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有的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我们应有的文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308067263
作者:[美] 雅克·巴尔赞
页数:261页

章节摘录

  文化:高雅与枯燥  迄今为止,文化这个词语被用来表示许多意义,给头脑敏锐的读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人类学家是这一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他们使用文化一词来表示一个部落或民族的所有信念模式和行为模式。当时可以使用社会一词,但是,社会学家看来抢先使用了这个词语;年轻的学科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独享的词语。公众从人类学家那里知道了文化这个意义宽泛的词语,然后将它重新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例如,艺术家受到“自己所处文化的限制”(意思是社会环境);艺术界也与周围的文化抗争(意思是某些信念和道德观念)。此外,文化(意思是社会制约)产生神经症患者——他们是无法反击的人群。出现这类意义变化之后,文化这个术语开始像原子一样分裂,于是,我们得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文化、族裔文化以及若干亚文化。文化如今是人们喜欢或者讨厌的社会现实的任何部分。  在本章的讨论中,我所用的文化一词表示智性和精神产生的传统事物,表示思维所形成的兴趣和能力;总之,它表示曾被称为修养——自我修养——的努力。这个最初的意义——例如,马休·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所用的意义——显然是一个隐喻。它基于农业耕种——耕地,撒种子,收获有营养的东西。我们在使用“有教养的男女”、“有修养的人”这两个短语时,仍然承认这个意思。这里的隐含意义是,人的自然状态物质已被翻动、耕犁,播下具有良好萌芽的种子;这样,人和被种下的东西的潜能以可见和有用的方式得以实现。  既然文化不再明晰,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受过教育的男女”?这里的回答是,教育一词与文化类似,已经被人滥用。在此没有必要讲述教育一词所经历的类似磨难。如今,任何一个拥有从自称教育机构的学校获得文凭的人都被列为受过教育的人士,小学和中学的种种异类做法也被说成是教育。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差异已经被人遗忘;我们常常听人说,在某某学校或学院中,学生被给予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我所关注的与随意使用的文化和教育这两个术语所表示的迥然不同。文化和教育是在这样的人身上发现的品质:他们首先接受了读写训练,然后在面对逆境时,培养自己的心智,进行自我教育。在每一个时代中,都有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人;与之类似,也会出现希望进行这种历练的人。但是,这样的情况也是常见的:许多其他的人——如果得到鼓励——可能形成同样的愿望,根据自己的方式,成为身强体健的人,成为有修养的人,或者同时具有这两种品质。  有些机构为所谓的文化利益服务;如果由于任何原因,我们希望了解文明——当下或者过去的文明——的这一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会试图猜测这样的人士在巨大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而考察这些机构。其原因在于,显而易见的情况是,当文化的内容在长达数百年的岁月中被人了解时,没有哪一个人——实际上,没有哪一代人——可能拥有整个文化遗产,更不用说在没有损失或歪曲的情况下加以传承了。需要特殊的守望者,因此出现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和其他机构,以便积累文化作品,延续文化欣赏,促进文化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保存、分类、标注、参考和讲授的文化内容越来越多——更别说发现、记录和欣赏的东西了。如今,我们面对长达500年之久的连续的文化创造和保存活动的结果,我们还一直从其他文明中得到大量同类材料,此外,还有持续增加的来自遥远过去的罕见发现:我们现在拥有古巴比伦人创作的颂歌、古埃及人的情歌、古石器时代克鲁麦农人的岩画。毫无疑问,海底探索将会很快告诉我们海妖唱给尤利西斯听的歌曲的词句。  任何人都可能会说,我们以非常有效的方式、怀着发自内心的尊敬来处理这种数量日益增加的宝藏。19世纪形成了对艺术的崇拜,培养了对历史的激情。所以,我们对一切东西都照单全收,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使其得以利用”。此外,我们对文化的关注并非完全采取厚古薄今的态度。我们认为,应该鼓励现代创作,鼓励年轻一代。业余音乐、绘画、戏剧演出、诗歌朗诵以及写作训练班在全国蓬勃发展,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具有这种自然愿望,而且因为得到了私人资助和公共拨款。人们似乎会觉得,这个世纪虽然备受战争、屠杀和管理不善之害,然而却从高度发展的真正文化中得到了赎救。  不过,请允许我冒昧提出,从质量和尊崇的意义上说,文化——文明——正在衰落。文化衰落事实上是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所有这类收集、展示、表演和促进的活动——成正比的,而这类活动的发展和扩大是得到善意的公众支持和私人支持的。其原因不仅在于,过多的活动往往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没有留下时间让人们消化和思考文化体验,这是过量活动的一个重要缺陷。此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它可以用一个术语来说明:自我表现意识(self-consciousness)。  首先,现代社会关注并且喜欢用语言表达与艺术文化相关的问题。文化艺术是一个词语,意思是声誉和金钱。纽约州参议院有一个文化产业专门委员会,这肯定不是唯一一个。私人基金和公共基金从经济这个角落里涌进流出;长期以来,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对忽视其特殊利益团体的做法愤愤不平。自我表现意识溢于言表。我们努力从事艺术活动,刻意形成审美行为,而统计数字收集者也紧随而来。假如一位来自外星的访客——在校园或者某个艺术聚会上——问任何一个信息灵通的美国人:请告诉我,在这个国家中,我如何去找到高雅文化的证据?他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去我们的高等院校吧,当然,也可看一看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协会,读一读我们的文学季刊。我可以相当确定地说,大学会是首先被提到的,而且我敢肯定,那位提供信息的人会一一列举机构,而不是个人或者著名团体——那些自我选择出来的人群。  没有说出的假设是,在这些学术机构和其他机构中,相关负责人是有修养的男女,能够向一个陌生人描述今天西方文化的状态。这一点说起来似乎有理,然而我认为,这位来自远方的客人在了解的过程中会再三感到失望。他会发现,这些异常聪明的人——常常是学识渊博的人——信奉一种特殊艺术的理念,致力于相关学术研究、表演理论或者批评理论,具有管理事务的实际能力,但是,他们一门心思地忙于处理文化事务,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或者在事务之外——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在交谈中出现所选范围之外的话题,这位谦虚的对话者可能说:哦,关于这个问题,你得去见琼斯,那位搞音乐研究的(或者罗宾森,那位搞版画和雕刻管理的;或者史密斯,我们这里搞戏剧的人)。  在此,我并非只是重复专业化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所指出的是专业化所隐含的,但是很少被人注意或者表达的某种东西,那就是,通过专业化,文化被委托给专家了;文化已经不再是其分享者用来完善自己精神的财富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这种碎片化:大家都在谴责,没有人采取实际行动。专家把一个小题目当做自己的领域——而且一辈子都是兴趣或眼界狭窄的人。但是,通过这种文化委托,艺术和人文学科的重要性被转移到一个新的场所中。这些美好事物的价值不再是给人们的头脑和内心带来的直接影响;它们的价值在于作为职业,作为谋生手段,作为荣誉标识,作为被销售的商品,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错误地表述了现状的某些部分。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任何人都可能分享文化;实际上,在若干方面,业余爱好者脚下的道路是容易的,畅通的。但是,在那些守护者所提供的帮助及其鼓舞人心的例子影响之下,业余爱好者很快又变成一名专家,一名代表。画作收藏家是关于其藏品的信息源泉;室内乐演奏家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弦乐四重奏曲的文献;一名简·奥斯丁的爱好者很快成为公认的小说解读名家——但是他却几乎没有听说过狄更斯。类似情形也出现在对芭蕾舞、电影、雕塑和建筑的爱好之中;或者从交叉角度看,出现在对古代、中世纪、其他世纪、风格和流派的爱好中。人们显示出来的这类爱好几乎不属于文化范畴;它并不是为了自我修养;更确切地说,它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人癖好,一种休闲活动,近似于当棒球球迷。这两种消遣活动都形成相同的事实性知识的大量堆积,这类人的心态是守财奴式的,目的在于卖弄学问。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据说有300多个学会,每一个专门研究一位作家,其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业余爱好者,他们进行研究,召开会议,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商谈,而且——肯定——出版业务通讯。

前言

  承蒙出版机构的建议,我同意将80年代撰写的关于当代文化的若干文章编撰成集。我有幸得到阿瑟·克雷斯托的大力帮助,他身为批评家和编辑,其丰富经验让我深受裨益,助我完成本书文稿清理,使之顺利出版。此外,珍妮特.霍普金斯——在韦斯林大学供职的本项目促成者——拨冗细读文稿,并且进行了校勘。根据他们的建议,我删除了论题性典故、无谓重复和歧义文字,消除了讲台言辞的痕迹。这两位朋友还帮我完成了许多事务性工作,就本书提出了审慎的改进意见,我在此谨致深切谢意。  但是,本书各章的顺序完全是按我自己的主意编排的,我让明显讨论相同题目的文章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集中成为一个序列。这种分开编排的做法旨在显示与明显联系形成的交叉隐含关系。产品的方式,接着的四章表明社会意识本身的状态,其后的两章批评了大学所教授的对待自由主义者和艺术的态度,最后三章考察文明处于衰落状态的可能迹象。  文化的本质是阐释.从文化的任何一个部分,研究的目光都可以发现其与看似毫不相关的另一部分之间的联系。如果读者能够从我描述的角度,发现这种宽视角的观点得以深入或扩展,我发表这些文章的目的就会得以实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最后让我们感到慰藉的东西:只要人类存在,文明和它的所有产物也会以萌芽方式存在。文明与我们的文明并不是同一个东西,重建国家和文化——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其他任何时候——是我们的本性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比渴望和悲叹更有吸引力。  ——雅克·巴尔赞  哥大的名教授JacquesBarzun,原籍法国,专治近世欧洲文化史,对音乐、文学、绘画无一不通,对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发展,也极留心注意,可说是当代极少数拥有读者的通人之一。在他看来,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发扬光大的“现代主义”文艺这个阶段,到今日可算已告一段落。这四五百年人类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已成过去。将来是否是新黑暗时代的到临,或者是新的艺术、新的文化的创生,照Barzun看来,要看人类自己的努力了。  ——夏志清

内容概要

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学者、教师、编辑和批评家——在众多领域堪称权威,七十年来,他的三十余部著作可谓包罗万象,包括音乐、思想史、当代艺术、科学评论,甚至还有侦探小说的导读。1927年至1975年在哥伦比亚学院任教,历任塞思·洛历史学教授、教务长和院长。他也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并且曾两度担任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主席。
他的代表作包括《达尔文、马克思、瓦格纳》、《柏辽兹与浪漫世纪》、《美国教师》、《智性之家》、《临行赠言》等。

书籍目录

文化:高雅与枯燥
无法解决的问题:为艺术提供资金
历史如今在何方?
批评家的作用
重视时间和空间
相对主义的怪物
退场吧,人文学科
艺术的过剩
单一成因谬见
败坏的许可证
查找!核实!
迈向21世纪
特别说明

作者简介

本书是巴尔赞的代表性著作,对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内出现的危机进行了揭露,并对之作出了深刻的分析。书中涉及高雅文化、艺术传播、艺术市场、艺术过剩、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关系等多个主题。
本书各章的顺序完全是按作者自己的主意编排的,作者让明显讨论相同题目的文章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集中成为一个序列。这种分开编排的做法旨在显示与明显联系形成的交叉隐含关系。于是,开篇三章讨论目前所用的处理文化产品的方式;接着的四章表明社会意识本身的状态;其后的两章批评了大学所教授的对待自由主义者和艺术的态度;最后三章考察文明处于衰落状态的可能迹象。

图书封面


 我们应有的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巴尔赞本来是法国人,后来去了美国,成为著名的历史学者和艺术鉴赏家。其对于浪漫主义及其启蒙以来的文化的研究而著称,代表作《从黎明到衰落》对于西方近代文化进行了通盘的反思。今天我详谈的并非这本书,而是另外一部书《我们应有的文化》,这部书的篇幅要远远比《从黎明到衰落》短小的多,但内容却一点也不逊色。重要的是,这部书中体现出的一种人文学者的反思气质,令人佩服不已。在这部书中,巴尔赞通过一系列的文章,对于现代的文化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一点上陈平原先生做的也不错,只是觉得陈先生太过学究气了,而且只是在学院内部进行所谓的批评,真正对于文化的发展,缺乏通盘的考虑。但在这部书中,巴尔赞对于美国时下的人文文化的走向所作出的批评,则要深刻的多。第一篇《文化:高雅与枯燥》,就对于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进行了通盘的批评,首先他对于文化进行了探问,认为人类学的兴起造成了文化概念的混乱,使得原来所体现的文化,现在表现为一种大杂烩式的表述,如筷子文化、厕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之类,使得文化和教育的原意遭到了扭曲。原来的文化和教育是指“人们在面对逆境之时,培养自己的心智,进行自我教育”。但这种文化在现代社会逐渐地衰落,而转变为各式各样的文化收集活动,人们通过表现自己的收藏癖好来体现出文化品位。但我们必须说缺乏时间的消化吸收,只会表现出粗鲁的炫耀倾向,而不会成为真正的文化。这是巴尔赞对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总体批评,接下来他分别对于艺术、历史和哲学进行了针对性的评论。艺术创作和欣赏被转化为一种功利性的收藏活动,人们并不真正理解艺术的价值,却为其疯狂飙升的价格而蠢蠢欲动。所有人们没有兴趣听完专家们对于艺术品的评论,直截了当地向专家提问多少钱。这样的艺术已经彻底的异化了。过去读历史作品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刺激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心智,上乘的历史作品还是重要的文学名著。今天,他已经被委托给专业的历史学者,那些人写书的目的不是给公众提供读物,而是为圈内人士服务。而哲学中关于存在与生成、认识与感觉印象、真理的检验,都是文化人自我进行训练的很好的方式。今天哲学家们早已不再为有才智的读者写作,而是面对自己的专业同行,他与历史一样,已经被学术没收了,束之高阁,处于文化影响之外。事实上,我们今天认为学术是可以取代上述的艺术、历史和哲学的,事实上大学的教育也是这么做的,他通过文献校勘、技术分析等方法,对于上述的历史、哲学和文学材料首先进行文献考辩,然后选取的史料进行技术性分析。而分析在希腊语中是拆分的意思,也就是说将史料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拆分,从而满足研究的需要。事实上,所有的大学中所传授的研究方法都是拆散七宝楼台,将原本完整的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作品进行这样拆分研究。事实上,我们在大学里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对于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而不是关注于所有的细枝末节。而事实上,构成文化的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都需要通过内心来记忆、理解和欣赏的,从而获得整体性的把握,而这一切都不能通过量化和分析来完成。因此,古典大学的主要教育方式是阅读经典,而今天的大学则通过专业研究的方式解构了传统的经典的地位与价值,从而使这个时代的文化不可阻止的衰败了。也许,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却无法改变的。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我们的问题是艺术已经供大于求了
  •     对于庸俗的批评
  •     很不错的一本书,把我们现在所缺少的点出来了,所以我们需要加油
  •     一本文集,确实显出巴尔赞的涉猎之广。翻到最后的版权页看到原著的副标题是A Critique of Disenlightenment,于是读正文时若干没懂的地方也能理解了(翻译有点别扭。另外,好几个地方出现了漏字,大约是编辑疏忽了。)
  •     巴尔赞继续梳理关于西方文明的衰落,这本文论集分别关注衰落的各个侧面,历史观念的瓦解、用词的混乱、艺术体制的僵化等,不如《艺术的用途和滥用》那样直击要害,火力也较为分散。译文大部分还算清通,但也有不如人意之处。
  •     许多种类的文献简言之,满足了民主情绪;历史通过所有这些方式,导入一种相对从容的态度。历史的主题式生活,任何叙述都不可能穷尽生活的元素,穷尽它们之间的关系;艺术是生活的延伸。无法捕捉艺术的本质和终极意义,无法达成共识,其原因就存在和生活的终极意义而言,不可能有一致的看法;学术界不可避免地将它处理的东西学术化;刻意形成用于阐释的意义层面是艺术模仿批评家而不是模仿自然的明证;真正的讨论方式是一种受到引导和约束的交流,其特点是层次和连续性,“抑制口齿伶俐的人,唤醒心智愚钝的人”;选择的必要性形成了确定名著的理念。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排斥选修课体制。专业教育与残缺不全的人文教育结合的做法的危险是变成炫耀知识的人,令人震惊的并不是他们所了解的信息的广度,而是他们缺乏反思,缺乏对信息、自己与世界关系的认识
  •     好难读。
  •     我们的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到现在这个时代,似乎有断代,有嘈杂,更有迷茫。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我们这一代人要深思,为自己,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
  •     有理,可赞
  •     帮助我读懂今天的中国
  •     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我们属于这样一个时代,它的文化处于被文化手段毁灭的危险之中。
  •     事实上有些内容我怎么也读不懂
  •     前半部分都是易读有理的。
  •     读过第一章后对作者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清醒见解的态度以及对艺术与文化发展的分析钦佩,但读下面几章感到语言晦涩难懂,让人难以理解个中深意。
  •     用力较散,但问题捕捉很精准,材料梳理清晰,25年后观念也不过时。
  •     没读完,不想读了。挺有激情的,但也零碎。有机会再看。
  •     如果你问我,什么可以使我停下来,我得说,是这本书。它让我看到自己看到周遭人等盲目的奔跑。
  •     根本没有包装,书皮都脏了
  •     立体的看这个书。。。
  •     前三篇。反思过度专业化、科学主义。不少人批,但怕是根本没懂。
  •     这本虽然还没有读几页,但我是冲着作者买的,度过巴尔赞的《西方的文明与衰落》,非常好,所以,我相信不会有错。一个人的水平在什么点位上就是什么点位。
  •     就艺术品而言,欣赏是唯一的享受之门。
  •     那些对艺术还有不现实痴妄的人,或者听见软文里有艺术二字,就要拜倒的人,倒是可以好好读一下的。
  •      最近热捧的一本书。 高端不高端 低俗不低俗 都是我们各自的追求 爱或恨其实都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影响到身边乃至周围的人 大家请珍惜或者谨慎使用自己天生的舆论权
  •     好吧。巴尔赞对现代人对史学的态度和做法的批评很到位,也很留情面了。相比斯宾格勒来说。但是对于“西方衰落”的主题,还是要看看《从黎明到衰落》......鸭梨好大....
  •     作者有强大的人文情结。对于改革当下的人文教育满怀热情。关于学习的文字发人深省
  •     充其量只能算散文。
  •     读了其中关于教育的全部内容,属于有力的批评文章。
  •     我们在此时制造无数的垃圾,为了在下个时代被封为神灵。这个时代,我们“活该应得”的文化,是下个时代“应得”享用的文化。
  •     人人都希望成为诗人,但是并不明白,真正的诗人并不美化现实,而是超越现实。
  •     比藝術的用途那本更淺顯,巴爾贊是保守派,且保守得很有理。喜歡他對新時期型社會一針見血的見地。藝術家需要獨立而自由的空間,這也是對藝術家才華的保護和珍視。現代社會對藝術和藝術家的不友好,恰恰反映在藝術氾濫,藝術降格。並非說藝術不能被普及大眾化,而是高雅的藝術,永遠需要花時間慢慢來。現代社會看似機遇更多,同時喪失的也更多。我們花大把的時間用於一個場子一個場子地趕,看各類藝術展覽,卻鮮有時間思考和消化,讓這些藝術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變成一件藝術品。
  •     知识渊博又才华横溢的巴尔赞!每一篇都是开脑洞神器,能引人展开对人文学科各个领域(如艺术、文化、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联想和互文。反后现代、反反智、反大众主义的启示,可以联系富里迪一起读。
  •     真的好久好久没有好好读本书了。
  •     翻译的读不下去 原文应该没有那么高深的让人头疼 勉强读完的部分也没有看到可以受到启发的东西 可能水准不够
  •     有独到的见解,和常规的想法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欣赏这种独特,但是有时候观点如果没有得到革命,就很容易被人遗忘,我应该很快就忘了。。。
  •     我们应得的文化,匹配的上这一次用的太好了,忽略历史的人一定会重复历史,阅读历史并不意味着囊获任何特定区域或者特定阶段,历史的主题是生活,任何叙述都不能穷尽生活的元素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涉及范围越广,判断的力量越强,对人们在克服自身缺陷取得成功的同情就越多,对此敬意也会越高。Jacques Barzun从各个方面诠释何为“文化”,文化本身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格格不入,艺术与批评家之间的互相作用,自由愿望的目的是自我表达……
  •     可以和西方史学史配套读
  •     点出何为糟糕的文化艺术,所以间接是选择良质的指南。
  •     已洗脑
  •     猛!幽默!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