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麦当劳化》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的麦当劳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
ISBN:9787532722969
作者:里茨尔 (Ritzer)
页数:331 页页

文本上的一些说法

1. 研究路径里茨尔的研究路径大致是遵循了韦伯传统。在韦伯的时代,官僚制代表了合理化的终极形式。某种新生事物正出现在地平面上,某种东西注定要替代官僚结构而成为合理化的模式。里茨尔把韦伯合理化的理论和他对快餐店不断增加的关注结合起来,便引提出了“社会的麦当劳化”这个重要的主题。简要地说,里茨尔结合了新的时代背景,把崭新的社会现象和形象贴切的概念放入合理化的解释路径中,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麦当劳化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2. 主要内容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逻辑非常清晰,可读性非常强。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言,是全书的缩影,给我们快速展示了一些事实。第二章阐述了麦当劳化的先驱,对麦当劳化追根溯源。三、四、五、六章分别以详实的例证介绍麦当劳化的四个侧面: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控制。从第七章开始,他笔锋一转,开始阐述麦当劳化过程中理性中的不理性。第八章进而讨论这种理性造成的牢笼。第十章是作者为人们提供了一张摆脱麦当劳化的药方。3. 写作手法文章的写作手法值得一提。作为一部社会学的著作,展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学论著的可能。这种写作手法和我们现在学术界的学术论文大相庭径。本文的写作风格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由美国社会学家保罗•福塞尔写作的《格调》。同样采用了非常幽默的手法,有趣的标题(尤其是副标题),反讽的语气,和大量的以美国的社会现实为经验基础的论述。

这个世界就是建铸在模式之上

各种乱七八糟的说一通= =>>>为啥看选择看这本书其实很偶然,本来老师布置课程论文,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根神经错乱就选了个“社会的媒介化”这么个到目前为止都不成体系而且各种内容都特虚的选题,然后就去图书馆乱逛找灵感。《社会的麦当劳化》,这么个书名跟我选题的叙述方式很相似,而且这本书还运用了韦伯关于合理化的理论内容来分析麦当劳,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际内容的分析。完全就是我想要的东西嘛~~~既然没灵感那就比葫芦画瓢写吧。>>>看过后看过之后就会产生一股淡淡的忧伤。这本书写得时间还挺早的,出版时间差不多有二十年了,作者吐槽的问题还是存在。结构调理还蛮清楚,翻译也能接受,至少读着不觉得累,这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底线。「效率、可计算、可预测、控制」嘛淡!禁不住感慨大家就是大家!韦伯就是一天才!不愧是伯啊啊啊!我有一个模式,你有一个套路,好哒!一拍即合。看起来效率很高,其实就是一个字,懒=。=因为我们都能接受模式化的结果,算不上百分百完美,但至少还不错まあまあでしょう。这大概就是”习惯“在作怪吧,我们都被自己的安全区所包围,最后成为温水里煮熟的青蛙。写个论文都有可参考的框架模板,好莱坞大片有惯常的拍摄套路,各种企业有固定的运作模式,连一个国家都在不断探索总结一条关于发展建设的体系道路。简单粗暴快捷便利多快好省力争上游,快,我快,我更快,呱唧呱唧~搞定!有一天你把这一切看透彻了才知道这世界不过如此,食物、电视节目、工作、生活,它们的存在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模式,这个世界就是建筑在模式之上,那么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呢?生产线固定化很好科技改变生活高效标准化很值得点赞,尼玛连人都是标准化大生产瞬间就觉得恐怖了。连教育都是相同的培养模式,上课听讲,下课补习,各种音乐美术培训班,blablabla,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考公务员,雅思托福GRE。。。KAO!那我们跟养鸡场的鸡有毛线区别?!多年前我们还在笑,笑放羊娃的“放羊、结婚、养娃、放羊……”的循环生活没志气,那我们呢。上学读书、工作、结婚、买房买车、生孩子、养孩子、孩子上学读书、孩子工作、孩子结婚、孩子买房买车、孩子生孩子……我去!本质上这有区别吗?物质生活是改变了,我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代,可是反思我们的生活,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什么人生美好设想还是等攒够钱退休隐居了再说吧,码个字吼两声就够了,谁会真的起来造反拍拍屁股走人闯天涯啊,这又啥不是《月亮跟六便士》,立足当下,今を生きる。青春、梦想啊什么的是给有钱人使用的字眼。我个土鳖还是老老实实在这个生产线上积累资本吧,该干啥干啥去。但是还是要提醒,在现有的状况下,往前再迈一步,就为自己,不要让自己产生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小想法死无葬身之地,这或许也就是一些人永葆青春的原因吧。不甘心啊!悔しい!嘿咻么嘿!一面感慨,人活不出自己很可怕啊,人云亦云的,另一面又发现,对于一枚高龄剩女,想摆脱现状又不现实,咋整啊。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嘛淡!= =我怎么又陷入了一个自掐的死循环状态!!韦伯伯啊!教えてください!!!>>>咋办啊最后几页作者的想法还蛮搞笑的嘛。噗。。。某些流行的网络文学电视剧,看了没营养不看又觉得自己OUT了跟别人说话都找不到搭讪交集,对于这类事物我的一个原则就是:简单粗暴自由想象就噢了!看书基本读个开头结尾再选中间读了解个大概,看电影电视剧基本就是快进模式来回一跳,时间有限,诱惑无限,知道怎么回事儿就OK,风头一过,扭头就忘。嘛淡!看了这本书让我纠结课程论文的时间又!少!了!一!天!理论事例啥的明明属于不同领域压根不能用啊,这年头想偷个懒都要先想破脑袋,衰Cry!~

美国式韦伯

作为一个愤怒无知青年,先来吐槽下:1. 作者的例子真TMD无聊,作为一个搞理论的,例子收集的实在是太少了,都是那几个,重复来重复去,太多的重复让人崩溃2.分析的内容有很多重叠和并列。感觉美国哥们的线性因果能力(A到B到C到D的那种)比较差,相反,平行因果能力则很好(A到BCD)。平行因果的最大好处是看起来很清晰和很容易理解,但缺点是很多情况下,这种平行的情况并不存在,更多的是一种交叉的网状结构,或者更接近线性因果,整本书分析的五个理性化的特点其实是有很多的交叉和重复的部分。比如控制和非理性,比如可计算和可预测。分析一下历史:作者把“麦当劳化”和纳粹、福特、泰勒联系在一起,还是有道理的。但似乎对其中的联系没什么分析。分析一下内容:1.效率。效率的本质来自于分工和标准化,因为工作只停留在小的范围,而所从事的内容十分的重复,所以不需要很高的技巧。同样忽略人的主观性。2.可计算性(对数量的强调)。强调时间短、数量大,而不强调数量。教授的论文,学生的绩点。医生看病人。搬铁块。3.可预测性(重复性)。即对未知性的规避,因为工作和生产的整齐划一,因此不用担心变化。但也会带来非人结果,因为这样对人的控制过于强大,忽略人的主观性。4.控制。控制来自三方面,一个是有型的机械的控制,一是各种条例和员工手册,一是各种内化的规范。其中第三种最恐怖,比如麦当劳中人们自觉地倒餐盘,完成员工的工作。对象也是三种,管理者(各种数据报表),员工(各种机器监督不要逃班),和顾客(最短时间用餐)。5.非理性。主要表现在无效率和质量的下降。前者表现在长长的队伍上和为了办证件在官员上花的时间。后者则体现在汉堡的难吃和官员的扯皮。麦当劳化的未来:1.后福特主义(后工业主义)。现代的社会是工业的,是大规模生产相同产品的过程,但后工业的情况下,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会产生小众的产品,产品的多样化。2.后现代主义。对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比如在超级市场没有空间的概念,人们对古代和现代的空间概念的混乱;对情感的但没,人与人的交流十分的表面化,没有更多的深层次在里面。对出生和死亡的控制:对出生,孩子的出生率,性别,是否残疾,母亲的控制(不确定性的减少)对死亡,质和量的纠结,可以延长患者生命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整个感觉,麦当劳化是理性化的一个方面,而理性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则是异化,即由人创造属人的东西变化为不属人的东西。适应:1.原有体系改革2.创造新制度3.逃避

社会的麦当劳化——理性与非理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类似于麦当劳这类型的快餐店变得无处不在,麦当劳不仅成为了美国文化的象征在全世界蔓延,而且麦当劳相关的衍生产品也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学校或医院甚至是家庭。麦当劳的标准化流程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延伸,与之类似的无生命力的标准化产品同时在各种领域泛滥甚至影响了报纸书刊。本书作者把这种延伸和泛滥称作“社会的麦当劳化”。《社会的麦当劳化》是作者乔治李茨尔基于马克思韦伯的关于合理化理论进程对社会中强势麦当劳化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进行批判并且希望寻求一定的解决方法逆转社会的麦当劳化。本书一共分为十章。导言部分先是简单介绍了麦当劳和他的不断扩张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好处,然后提出了对麦当劳化得批评。第二章作者先是就韦伯提出的合理化模式:官僚体制进行阐述,然后就“合理性的牢笼”提出本书的中心观点“麦当劳代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而有助于麦当劳化蔓延的过程却正在吞没越来越多的社会部门和世界不同地区。虽然来了一些社会福利,却也包含了相当多的社会风险。”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别用具体的例子深入讨论了麦当劳化的四个方面: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用非人技术的可控制性。这些事例不仅包含快餐行业,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医疗服务和工作场所甚至家庭、购物、旅游娱乐等方面,论证了麦当劳化的不断深入。第七章名为理性的不合理性中用例子麦当劳化的各种不合人性发展之处,也就是合理化的不合理处。第八章承接上文的问题,提出了“麦当劳化的铁笼”但是作者在最后认为麦当化现在虽然在强势发展,但终有一天会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替代,成为大众的记忆。第九章作者用例子表明麦当劳化背后的力量已将影响推广到出生或者死亡以及之前之后的安排,说明当今麦当劳化的势不可挡。在最后一章中,作者提出了如何应对麦当劳化的解决办法,让我们以未来为导向,让人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潜能,社会更加人性化。“理性的非理性”是本书最重要最核心讨论的问题。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寻求社会的合理化模式也就是官僚体制,但这些合理化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合人性和非人性化的。他们会形成一张完全封闭的大网,反而会桎梏人性的发展。文章从麦当劳这间全球性的食品经济公司出发,以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式中的注重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典型的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合理化方式推到社会中涉及各个方面见的麦当劳化现象。麦当劳化出现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有前人一系列铺垫产生的,是理性化发展的巅峰。其中所使用的装配线、流水作业、简化产品、手抓食物和让顾客去工作的方法已经扩散到各个行业中的各个部门,可谓是无所不在。这种省时省力的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好处,人们可以便利快速的以低廉的价格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未知的担忧。但是,在回顾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就是身处在这样的现代性的囚笼里面吗?我们的生活被描述为:“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我们的日常生活被日程表以及各种有详细数据的表单所限制,甚至就连我们的出生或死亡都被规划的那么完美。这明明是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的事情,但我们竟然还着迷于这种生活表面的高效率和安全假相之中。在这样越发机械化的社会,人类越来越丧失了自我,成为没有感情的机械生物。这就深刻地体现出了麦当劳化的负面作用:非人性化。其一,使各种机构和过程单一化和机械化。人们身处其间感到一切都是在例行公事,丧失了工作和生活的情趣。其二,对于过程的控制反过来控制了人。不仅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员受到诸如生产线之类的控制,消费者和接受服务者本身也被当作物来对待,被驱赶着通过接受服务的全过程。其三,最为严重的是如上所讲的,这种以麦当劳化为代表的现代合理化过程走向极端,将整个社会编织成为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冷酷地控制了每一个人。这也就是说,以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式为代表的现代合理化过程在其表面的合理性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不合理性。它也许符合工具理性,但却不符合生存的理性。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通过对各个地区抵御麦当劳化继续扩张的人和机构的例子来鼓励人们反对绝对的理性与合理化。并希望更多人能极面对和修正麦当劳化,以防止某一天这个社会陷入崩溃的状态,最后能建立一个人们能够更加发挥作为人的潜能,更合乎人的理性的世界。这本书虽然是写自上个世纪末的美国,但是预言成真,麦当劳化在这进来的十几年内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世界,里面的每一点具体内容都可以在我们所生活的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的到。在资本主义还在迅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的医疗、高等教育,工作场所都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科层制管理。但是我觉得话虽如此,当真正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时,我发现在麦当劳化的同时,中国的本土文化也在影响麦当劳化,传统文化通过麦当劳化在重新构建自己的影响 。其实我觉得我们自然无须过于担心麦当劳化的过于发展,只是必须始终提防“麦当劳化”带来的“理性牢笼”占据我们生活的全部,要坚持保持人的理性精神。

短评

如果集中注意力,这本书可以很快就读完。因为其中有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谈麦当劳(快餐业)本身的运作模式,并由此延伸至教育、体育、医疗、娱乐甚至政治的体系之中。作者借由韦伯的“牢笼”概念引申出关于“理性化”与“非理性化”“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讨论。在著作的最后部分,文章一直在“工业化社会”与“后工业化社会”的文本中徘徊。所以,如果要高效率地读此书,也许读个开头和结尾即可。此书曾风靡一时,但窃以为有些名不副实。作者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麦当劳化”的概念,能够贯之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其他方面的论述则平平。作者认为,麦当劳化的特点在于:高效、节省成本、标准化、可预测,但是看似合理的一切中却会滋生出“不合理”,人们逐步被控制,一步步地走向人性的泯灭。不过能有一点点的有为之处已经不易了,我辈也许碌碌一生也是留不下什么的吧。

麦当劳化大潮中逆流而上的呐喊者

“麦当劳”想必是我们这代人再熟悉不过的了。乍看到“社会的麦当劳化”的标题,我有些摸不着头脑:麦当劳不就是个快餐店吗?社会如何麦当劳化?阅读后才懂了,作者乔治·里茨尔是以麦当劳快餐店为范式,来分析普遍的现代社会合理化进程。麦当劳的普及极大推动了这一进程,而麦当劳又具有该进程的重要特征,故以“麦当劳化”命名这一进程。麦当劳化不仅影响到餐饮业,也深深地扩张到了教育、工作、医疗、政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什么麦当劳化影响如此深远?作者总结了麦当劳化的四个侧面。第一是效率,即从一点达到另一点的最佳方法。麦当劳化通过使加工过程流水作业化、简化产品和服务以及让顾客做先前由雇员所做的工作,提供了从饥饿到吃饱的最便捷的途径。在已麦当劳化的社会中,人们只是依赖于那些已被发现和制度化的最佳手段而不是自己寻找。第二是可计算性,强调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多的产品。麦当劳化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强调量,即强调产品的量而不是质、造成数量上的幻觉、缩减生产过程和服务项目。生产和服务过程广泛地被还原为数字。第三是可预测性,即确保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在不同的时空都是一样的。对消费者来说,可预测性带来事务处理中的心境平静;对工人来说,可预测性使得工作任务变得容易。麦当劳化通过在不同的地点设置相同的标记、书面定下雇员的交流行为规范、确保产品原材料和技术的统一,来迎合人们对可预测性的需要。第四是控制,尤其指以非人的技术来替代人的技术。技术不仅包括机器人和装配线,还包括官僚规则和程序。技术通过将雇员归为机器人水平来来控制产品和过程,也以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来控制顾客的行为。然而,合理性最终可能带来无效率、不可预测、不可计算和失去控制等与其承诺正好相悖的后果。除了这些,合理性带来的主要不合理性是非人化:生产的合理化对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危害;非人的工作环境消解了雇员的创造,也使顾客体会不到过程的满足;人与人间的关系是非个人的、短暂的;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景观日益均质化。这样的非人化系统是冰冷的、令人绝望的。初读这本书时,看作者对麦当劳化的无孔不入极尽渲染之能事,不由得有些不能理解:局势真的这么令人悲观吗?全球化、商品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趋势又要求分工细化、专业化,以保证效率和数量,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作者所提到的现今麦当劳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无效率、非人化、均质化等,与其说是麦当劳化的固有弊端,毋宁说是麦当劳化进程中需要克服的阻碍,终会随麦当劳化的发展而消亡。以均质化为例,作者指出快餐店的食物均被调和化以被所有就餐者接受,根本没有别有风味的食品。然而假如麦当劳化进一步发展,精明的商家一定会像媒体划分受众一样,把食客根据口味进行划分,为不同口味的食客定制专属的食品。此外,对麦当劳化的抗争此起彼伏,例如工会为工人更好工作条件的争取、“了不起市场”对非合理化经营的坚持等等,也起到了抑制和修正的作用。随着阅读的深入,才明白了作者并非危言耸听。麦当劳化可怖之处就在于它把一切都纳入自己的铁笼中,而这一目前还由人所控制的铁笼正有转而控制人的趋势。例如,我原本以为对食客的口味进行划分以进一步迎合可以消灭均质化,却没想到这样一来,相同年龄段和相同生活背景的食客又会被看为相同的“1”,而他们面前看似多样化的选择,事实上依然是经过调和的、缺乏特色的。你以为你在选,其实是别人在为你选——这是比你没有选择更可怕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对麦当劳化的抗争越猛烈,就越容易被纳入麦当劳化的框架中,构成了悖论式的困境。例如,“本和杰里”冰激凌因为关心产品的品质、关心工作环境而受到顾客的欢迎,而为了容纳众多的顾客,“本和杰里”不得不开设特许销售店、从猎头公司雇佣公司主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麦当劳化。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提出了一些可能限制麦当劳化系统的方法:对麦当劳化的机构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回应,组建更多拒绝合理化的组织,在合理化的系统中创建非合理性场所,严格限制对麦当劳化系统的使用,等等。这样的斗争真的能逆转麦当劳化的大潮吗?作者自己就给出了答案:“我并不期望这类行动会逆转麦当劳化的潮流……但是我认为进行斗争还是值得的。”是的,这些斗争可以抑制麦当劳化的过度发展,可以唤起更多人的警惕,更重要的是,这些斗争本就是崇高的行为。正是通过这样的斗争,人们可以表达在合理化系统中难以表达的作为人的高贵理性。这样看来,乔治·里茨尔就像顶风呐喊者,就像对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然而,可悲的是,此书一经问世,便有“沃尔玛化”、“迪斯尼化”等名词蜂拥而来,《社会的麦当劳化》被纳入了社会学科的麦当劳化进程中,让人不禁感慨:堂吉诃德最大的悲剧不是被风车打败,而是被卷入风车中。不要驯服地迈向那安适之夜。……对于光明之熄灭,我怒不可遏。

当世界杯变成了巨无霸套餐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里开篇就说:“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在那个尚未市场化的年代,每一间饭店,每一个酒馆都别具一格,但是时至今天,寡头势力就像疯长的荒草一样在世界蔓延,足球领域对于它们来说无异于一块肥沃的丰饶之地。赞助欧洲冠军联赛的喜力啤酒有一系列广告,摄取地球上各个角落的风光,然后打出一行字“喜力啤酒和欧洲冠军杯,都可在XXX享受得到”,这个地方,可以是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可以是阳光海滩的巴厘岛……但不管周遭环境怎么变换,喜力颀长优雅的绿瓶子和冠军杯颇具巴洛克风格的主题曲始终如一。最近我看了George Ritzer写的《社会的麦当劳化》,书中就说到了无论速食产业还是其他的事业机构,“麦当劳化”的现象愈演愈烈。笼统来说,这是一种规格化的垄断。譬如Levis或是哈根达斯遍地开花的连锁店,譬如《星球大战》一炮而红之后繁冗的续集,当然也包括了连爱斯基摩人和非洲生番都可开怀畅饮的喜力啤酒和打开电视收看的冠军杯。风靡世界的麦当劳,则是这种趋势的教科书式案例。如果孔乙己不是在鲁镇的酒店,而是在麦当劳里晃荡,鲁迅就应该这样写:“鲁镇的麦当劳的格局,和香港、北京、纽约、巴黎……都是一样的:都是当街一个长形的大柜台,柜后面站着服务员,可以随时为你服务。”我也很喜欢在不想做饭的时候到楼下的M记买一个巨无霸套餐,当南非世界杯节目之后,这样的懒惰成性愈加严重,常常是打开世界杯的直播,一边吃一边看。一连看了十几天,小组赛的酣战也即将落幕,我恍恍地觉得就连世界杯也带着浓重的麦当劳味道,倒不仅仅是因为麦当劳是南非世界杯的主赞助商之一,铺天盖地地做宣传,而是这样的一场足坛盛世本身就渐渐变成了一个巨无霸套餐。“流水线式进食”与防守反击M记的一大特点就是效率,这和传统的享用美食的生活情趣是背道而驰的。我爸很喜欢和朋友谈论旁边哪个镇哪个乡有一家私房菜,然后开着车七拐八拐地去找那个藏在巷子尽头的小店,再坐下来等半天,待几道精致小菜全然上桌,才开始自斟自酌。可是,“车道式的窗口”和“用手抓取的餐点”,使我们在M记里就餐变成了一个车间里的工序一样高速运行。George Ritzer说到,“效率意味着选择最理想的方式达成所欲的目标”,对于M记来说,吃饭只是为了用食物把肚子填饱,因此他们将食材烘焙、油炸之后迅速组装起来,并包装成很适合顾客随手抓起就吃的形状。正如M记帝国的缔造者Ray Kroc曾经试验了无数种不同的组合,最终才确立了汉堡、薯条、可乐和鸡块这一系列烹调效率最高的组合。这一年,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把拜仁的边路突破、巴萨的短传控球一一击破。板上钉钉的三冠王,俨然是这一战术教科书的绪论中最新鲜出炉的引用材料。那些小李飞刀般例不虚发的致命一击,想来读得每个主教练都热血沸腾。南非世界杯的第一轮小组赛,场均进球不到2个,看得人昏昏欲睡。一般是强队面对弱队的铁桶阵久攻不下,冷不防被对方一次快速反击得手,运气好的还能勉强扳平,否则挨了一记闷棍灰溜溜回家。于是1:0和1:1大行其道,每个队都把效率算计到锱铢必较的程度。第二轮小组赛开始,世界杯算是扭开了进球的水龙头,但是防反铸就的以弱胜强战例依旧不少。于是每场比赛都像是同一个烂剧本翻拍出来的演义故事一般:大军兵临城下,守军紧闭城门,趁着攻城的军队人困马乏之际,忽然城门洞开,一彪军马往外突围,杀出了一条血路。等城门再次合上,攻方重整旗鼓却又无功而还,陷入拉锯之际,守军的援兵杀到,原本志在必得的进犯之敌扫兴的撤退。24小时外卖热线与数据统计M记的推广活动向来层出不穷,在世界杯期间,香港的M记除了买加大的套餐送一只类似大力神杯的玻璃杯之外,还承诺所有外卖都会在30分钟内送到,并且24小时不间断,为了让球迷能安坐家中边吃边看。不过对我来说,还是重量免费加大15%的热浪薯片和惠康标价8折的6罐装雀巢咖啡更加吸引,其实,不管是麦当劳还是早已麦当劳化的快速消费品行业,都倾向用量化的数据来标榜自己,当然,世界杯也一样。在整个赛事当中,几乎方方面面都是可以计算的。小组赛比拼积分的高低出线,原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水平,只涉及加法和比较大小,但是前两轮小组赛的形势犬牙交错,早早锁定16强席位的不过荷兰、巴西寥寥几家,不少小组甚至4个队伍都尚存在晋级可能,让各个直播频道的解说员都计算得不亦乐乎。当比赛场面稍微平淡的时候,他们便开始枚举最后一轮两场比赛胜负关系的种种排列组合。央视的刘建宏对于数字的痴迷也许已经到了数学家的地步,如果哪天他拿着小组赛的积分表在路上一边算一边走,像陈景润一样撞上了电线杆,那也是很正常的。他热衷于罗列各种技术统计,例如像瑞士表报时一样精确地每隔十分钟说一下控球率、射门数、角球数、犯规数。此外,他还喜欢把每个球员的身高、体重、岁数介绍一遍。如果说,在丹.布朗的笔下,远诚友加设计了一台名叫“数字城堡”的无法解密的加密机器,那么刘建宏和一众解说则是把世界杯赛场用数字堆砌成的堡垒重重包围起来。“请问您需要什么”和阴谋论不知道是不是和世界杯有关,最近我楼下那家M记的工作人员全都戴上了一定闪亮亮的紫色帽子(难道是祝福参加世界杯的球员都能上演帽子戏法?)。不过,他们的对话还是千篇一律的:“请问您需要什么?”“要喝什么?”“有没有攒积分?”据说M记的员工都会得到应付一般状况的小册子,上面列明了在何种场合之下应该对顾客说哪一句话,他们必须严格遵循。这样子,不管顾客是按部就班地进食,还是无理取闹地争执,看似偶发复杂的情况,其实都是按照管理者预料好的情况出现的。因为频发的误判,阴谋论始终笼罩着世界杯,诸如那个来自马里的裁判无端抹杀了美国队一个合理的进球,又例如那个法国籍裁判纵容了很多科特迪瓦球员的粗野犯规。流言蜚语说这些裁判被赌球集团操纵了,为的是获得一个使庄家得到最多利益的赛果。这些猜测未免过激,也许国内贪污腐败横行的足球环境,就像一股黑烟一样,把球迷的视界都熏得乌烟瘴气的,看什么都戴着一副乌黑的有色眼镜。这些裁判受到组委会的严格监视,并且每次执法都能得到巨大的报酬,完全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吹黑哨。不过,本届赛事的争议判罚好像也太多了些,广东体育请来了曾在82年世界杯当边裁的陈谭新先生当解说嘉宾,这个风趣的老人常常在看过慢镜回放之后批评裁判的做法:“这个球是彻底的错误。”“执法水平实在太低。”作为旁观者的裁判倒是喧宾夺主地成了比赛的主角,这或许是“合法地”出自官方的主意。众所周知,抽签分组的猫腻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利用抽签球温度的不同,按照既定的设想装模作样地把队伍一个一个抽出来,这样做往往是为了保证比赛的观赏性。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小组赛里,上届世界杯的冠亚军意大利和法国意外出局,曲折离奇堪比一部《泰坦尼克号》,号称“不沉之船”的豪华游轮在欢呼声中起航,怎料会撞上冰山沉没。沉船记虽真有其事,但Jack和Rose的缠绵悱恻也不过是卡梅隆一手导演的,贺炜在意大利落得狼狈收场之后说了一句“带着淡淡的忧伤”,这种煽情的场面又是否早在国际足联的意料之中呢?就像M记在挪威推出了鳕鱼汉堡,在日本添加了芥末味的调料,如同巨无霸套餐的世界杯,在南非也有了它独特的标志——如同成群苍蝇嗡嗡轰鸣的vuvuzela。巨无霸套餐虽然热量颇高,常吃容易肥胖,但是四年才有一次的话,又何妨呢?

侵入生活的“麦氏”文化

“理性”一词是一个在当代社会中时常被提及的一个词,按照马克思•韦伯的理论,主导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线索是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所谓“合理化”的过程。在此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也不过是合理化(所谓“科学的精神”)的一种体现罢了。这种合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效率”。为了提高效率而使事物整齐划一(所谓的“规则化”)。这种合理化在社会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现代官僚制度”。韦伯认为,所谓合理化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合人性和非人化的。韦伯担心,不断衍生着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将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合理化的大网,使人无法逃离。这就是所谓的桎梏人的“巨大铁笼”。也就是乔治•里茨尔眼中的麦当劳化的“铁笼”。乔治•里茨尔认为,麦当劳餐厅的经营模式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进程,是美国的合理化及其所垂涎的市场经济的一个象征。麦当劳化的社会包含了四个主要元素即①高效性:及时生产、快捷服务、流水线作业以及排的满满的日程表;②可计算性:它为流程(比如说生产)和最终结果(比如说产品)都设立了数字话的标准;③可预测性:强调纪律、系统化、程序化等,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让事物保持一致;④可控制性:要增强控制性需要同时增强对员工和顾客的控制,同时还要面向生产过程和产品。麦当劳化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教育、医疗、食品、娱乐、旅游、家庭生活以及生老病死等社会各个方面并仍不断的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扩张。然而合理的系统不可避免的孕育出了不合理的后果:合理的系统常常是无道理可言的,它的标准化与同质化使得人们的个体化无所遁形。其理性化中的非理性表现为:①多种形式的低效率;②想象力的消失;③健康和环境的威胁;④同质化;⑤非人性化。同时,在这个形式合理,最求高效,可预测,可计算,可控制的系统体系中,人们为了身体上的饱食选择快餐,为了精神上的饱食选择消费娱乐。而忽视了真正消费着的内容,他们不再介意所消费的商品是否营养,是否为身体所需,却在介意所消费的商品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即时的满足感。快餐与即时娱乐更有效率的使人们获得了这种满足感。这触发了虚无之物(通常指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的消费。伴随着全球成长化(国家、企业、组织和其他实体的帝国主义野心,以及它们将自身强加给不同地理区域的欲望。这一术语强调的是全球化进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的利润增长。)进程的加速,消费社会中的“实在之物”日益为“虚无之物”所替代。社会将逐渐朝一个物质化的,肤浅的,无创造的,感情淡化,历史感丧失的,技术向内扩张的,产品无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个人在社会中将逐步扮演螺丝钉的角色。麦当劳化的社会发展方向也许符合工具理性与形式理性,但却不符合生存的理性与行为理性。然而“社会的这样一种麦当劳化”进程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个人之力可以扭转的,在麦当劳后,或许还能有更适应人类生存的某种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很多领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强调个人的特质性,关注人的个体发展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系列的行为也为“麦当劳化社会”这个铁笼开了一扇可以越狱的窗。


 社会的麦当劳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