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机中的间谍

出版日期:2011-12
作者:[英] 吉隆·奥哈尔,[英] 奈杰尔·沙德博尔特
页数:212页

内容概要

吉隆·奥哈拉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的高级研究员,除此书外,他还著有或合著有九本关于科学、政治与社会的书。
奈杰尔·沙德博尔特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是2006—2007年度英国计算机学会主席、网络安全公司Garlik首席技术官、网络科学研究计划的主管之一。他还是一名注册心理师和一名注册工程师,并且是许多国家科技委员会的委员。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正在消失的身体  个案研究:从现金到电子货币第二章  监视社会  个案研究:英国的身份证第三章  计算机安全遭遇人类愚蠢:隐私增强技术及其局限性  个案研究:有关隐私管理的各种理论第四章  蛮力的力量:摩尔定律与实践隐匿性  个案研究:科学、犯罪与数据第五章  问题在于链接,蠢货:因特网、万维网和私人化空间第六章  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博客:Web 2.0  个案研究:数据库“混搭”第七章  他们通过窥探征服世界:审查、决定权隐私和意识形态隐私  个案研究:“下对上的监视”第八章  智能微粒与混合现实:泛在计算技术  个案研究:电子标签第九章  大家准备好,这里是圆形监狱

作者简介

我们正在进入一种新的、全球性的过度监视状态。这很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对隐私的理解。当我们在工作和娱乐方面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电子活动会留下可以用来追踪我们一举一动的数字脚印。在我们的汽车、电话甚至咖啡机中都可能隐藏着可以进行无线通讯的微型计算芯片。它们可以成为微型证人,并构成强大的监视网络,而这一网络的行为可能会非常复杂,具有智能和侵略性。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这些智能网络是否会被政府、罪犯或恐怖分子用来侵犯隐私或者实施犯罪?我们是否值得为获得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牺牲我们的隐私?
本书真实地揭示了从监视摄像头到博客的各种新技术在多大程度上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并探讨了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够防止我们的隐私在数字时代的终结。


 咖啡机中的间谍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慢慢读,很有意思。
  •     三联新知 丛书,间谍无孔不入,好书
  •     翻译的略显晦涩
  •     很无聊
  •     本以为可以在书中得到关于如何保护隐私的解答,但没想到这居然是一本普及互联网技术的书。很悲观,如果不想被别人滥用你的隐私,你只能不上网不用手机不用信用卡不办事不出门
  •     还挺喜欢作者这种调调的~ 还若无其事的植入了作者之一的公司的广告2333
  •     话题很古老,但是的确值得注意,尤其是一些什么都用手机绑定的傻逼
  •     美国参议员Debra Bowen:如果有一天你意识到你所穿的内衣会报告你的行踪,那你会怎么做? 考虑到这个参议员叫de-bra,笑点还是很奇怪的
  •     这本书啊,英国人写的,读出来不那么流畅,有种读论文的感觉.同时比较浅显,貌似给非IT系统的人瞧的(当然即使这样中间讲加密的部分我也没有完全去理解原理).不过可以一看.读完再加点总结吧.
  •     书中的那些技术和主义让人眼花,对我就像说明书一样,倒是书名和副题易于理解。
  •     科普读物,技术在日益模糊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扮演的角色。部分翻译需要更新,比如第八章对物联网的翻译还停留在过时的“泛在网”阶段。臆测第七章关于互联网审查的内容中删掉了很多关于中国的部分。
  •     内容与黑镜很像,值得一读
  •     软文一样的存在
  •     文科生表示不甚了了。。权当科普了
  •     平常人可以作为了解。
  •     你觉得世上还有隐秘可言吗?
  •     如果按照书中提到的摩尔定律,这本书描述的世界已然是完全的过去了,此时此刻的变化肯定也是作者没有想到的。最后的一章有点儿水。
  •     非IT界读这本书是有些晦涩的,特别是一些介绍编码与计算机网页、加密工作原理的部分。对写论文还是有些用处的。
  •     看着看着才发现,原来是本IT书…没点基础看不太懂哇
  •     叙述枯燥,信息量低,08年前后出的书,还炒摩尔定律这样的冷饭凑字,有价值的章节不过二三。
  •     喜欢新知文库
  •     前两章好看,后面的知识过时了
  •     很喜欢这套书,都是学者的用心之作,角度很好。
  •     如题 没有那么吸引人
  •     本书对网络时代隐私的判断是中肯的。可惜的是,我最关心的对网络隐私本身的分析和解决之道谈得还是有点少,看得不过瘾。
  •     作者明显不熟悉GFW,他竟然认为封一个代理要好几天,GFW现在可是用机器学习和向量机能在协议层封锁vpn,找到公开代理也就是简单的穷举就可以了
  •     两个人一定的技术背景,让涉及具体技术的片段不是那么空泛。
  •     这书名起得好。内容嘛,我并不太关心。对于我这样的小百姓来说,除了与安全有关的信息之外,没什么可担心的隐私会被泄露。
  •     隐私权很重要
  •     一本好书 值得阅读
  •     某种程度讲,本书所提及的担忧到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今天在大多人眼里已经变得习以为常,更多的人(特别是90之后的人)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暴露,作者在七八年前的经验时至今日已经变得过时抑或陈腐,得益于技术发展带来的互联网高歌猛进(就连苹果也已经到了第六代)的今天,我们当然应该继续探讨当下的互联网隐私问题,开放和共享是现时的互联趋势,以致物联网也在各大公司的未来规划中崭头露角。如何划分隐私和公共空间?如何管理和监督?用户如何信任的交出自己的私密信息?这些问题依然有价值,当然就国内目前的大局域网而言,依然相对外部安全,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在个人与大公司之间的对抗中掌握优势。如此而已。毕竟,这种对抗并不是传统的你死我活型,而应该是互益共生以求长存并实现需求目标的最大化的。愿互联发展之路繁盛,个人主义辉煌。
  •     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生存的质量与乐趣是提高了还是正在被无形剥夺,也许读物本书你会有自己的见解。反正我觉得“隐私”在今天以致可见的将来难以保障,很恐怖的。
  •     社会越发达,隐私便越少。
  •     以为会从伦理上讲,看了一半一直在讲技术,以为会一直讲技术到底,又掺上了伦理。总之就是技术无罪,怎么用技术才是关键,再怎么说坐在电脑后面的都是人。但是技术改变生活,这确实又是不可否认的。
  •     技术发展的洪流,隐私也在极力维持自己的那份所有地。
  •     翻译有点问题,但是书本身还是不错的,对于研究隐私法还是有点帮助。
  •     在315晚会爆网易事件后,再看这本书觉得网易真冤。
  •     内容意思不大,有些启发意义,但是发现了几本书,还行
  •     咖啡机中的间谍
  •     好无聊
  •     新知文库的书果然够劲,增长知识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隐私概念的重新定义
  •     这么有趣的课题,居然写得这么无聊,先前随便读的密码学扫盲书都比这个有意思
  •     内容太多已经变成了现实,要是早二十年,作为寓言倒还有些意义。仍然是只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反思,而没有改变进步所带来弊端的策略,那也就没有推荐的价值。
  •     被书名吸引了买这本书,主旨讲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隐私边界。成书于08年,每章后的个案研究虽然现在看来已然有些过时,但某些担忧的确在现在愈演愈烈。想着平时和同事闲聊时对于现在各类新技术平台与个体生活结合愈加紧密下产生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的对立统一的看法,也许永远没有定论。而在职言职的角度,要去思考的是如何去拥抱这个大数据并带着无形的镣铐跳舞。 另外美中不足的是作者花了1/3的篇幅在讨论各种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背景知识固然需要但对普通读者太枯燥对专业读者有略显啰嗦。
  •     新知文库,一直在买。
  •     三联的这套新知文库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不知是我的阅读水平太差,还是书的内容太深奥,反正我就是一个字:晕!
  •     这本书的书名取得是如此之好,以至于让我在书堆中多看了一眼。买回去读完之后发现全书最值得一读的就是这个标题。了不起的书名!了不起的文案!
  •     灰常有趣~
  •     真心不错的一套丛书,推荐各位收齐。
  •     新知文库经典系列 必须支持和购买
  •     顶着三联书店新知文库的帽子,和一个非常热门的监控与隐私的话题,吸引读者的角度和方法确实不错。但细读下去,发现其实内容很混杂、很凌乱,缺乏体系和核心观点。也就仅能当作消遣的时候,随手翻翻。
  •     拿积分的飘过,哈哈。
  •     未来将是一个没有隐私的时代
  •     为了写论文,假装读完了它。 其实挺好的,起码结构清晰。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不懂为什么评分低。
  •     ……挺不好读的
  •     连咖啡机的芯片都能出卖我们, 个人隐私真的终结了么...
  •     跟“咖啡机中的间谍”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     这一本开始看了一部分,还不错。
  •     技术与隐私,挺有意思。
  •     作为阴谋论爱好者蛮可解颐的读物,只是这方面更新周期太快,两年前初版的此书看到我们眼里已有过时之嫌
  •     知识性与趣味性兼有
  •     文理双修的话题都很难写作(或翻译),本书的翻译不行……
  •     很无聊的肤浅罗列,没有任何解决思路的探讨。
  •     新知文库的书适合在书店读完,本书立意不错,就是有点头重脚轻,解决措施谈得很表面。还不如专门以编年史顺序谈人类隐私,不过这样好像也不能叫新知文库了……
  •     在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信息技术对隐私影响的时候,我们已经离不开了信息技术,这对中国隐私保护立法而言滞后的不止一点。而技术的进步发展,不断侵蚀隐私空间,隐私的终结也不是科幻。
  •     跟咖啡有毛关系啊!
  •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严肃,属于思辨、综述类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间谍故事书,也有一些案例,总体来说在新知文库中算偏抽象的了。PS:不知不觉,三联的这套新知文库已经出了三十几本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一本不拉的全部收齐了,一般来说此类科普文化著作容易犯的毛病不外乎两种,一种过于浅显丧失了基本的科学性,一种是过于严肃,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三联的这套书在这两者之间把握得比较好,首先是选题好,都是国外较新的著作,其次是反应流畅,让人饶有兴致地一口气气读完,推荐文艺少年们备一套装B用。
  •     因为对这套书的其他基本还评价不错而买了这一本,发现并不怎么样,全无趣味和新知识。上当。
  •     题材不错,但内容可能写作时间较早,案例少了些更经典的
  •     现代电子技术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
  •     叫这个书名我还以为会有不少实例呢,结果都是空话,泛泛而谈地讲网络给隐私造成了危害,但又没有提出什么解决之道,也没有什么实例佐证,挺无聊的。
  •     其实就是注水后的华尔街中文上的那种介绍文章,和书名没多大关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