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之变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新旧之变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309066531
作者:孙郁
页数:308页

章节摘录

我被《约翰·克利斯朵夫》迷住了。这里的一个人物多少让我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我无法和他相比),不妨说他是个逆境中不甘沉沦的强者。在第一册中所展现的那种天真、纯洁、无私的品格,真像个童贞的男儿。他的情欲、爱情、对人类从不衰竭而执著的追求的爱心,只能用高尚二字言之。他对皮阿娜纯洁无瑕的爱,写得生动形象。虽然他对阿拉的爱是一种对死去的皮阿娜的爱的继续,其中不免夹杂些本能的表现。但无论怎么说,他的一切行为都是贞洁、淳朴的。当他得知阿拉同自己的弟弟有那么一点暖昧、甚至肉体的关系时,他简直从爱的天空坠入了窘苦之境。他绝望了,迷惘了,只好从堕落者的队伍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刺激。他学着父亲的样子酗酒,用近于疯狂的精神苦汁来摆脱人生中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与他初恋时被妮娜母亲无情奚落是大不相同的。他恍然走到了现实的土地,悟出了人间那么多玄奥的不曾知的秘密。他觉醒了,开始在苦难中奋力跋涉,去寻找生活中更美丽的光芒。罗曼·罗兰的叙述语言随意中夹杂着大自然的景致的描摹和恰如其分的比喻。他用诗的语言剖析人的精神世界的各种情感。豪放而不显空泛,细腻间杂着粗犷,浓郁的色彩融合着恰当的解说。生活、人、自然都成了他画匠般的手里任意涂抹的存在。请看他在描写弟弟奥里维第二次投考去看榜的一段:最后揭晓的日子到了。录取新生的榜是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的走廊里的。安多纳德不肯让奥里维一个人去。出门的时候,他们暗暗的想:等会儿回来,事情已经分晓了,那时他们或许还要回过头来惋惜这个时间,因为这时虽然提心吊胆,可至少还存着希望。远远地望见了巴黎大学,他们都觉得腿软了。连那么勇敢的安多纳德也不禁对兄弟说:“唉,别走得这么快啊……”奥里维瞧了瞧,勉强推着笑容的妹妹回答道:“咱们在这张凳上坐一会儿好不好?”他简直不想走到目的了。但过了一会儿,她握了握他的手:“没关系,弟弟,走吧。”他们一时找不到那张榜,看了好几页都没有耶南的名字。终于看到的时候,他们又弄不明白,直看了好几遍,不敢相信。临了,知道那的确是真的,是他耶南被录取了,他们一句话都说不上来。两人立刻往家奔去:她抓着他的胳膊,握着他的手腕,他靠在他的身上:他们几乎连奔带跑的,周围的一切都看不见了,穿过大街险些被车马压死……真是惟妙惟肖。各自复杂的内心的流露,甚为传神。作者妙在不去写心理,而是行动。倘若在这里来一段心理描写,显然就拙劣了,一方面会延长情节正常发展,另外画面感又会显得不够,只两句对话,一个动作,一系列的东西都尽在其中了。

前言

李辉先生嘱编辑一册三十年自选集,答应之余便是一番感叹。二十多年前我们见面时彼此还是个青年,现在自己竟也华发满头了。五十岁后才真的感到生命的速度,遗失的与遗憾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时候自然要有记忆的回溯,要留下一点什么。但人到了只会回忆的境地时,大概就真的有些衰老了。所以,在编辑这本书时,自己并没有多少兴奋,好像觉得身上的东西更沉了一般。我发表作品是在1976年10月,第一篇稿子是刊登在县文化馆的小报上,恰是庆贺粉碎“四人帮”的诗歌。那时候的文字不能说是文学,不过是颂圣一类的东西,而且很是真诚。真的学会自己默想的文字,是80年代初。在日记里有零星的记载。但也是带着镣铐的样子。大约在1983年,忽地喜欢上西方哲学,一面又在读当代的小说,于是开始了所谓文学批评的尝试。感谢《当代文艺思潮》、《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评论》三个刊物接纳了我幼稚的文字,这三个平台影响了我后来的选择。80年代,我从东北向各地投稿,不认识一个编辑,但他们的认真,让我感到了一丝丝温暖。搜集年轻时代的文章,觉出我在那个时代的痕迹已不再可能复出了。人不能脱离时代,我们都是社会的产物。对我自己来说,从来不是先知先觉的人,如果说还有点什么思想,那也是别人启发的结果。读书与读人,都会留下痕迹。这本书就是一个痕迹的汇集,连自己也觉得,可拿出的货色真的不多。书读多了,挑剔自然增加,也就会感到先前对历史的看法是朦胧的时候居多。一旦了解真相,才懂得文字里的幻象太多,人生不过如此,只是被政客与文人弄复杂了。我后来才知道,读书与读人是不可割裂的。考察历史的细节,才是重要的。而我们的历史道德的涂饰过多,要进入现场,真的难之又难。而且要命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早就被训练得方方正正,用的是格式化的形式看人看物。真的世间是不能格式化穷尽的。康德就看到了这一点。到了海德格尔那里,有限性被深思着,我们终于可以了解精神的复杂意义。

内容概要

孙郁 本名孙毅,1957年出生于大连。文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百年苦梦》《鲁迅与胡适》《文字后的历史》《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在民国》《鲁迅藏画录》《混血的时代》《鲁迅与陈独秀》《张中行别传》等。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一九七八
给马雅科夫斯基
一九七九

一九八〇
无题
一九八一
第一缕晨光
一九八二
预言
一九八三
读书笔记
一九八六
人之惑
一九八八
巴金: 反抗与忏悔
一九八九
痛苦的轮回
一九九〇
读《野草》
一九九二
沉重的穿越
血色的圣火
一九九四
城南夜话
一九九五
凝视东北
一九九六
身后的寂寞
一九九七
从纯粹到杂色
章太炎先生
“遗民”歌哭
写在人生边上
一九九八
自由的元素
一九九九
自由的写书者
二〇〇二
旧京记忆
二〇〇三
陈独秀的学问
二〇〇五
关于周作人
写作的姿态
二〇〇六
贾平凹的道行
文学史的深与浅
儒的是与非
木心之旅
二〇〇七
新旧之变
东洋的流彩
二〇〇八
文人的分与合
志怪与录异
西洋旧梦里的陈衡哲
从“度苦”到“顺生”
附录一:三十年旧迹
附录二:读读想想

编辑推荐

《新旧之变》:生命历程的睿智表达 自由灵魂的深情歌唱陈家琪 陈嘉映 陈建华 陈思和 甘阳 葛剑雄 葛兆光 何光沪 何怀宏 江晓原雷颐 李公明 李辉 李庆西 林贤治 钱乘旦 钱满素 钱理群 秦晖 孙郁萧功秦 许纪霖 徐友渔 余中先 查建英 郑也夫 止庵 周振鹤 朱学勤 朱正琳倾情推荐一份执著,一份眷恋;一种信念,一种姿态特立独行的思想者 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特殊时代的特殊际遇,转型时期的独特思考当代知识分子群体三十年心灵史的集中展示

作者简介

《新旧之变》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图书封面


 新旧之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学者孙郁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过钱钟书在《读<拉奥孔>》里所说的:“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他显然是服膺于这种论断的,且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躬身行之。我们看孙郁的著作《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在民国》、《混血的时代》等,绝无高头讲章般的唬人气势,而是以类笔记体扎扎实实地探幽文史中的“木石砖瓦”,虽沉静却不避锋芒,虽似漫谈却指向整体观,可说是“学术之道”与“文章之道”的一种交汇。《新旧之变》作为孙郁的三十年学术研究自选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清他这种研究思路的形成与脉络。应该说,在孙郁学术道路的早期,他还未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试笔的学术文章亦未见太多的特色,习语及术语的泛滥使其区别度不大,随时可湮没于芸芸众生中。不过,即使在这些早期作品中,我们也可察觉出孙郁对文学作品之幽微处与作家创作心理的兴趣,他不自觉地以文字向这些领域探幽,尽管因功力未逮难以尽如人意,但其试探已昭示着以后的方向。潜心于鲁迅研究是孙郁学术道路的重中之重,因为有了这个中心,他之后的几乎所有学术兴趣点都是以此为发始之源的,周作人、胡适、陈独秀,民国的文人学者,以至对当代作家张承志、贾平凹、王小波等的研究,都覆盖着鲁迅的巨大身影。这在现代文学研究中,似乎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鲁迅作为深邃的思想源,不仅具有丰厚的研究价值,而且以鲁迅做参照系,他周围以至后世的文人学者均可显现出折射度不同的色彩来,足可启发研究者的思索与探究。于是,孙郁由鲁迅研究及于胡适、陈独秀,及于周作人,又由周作人及于苦雨斋的跟随者俞平伯、废名、曹聚仁等,一直延伸到当代的张中行,灰蛇伏线,其来有自。我们可以看到,他关注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既不是“崭新”的,也不是“陈旧”的,而是介于“新旧之变”中。不是崭新的,就不能无负担地拥抱新的时代;不是陈旧的,也不能无保留地沉湎于昔日的荣光余晖中。“新中有旧,旧中夹新”,“外来的与固有的东西又是还处于碰撞的状态,间或还显出错杂、凌乱的排列,不过以我的看法,恰恰是别别扭扭之中,诞生了罕有的生气。”有着如此的认知,孙郁显然是抱有“了解之同情”落笔于这些民国人物的,因之,严谨与温润、公正与平和并存,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本真。孙郁的评论方式,长处不在于理论演绎,而是感性的“印象式”。如说周作人,“看他的旧文,印象是才高,识深,有诱世之处。精神深处是个绝望而消极的人,却又常常不甘于绝望与消极。……在清美的背后,是肃穆寒冷的冬夜,那有限的热力终于还是被无光的灰色吞掉了。”并无晦涩的学术术语,评论者一任自己的感性流淌,捕捉住研究对象的创作核心处与精神幽微处,以富有弹性的文字书写之。文学评论有许多种写法,但终究离不开文学鉴赏这一中心点,如果仅仅忙于卖弄理论范式,对所评论作品之优劣特点无甚感觉、不置一词,未免就是舍本逐末了。在这一点上,孙郁是“老派”的,他宁可不急于构建宏大的体系,也不愿舍弃那扎扎实实的“木石砖瓦”。他的文章颇似六朝散记,状人论物,往往一针见血,神形兼备,于内敛中将事物的核心渐次剥露了出来。即使是学术专著,也不取高头讲章体,而是将历史资料与自己的看法融汇到笔记体的文字中,不做断语,娓娓道来,我们读之,少却了距离感,似乎与“新旧之变”时的人物处于同一片气息之中了。自然,孙郁的这种言说方式,未免是寂寞的,因为无耸人听闻之语,无尖酸刻薄之态,难以吸引太多人的注目。不过我想,此种诚实温文且饱含忧虑关怀的寂寞独语是对得起“新旧之变”那一代人的,因为其时的矛盾纠结、忧患心灵岂可以喧嚣浮夸的文字再现?孙郁文字的安静与温润,给了民国的文人、学者或斗士一块栖息之地,于历史的斑驳迷离中,推开一扇窗,展现昔日的旧梦与记忆,以鉴当下的现实。在如今,对一个学者要求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掌握灵动的汉语,似乎已是奢求。这对比鲁迅、周作人、胡适那一代,已变成一种反讽。而我喜欢读孙郁的学术著作或随笔集,除去见解与情怀,即在于其语言之美,这种美并不在于所谓的流畅优美,而是“涩”与沉郁。这不能不说是个值得玩味的事情,因为孙郁的学术道路重心起自鲁迅研究,但他的文字风格却似乎并未受鲁迅太多影响,我从“三十年集”中逐一读来,眼看着行文渐渐成熟、定型,却是知堂的味道了,不得不叫人惊异于知堂影响传之弥远。显然,孙郁在文学气质上与苦雨斋一脉是相合的,从他对周作人的研究、对苦雨斋门徒文集的整理以及与张中行的交往并为之做传,可以清晰地看得出来。当然,孙郁的文字风格虽有此脉络可循,但他自己的着力融汇亦不可小觑,或许有对六朝散记、明清小品等本源的追溯,以及对于百家的学习,孙郁行文虽为完全的书面语,却摒弃了翻译体的别扭,学术文章无学术腔,极有弹性,表现力很强。于是,那些在“新旧之变”中的寂寞独语,愈发濡染了内敛和温厚之色了。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本书多是性情文字,作者虽担任鲁迅博物馆长,但他更接近于周作人一脉,打开书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名士风、士大夫气。
  •     放映了作者的思想历程和思路
  •     这一套书 加油额 期待看到更多的名家名作……
  •     酒窝爷爷的格局,不在现在,而在过去和将来
  •     从时间流变的脉络里才能看到人思想的衍进和复杂呀
  •     一辈子出这么一本,就够了。
  •     风格鲜明的批评家
  •     作者写诗的水平我实在不干恭维,内容是按时间排列的,感觉从后往前看的话评价还能高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