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040164213
作者:欧阳友权
页数:230页

章节摘录

正是虚拟技术的发展,形成人类的想像力所难以企及的虚拟现实,这就为电脑网络中体验文化的主体带上了虚拟性。在网络空间,我们可以虚拟我们自己的身份,“在互联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他们也不知道你在哪里”。有研究者认为:“尽管网络有着军事的起源,但是它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空间,没有一个人管辖它,没有一个人控制它。并且互联网使用者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漫游网络。”②因此,网络文化的主体可以自由地虚构,这导致主体的多样性与不稳定性。在印刷传播阶段,“自我被建构成一个行为者(agent),处于理性/想像的自律性的中心”,而在电子传播阶段,“持续的不稳定性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③。一个网络主体可以进行男女性别的虚拟,可以进行年龄的虚拟,可以进行语言风格的虚拟,无所不能,无所不往,但是这不会成为现实,仅仅是一种虚拟。在网络聊天、电子短信、电子邮件等活动中,活动的作者或者主体有时是匿名的,通常用的是假名,几乎总是陌生人。按照德里的看法,“这就是无实体交流的混乱所在。这是一种借技术而存在的后现代多元文化的身份景观。它没有性别、种族之差,也没有其他的问题建构.。在网上,使用者脱离了生物的、社会文化的决定因素而自由飘荡”④。所以网络文化给我们以尝试的可能性,但这是一种虚拟性的尝试,是一种想像的满足。尤其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在网络计算机上的各种感觉的输入会完全与通常的感觉输入没有区别,人的意识完全被转换为虚拟现实。

前言

网络传播正在向全球蔓延。网络传播正在向我们的生活渗透。网络传播在成长过程中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网络传播也使现存的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拿网络语言来说,一方面,目前互联网使用的语言仍以英语为主,八成以上的网页都是英文的,绝大多数网民都使用英语;但是,另一方面,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本世纪初的预测,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到2003年有1/3的网络使用者在线上使用非英文。到了2007年,中文将能超越英文成为全球互联网使用最广的一种语言。这对于中文使用者和中国文化来说,似乎是一个喜讯。然而,在中文日益增多的互联网使用者中,一种适应网络在线聊天等即时网上交流的网络语言却悄然兴起。在网络论坛和聊天室里,一些规范与不规范的汉字同各种英语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图形符号等杂糅使用,让非网络一族看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一些畅销的网络小说里充斥着“美眉”、“青蛙”、“菜鸟”之类的网络语言,并被印制成图书、杂志在市面上流行。难道一脉相承流行几千年的汉语、汉字这一回真的要面临网络语言的革命?这仅仅是网络传播将全方位影响我们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而刚刚显露出来的一个苗头。网络传播还将影响或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和交流方式。在“非典”时期,网络传播曾表现出非常特性。网络视频跨越了“非典”病毒为面对面人际传播设置的“雷池”,一方面可以让传播双方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病毒的直接传染,填补了“非典”时期面对面人际传播的空白。网络教学、网络购物、网络上班也随之应运而生。不仅如此,网络传播正在逐步凸显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把人类既有的各种类型的传播方式集合到一个面向全球的传播平台上,实现独特的综合传播功能。在这个综合传播大平台上,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传播,既可以进行两人之间的“点对点”(面对面)传播,也可以进行个人对群体(小组)即“点对群”传播,还可以进行个人对大众、对社会的“点对众”传播,“众对点”传播,“群对点”传播,“群对群”传播,“群对众”传播等。也就是说,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形式的人类传播都可以打破彼此之间的传统壁垒,借助网络传播这个大平台无障碍地进行,甚至进行得比过去更好。

后记

今年是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10周年,我国网民总数已逼近9 000万,居世界第二位。不管纳斯达克的风云如何变幻,互联网作为时代的标志已经为这个世界构筑了一道新的景观。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传播工具和社会力量,网络在打破传统的国家政治、区域经济和地缘文化的同时,为人类营造出了一个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开放性虚拟空间;作为信息文明的使者,网络的出现给我们设置了一个体认世界的新维度;作为世界新经济的号角,数字化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技术进步和知识扩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作为一种新文化的载体,网络传播的技术力量正在成为社会文化洗牌和文化重构的风向标及催化剂。这本小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图一底”背景中成型的。当然,涉足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领域还有自己的学术背景。我从1999年开始关注网络文化现象,我所在的中南大学文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网络文化研究所,并成功创办了湖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我在这一领域主持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十五”规划和省社科项目等7个研究课题,先后出版了《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和《网络文学本体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了“网络文学教授论丛”(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在这一领域发表了50余篇系列论文。本书是我在这一领域的第三本小书。它们和我即将面世的《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道,构成我在这一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数字化技术“魔杖”的巨大影响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全方位渗透,使得网络文化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族群,而互联网触角延伸的传播方式和众声喧哗的自由模式,正全面改写原有文化构架的成规,从政治、经济、教育、艺术、伦理、信息、文化传统等各个侧面实施“格式化”的文化修辞,重新打造高技术时代的文化传播学与文化社会学。其不一样的姿容与品格,期待人文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体察和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网络与网络文化  第一节  面对数字化生存    一、数字时代的来临    二、数字化生存的实质与特征    三、数字化生存的负面性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与现代文明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二、网络传播对现代文明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形态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定义    二、网络文化的形态特征第二章  网络传播与文化发展  第一节  网络传播与文化转向    一、从现代走向后现代    二、从理性走向感性    三、从精英走向大众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与传统文化    一、作为生活方式的传统的死亡    二、作为心灵文化的传统的复活    三、凤凰涅槃:文化传统的再度认同  第三节  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    一、全面霸权:从语言到文化    二、虚实之间:个性的文化喧嚣    三、地方化还是全球化:利益的栅格线第三章  网络传播与信息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信息革命    一、技术升级    二、形式汇流    三、内容专业    四、企业整合  第二节  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    一、IC产业    二、互动业务    三、电子出版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信息环境    一、信息安全    二、文化安全    三、网络信息社会第四章  网络传播与政治  第一节  网络传播对政治的影响    一、打破信息控制,解构政治话语权    二、电子化政府与施政方式的变化    三、网络传播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下的政治转型    一、网络时代的权力变化    二、网络虚拟政治    三、网络电子政务    四、网络国际政治  第三节  在线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一、在线民主及其特点    二、在线民主的意义    三、在线民主的局限第五章  网络传播与经济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新经济革命    一、对网络经济概念的理解    二、网络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    三、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经济杠杆    一、网络传播兴起的经济背景    二、网络传播与国民经济信息化 第三节  网络经济发展前景    一、网络经济神话    二、网络经济新规则    三、网络经济泡沫及其反思    四、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前景第六章  网络传播与教育  第一节  知识与电子化学堂    一、什么是知识  ……第七章 网络传播与艺术第八章 网络传播与伦理后记

作者简介

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和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覆盖,日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孕育出数字化时代新的文化形态,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从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上,阐释第四媒体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信息、伦理、教育、艺术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描述了网络文化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走向,是我们认识网络社会文化变迁的一面窗口。《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以文化全景的视角,融知识新颖性、学术创新性与理论系统性于一体,适合作高校开设的跨专业通识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也可满足广大普通读者了解和掌握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知识的需要。

图书封面


 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昔时所读] 2008.06学校图书馆借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