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309045826
作者:张隆溪
页数:268页

内容概要

张隆溪,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京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1998年起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曾发表中英文着作多种,中文着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北京三联.1986)、《走出文化的封闭圈》(香港商务.2000.北京三联.2004)等;英文着作有The Tao and the Logos:Literary Hermeneutics,East and West (Duke.1992).Mighty Opposites 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Stanford.1998),Allegoresis:Reading Canonical Literature Eastand West (Cornell.2005)等。

书籍目录

自 序
1 非我的神话:论东西方跨文化理解问题
2 文化对立批判:论德里达及其影响
3 经典与讽寓:文化对立的历史渊源
4 汉学与中西文化的对立
5 无咎者言
附:于连《答张隆溪》
6 自然、文字与中国诗研究
7 经典在阐释学上的意义
8 人性善恶:论评注对经文的制约
9 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
10 历史与虚构:文学理论的启示和局限

作者简介

东西文化的交汇可以说是世界近代历史的特点,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就值得我们重视.但当代西方学术,包括文学和文化理论以及汉学研究,都往往强调文化差异。将东西方文化相对立。西方一些学者讨论中国,往往把中国视为西方的反面。而非从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本书十篇论文从不同方面讨论中西跨文化研究问题。对这种文化对立论提出批评。并以具体的比较来论证东西方跨文化研究的价值。在同中见异,亦在异中求同,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汇合。

图书封面


 中西文化研究十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科技日益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后,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彼此渗透,相互交融。随着交往的加深,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球化。虽然处在全球化的今天,但中西文化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英语的学习又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历史、环境、地域等因素的不同,会造成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只有探究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能够站在全局高度,客观辩证的分析文化现象、理性的交流处事、更好地尊重差异,看待差异、理解差异、包容差异。进而更好地融合,更好地为全球化做贡献,更好地和睦相处,互利共赢。中西文化差异,我们需要去发现、去探寻、去学习、去包容、去理解、去交流。语言的学习需要渗透融合。我们无法说孰优孰劣,但我们可以用客观理性的眼光、探寻务实的态度、科学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理性客观、务实中肯的分析比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现象,更好地增强文化意识,洞察文化内涵,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建立跨界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综合文化的素质。更好地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尊重中西文化,灵活运用在英语学习和对外交往上。综合全面的认识文化差异,辩证看待文化现象,从而在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对外交往中,跨文化融合中,全球化趋势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最终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和谐并进的目的。从而推动中西文化全面进步、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共赢和谐贡献自己的锦帛之力。转载必须注明:无锡职院贴吧 无锡梦妮网 无锡职院论坛 无锡职院BBS 或 http://www.mooli360.com/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好读
  •     “自我”与“非我”,西方与东方,都是盲目将对方与自己二元化对立,要么妖魔化,要么神圣化。
  •     这是我期待的一部学术专著。虽然还没有看到,但我相信里面的真知灼见将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都同住一个星球,尽管我们地域不同,文化相异,但作为人类的一个分子,我们毕竟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另外,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彼此认识,共同提高,而这将是人类相互走向对方直至融为一体的最后归宿。
  •       整个20世纪都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斗争与融合。到80后这里,已经假相丛生,我们第一眼看见的,不一定就是“妈妈”,我们是人,不是动物。孔融与胡适都提倡父母于子女无恩论,这才是开明的脑袋。但中国文化以孝为第一,这点我是同意的。关于孝字,曾仕强在讲胡雪岩时说过一句话,挺有意思,大家可以去参考,我不赘述。
      
      
      中西文化到处都是契合点,但也到处都是矛盾处。寻根文化有时候很装逼,但它的精神不可忽略。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界标性的东西,它们值得我们花点时间去通读。至少你现在读了,你以后不会后悔。每个人的历史中,也有很多历史标本与活化石,你自己知道就行,那些东西是绊脚石还是台阶,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心。
      
      
      在中国大陆,体制内永远没有神话,神话都在体制外。体制内的都是鬼话。杰出的人都是敢于反抗体制压抑的。这个世界上,平庸的人远远比杰出的人多。因为人都只擅长自己的专业,专业之外每个人都是白痴。多才多艺的人一定要懂得隐晦,其实混世靠一样就可以了。是啊,即使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们还可以回家养狗。标榜自己很另类的都是傻逼,思想可以另类,生活一定要普通。经常过另类生活的都很累。
      
      
      要去认识普通人,而不要去认识圣人。弱智跟幼稚不仅能害己,有时还能害人,多一个朋友多条路,但不一定都是活路。真正的圣人不在红尘中,你身边那些体制内所谓牛人,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永远不要去崇拜所谓大师,很多大师摘下精心伪装的面具就是大便。真正的大师,不在欧美的海边,也不在历史的天边,就在你身边。
      
      
      我记得以前用过的一个笔记本上印着一句话,虽然优点小资,但道理还是差不多:风掠过一把残花碎瓣,抚过空旷的山野,眼前阳光浸润下的一切开始破碎成透明的片剥落而下,原来真相是这样一副情景。过几年,你把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身经无数谎言与欺诈,才会彻悟,并逐渐走向自己反面,真相其实一点儿都不好玩儿。
  •     最先看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后来想收藏就买了本,书质量不错,当当送货很及时,喜欢研究中西文化的朋友都可以拿来看看.
  •     : G122/1273
  •     送人了,没有看
  •     翻来覆去都在讲一个问题
  •     张先生是当代专注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他的书很有启发。
  •     张隆溪的文化交流做的真心踏实。
  •     这个系列里看过最好的一本了
  •     名家论文化,视野开阔,视角独到,读之使人在一些问题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这样的书给人的教益,远非时下一些所谓畅销书、商业炒作的书所能比拟。
  •     大部分文章都是关注异同问题吧,就非我和对立写了四五篇,也有几篇是对经典与评注的讨论,一片乌托邦的“平行研究”。美国学派鉴定完毕。
  •     通俗易懂,入门不错
  •     我承认后殖民是现实,可那种切身体验,没有出过国,关心个屁。种族歧视?我还愤恨地域歧视呢,有人管吗?还有东方学者就这么脆弱玻璃心?那就知耻后勇写出不朽经典啊。当然有人会说西方也会误读这本经典。可我怎么发现我们对康德黑格尔,更多不是误读,是读不懂。
  •     现在社会越来越国际化了,有必要知道中国和外国文化的差异,有利于自己的国际交际和对外汉语的发展
  •     很不错的书,不过其中对于连的解读有过于简化的嫌疑
  •     写得一般,不系统,也没多少独到的观点...
  •     对这方面开始感兴趣了,感谢推荐。
  •     为了写读书笔记,两天时间读完的。可能是水平不够,读完也就觉得所谓十论无非说了两点事情,一是文化的多元和互相包容,二是建构与自然地辩证关系。但是作者用构建的东西来讨论构建的事情,用二元的观点来驳斥对立的错误。这是不是可以叫悖论呢?这读书笔记叫我怎么写啊!!!
  •     以后看到于连就只能想到看呐这是被张隆溪批过的人!
  •     购入价13.8张龙溪的这本书排版和字体都不太喜欢,比不上《走出文化的封闭圈》、内容当然是好的。
  •     最近在写论文,比较文学究竟要比较什么?同还是异,把材料拎出来,仅仅指出哪里是同哪里是异,有没有意义?唔,其实于连说研究东方文化使之成为西方文化的参照系,提供另一种文明发展的可能性,这个出发点对西方人来说已经很好了。远胜于对中国视而不见或者带经济、政治目的的刻意解读。二项对立,在他者中发现自我,宏观版“认识你自己”。也只能做到如此,真正使我们血液沸腾,兴趣盎然的依然是根存于血液中的文化。中国人研究西方文化,说到底,不还是想为我所用吗?我关心的一切也只是如何发扬“中文写作”而已...不过也可能只是眼界太低吧
  •     博尔赫斯的受用
  •     看不懂
  •     张隆溪在经典文学理论上的扎实训练,使得他的研究始终有很强的理论意识和形上思辨,即使是比较文学这类容易陷入单个文本比较的局促套路,在张的把玩下,也常常直指文化深层的意识形态。如此玩理论,的确相当出彩。
  •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科技日益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后,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彼此渗透,相互交融。随着交往的加深,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球化。
       虽然处在全球化的今天,但中西文化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英语的学习又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历史、环境、地域等因素的不同,会造成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只有探究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能够站在全局高度,客观辩证的分析文化现象、理性的交流处事、更好地尊重差异,看待差异、理解差异、包容差异。进而更好地融合,更好地为全球化做贡献,更好地和睦相处,互利共赢。
       中西文化差异,我们需要去发现、去探寻、去学习、去包容、去理解、去交流。语言的学习需要渗透融合。我们无法说孰优孰劣,但我们可以用客观理性的眼光、探寻务实的态度、科学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理性客观、务实中肯的分析比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现象,更好地增强文化意识,洞察文化内涵,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建立跨界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综合文化的素质。更好地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尊重中西文化,灵活运用在英语学习和对外交往上。
       综合全面的认识文化差异,辩证看待文化现象,从而在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对外交往中,跨文化融合中,全球化趋势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最终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和谐并进的目的。从而推动中西文化全面进步、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共赢和谐贡献自己的锦帛之力。
      转载必须注明:无锡职院贴吧 无锡梦妮网 无锡职院论坛 无锡职院BBS 或 http://www.mooli360.com/
  •     静心读,会不错
  •     20100104 20110818
  •     求同与立异
  •     还是破难对付的小boss一个
  •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要想坚实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它必须拥有一个高度去俯视各民族的文化,并进行反思吸收!国家,民族需要这样,个人更需如此,中国特别匮乏这些,其实我们当下的社会是没有根的,因为中国的传统在日本,台湾,等东亚国家或地区!而惟独中国大陆没有!我们拿来了西方的马列却没有完全反思整个西方的文化和哲学及价值!所以我们真的没有根!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中国知识界及中国政府,中华民族的悲哀!那就让我们先读这本书吧,它起码能使我们有一个入门的启蒙和反思!
  •     这本书写的有点太专业化,不太适合专业以外的我进行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