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梁启超家书章节试读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61354605
作者:梁启超
页数:301页

《梁启超家书》的笔记-第223页

思成再留美一年,转学欧洲一年,然后归来最好。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这封信你们留着,也算我自作的小小像赞)我这两年来对于我的思成,不知何故常常像有异兆的感觉,怕他渐渐会走入孤峭冷僻一路去。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但学业上之熏染陶熔,影响亦非小。因为我们做学问的人,学业便占却全生活之主要部分。学业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所以我想医你的病,或预防你的病,不能不注意及此。这些话许久要和你讲,因为你没有毕业以前,要注重你的专门,不愿你分心,现在机会到了,不能不慎重和你说。你看了这信,意见如何(徽音意思如何),无论校课如何忙迫,是必要回我一封稍长的信,令我安心。
……
“你常常头痛,也是令我不能放心的一件事,你生来体气不如弟妹们强壮,自己便当自己格外撙节补救,若用力过猛,把将来一身健康的幸福消减去,这是何等不上算的事呀。前所在学校功课太重,也是无法,今年转校之后,务须稍变态度。我国古来先哲教人做学问方法,最重优游涵饮,使自得之。这句话以我几十年之经验结果,越看越觉得这话亲切有味。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得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据你三哥说,你近来看文学书不少,甚好甚好。你本来就有些音乐天才,能够用点功,叫它发荣滋长最好。姊姊来信说你因用功太过,不时有些病。你身子还好,我倒不十分担心,但做学问原不必太求猛进。我方才教训你二哥,说那‘优游涵饮,使自得之’,那两句话,你还要记着受用才好。”

“每日要拿出几点钟来,没礼拜天拿出天把来玩玩,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
(民国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梁启超家书》的笔记-第74页

任公很可爱的

《梁启超家书》的笔记-第1页 - 1

建安风骨和魏晋风度
2012-09-27 12:29:36
《建安风骨和魏晋风度》史卫著 中华书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184年,黄巾起义被镇压。189年,汉灵帝去世,太后临朝,政权交给太后异母兄何进手中。何进听从袁绍建议,剪灭宦官,召董卓入京,便开始了更大的混乱时代,于是天下群雄并起。
从189年到589年,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400年前后共出现了大大小小政权三四十个。期间风云际会,合纵连横、折冲樽俎、运筹帷幄,为各色英雄人物提供了发挥才干、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这又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文化,各种思潮急剧碰撞,带来了文艺、科技的全面繁盛,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建安风骨:“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建安七子”慷慨激昂而又富有气势的时代,称之为“建安风骨”,“风骨”二字出自《文心雕龙》刘刕思。风骨,展示了一种刚健干脆的力度,内蕴一股充满弹性而强烈的力,释放出一种阳刚之美,动人心魄,使人振奋。
三国时代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关羽和诸葛亮在后世更成为一种特定的价值代表,一武一文被后世提炼为忠义的典型符号。关羽擅长画竹,被称为中国画竹之祖,关于喜读《左氏春秋》,今关公庙形象多持《春秋》,真是“文武异才”。
诸葛亮家族,其兄弟三人,分别效忠魏、蜀、吴三国,各为其主,尽展风采:诸葛瑾(其兄)效忠吴国、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受孙权遗诏总领吴军、诸葛诞(其弟)为曹魏大将,在司马昭篡魏之前,做了最后的抗争。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却是曹操的时代。曹操建安十三年冬,率兵八十万南下,欲完成统一大业,与孙权刘备联军对峙长江赤壁,曹操志得意满,趁酒兴赋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五言腾踊,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送应氏》:“中野何萧氏,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曹操《秋胡行》:“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唯才是举”出自曹操求才诏令
“三顾茅庐”、《出师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出自孙权亲自指导三国大将吕蒙读书
“闻鸡起舞”祖狄与刘琨清晨拔剑起舞,陆游诗云“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鸡唱刘琨舞,牛疲宁戚歌。”
“枕戈待旦”,以此激励自己常备不懈。
“中流击楫”,祖狄渡江北伐,无奈最终受制于东晋朝廷。
魏晋南北朝:
魏晋风度: 清淡,风神,放达,饮酒,服药,高隐。
1. 清谈。不再限于现实政治,而重在精神情操。
2. 风神,即风采神韵。对人物的品鉴,从政治实用角度发展到审美角度,“貌比潘安”典故由来。
3. 放达。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4. 饮酒、服药。服五石散,服后散热,不穿鞋,衣服宽大,飘逸、放浪形骸的样子。
5. 高隐。
到了魏晋时代,政治乱象虽然侵蚀和压迫了士人的净胜世界,但精神世界的释放却赢得了比政治更广袤的空间,“越名教而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清谈误国。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戚、王戎。竹林七贤以隐退来逃避政治压力,他们通过放纵性情来嘲讽那些伪君子。
山涛最擅长甄别人物,后出仕。后劝阮籍出仕,遭拒。
司马昭给嵇康捏造不孝罪名处死,死前弹《广陵散》,感慨以前自己不教人弹,以后再没人会弹了!
阮籍母亡,下棋饮酒照旧。。。阮籍被迫为司马昭写了《劝进表》,然后拼命摧残自己身体,不久如愿病死。
刘伶说:“你跑到我裤裆里来做什么?”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世说新语》收录了很多儿童思辨才情的故事。
在政局动荡、社会崩解、战乱连连的悲情中,魏晋人追求个性的自由、人格的独立、思索人生的意义,有更多的多元、包容和理性的气息。
王、谢之家,琅琊王氏,代代有文集。王家子弟“触目见琳琅珠玉”最后演化成“琳琅满目”成语。谢家子弟诗文出众,产生了谢灵运、谢目兆等士人。王凝之妻子谢道韫有林下风气。王浑妻子钟氏很善“啸”。王导、谢安是集治国才干与名士风度于一身的人物。
人物:王羲之、陶渊明、华佗、祖冲之、花木兰、顾恺之(最为有名的画《洛神赋图》,“矫然独步,别开生面”)、西晋名将羊诂(羊献容之??)
王羲之、谢安常结伴而游,王感叹“我卒当乐死。”谢安,经典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但始终心恋东山,侄子谢玄上书皇帝望归隐东山,与侄辈谢浑、堂侄谢灵运开创了中国的山水诗。
名士么向内发现了自我,发现了独立人格,向外则发现了山水自然之美。
“玄言诗”风靡约六七十年,诗里加了玄理,让读者自己去体悟:“长楫当途人,去来山林客”,“林无静树,川无停留”
“山水诗”,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兰亭序》:永和9年(353)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绍兴兰亭修碶,著名的兰亭会开始了。三月的江南,名士们列坐溪边,酒杯放在水中,随波逐流,流到谁面前就作诗一首,结果得诗三十七首,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就是著名的《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李世民将其殉葬昭陵,留下的只是别人的摹本,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写法各不相同,“千变万化,若非受天地造化之神奇启发,怎能登峰造极!”
顾恺之《云台山图》,“山高而人远耳”,中国山水画祖。
陶渊明,字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中国田园诗。
曹魏时期数学家刘徽《九章算术》、孙吴数学家赵爽《周髀算经》勾股圆方、南朝祖冲之《缀术》圆周率,儿子祖日恒球体积“祖日恒公理”,西方17世纪才有人提出。
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王叔和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撰写了《脉经》,皇甫谧整理《皇帝内经》,编写《针灸甲乙经》。
在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还有文艺理论探索方面:曹丕《典论》,陆机《文赋》、刘刕思《文心雕龙》、谢赫《古画品录》、顾恺之《论画》。
南北朝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花木兰代父充军的故事。
汉语的抑扬顿挫的四声形成。
十六国、鲜卑崛起,八王之乱,各民族纷纷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五胡”指匈奴、羯、氐、鲜卑、羌。《十六国春秋》中,实际上前后有二十余国,共123年。
建安魏晋时代,儒家地位受到怀疑,先秦诸子,名、道、墨、法等各家思想重新被关注。魏晋人士结合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周易》,创立了玄学,注重探讨事物的内在抽象的理论。随着魏晋时代结束,儒学重新建立正统地位,中国古典逻辑思想转向消沉。
佛陀西来。如何坐,如何吃,吃什么,南朝定下的佛教不能吃肉的规矩。慧远是道安的弟子,庐山东林寺隐居三十余年。鸠摩罗什精通佛法,通晓梵语、胡语、汉语,翻译佛经三十五部,共二百九十四卷。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一苇渡江”是达摩对梁武帝的不辞而别,达摩到达河南嵩山,开创中国禅宗一派。
东晋法显,399年经天山南路往印度取经,历经12年,著《佛国记》《游天竺记》,还有许多人不远千里去西方取经,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山石窟。。。见证了当年的辉煌。
战乱迁徙,中国历史上国土空前开发,流民、移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再建家园。“侯景之乱”。
北魏大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北魏文明太后冯氏,466年剪除权臣,临朝称制,掌握北中国24年,其孙子孝文帝拓跋宏。
577年北周武帝宇文蓖再次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完成,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均田制、井田制、三长制。。。隋政府最后整理各项改革成果,统一进程再也不能阻挡了,陈后主投降,天下复归一统。
后汉人士崛起,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十六国分裂,南朝宋、齐、梁与北魏及东、西魏对峙,南朝陈与北齐、北周三分之局,至隋朝建立。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政的混乱。
四百年苦难的同时,总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朝气,务必压抑的政治时期中,却总有独特的个性在张扬,激情在涌动。三国英雄的情真意切,敢作敢为,慷慨悲歌;竹林七贤的不顾世俗,悠然自得,潇洒不群;渡江名士的从容不迫,力挽狂澜,拯救危局。
这个时代的主人公也是群青年。士族之首当属琅琊王氏,王导追随司马睿开创东晋基业,刚刚而立之年,其后世子孙也大多二十多岁,三十几岁就做到宰相官员。孙策二十五岁平定江东,诸葛亮二十七岁向刘备献隆中策,王猛三十三岁出山,开创中国北方新天地。王弼只活了二十四岁,却有如此严密,高度抽象的理论创造。
儒家不再独尊,更多学术思想得以发展,外来宗教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主动求取外部文化的自觉,体现的是宽容博大的胸襟和气质。这又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文化,各种思潮急剧碰撞,带来了文艺、科技的全面繁盛,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我们能深入的似乎就是把他们放到我们理解的历史环境中去解读,或依靠一些分析工具去分析。人是多面的,他们自己也有很多矛盾,我们只能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他们,阅读他们,他们才华横溢,有天生的骄傲,他们生活在大屠杀的阴影中,一个空前的乱世。
青春期的杂乱中总是蕴藏这无穷的生机,各政权在最危难处求生存,在无奈中孕育了各种新制度,最终融为一炉,在纷扰混乱中滋生出求治的生气,最终造就了大唐盛世。在魏晋发扬个性的不拘一格中,也养成了一种自信,一种大气,慷慨之歌在琵琶、羌笛、羯鼓、胡箜篌的伴奏下,终于浣化出“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成啸傲凌沧洲”“吟咏留千古,声名东四夷”的盛世之音。
《魏晋风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 冯友兰 李泽厚 鲁迅等 著
魏晋风度是个不易捉摸的概念,也是个纷扰不已的话题,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在自觉地追求活得更漂亮些。
所谓漂亮,显然不仅仅指外在的仪表容颜,还有内在的精神情韵,表现在行事中,第一:不可太窘迫。尤其是在突然而至的变故前惶然失措,人在生死、荣辱等关口的表现,此境之下流露出的从容不迫、镇定自如视为优雅和高贵之举,称之为“雅量”,唯有高贵才是美的,这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
第二:不可太紧张。美妙的生活姿态应该是自在、舒缓、闲适、雅致、随心、任情而不必可以自我约束与激励以趋附某种外在价值。人生除了道德,还有艺术,或许艺术更为重要。魏晋名士们把生活艺术化了,他们热衷清谈,但不为寻求理论的成果而是享受智慧的隽永精妙;他们耽玩山水,但不为排遣失意的寂寞二十体验情感的清雅高致。。。唯有自然才是美的。第三:不可太乏趣。适度的诙谐不但可以化解因生活的过于严肃造成的拘谨、沉闷和尴尬,还可以调度起沉酣中的想象力去呼应学识以作创造性发挥,散发生命的活力。
一、 魏晋风度:人的主题 (李泽厚)
魏晋是一个哲学解放、思想活跃,提出很多问题,收获甚丰的时期。虽然字啊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却是空前的。以天才少年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不但远超烦琐和迷信的汉儒,而且也胜过清醒和机械的王充。
《古诗十九首》突出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愈显其忧郁和悲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间,欲归道无因。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二、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 (余英时)
个人主义的一种类型,“称情直往”,以亲密来突破传统伦理。
《后汉书》之《孔融传》载:“融前与白衣称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王充《论衡》之《物势篇》说:“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子生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用“夫妇不故生子”的论证来打破当时儒者“天地故圣人”的命题。而孔融则完全撇开了“天地故生人”的问题,直接把“夫妇不故生子”当作一项经验事实来看待,进而分析其中所蕴涵的父子关系,从而破斥世俗流行的“孝”的价值论。
三、七贤林下之游的时间与方式 (顾农)
《世说新语*任诞》:
阮公邻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非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行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
按自己的本性和意愿去生活和行动,在森然的礼制、名教的笼罩下超越流俗,自己解放自己。
四、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高华平)
谢安的风流,在于其对于出处、儒道、内圣外王的统一与超越。
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和当时名流王羲之、许洵、孙绰、支遁“出则渔戈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超然于现实的政治斗争之外,而性好音乐,期丧不废乐。正是他自觉地通过艺术化、审美化的人格美实践方法,以努力实现自由、和谐的人格境界。
《晋书*谢安传》说谢安临终前:“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
《晋书*谢安传》云: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五、 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一个句号 (罗宗强)
兰亭修碶的名士们,他们把山山水水看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流连山水怡情山水,但是他们仍然是欣赏者,他们站在山水面前,赏心悦目,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感情的满足,他们与自然之间,究竟还是有距离,他们在大自然中是一种主客关系的心态。
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镜冥一定人。山川田园,就在他的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他的喜怒哀乐里:
《归田园居五首》: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五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预辨已忘言。
六、 魏晋风度何为 (张三夕)
魏晋文人特别擅长发出或模仿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声音,最有意思的就是长啸、学驴叫。
有一次,嵇康见了孙登,孙登对着嵇康长啸,过了很长史家两人都不说话,却心领神会,真正达到了“不言”之境。
根据魏晋风度看来,人们心灵的沟通,最高境界不是促膝谈心,二十不言的长“啸”,即带有独特韵味的声音。
魏晋人学驴叫,蔚然成风。
《世说新语*伤逝》记载,文学家王粲的葬礼上,魏文帝对一同来送葬的人说:“王粲生前最喜欢学驴叫,大家都个自学一声驴叫送送他。”于是整个墓地响起一片驴叫声,好不热闹!好不别致!中国传统社会为死人送葬是极庄严肃穆的,儒家对丧葬有一大套繁文缛礼,但魏晋文人,由皇帝带头,以模仿驴叫的反常方式来为死者送行,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这正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也是魏晋风度可爱之处。
《晋书*嵇康传》记载: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不惋惜自己生命将终,而惋惜《广陵散》乐曲成为绝唱,这种对音乐的热爱,正是对生命的热爱。许多魏晋文人,都是热爱生命、迷恋人生的,只要看一看嵇康的《养生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然而,一旦要他死,他便死得潇洒,死得有风度!这便是对生命的艺术表达。
九、汉末魏晋的名士风度 (姜广辉)
超世拔俗。魏晋名士已深感礼数的繁缛与虚伪。
在传统的人伦关系中,父子之间的尊卑职别甚严,但在魏晋名士那里,父子关系乃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晋书》记胡辅之与其子谦之的故事:“谦之,字子光,才学不及父,而傲纵过之,至酣醉,常呼其父名,辅之亦不介意。”
在夫妻关系上,名士重视爱笃之情。礼教对人性压抑,夫妻之间没有一丝温情,名士却不在乎名教的礼俗。
《世说新语*惑溺》记载:。。。王安丰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这里卿卿相当于“亲爱的”,我们看到了一幅夫妻间温情脉脉、情投意合的画面,体验到一种自然而又真切的人性。
十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不过何晏王弼阮籍嵇康之流,因为他们的名位大,一般的人们就学起来,而所学无非是表面,他们实在的内心,却不知道。因为只学他们的皮毛,于是社会上便很多了没意思的空谈和饮酒。
其实曹操也是饮酒的,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就知道了。
汉文慢慢壮大起来,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操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扪虱而谈”是王猛的故事,《晋书*王猛传》说:“恒温入关,猛被褐而谒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因为吃药之后,皮肤容易磨破,不能穿新而宜穿旧,衣服也不能常洗,便虱多,所以在文章上,虱子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看此文,又知鲁迅的《故事新编》中有一篇关于墨子的《非攻》,要翻出来看看。。。
十四、论风流 (冯友兰)
真正风流的人有深情。但因其亦有玄心,能超越自我,所以他虽有情而无我。所以其情都是对于宇宙人生的感情。不是为他自己叹老嗟卑。
十五、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顒的雕像,嵇康的广陵散、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目兆的诗,郦道元、杨衒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者不敢说,或者说了,被编辑删掉了???),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越的哲学天才——佛教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惊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们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
唐张怀瑾《书议》评王献之书云:“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又处于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
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
二十、魏晋时代的“啸” (孙机)
顷读《美国的隐逸派诗人》一文,看到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中国有没有垮掉的一代诗人?”
我说:“有。一千七百年前的晋朝就有。嵇康、阮籍、吕安、向秀,还有孙登、陶渊明,都可以说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唱歌吗?”
“唱歌。他们唱一种“无词之歌”,也叫“长啸”,每天在小林中仰天长啸,抒发感情。孙登是长啸大师。”
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读文至此,我突然明白了,“笑傲江湖”该是“啸傲江湖”吧?

《梁启超家书》的笔记-第74页

梁任公很可爱,养育出那么出色的八个孩子必有他过人之处。家书里有非常多的家庭理财内容,大概可以做出一本很详细的家庭帐了。只是这方面我向来晕,看多了就晕。。。

《梁启超家书》的笔记-第1页 - 1

《梁启超家书》
2012-10-30 15:09:14
很早就听说梁公教子有方,通过书信就把子女们调教得个个都有出息。后来看梁思成第二位妻子林夕写的《我与梁思成、林徽因》一书,屡次提到梁公的书信,感觉梁公很是开明,对子女很用心,是个好爸爸!虽然我至今对梁启超也所知了了,只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至于了不起在哪,还真不知道,有待了解。
好吧,从《梁启超家书》开始。。。
关于梁公,有几句名人评语:
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胡适
梁启超是中国精神之父。——埃德加斯诺
梁启超是中国珍贵的灵魂。——伊藤博文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吴宓四人,并称
原配李惠仙
家书第一篇就是梁公写给李惠仙的。
大概是梁太表示想去日本,梁启超极力劝说她不要来,原因写得清晰、恳切、委婉,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面两大段我看是忽悠夫人,说夫人您深明大义,既聪明又贤惠又好学(“卿本达人,志气不同凡女子”),总之,他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李惠仙来日本。他还不忘谆谆教诲夫人,你若有空,不妨多读读书(“惟有读书穷理,是最快乐事。有时忽有心得,其乐费寻常所可及也”)。
不过很显然梁夫人根本就不理他这一套。后来有一封写得很长的信,很有意思。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写出了梁为一大家子的衣食温饱、事无巨细地操碎了心;又写出了梁公内心虽然非常想敬重太太,但其做出来的事情却又很摆不上台面,活脱脱显示出一个很挠头的梁公形象。
大概原因是因为大太太好赌,输了很多钱,梁启超赶紧筹钱寄回去,梁寄钱后,很严肃地跟大女儿写信道“当告汝母且不可再投机,若更失败,吾力亦实不逮也。”接着写了寄了多少钱、这些钱要用在什么地方、由谁负责安排等等,可见梁很细心。可太太毕竟是太太,梁虽然对她所作所为甚为不满,但还是处处体现尊重,他跟大女儿说“可以此告慰汝母”,但紧接着又说“但宜力谏汝母,勿再投机,倘再失败,汝叔不允救济,吾亦无法也。”
这样写后,又怕父亲老大人操心,便告诫女儿这封信不要给祖父看。接着继续对女儿发泄:“汝母为投机失败,忧心如焚,殊可怪。汝母何至不达如是。凭吾之力,必可令家中无忧饥寒,汝母但专用力教诲汝辈足矣,何必更驰念及此耶,但此后必当戒断(切勿再贪此区区者),不可更为冯妇耳。”
我开始对这个梁太太心生疑惑,到底是怎样一个女人啊?嫁了梁启超,生了几个成龙成凤的儿女,不至于这么不济吧?翻了翻《我和梁思成、林徽因》一书,疑惑得到了答案:当年梁启超进京赶考,李惠仙的哥哥官至一品,非常欣赏梁启超的文章,不但让梁榜上有名,还把亲妹妹许配给了他,可见,李是下嫁了梁是高攀了,所以,梁对太太敬畏三分就好理解了。
不止梁对其敬畏,连黎元洪都怕这位李惠仙小姐。话说有一天,梁思成、梁思永两兄弟的车,被黎元洪(民国大总统)亲信金永炎(南京军官学校校长)的车撞了。这个金永炎当时大概以为撞的是普通人家,一溜烟就跑掉了。这可把李惠仙气坏了,跑到总统府,大闹一通,要黎元洪狠狠惩罚金永炎。金当时肠子都悔青了,撞谁也不要撞梁家公子啊,于是跑去医院看望二公子,正好李惠仙在,当场大大地教训了其一场。金后来又到梁府上去问候,结果又被梁启超结结实实地教斥一番。李惠仙还不解气,再次去总统府找黎元洪,黎“极力替陪一番不是,汝母气亦平了”—— 李大小姐的能量有多大,此事足可见一斑!
家书中李惠仙出现的场合不多,不过通过梁对其欲言又止、礼让三分,以及嗜赌、大闹总统府这两桩事情,足可见虎门无犬女啊!
二房王姨
孩子们称李惠仙为妈妈,称王姨为娘娘,但对娘的感情胜过妈。李惠仙是典型的大家阔小姐,王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劳动妇女。如果知道王姨,是当年李惠仙从娘家带过来的侍女,就好理解王姨在梁家的角色了。
书信中梁倒是常常提到二房,不过大抵都是生活上的琐事,比如:“王姨今晨已安抵沪”、“一切饮食起居皆王姨一人料理”、“王姨即遣来沪,在沪待我归,已租定住宅”、“即当遣王姨来港,候我找招之”。。。。。。正因如此,更显露了梁对大房是敬重,对二房是患难真情。
梁有一封写给大女儿的信,最后提到:“王姑娘近来体气大坏,因为你那两个殇弟产后缺保养,我很担心,她也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她很能伺候我,分你们许多责任,你不妨常常写写信给她,令她欢喜。”
这信写得真好,表露出一个父亲对子女、女婿、媳妇的关切之情,得意之情,享受之情。。。。。。
极爱大女儿思顺
梁启超对这个大女儿真是很宝贝,这本书中90%的信都是写给大女儿的,对其称呼是“我的宝贝思顺”,当然,很大原因是大女儿确实能在感情上、思想上、以及能力上帮助爸爸。梁启超在信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其珍爱之情,苦闷的时候,他说“呜呼,吾此时深望吾爱女,安得汝飞侍我旁耶?”然后在纸上写满“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等话。
梁也承认自己宠爱大女儿(“吾爱女之名举国皆知,故交相见者,无不问汝,却无人问思成以下”)。
梁是个好父亲,虽然很思念女儿,但处处为其考虑。在欧洲游历,从马赛乘船,经过安南(现在的越南一带)回国,大女儿思顺和夫婿正在那任职,本想赶来见父亲一面,但说“船在安南停泊,约一两日,但汝切勿来迎,费数日之程,挈带小孩,图十数点钟欢聚,甚无谓也。但望汝一年或必归耳。”
思顺再次怀孕时,梁叮嘱其注意身体:“须知你是我第一个宝贝,你的健康和我的幸福关系大着哩,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
这种充满爱恋的话语,只对大女儿说,对其他子女却从没有过,说这个女儿是他上一世的情人,大概也没错吧?
梁有一封信写明了为什么这么珍视大女儿:“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妈妈几次的病,都是你一个人服侍,最后半年多衣不解带地送妈妈寿终正寝。对于我呢,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的安慰喜悦,这几年来把几个弟弟妹妹交给你,省我多少操劳,最近更把家里经济基础由你们夫妇手确立,这样女孩儿,真是比别人家的男孩儿还得力十倍。”
教孩子们为人处世
他教导孩子们“这个当口儿要做到“不改其乐”的工夫才不愧为爹爹最心爱的孩子。”好一个“不改其乐”,是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不改其乐!
他说:“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他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当梁思成车祸发生后,他写信宽慰儿子:“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只萎畏,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梁常常在信中安排子女读书、就业等事宜,读完后可发现,他真是一个拳拳中国人。当时中国战事连连、政府无能、自己三天两头要搬家,梁作为当时中国举足轻重之人,常常流露出对政局的悲观之情,但他给子女的信从来没有说诸如“这个国家没希望了”,“你们还是留在国外不要回来”等话,哪怕是这样的意思也从来没有,反而是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孩子们学成回来,要做什么才能学以致用。
最典型的是对一个学考古的儿子、一个学建筑的梁思成,他真正是从学以致用、珍惜人才、为国家做点事情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关系,帮他们找不干活还拿高薪坐享其成的工作。
学考古的梁思礼去敦煌(殷墟?记不得了)当时正在发掘的一块考古地方,虽然因为战火连连,路途艰辛,他却认为这样更能锻炼儿子。
学建筑的梁思成可以在清华和东北大学中选择,最后他帮儿子选了东北大学,原因是清华太安逸,不适合刚出来工作梁思成,而筹建中东北大学,
更能锻炼人。
锻炼身体、享受人生乐趣
梁启超向来认为自己性格开朗,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开开心心,不要死读书,要劳逸结合。
他说“来复日(即周末)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并且叮嘱“必须听言,切勿着急”。
梁公说:“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学科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写得多好啊,一位父亲不愿孩子专业单一,希望孩子们兴趣广泛,出发点很简单:享受。
梁公的因人施教
梁公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虽子女众多,但他很清楚自己孩子们不同的个性,给予不同的指引,有的是直接要求,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反复宽慰和叮咛,有的是叫大女儿去帮他指导。。。总之,这方面确实是大有可学之处。
1)对大女儿女婿:直接要求,不用拐弯抹角
他指导大女儿的学习:“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
因为大女和女婿是从事外交工作,“国际法实须一学”。梁启超把钱也交给大女婿经营,常常安排他们干这干那,也努力为他们铺路,对那大女婿也是爱屋及乌。
2)对小女儿思庄:小心呵护,不给半点压力
梁启超自觉此小女儿性格内向、勤俭、刻苦(可能天资不够其他孩子高),每次提到思庄,他都极尽宽慰,比如得知女儿考试不及格,他立刻写信道:“思庄英语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气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怕思庄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思想压力大,他写信问:“思庄考得怎样,能进大学故甚好,即不能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哩。”
他要孩子们不要太节省:“庄庄功课样样及格,而且副校长很夸奖他,我听见真高兴。。。你独自一人在那边,好在你已成大孩子了,我一切都放心,你去年的钱用得很省俭,也足见你十分谨慎。但我不愿意你们太过刻苦,你们既已都是很规矩的孩子,不会乱花钱,那么便不必太苦,反变成寒酸。你赶紧把你预算开来罢!一切不妨预备松动些。。。”
庄庄功课比以前多了,爹爹告诉她:“每天要拿出几点钟来,没礼拜天拿出天把来玩玩,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实际上是提高(特别)了一年,功课赶不上,也是应该的。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梁启超对这个小女儿,可谓呵护备至,非常小心地期待她成长,唯恐给她微小的压力,读来令人感动!
3)对梁思成、梁思礼梁兄弟
这两兄弟出车祸躺在医院,大家都在为他们担心时,他们自己就开始相互取闹,吹拉弹唱起来了。梁公觉得两位儿子天资聪颖,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喜好较多,故不怕对其进行说教施压,直接把自己对其的期待、安排,以及担心都直说出来,和委婉教导思庄的方法完全不同。
梁启超对他们的要求明显高一点、管教明显严格一点、探讨的问题的层次也更高一些,比如:
梁思成提出一个问题:“有用无用之别?”
梁公回答道:“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谈到为孩子们择业时,他说:“你们既已学成,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但以现在时局之混乱,职业能否找到,也很是问题。。。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你们算是天幸,纵今一时得不着职业,便在家里跟着我再当一两年学生(在别人或正是求之不得的),也没什么要紧。。。纵令回国一时未能得相当职业,也不必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他侵入。”
4)梁公也偏心
梁公对孩子的喜爱,也有高低不同。比如,极爱大女儿思顺,这不用说了;对思成、思永两个儿子也是颇为器重,望子成龙;对思庄就是以宽慰引导为主,一板一眼的教育为辅。不过,对还是顽童的老白鼻和小白鼻,就不太一样了。
老白鼻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能陪梁启超在工作之余逗乐,所以,梁对老白鼻及其喜爱,而小白鼻因为刚出生,尚处于襁褓阶段,梁直言道:“但我到底没有什么特别喜欢他,直到今天还没有抱过一会哩!我想他若是个女孩子,也许我便格外爱他。”后来,小白鼻因流行病死了,梁启超写给大孩子们的信竟然是这样:“有件小小不幸事情报告你们,那小同同已经死了。。。我倒没什么伤感。。。”我有点愕然,也许那时候医疗条件差,死个小孩很常见,不值得太伤心吧。
八卦:证婚人、生病
梁启超居然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征婚人。证完婚回来,梁便开始给儿女们写信,说“今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这封信也写得极好玩,表明了几点:
1. 梁启超不看好徐志摩、陆小曼的婚姻,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2. 胡适为徐志摩说情,我觉得胡适这做得就有点不对了,自己倡导新运动,却不敢休掉原配,迎娶新女性倒也罢了,但却又赞成徐志摩休妻,迎娶离异妇女,唉。。。;
3. 林徽因跟徐志摩绝无可能是曾经恋人关系,因为凭梁启超的地位和才智,当事人不敢不告诉他,他自己更不可能不感觉到,所以,读完这封信,我很明确那些电视剧、小说等都是好事者编撰的罗曼史罢了;
4. 梁公书信中常说到其演讲很受欢迎,到处演讲,我挺疑惑,广东新会出生,国语水平如何,真很好奇啊。

梁启超在家书的后半段,几乎每封信都会提到自己的肾病血尿问题,大概是不愿意孩子们为其身体担忧,他总是写得很乐观,表示“半年后可以完全复原。。。你们放一万个心罢”,但最后他死于肾病(实际上是该死的医生切错了肾),说明他的病确实不轻。想想梁公,生了一大堆孩子,都送去国外求学,没有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身边为自己排解,虽然他自诩学问兴趣广泛,但身体有病、时势糟糕、年纪变大等等,苦闷也是难免的。
他说“思成他们在家十几天真快乐,除了陪我闲谈外,大抵他们总是和十来年惯例一样,以王姨的卧房当俱乐部,在那里瞎谈家常。。。”
生病时想到大女儿:“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像是若顺儿在旁边,我想她撒一撒娇,苦痛便减少许多。但因为你事实上既为能回家,我总不愿意说这种话。”大概确实是病很重了吧。
梁启超,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没有从他的学问和江湖事迹开始,反而是从一封封普通家书入手,窥视了一个大人物的家庭,看到一群活泼可爱、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更看到一位乐观开放、循循善诱、没有端着架子的爹爹,还隐隐约约看到了梁对当时中国人极其大大影响力。。。。。。

《梁启超家书》的笔记-第254页 - 致思成书

你们由欧归国行程,我也盘算到了。。。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新造之市,建筑上最有意思者为南美诸国,可惜力量不能供此游,次则北欧特可观。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因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回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到西班牙也好,刘子楷在那里当公使,招待极方便,中世及近世初期欧洲文化实以西班牙为中心。中间最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看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替我)。关于这一点,最好能调查得一两部极简明的书(英文的)回来讲给我听听。


 梁启超家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