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06022606
作者:彼得·克劳斯·哈特曼
页数:663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文化史著包罗万象,特别难写,因为它必须考虑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也是一项引人人胜的工作。19世纪著名的文化史家雅克布·布克哈特指出了文化史的关键性问题,即学科的专业性必须与知识的“业余性”相结合。布克哈特认为这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使文化史著述较为通俗可读,较为完整,然而,这也使各科专家们更易于依本专业原则提出批评。不仅如此,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合写的文化史还有这样的危险,即用“多学科杂拼”(Muhidisziplinaritait)取代“学科间互渗”(Interdisziplinaritait)。尽管有这样的危险,但是,如果一部期望值很高的手册应该走合科共册的道路,那么出于上述理由,就要进行这样的尝试,即将神圣罗马帝国最后的一百五十余年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在一部不同于手册的文著中,完整地、出自一家手笔地、使用史学家观察方法表述出来。为了使自己少受批评,我将那些易引起争议的章节送给不同领域的专家,请他们提前给予批评审查。因此,我诚心地对诸位大学教授表示感谢:A.毕尔博士(美因茨大学音乐学系)、0.博舍尔双博士(美因茨大学新教派神学系)、K.穆泽纳德博士(埃尔朗根大学艺术史系)和G.史维格博士(慕尼黑大学天主教神学系)。  本书有意选择的地域不是德国或奥地利,而是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当时有影响的区域,这是一个政治的和文化的松散整体,类似于一种区域性中欧。因此,本书不仅涉及德国和奥地利,还包括今天隶属于下列国家的地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列支敦士登、瑞士、法国、卢森堡和比利时。时间跨度是从1648年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订到1803年的世俗化运动,及至1806年帝国解体。这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巴洛克和启蒙运动时期。  非常感谢我的学生、高校讲师K.阿曼博士和高校助教H.史玛尔博士对原稿进行了批评性审读。感谢鲁汶大学教授R.德·史吕伟博士对比利时区域内的各种有关问题提出了帮助性建议。  鉴于图画对于文字阐述和论证的重要意义,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本书尽可能多地选用插图。在这方面,我要感谢那些给我提供照片或幻灯片的档案馆和资料室,感谢给我提出建议和帮助的女士们先生们:I.布鲁克穆勒、I.朱斯特、A.威尔海姆及我亲爱的夫人碧雅特。同时,至诚地感谢维也纳的教育、科学和文化部,感谢奥地利研究会,感谢纽伦堡赫尔曼·古特曼基金会及D.里奇和H.诺沃特尼先生,感谢巴伐利亚汇划一储蓄银行协会及M.皮克斯博士和克鲁格博士,感谢雷根斯堡葛茨房产管理处及K.葛茨先生,感谢慕尼黑银行联合会(哈克先生),感谢美因茨大学的朋友们,感谢施特劳宾储蓄银行基金会及其主任鲍尔先生,感谢他们对本书出版印刷的资助,特别是对插图的资助。我还要感谢帕骚国家图书馆的施皮岑贝格女士对我的帮助,感谢我的学生B.克林、G.费古特、尼娜·史奈德、M.克鲁格、A.里兹和C.史奈德,感谢他们帮助我处理微机文本。里兹女士和史奈德先生制作了索引。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出版人,Ch.布鲁纳教授、M.维兰博士和W.曼特尔博士,感谢他们将本书收入他们的丛书,感谢维也纳的布劳出版社,特别是P.劳赫博士、爱娃·莱因霍尔德一维斯茨博士和U.狄特迈耶女士,感谢他们的诚意合作。本书脱稿于2000年夏。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1648至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视为一种区域性中欧。这个帝国以其联邦的形式,以其大量的各式各类世俗的和教会的领地邦国及帝国城市,为优异的、在多样性方面出类拔萃的文化繁荣,构成了一个理想的框架。其原因在于大量的、相互间极为不同且相互竞争着的领地邦国和宫府城市的共存同在,在于西欧三大教派借助1648年的和约在帝国范围内的平等地位;在那个时代的欧洲这是极不寻常的。完全不同的、由信仰决定的文化,即新教的阅读-话语文论和注重感性的天主教文化,能够富有成就地竞争着共同发展,这一点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中对小教派文化而言也是如此,如犹太文化和胡格诺文化。

内容概要

彼得·克劳斯·哈特曼,1940年出生于慕尼黑。1967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1969年巴黎大学再获博士学位。1976年任教于慕尼黑大学,1982年受聘为帕骚大学教授,1988年起任美国茨大学通史与近代史教授。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神圣罗马帝为(1648-1806年)的帝国法——文化繁荣与多样性发展的理想框架 1 帝国成员及其广泛独立 2 统治机构 3 人口、社会与经济 4 多元化文化发展有利前提 5 外交和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章 1648-1806年间文化发展的宗教基础 1 在圣像问题上对《圣经》的不同解释成为文化分道场镳的起点 2 教堂内部的不同陈设 3 关于圣餐的争辩 4 神圣礼拜和崇拜的不同观念 5 圣徒与圣物崇拜 6 朝圣和游行 7 宗教修团和修道院,兄弟团和修道院联合会 8 教会的结构 9 牧区和牧师 10 宗教文化的特征第三章 教会的建筑、艺术和音乐 1 改革派领地邦国和帝国城市 2 天主教领地邦国和帝国城市 3 路德教派领地和帝国城市第四章 小教派文化 1 犹太人 2 门诺派、唯灵论者、摩拉维亚兄弟会、海伦胡特兄弟会 3 虔信派 4 胡格诺派 5 法律保障的小教派文化的生存环境第五章 宫廷文化 1 宫廷在17和18世纪时的意义 2 形形色色的邦君宫廷 3 宫廷文化的特殊领域第六章 教育、图书馆与文学……第七章 大众文化、民众信仰、风俗与产惯第八章 启蒙运动时代的发展总论史料与文献目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以中欧地区的独立邦国和独立教派为基线,叙述1648年至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阐述了1)帝国文化繁荣与多样性发展的理想框架——帝国的法权秩序,包括帝国成员及其广泛的独立、帝国的统治机构、人口、社会与经济;2)帝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有利前提——帝国法保障的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路德宗和加尔文宗)的平等地位和小教派文化发展的可能;3)帝国文化发展的宗教基础,在圣像问题上对《圣经》的不同解释成为天主教文化与新教文化分道扬镳的起点。详述了帝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教会的建筑、艺术和音乐,教育、图书馆与文学,大众文化、民众信仰、风俗与习惯,小教派文化,宫廷文化,启蒙运动的发展。
  存在了约800年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松散的欧洲帝国。这个信仰多派的、多民族和种族的、政治倾向多样性的、结盟但放松的国家形体,今天,被调配想为欧盟的前身。在这个角度上,本书以经面世,就被当地文化界视为奠基之作。

图书封面


 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这段时间对邦国林立的神圣罗马帝国很感兴趣。该书内容很空泛,很多地方就是一些枯燥的罗列数据。如果对其中的邦国历史做详细的介绍就好了。
  •     一度怀疑这是假接外国人之名中国人写的,行文流畅得一塌糊涂,结构逻辑也很好,还有严谨的注释标注和引用来源,唯一遗憾的是图片均黑白,没有对应的文字,艺术史过于简单。
  •     光译名对照表就占了1/4的篇幅,内容也较学术,只适合专业人士。
  •     一本好书,没的说,只有好好看
  •     这是一部描写文化史研究的难得著作
  •     没看完 德国人自己写的 有点枯燥…
  •     翻译的质量还不是很高,不过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还是说出了一二
  •     需要一定宗教史基础的阅读
  •     读起来很费劲,不过很有趣
  •     论述不深刻,很一般,但考虑国内关于神圣帝国的书很少,还是给4星
  •     插图很丰富,是研究建筑史的参考书。本书的索引竟有100多页,很震撼。
  •     确实理清了一些欧洲中世纪史上的一些东西,我们理解中世纪史很大程度上的困难是在文化差异上,所以从文化上将历史反而更易理解一些
  •     原来认为黯淡无光的神圣罗马帝国也取得了这么多的文化成果.这本书有助于破除很多成见,书中大量的图画和照片也值得欣赏(虽然是黑白的)
  •     非常不错的德意志文化经典阐释
  •     文化与宗教
  •     主要阐述罗马帝国的文化、法律、社会构造等。一个有多个小王国和教会组成的联邦式帝国。
  •     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的方式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墨子周天子选举思想的体现,虽然他还达不到卢梭的思想高度,在当时没有任何思想资源可利用的情形下,墨子是被儒家看成异类的人。
  •     不错的一部,资料,工具。
  •     像旧书一样,要不是别的地方没得买,真想退掉。
  •     可惜图太少
  •     对艺术史的新的阐述!
  •     对欧洲文明感兴趣的人不妨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