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澜集》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看澜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309066227
作者:葛兆光
页数:237页

看澜集:风行水波始成澜

初见《看澜集》三字,有些被吸引,只是不知这一书名因何而起。小波曰沦,大波为澜。这个册子是所谓“三十年集”中的一种。难道葛先生欲借以表达搏击学海三十年的豪情和回望来路的淡然?集子依编年体成书,三十篇文章,有求学回忆、有读史札记、有学术论文、有游记随笔、有文集序言、有学术演讲,谈史论文、言事写心,特色并不鲜明,颇有杂集的嫌疑。而且,集子的文字品质也不甚平衡。第一篇文章回忆1978年从贵州往北京上学的情景,葛先生说是为了编这个集子特意补写的。或是年代久远的缘故,文字缺乏细节感,与该书中的两篇日本纪游比较起来,行文有些仓促。接下来的两篇读书札记,颇有洞见,可惜文略不具。全书的失重感,似乎有负本书系策划者所言的记录“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三十年的精神姿态了。当然反对者会说,这些文章不正可体现葛先生学术成长的真实心路历程吗?确实如此。但作为对葛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非常尊重的读者,其实期许更多的应该不是所谓真实,也不是所谓成长,而是经过时光和学识过滤的覃思。以葛先生的才力,现在去回首过往的路,特别是刚刚踏上学术之途的那个岁月,其形诸笔墨时应能更丰满,更富于启悟。虽略感遗憾,不过集子却有一条引人深省的内在脉络。《学术的薪火相传》说的是1930年代清华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这篇文字后来成为《学术薪火:三十年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科毕业生论文选》的序言。相对于时下本科毕业论文的苍白和纷扰,那时的清华学子既悯时忧国,又潜心学术,既眼界开阔,又细致绵密;那时的导师既严厉忧虑,又温厚宽和,既舐犊心切,又一针见血。葛先生激赏其时师生对学术之执著,更关注大学精神、知识尊严的守护和延续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在前面的两篇文字中就已有体现。《吾侪所学关天意》是一篇旧文,但讨论的问题可谓千古一脉的。传统士人依违于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其冲突与痛苦在吴宓、陈寅恪二先生身上亦有深刻烙印,他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了真正的知识分子“问道”之途的艰难,他们对精神的追寻、对信仰的执著、对学问的专一,是对古代“问道”传统的自觉承传,其学术史和思想史的价值应该是永恒的,只是于今似已难以为继。葛先生在《运化细推知有味》坦露了这种忧虑。当学术成为一种谋生手段甚至生活负担而不是心灵归宿的时候,我们又如何能指望“问道”精神靡然风从?孟夫子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但葛兆光先生却不愿在这个集子中告诉读者三十年学术生涯的诸多感慨。其实葛先生又何尝只是一个看风景的人?“飞扬颇恨人情薄,寥落终怜吾道孤。”今日此时,问学途中的落寞与孤愤或许无多,但对“吾道”的失望与坚守应该是一直并行不悖的吧。

自制

没想到与葛兆光的相遇会这么晚。一直以来我错过了这么优秀的一位学者的作品。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将他与另一位葛姓学者葛剑雄混淆在一起,甚是惭愧。很谢谢豆瓣,也很谢谢Fateface,也就是这本书第一篇书评的作者,正式她的推荐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才有了这样的一次阅读体检。我喜欢书中的那些文字,也喜欢能够写下这些文字的书生。而且是一种很强烈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仅是书中的那些观点,而是一种性格特质。借由葛兆光的文字产生的直观的作者形象中有之中有一种特质就是一种自制,或者说是写作时的一种自我警惕与自我审视。这一点我觉得是当代中国人文学科的学者中比较少见的。他的文字相对来说是比较冷的,很难由这本书的阅读而获得一种心潮澎湃的体验。但是却会激起许许多多的思考。在我有限的阅读里面,不少当代学者随笔与杂文都是呆着一种很强烈的情绪,尤其是新左派学者与自由主义的右派学者的文章,大量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行的表达,总让我有一种不安,深怕一切会脱离理想,而走向疯狂。葛的文字虽然也包含有大量的批判性的表达,至少在这本书里是这样,给人的感觉确实有理有据,但没有要揭竿而起的冲动。我喜欢这样一种相对温和性的表达,而讨厌以暴制暴。我不觉得声嘶力竭就能振聋发聩,太过强烈与极端的东西可以作为一种思想表达,但是成为行动恐怕会引起灾难性的结果。我喜欢这样的学者,并没有太强烈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情节,要去教育群众,要去引领社会的变革。他首先是在自己的那一亩半分田里做出一番成绩,实现对于真理的追求。然后以自己扎实的知识积累反照生活的现实,以实现一种有深度有依据的批判。当一个人有足有的知识积累自由,如何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恐怕是每一个人文学科的学者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

改变我命运的一篇文章

看目录,赫然看到1994年那年选的是《运化细推知有味》。这篇文章当年登在《读书》上。同学的姐姐比他大好几岁,买《读书》看,这位同学常把姐姐的《读书》拿来学校当闲书看。我们这帮高中生囫囵地读着这些深奥的文字,揣摩着这些陌生名字后面的“文化资本”──当时还不知道这个词,不过想来这个词用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恐怕十分贴切。而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命运。虽然那是写的佛学研究,我对佛学也无甚兴趣,但是葛先生描摹出民国学人那种代代相继的治学精神,让我心驰神往。生命如此短暂,我一直迷惘着不知道如何挥霍这有涯之生,就好像少年人骤得横财,不知道怎么花才好。这篇文章仿佛为我指明了一条通往永恒之路。后来读书多了,才明白,那就是所谓的“超越性”吧。一年后,我报考文基班,也只是受此文末“薪尽火传”之勉。直到现在,我的理想仍是守先待后而已,不离这篇文章宗旨。不知道多少人看这篇文章会感动,会受到召唤。在这本集子里看到这篇并不出名的文章,甚至都说不上是学术论文,我非常激动。不管是不是葛先生自己选的,至少说明这篇文章是他学术脉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意味着,冥冥中我仿佛也踩着前贤的足迹前行。十几年过去了,我竟还走在这条道上,希望再过三十年,我也有资格说句“运化细推知有味”吧。


 看澜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