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成长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心理疏导 > 妈妈成长记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33451028
作者:陈洁
页数:280页

一本好关键的育儿书

本书与其它育儿书的区别是它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你是要一个精英孩子,还是一个能爱妈妈,爱爸爸,懂事的孩子。第二,这两种最好和二为一。我想,打做妈妈的第一天,没有人会承认自己的孩子最好完美无缺,那太缺心眼,但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要求孩子完美的欲望是我们深埋心底的。所以,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就会变成一个为工作生活种种焦头烂额的妈妈稍微发现孩子的不如意表现就会变成一个魔鬼,它会吼叫,打人,自责或抑郁。那,请问,你为何不去向上司吼叫,发泄,你不敢,只好压在心理,什么时候,妈妈们才能明白,孩子需要一个懂得明明白白沟通,而且时时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又能做出调结的妈妈,那孩子才有可能变成一个懂事理的成人。如果不夸张地说,读懂自己,读懂他人,尊重对方,其实才是做一个合格的妈妈的基础。本书为我们细细的解释了一个母亲为人母的过程的自省和追悔,的确知易行难。高学位,善学习都抵挡不了人性格中的自私,图省事,霸道等等的浮出水面,毕竟,我们的需要与孩子的需要真是两根平行线。我们自身的一切全都会在孩子身上浮现。你可以选择发泄,(短视的妈妈将为此付出代价。),你也可以选择独立思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温和外表下,事事明断才是我心所向。

活着的诠释

我觉得很好! 感觉自己找到了差不多类型的 很容易理解她! 人生在世 总要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找到了 我想她也应该找到了吧!

被孩子雕刻

还没有成为妈妈,却已经幻想可以成为妈妈的自己。我想,以后,成为妈妈,一定会成为我的第二次生命。第一次,是爸妈给我的,第二次,是孩子给我的。写得非常非常好。好过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好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走》,好过我看过的其他关于做母亲的书。

多么有心的妈妈啊

《妈妈成长记》中的“小秒针”有一个可爱的妈妈,一个立志为孩子写书的妈妈,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女孩子向为人母的生涩、艰难转变和悉心、勤奋的探索,虽然其中充满了自责,更充满了教子相夫的智慧,特别喜欢那封给孩子的信,那是可以给天下父母看的绝好文章,我们所能寄托子女的,在你的笔下理性而深情,虽然我们常常不乏龙应台式的感叹,所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但我们还是要在他的不确定、未成型阶段中尽到我们的心力,让他的一生走得稳些、再稳些。

妈妈的成长笔记

【写在看书以前】{学龄前}当父母其实很简单,生孩子是原始人都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一句“打是亲骂是爱”就可以让孩子对你的管教服服帖帖,谁不是父母"辛辛苦苦拉扯大的",既然养儿育女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这又谈得上什么伟大呢……当父母的确不难,然而,当好的父母却是不容易的,当一个坚定的"父母无恩论"者尊崇的父母更是艰难。我的父母是很优秀的父母,他们很少对我使用中国父母常放嘴边的那些无聊的老话,而是给我独立空间自由时间自己来反思,然后心平气和的三个人坐在床上聊天。小孩子总是希望立即得到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判断结果,父母为了显示自己在孩子面前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也总是给与孩子一个简单直白的解释,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又何来非凡的创造力呢。事实上,很多孩提时期的提问,都是非常经典的哲学问题,它关乎生命本质,关乎人类的终极关怀,涉及基本的价值观,越是常识就越没有因果,越值得深入探讨。父母可以在孩童学会写字之前,帮他们把有趣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到孩子掌握学习方法以后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学龄后}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就好像名校毕业的父母培养的小孩很少产生厌学情绪,孩童在幼年时期没有世俗功利的观念,不可能产生名校情结,要让他们热爱知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展现受教育者的睿智儒雅。事实上,类似学什么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我也是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才慢慢搞清楚,要想孩子摆脱应试教育导致的毫无灵感的思想和空洞贫乏的语言,早日具备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既不迂腐盲从,又不脱离主流,顺利通过体制内选拔,父母真的有太多需要总结的东西。看到豆瓣上竟然有一本普通人写的育儿书得了9.7的高分,我很是好奇,才翻了几页,等我慢慢把书摘和读后感添完。【书摘】①这个世界充满了成人的声音,他们炫耀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成果,好像一个画师夸耀自己的作品。殊不知,不是画家运用颜料决定了画作,而是这个世界的色彩决定了画师。孩子们塑造了一个个母亲和父亲,如此伟大的劳作却默默无闻。我在这里要记录和纪念的,是我毕生最重要的成长史:我被孩子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刻骨铭心,弥足珍贵。②以前倚马可待的写稿如今成了张飞绣花般极艰巨的一件事,我没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能自如的调动词汇、组织表达,要么言之无物、要么词不达意。我体内似乎有一个无底的黑洞,把我的种种思想、情绪和感受统统吸进去,直到把我抽空成一具空壳。如果不是特别的刺激,我便整天麻木呆滞、神情恍惚。一切都不再属于我,我丧失了自己一向引以为自豪的意志力,而被一种外在的强大力量所掌控。③对孩子来说,大人是绝对的权威,但是如果所谓“权威”的意思就是可以滥用权力的话,如果大人仅仅因为他是大人、比孩子力气大、有权威,就可以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话,那么孩子所追求的也就是这些了。他不能够、也不需要理解大人,只要服从、同步就够了。这助长了孩子的非理性、不谋求沟通、暴力倾向和对世界的敌意。所以不难理解,这样的孩子一旦有了权威,他就可能用他的逻辑来衡量全世界。④人最大的罪过是让他者降临人间。这是宇宙运行中最大的不公正:自己做的事,让别人来承担后果。将他者强行拽入人世,平白地让他承担为人的一生。为了弥补这错误,就要养他育他爱他宠他,指望他活得好一点。多少年来,学者们总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出于种族繁衍的本能。我更认为,这种爱其实是出于求赎本能。对自己行为的弥补和救赎。人类从长远来说,会逐渐淘汰各种思想和行为极端的基因(比如反骨的基因、深刻悲观的基因等),整体上趋向于平庸和常态,从而越来越适于生存。注意,平庸并非无能,而是不要太能,也不要太弱。这个世界,属于平庸的大多数,比如我辈。⑤我但愿家中的书能吸引你和感动你,还有大自然的壮丽、人性美好的一面。妈妈要求你学一点天文学和历史。它们最根本的作用,不是增加知识,而是帮助你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理解人生和世界。我希望你能掌握两种以上谋生的手段,之所以要两种,是因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和非正常情况下,谋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而你不一定知道你所生活的社会和时代会发生什么剧变。【关于常识】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观念,应该相信什么,如何待人接物,否则就会遭到怀疑,不容于众。这些社会规范有的是用法律条文明文规定的,更多的是在一个庞大的伦理和实践的判断体系中本能的遵循的,这个体系叫做“常识”,他命令我们穿什么衣服,采用什么理财标准,尊重什么样的人,遵守什么礼节,以及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如果对这些规范提出疑问,就会被视为怪异,甚至故意挑衅。常识之所以被悬起来而不容质疑,是因为人们把他的判断都视为天经地义,不必加以审视。然而独立思考者,就是敢于怀疑和批判旧价值的人,注意,这种思考在大学校园里是值得鼓励的,它让你第一次觉得摆脱了奴性和束缚,找回了本真的自我,但是,大学是这个社会唯一自由的地方,出了校门,你必须把原本被你解构得支离破碎的旧价值重新拾起,发掘它的合理性。这是理想的吊诡之处,也是理想的美妙之处,那就是,你预见了将来,有了前瞻性思考,当变革到来之时,你毫不拖延,迅速而从容的实现转型。【关于生命】死亡是教育里最难面对的部分,作者对自己这部分的解释不太满意。关于死亡,我认为可以穿插在故事里解释,死亡只是意味着肉体的消失,但人的精神还存在。你看思想家和他们的著作,科学家和他们的定理,音乐家和他们的乐谱,永远都存留在人们的心目中。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才华投入到创作中去。我们从小听的故事,看的电影里面,死亡往往是坏人得到的报应,于是,死亡便成了丑恶的代表。事实上,除了突发事故意外,死亡也可以是为正义和爱献身的结果。然而怎样的“正义”是值得我们以生命为代价而换去的呢,这是一个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我是女孩子还好一点,如果是个男孩子,我觉得家长还是要在大学期间完成启蒙教育,精神导师给思想起的作用有时候是脱胎换骨的。还记得那年春夏之交走到广场上的孩子吗,有些事情20年之内还是有可能再度发生的。(貌似文道说过他因为这个问题不敢要小孩)【关于学校】作者果然是学哲学出身,不出我所料,毫不掩饰的批判了小学教育,只是,作者在这个年龄还这么遗世独立就不是年轻人的理想主义,而是中年人的愤世嫉俗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不能是一个搞法啊。学校教育和成人社会共处一个意识形态下,学校就是一个小的威权社会,对于从事着不需要太多创造性工作的普通大众来说,过早接触批判性思维的培训,只会加重对职业、对社会的不确定感,他们中宁愿死记硬背的才是大多数。一旦通过了体制内选拔,进入名校,接受精英教育,都会对过往的教育进行系统的反思,自然就学会独立思考了。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保持这种热情,将其修剪成型,而不是在他面前说出真相,让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承受如此重负。【关于欲望】又是关于利己和利他的论题。先说职业,社会上的职业分两种,一种是创造性职业,一种是非创造性职业。后者的数量大,但是总量不会增加,你占据别人就缺少,甚至可以被新科技发明做取代。前者的数量可以增加,对从业者素质要求高,并且不容易受冲击。所以在成长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很重要,它能让你从工作开始就在从事利他的工作。事实上,利己是人的本能,否则政府就无法利用利率控制货币了,但是,任何道德标准的前提都是利他的,也就是说,你战胜了自己的利己心,你就成为了有道德的人。其实我现在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人,这个问题以后再谈。【关于创造】创造的前提是怀疑和批判,然后才是假定和验证,这种思维习惯仅限存在于专业领域,如果蔓延到生活中,简直就是可怕的悲剧。东方文化重视继承和尊长,学生即使超越了老师,也不可过早表现出来,这与科学的证伪精神恰恰是违背的。科研工作者在处理专业和职场的问题上要认识到这种二律背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注定了先知在世的悲剧,我不信中国没有这样的先知,可惜他比苏格拉底还悲惨,人们把他和他的信念一并忘掉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410842/(改天补书评)【关于入世】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58513/(改天补书评)二十到成家以前,秉持独立的价值观并不难,在任何社会如果不要小孩,你都可以特立独行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一旦你拥有小孩,你必须向外界展示标准幸福家庭的生活模式,小孩才不会自卑,才不会在他们的群体里受排挤。尽管你自己对成人世界充满怀疑和批判,但是会避免用消极的语言解释任何事物,比如社会不公的现象,比如你曾经反思过的学校教育等等。尽管你曾经淡薄金钱名利,你终究要不惜一切代价的获取他们,因为物质薄弱的父母很难以宽厚平和的心态培养孩子高贵忠诚的品质。【关于人生】人生即艺术,它最本质的特点即创造,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的天才表演,他永远不会满足,永远留有遗憾和苦恼,因为他本来就由苦恼而来,由痛苦而生,但它永远以新的姿态去创造,以解除这苦恼,沉醉于如痴如狂的瞬间,去体验人生之庄严极境的狂喜。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还是世上诸多事物相交汇的一点。这个交汇只有一次。而这一点独一无二、意味深长、卓越超绝。 ----赫尔曼•黑塞【关于青春】小镇青年:年纪轻轻,却有着单调而又丰富的社会阅历,精神生活是匮乏的,于是他们就以成年人的世俗生活来填补空缺,过早的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在歌厅里扔掉童贞,所以尽管不过20岁,却可能带上了暮气。 愤世嫉俗就是将一切所见所闻都用来印证他自己固有的思想和价值观,就像盲人摸象,只摸到了一点点局部,就按照自己的思维结构想象整体,想象的异常痛苦异常高潮。创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幼稚和混乱,我们要给彼此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并最好能找到更好的平台去交流。未完待续


 妈妈成长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