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科学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109098541
作者:陈海,赵云龙
页数:230页

章节摘录

  (2)葡萄、畜牧、果品、蔬菜为怀来县优势农业产业。与区内自然资源差异相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如下:①粮菜发展区。可分为西部河川粮菜区及北部丘陵粮菜区。其中西部河川粮菜区包括西八里、大黄庄、东八里、沙城等4个乡镇;北部丘陵粮菜区主要包括存瑞、王家楼及新保安等3个乡镇。②葡萄发展区。主要处于河谷平原中部,包括桑园、小南辛堡、大黄庄、土木等4个乡镇。③果品发展区。主要为水库南北两岸以及南北低山丘陵区,包括桑园、瑞云观、东花园、小南辛堡、官厅、孙庄子、存瑞、狼山、土木、北辛堡等10个乡镇。④牧业发展区。包括沙城、东花园、孙庄子、新保安、土木、小南辛堡、存瑞、瑞云观、王家楼、鸡鸣驿等10个乡镇。伴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怀来县种植业生产也将从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将转化为新型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实施草田轮作,粮经饲种植“2:1:l”的配置比例可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  (3)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构建科技先导型的新型生态产业体系是怀来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怀来县生态产业建设的主要内容:①培育和发展以沙生中药材为主的特有植物的生产经营;②以绿色无公害产品为主的蔬菜设施种植;③葡萄等地方特色系列果品开发;④以舍饲养畜为主的畜产品生产经营;⑤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4)循环性、群落性、增值性是产业生态区别于传统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一步考虑物质流、能量流、金钱流的循环和流动,在产业内部构成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农林牧加复合系统中,种植业可以为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畜牧业则可以为种植业提供优质肥料,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农田防护林网则可以作为良好的风障,保护基本农田。根据生态产业的增值效应,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生态化实现机制,取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政府则通过引导农户和企业施行绿色生产、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的步伐,最终实现农业的持续繁荣和增长。  (5)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问题在两个侧面的具体反映。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指明了方向。

前言

  生态一生产范式是近年提出的新理论,对其区划及其建设的内涵、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等方面,都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本书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及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初步探讨。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一条生态环境脆弱带,又是一条社会经济过渡带。该区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影响该区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东部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本区进行生态建设和发展生产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书首先从整体上探讨了研究区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给出不同范式的空间分布格局;又以冀西北的怀来盆地为例,分析了在典型区域如何进行生态一生产范式建设。本书的研究成果如下:  (1)构建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体系。提出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其中特殊原则为三条:生态与经济并重原则、注重不同生态与生产功能带组合配置原则和适当照顾行政区完整性原则。这三项原则体现出生态一生产范式的综合性、区域分异、操作性强等特点。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采用生态一生产范式区、生态一生产范式小区、生态一生产范式单元区三级区划等级系统。并对区划的等级系统建立起相应的区划指标体系。  (2)从宏观和中小尺度两个层次,探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背景的地域分异规律。依据地貌、气候特征,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背景宏观地域分异规律;依据对气候资源、土壤资源、气候土壤综合利用潜力等方面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背景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宏观尺度,将研究区划分为东部东北至华北农牧交错区(简称东区)、中部晋陕宁甘农牧交错区(简称中区)和西部甘青农牧交错区(简称西区)三大区域,其中东区以中温带森林草原气候为主,中区以暖温带大陆性森林草原气候为主,西区以温带高寒草原气候为主。依据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东区主体在近40年为暖湿型,中区为冷干型,西区为暖湿型。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研究第1章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概况1.1 自然概况1.1.1 地形与地貌1.1.2 气候概况1.1.3 植被1.1.4 土壤!1.2 社会经济概况1.3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1.3.1 自然生态基础脆弱1.3.2 生态严重恶化1.3.3 资源利用过度1.3.4 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1.3.5 生态治理方针和重点频繁变化1.4 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现状第2章 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的理论与方法2.1 生态一生产范式的内涵和特点2.2 生态一生产范式的研究内容2.3 研究区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的概念及其指导理论2.3.1 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的概念和意义2.3.2 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研究的指导理论2.4 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研究的目标和原则2.4.1 区划目标2.4.2 区划原则n2.5 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等级单位系统与命名2.5.1 区划等级单位系统2.5.2 各等级单位的命名规则2.6 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指标体系2.7 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方法和步骤2.7.1 区划方法2.7.2 区划步骤第3章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背景分析3.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貌特征分析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3.1.2 结果与分析3.1.3 小结3.2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特征分析3.2.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3.2.2 结果与分析3.2.3 小结3.3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资源特征分析3.3.1 计算方法3.3.2 结果与分析3.3.3 小结3.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特征分析3.4.1 土壤类别及其空间分布3.4.2 土壤资源肥力的空间分异3.5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背景区域分异3.5.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宏观生态背景分异3.5.2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小尺度生态背景分异第4章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背景分析4.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4.1.1 数据来源4.1.2 数据处理方法4.2 CCA分析与结果4.2.1 自变量组与因变量组指标的构成4.2.2 结果分析4.3 聚类分析与结果4.3.1 系统聚类分析与结果4.3.2 模糊聚类分析与结果4.4 结果对比与分析4.4.1 三种方法划分结果的总体比较4。4.2 三种方法划分结果的对比4.5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林业生产结构类型分区4.5.1 研究区农牧林业生产结构状况的整体分析4.5.2 农业生产结构类型区的空间分异4.6 小结第5章 怀来山盆系统管理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5.1 怀来山盆系统地貌类型及潜在土地利用分布5.1.1 怀来山盆系统地貌类型5.1.2 怀来山盆系统潜在土地利用分布5.2 怀来山盆系统农业生态经济分区5.2.1 怀来山盆系统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的目标、原则和方法5.2.2 怀来山盆系统农业生态经济分区5.3 怀来山盆系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5.3.1 怀来山盆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的原则5.3.2 怀来山盆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的决策变量5.3.3 各农业生态经济区耕地、果园、林地最大可能分布面积5.3.4 怀来山盆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的目标函数5.3.5 怀来山盆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的约束条件5.3.6 怀来山盆系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与分析5.4 基于优化结构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5.5 本章小结第6章 怀来山盆范式说明6.1 怀来山盆范式功能带配置6.1.1 山间盆地高效产业带6.1.2 低山丘陵舍饲养畜和人工林(果)灌草带6.1.3 中山山地林灌草生态保育带6.2 怀来山盆范式空间经济结构6.2.1 怀来山盆系统点一轴发展模式6.2.2 怀来山盆系统乡村城镇化建设6.3 怀来山盆范式相关政策和举措6.3.1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6.3.2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3.3 农业产业化经营6.3.4 生态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内容简介: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场退化等问题最集中、最明显的地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扶宏观和中小尺度上,采用GIS与RS技术,分析了该区在生态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区域分异,对其进行了生态-生产范式区划研究。并以山盆系统——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一种典型的生态-生产范式类型为例,探讨了地处冀西北的怀来盆地的生态-生产范式的建设。《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可供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遥感应用等学科的院校师生和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