的区域文明以及不同城市、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对中国政治型城市结构、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形态、积淀深厚的农耕社会与精神传统等,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对运河城市经济社会的研究与阐释,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大运河在中国古代世界中的地位与意义。其次,“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如同运河城市一样,运河城市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同时也因其特有的人工河流文明背景而有众多值得探究的秘密。单霁翔先生曾将大运河文化遗产具体描述为九个特征:“它是一项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共同构成的混合遗产;是静态与动态共同构成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是由点、线、面共同构成的文化遗产的廊;是由古代遗址、近代史迹还有当代遗产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化遗产;反映了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遗产;包括了物质与非物质共同构成的文化空间。”(李韵《大运河保护应遵循“原真性”“完整性”》这充分说明了运河文化深厚的历史枳淀与未可限量的当代价值。沿着大运河的曲折两岸的城阙,在或急或缓的逝波间挖掘与重建曾经的繁华与梦想,重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大运河文化,这对于充实运河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示它们的文化魅力,培育它们的当代城市精神,发展运河城市的文化生产力,无疑是必要的与重要的。再次,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体的“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已经启动,参与申报的城市也由京杭大运河的18个增至中国大运河的22个,这既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环节复杂的巨型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波澜壮阔、革故鼎新、蔚为大观的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事业。而如何重新整理大运河固有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原与阐释运河城市文化的深层结构、合理利用与保护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也包括在当代意义上对运河城市群文化建设提出科学的思路与战略构想,都是在当下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已经展开的运河历史往事,还是当下正在升温的各种时代议题,它们无一不是以运河城市共同体为中心空间与主要平台的。这使运河城市文化研究实际上早已成为运河研究的中心与焦点。一方面以单体城市为对象深入研究运河城市文化的特殊性与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以运河城市群为背景阐释运河文明的普遍性及其现代意义,是我们解读、研究与阐释运河城市文化的主旨所在。就其现实意义而言,在参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之间,既有政治与文化上共同的长远利益,也有经济与资源在当下的矛盾与竞争,而后者将成为影响它们相互合作与共赢发展的主要障碍。以大运河城市群为总体框架将运河城市建构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对它们共同的发生机制、内在结构、历史源流与人文精神进行学术梳理与现代阐释,有助于推动运河城市彼此之间产生更深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同时对它们在实践中采取一致的战略与和谐的步调也是不无裨益的。作为人类文明中独一无三的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不仅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要以运河城市群及其文化形态为总体战略框架才能更深刻与全面地展示它固有的集群优势与重要地位。这不仅可直接增加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是推动运河城市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走向复兴与新生、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契机。一言以蔽之,为大运河文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略尽绵薄之力,寄希望于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复兴与新生,是我们讲述运河城市往事、盘点运河城市资源以及展望其未来图景的现实动因与文化理想。刘士林2007年12月24日于沪上春江景庐寓所

书籍目录

前言 在运河逝波间寻觅明灭的城市灯火 灯火阑珊处的街市与波光 经济型城市的中国模式与经验 大运河城市群市及其对中国古代世界的影响 作为“文化线路”的大运河 潮来天地青1.源头活水出京华 一水恋恋过通州——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北京、通州 北京的城墙 城外人看城内景 白莲涌绿波 清水胜浑水 西高东低 水激沙扬 说破了终是等闲事 百“泉”归“海” 小小海子 一线通南北 熏风南来 吹皱一池春水 阅尽繁华终遗弃 多少事 猜不透 运河遗韵 到如今 说与谁人听 一水脉脉向东流 不是瀛洲 是通州2.九龙治水天津卫 两强相逢义者胜——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天津 渠成水转成大势 海河为界亦为媒 九龙治水 夺尽众势 平地起波澜 成也直沽 败也直沽 残垣颓壁屡收拾 可悲叹 神京门户 销金锅儿 拳打脚踢 强强相遇 义者胜 人在“江湖”怎一个“混”字了得3.萧条尽掩门 荒城明落景——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沧州 河人共东望 日向积涛生 泱泱乎表海之雄风 镖不喊沧州 停桡买沧酒 但说孙家好4.黄沙卫河水 清野德州城——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德州 以水名州 因河设卫 三王拜中华 运河埋忠骨 出逢漕船来 入逢漕船去 缅怀古贤哲 高卧得神趣5.临清人家枕闸河 两岸歌钟十里楼——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临清 舟车辐辏说新城 古首繁华压两京 舟车捆载纷如雨 江上帆船万斛来 一自髫年为禄仕 挂帆常向鲁门行 上下滔滔会通河 南北悠悠临清巷6.三千里曹挽咽喉 四百年江北都会——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聊城7.济宁人号小苏州 城面青山州枕流——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济宁8.“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9.渺渺孤城白水环 舳舻人语夕扉间——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淮安10.千古一邮邑 运河起繁华——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高邮11.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扬州12.城市文明是水做的——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镇江13.龙城岁月悠悠过 撒满一河星辉——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常州14.两水回环抱一洲 不通车马只通舟——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无锡15.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苏州16.曲水流觞 运河临镜——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嘉兴17.运河不老 锦帆无恙——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杭州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脐带:大运河城市群叙事》选取了运河沿岸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17个城市,一方面以单体城市为对象深入研究运河城市文化的特殊性与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以运河城市群为背景阐释运河文明的普遍性及其现代意义,对它们共同的发生机制、内在结构、历史源流与人文精神进行学术梳理与现代阐释。

作者简介

《中国脐带:大运河城市群叙事》选取了运河沿岸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17个城市,一方面以单体城市为对象深入研究运河城市文化的特殊性与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以运河城市群为背景阐释运河文明的普遍性及其现代意义,对它们共同的发生机制、内在结构、历史源流与人文精神进行学术梳理与现代阐释。

图书封面


 中国脐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因为就生活在运河边上的一座城市里,每天熟悉了运河岸边的风土人情。加之这几年的行走,猛然发现自己不经意间走过了许多运河边上的城市。直到这本书的出现,我才认认真真把大运河作为一个具体的对象来仔细端详。马上,我市要召开大运河文化节,这本书的购买,无疑是一个事先补课的机会。我不是运河边上人,但却和运河产生了不解之缘。这条中国的脐带也同样给了我丰厚的营养。如果有人对运河干兴趣的话,我就推荐这本书吧。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文采飞扬,资料丰富
  •     比想象的要查
  •     读历史,体会城市发展历程
  •     比自己想像的要差 不同人凑一块写的
  •     第一篇不错,后面特别是山东段写的都跟说书似的
  •     以为可以当旅游参考书,读完才知道原来是一本历史书。史料详实,说明清楚,但枯燥难耐,好几次都读不下去了,缺乏亲切感。也许是我选择的错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