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天文咖啡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重返天文咖啡馆

出版社:上海科教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542839237
作者:施滕·奥登瓦尔德
页数:369页

章节摘录

  4 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地球大陆上岩石的年龄普遍超过35亿年。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大奴湖村(Great SlaveLake)附近的艾加斯塔(Acasta)片麻岩(距今40-3亿年)以及位于格陵兰西部的伊苏瓦地区上地壳(IsuaSupracrustal)岩石(距今37—38亿年),但是被很好地研究过的是位于明尼苏达河谷和密歇根北部(距今35~37亿年)、瑞士(距今34~35亿年)以及澳大利亚西部(距今34—36亿年)的岩石。根据铀的放射性年代测定,澳大利亚中西部沉积岩中的矿物颗粒(锆)年龄为44亿年,是最古老的地壳残迹。最古老的月球岩石距今44~45亿年,为月球形成的时间提供了一个下限。在地球上找到了上千块的陨石,它们是撞人地球的小行星碎片。对它们的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陨石,乃至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综合所有这些结果得出地球的年龄为近似45.4亿年,误差小于1%。月球在此后约1亿年内形成。  5 地球形成于6000年前的说法有证据吗?  根本没有。创生论者已经出版了许多著作来宣扬地球年龄要比科学事实已证明的年轻得多。这一说法起源于爱尔兰大主教厄舍(James IJssher-,1581~1656),他研读《圣经》,据此计算出最早的居民出现的时间,从而又推导出宇宙创生于公元前4004年,因此地球的年龄约为6000年。为了让人信服,现代《圣经》的原教旨主义者不得不宣称放射性计年(见小辞典)是科学骗局,其结果直接与《圣经》矛盾。他们还收集了许多对地球年龄的不一致的推断,或者是推翻科学结果的参考文献,但是当你仔细察看时,你会发现这些文献不是100年或200年前的过时旧作,就是完全讹传现有的科学证据。幸运的是地球上信教的群体中创生论者只占少数。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狂热信仰与新教和天主教教派冲突,因为创生论者宣扬要剥夺后两者的权威。但是,我怀疑至少在未来的1000年内还会听到创生论者的声音,因为对于这一理论并没有来自社会、政治或者是宗教的惩罚。  6 大气层在哪里终止,外层空间从哪里开始?  “太空的边界”这一定义显著地依赖于技术。当宇航员飞到50英里(约80千米)高的地方时,他们就称其为太空了。同温层探测气球可以上升到30英里(约48千米)的高度。高空载人气球可以上升到25英里(约40千米)的高度。这些高度都可以被认为是“太空的边界”。一些喷气机飞行员把80000英尺(约24千米)定义为“太空的边界”,在那里你能看到黑暗的天空以及呈现出曲  率的蓝色地球。事实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越来越低。在7000英里(约11200千米)处的外层大气是地球的“氢云”,被称为地冕。再往外就是等离子层,它可以延伸到15000英里(约34000千米)甚至更远,这取决于太阳风的情况。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任何乐于仰望夜空并思索宇宙奥秘的人而言,这都是一本必读的好书。  ——《天空与望远镜》(Sky and Telescope)  《天文咖啡馆》是一本启迪心智并且趣味盎然的书。你可以随意翻阅,或者利用它找到那些曾经想问又未敢开口的问题的答案。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内容概要

奥登瓦尔德(Sten Odenwald),Ravtheon ITSS获奖天文学家,目前是美国国家宇航局全球磁层极光成像探测器卫星计划的教育和公众普及总管。他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撰稿,同时是《天文咖啡馆》、《第23周》、《空洞中的花样》等书的作者,还为《天空与望远镜》、《天文学》杂志撰写过无效的文章。现居美国马里兰州肯辛顿市。

书籍目录

前言
1.备受瞩目的重大问题
2.地球和月亮——我们的宇宙家园
3.太阳——我们白天的恒星
4.太阳系——篷罩中的生存
5.恒星——明亮的天体城邦
6.宇宙——现在、过去或将来之一切
7.宇宙——一种极端引力的物质
8.不可见物质——黑暗和宇宙的归宿
9.令人无法想像的事——从末有人想到要提的问题
10.螺帽和螺栓——空间旅行和基本物理学
小辞典
附表

作者简介

人类对于天文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人类总有一天会去恒星旅行吗?引力传播的速度有多快?谁发明了“光年”?然而或许是因为害怕问题太幼稚,或许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咨询对象,这些问题可能一直萦绕在心头却又未敢开口。本书中,美国国家宇航局专业天文学家奥登瓦尔德(Sten Odenwald)给出了这些不寻常且常被问到的问题的答复。 
咖啡馆悠闲而舒适,当我们坐在咖啡馆里,以闲适的心情,随意搅动那温热的液体,此时谈论科学的话题,那科学就放下了它严肃、冷冰冰的面孔,显得有些温情脉脉、亲切而随和了。正因如此,20世纪末,哲学家马克·索代倡导的“咖啡哲学”概念渗入科学领域,科学咖啡馆开始兴起。奥登瓦尔德也以网络为媒介,让天文变得更加有亲和力,希望能如他所愿,让《重返天文咖啡馆》为他的访问者提供真正的咖啡!

引力传播的速度有多快?
太阳何时会变成一颗新星?
谁发明了“光年”?
人类总有一天会去恒星旅行吗?
这些不寻常且常被问到的问题,只是美国国家宇航局专业天文学家奥登瓦尔德(Sten Odenwald)在《重返天文咖啡馆》中回答的问题的一部分。该书以他的获奖网站“弥补天文知识的缺陷”为基础。
自从1998年广受好评的《天文咖啡馆》出版以来,空间科学界一直在关注全新的发现:离子推进器、暗物质、暗宇宙时代、100颗以上的新行星。在这本全新的《重返天文咖啡馆》中,奥登瓦尔德回答了涉及这些新发现的被问得最多的新问题。他独特的个人风格使得理解宇宙变得更加有趣,少了一些恐惧。
自从1995年“天文咖啡馆”网站创办以来,奥登瓦尔德回答了5万个以上通过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他的个人解答被下载750万次以上。这使他成了人类历史上回答天文学问题最多的人。

图书封面


 重返天文咖啡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奥登瓦尔德是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天文学家,从1995年开始在网站上通过电子邮件回答公众的问题,这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回答天文学问题最多的人。有的问题很实际,比如宇航员的手套脱落了会怎样——几秒钟之内血液中的气体就会沸腾,并撕裂全身的皮肤。有的问题遥远而深奥,比如黑洞的另一头是什么,当我准备全力以赴开动大脑准备倾听奥登瓦尔德的解答,却得到了一个最简单的答案——我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宇宙的问题平时不容易问起,但一旦问起就没个完?因为啊,不可知的太多了,但如果经常发宇宙的问,又会觉得人生特别的绝望。不可知就不可知吧,但所有的科学答案又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们是死定了。最后转告一个靠谱的消息,大约2050年,石油储备耗尽,石油经济告终,北京一片蓝天。其实也没什么意义哈!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书是开本较小的那种,较简装,性价比不错。书还未看完。
  •     多了解一点天文尺度上的时空观,就能少一些诸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江山不老”之类的感伤。
  •     内容孩子还没有看,只是封面看起来有些脏。
  •     给朋友的孩子带的,缺点是没有插图
  •     很踏实,内容详尽
  •     想了解的,我看得很认真。一个月才看完。
  •     很不错的一本科普书,可惜没来得及好好看,图书馆借的
  •     鉴于我部分煤看懂。。。
  •     浅尝辄止
  •     再读了一次,和小时间读的感觉不一样了
  •     正好碰上减价,一齐买了。送货很及时
  •     问题集会,开卷有益
  •     让人看到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     十万个为什么之天文专版,所以逻辑性啊条理性啊什么的都没有。时不时还会冒出些答非所问,或者极其莫名其妙的叙述——这个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还有些问题或许还是交给理论物理学家来回答比较好
  •     里面收录的文章都比较早(大都写于2004年之前) 时效性略有滞后 但信息量还是非常充足 值得一读 2013-07-08——2013-07-16
  •     读完《重返天文咖啡馆》了,非常棒,就像是一本天文学的大百科全书,通过作者对数百个网友提问的解答,了解方方面面的天文常识
  •     简单科普。
  •     每一问都篇幅很短,因此随时打开都能读上几段而不担心时间零碎导致内容连结不上。并且作者会介绍一些关于NASA本身的情况,十分有趣。唯一的不足是2006年出版的,天文学上最新的发现在书中不会有体现。但仍然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书,作者不仅科学的进行解释,而且语言也相当生动绝不枯燥,会收获很多知识并且有欣喜的感觉。
  •     好在哪里?一,问答式文体,每篇最长也不过2页,适合随时休闲式阅读。二,没有任何“量子力学史”,没有名词解释,连“爱因斯坦”都没出现,却说清了不少其它正经科普书中语焉不详的论题。三,有一半篇幅的内容是介于理论和具体现象之间的,非专业的“通俗问题”,相当别致。抄录几篇:(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哟)如果宇航员在太空中脱掉手套会发生什么?当皮肤上的汗液瞬间凝结成冰时,这会造成严重的冻伤。在几秒钟内,表皮细胞中的水会变成冰晶体,可能会撑破细胞壁。细胞的冻结会向内深入,直到手完全被冻住。于此同时,血液中的气体会开始沸腾,并会撕裂全身的皮肤。在宇航员暴露之后的许多秒内,神经细胞将继续工作,会记录下剧烈的疼痛感,直到它们也停工作。但是,由于暴露在真空中,在几秒钟内冻结的过程会从手部开始席卷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旦这一过程开始,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会极其迅速地出现,大约在30秒到1分钟之后就会失去知觉。气体中身体内部扩散逃逸到太空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气泡、液体和气体集中流入肺的时候,会对肺造成伤害。结果是什么?巨大的疼痛、痉挛,并且失去知觉。然而,同时也不可思议的是,预期宇航员即使在暴露30~40秒之后仍有可能获救。不过你还想试试吗?引力会产生引力吗?是的,确实如此,而这一点使得这种力的数学处理成为一种需要努力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引力场具有能量,而能量产生引力,其方式恰好与物质产生引力的情况一样。因此,引力场会有自相互作用。地球引力场会与自身相互作用,而作用的方式就好像地球除了已知的59.76万亿亿吨质量外,还有一小块额外的质量。由地球引力场与自身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这块质量大约等于100万亿吨。这个数字看上去不算大,而且对于许多涉及卫星轨道和行星间天体力学的计算工作来说,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涉及环绕中子星或者黑洞作轨道运动的其它系统中,这部分质量实际上可能达到系统总质量的相当一部分比例,即超过10%。对于大自然中的其它一些场,如使夸克结合在质子内部的胶子场,情况甚至更为极端。胶子场也会与自身相互作用,而它们构成了质子实际质量的近乎95%。每天清晨你在浴室磅秤上所秤得的大部分“质量”实际上是以胶子场能量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你也许会想到的普通的静止质量。物理学定律在未来会改变吗?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是根据很久以前大爆炸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些颇费周折的推测性意见。当宇宙的年龄还不到1秒之时,随着决定粒子和力作用情况的物理定律的变化,它可能经历了若干次冻结过程。我们可以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斯坦福和费米实验室的加速器发现某种这类变化,所以我们就有相当的把握认为,当宇宙创始之际这种变化曾经在巨大的尺度上发生过。一些宇宙学家推测,未来,随着某种新的物理状态开始在我们现有的宇宙中渗透,并形成一些新阶段的泡,宇宙也许又会经历另一个冻结期。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宇宙定律还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区域也就所剩无几了。宇宙目前在加速膨胀,而理论上说空间正在从一种能态朝着比较低的能态转变,两者是完全吻合的。下一轮的变化也许不一定惊人,因为宇宙的温度只有绝对温标几度,剩下的能量已经不多了。但是请记住,在十来个基本常数中如果有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哪怕变化后的数值同它目前数值相差不到1%,生命也许就不可能存在了。分子中的原子也许会束缚得更紧一些,结果它们便不可能在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中脱离分子。还有,目前宇宙的能级只有零度以上的2.7K,但是这里的“零度”或许是下一个真空能级之上的十亿度。下一个变化也许是在今天我们周围每一立方厘米的空间中再度点燃一次大爆炸,而我们就会被湮没。请不要因此而失眠。这类事件也许要在100万亿年之后才会发生。我仍然应当扣紧安全带,不抽烟,当心那些可能性大得多的死亡之因!
  •     天文科普
  •     很奇怪为什么只有“重返”。可能最初的那本“天文咖啡馆”没有翻译过来吧。内容涵盖面挺广的,至于水平如何,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好评判,不过至少应该可以用来长见识的。
  •     或许孩子小了,还囤起,长大点再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