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业与社会排斥风险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青年失业与社会排斥风险

出版社:学林出版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807301592
作者:曾群
页数:258页

内容概要

曾群,男,1976年生于上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社会行政管理、质性研究方法。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一章 研究问题初探    第一节 上海青年失业问题:现状与研究     第二节 研究本土化与扎根理论方法:初步设想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再探    第一节 失业社会性后果的含义    第二节 社会排斥与失业社会性后果    第三节 研究问题再探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扎根理论方法简介    第二节 研究设计和过程    第三节 研究质量第二部分 研究发现  第四章 福利经历    第一节 失业保险:制度性排斥    第二节 低保制度:家庭责任与个人义务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个人经济状况    第一节 社会保障:消减绝对贫穷    第二节 家庭依靠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消费、娱乐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 家庭消费    第二节 个人消费、娱乐与时间安排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七章 社会交往    第一节 社会孤立风险    第二节 情感性关系与积极应对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八章 人生转型    第一节 居住转型与家庭转型    第二节 自力更生、“扎台型”与反哺——中国变化下的青年人生转型    第三节 本章总结第三部分 讨论与总结   第九章 讨论    第一节 青年失业与社会排斥风险    第二节 国家、家庭与社会政策  第十章 社会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总结  参考文献图表目录  表1.1 上海失业青年研究状况  表1.2 我国失业(下岗)青年研究状况  表1.3 我国综合性失业研究状况  表3.1 为本次研究提供资料的上海失业青年简介  表5.1 2004:年上海失业保险金标准(单位:元)  表5.2 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年)  图2.1 1990—2003年上海三类产业产值比重  图2.2 1990—2003年上海GDP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与城镇登记失业率  图9.1 社会政策中福利支柱的理想模型  图9.2 失业青年与福利支柱的现实模型

作者简介

本书使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上海青年失业的社会性后果研究,探讨我国这方面的社会政策是否促进了社会融合。研究问题是:失业对于上海青年的社会融合有什么影响?在这些影响形成的过程中,国家福利制度和家庭制度起了什么作用?研究发现,上海失业青年在获取国家福利、经济状况、消费、娱乐和时间安排、社会交往以及人生转型等方面面临社会排斥的风险。其原因在于,我国社会政策以系统融合为先,国家将失业保障责任分摊给家庭,同时缺乏支持家庭的政策以确保和促进家庭保障功能的实现。因此,家庭成为保障失业青年社会融合的主要社会制度。但家庭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绝非必然,依赖于家庭经济资源、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和家庭关系等诸多因素的良性互动,是“协商”的结果。当家庭失灵时,失业青年势必处于社会排斥中。研究建议,中国社会政策目标应系统融合与社会融合并重:确立权利与义务公平对应的社会权利观;制定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以及采用“ 新社会政策”视角,扩大社会政策的干预范围。 
本书行文流畅,结构脉络严谨,文献回顾全面,理论应用恰到好处,对有关观点的论述独特新颖。本书的出版不但填补了我国学术界对失业青年的相关问题和需要的认识的空白,亦为进一步应用社会排斥理论以探索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图书封面


 青年失业与社会排斥风险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