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遗产保护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理论与实务 > 旅游与遗产保护

出版社:张朝枝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11出版)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310030538
作者:张朝枝
页数:247页

章节摘录

在实际搬迁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种种问题(王凤武和张文,2004),使失地农民规模扩大、问题加重:对核心景区居民外迁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官员、学者认为核心区应该是“无人区”,应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所有居民必须一律外迁,但一些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和居民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选址、建筑风貌以及居民的活动与自然环境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实际上已成为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管理不是“迁”的问题,而是“规范”的问题。人口外迁工作缺乏规划指导。由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编制的,并未划定核心景区,也未编制指导居民外迁工作的专项规划,缺乏对安置区的选址、建设风格以及基础设施的标准等方面的规定,致使核心景区居民搬迁和旅游小城镇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控制和监督。此外,部分景区居民搬迁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滥用强制手段进行拆迁,引发农民不满。外迁人口安置用地和搬迁资金缺乏保障。核心景区居民搬迁和旅游小城镇建设。虽然因集中建设总体上可节约用地,但是缺乏对一处农业用地转换为它处城镇建设用地的政策扶持,由于对建设用地的严格控制,拆迁安置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居民搬迁工作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各级政府对此没有专项资金来源。有的景区被迫以门票收费权质押取得贷款,导致居民搬迁后风景名胜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核心景区外迁居民的就业安置工作不到位,出现“重搬迁,轻安置”的倾向。部分景区对居民一次性的拆迁、住房安置和补偿给予了足够重视,但对拆迁户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做得不够。一次性的拆迁补偿足以“安居”,但不足以“乐业”,失地农民外迁后无所事事,生活难以为继,进一步激化了政府与居民的矛盾。二、遗产地居民安置与就业困境农民与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依存关系,特别是对于生长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的农民更是如此。遗产地居民搬迁规模不断扩大,搬迁速度不断加快,失地农民不断增多,但解决安置与就业问题的办法却并未见随之增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对农民来说,不仅是农民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而且是生存、发展和保障的重要基础。失地农民实际上是失去了一笔家庭财富、最基本的工作岗位和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也因此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基础。

前言

这是我第二次为张朝枝的著作写序!第一次是为他的博士论文出版作序。2005年他从复旦大学调回中山大学,2006年,他的博士论文以书名《旅游与遗产保护:政府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在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记得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我写道:“作者提出了‘在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处置权的非排他性以及外界制度性的监督缺位导致了世界遗产地的政府治理失灵’的重要理论假设,作者在‘世界遗产地武陵源的调查深入细致,不论是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翔实可靠;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入木三分,提炼的结论不仅可信,而且对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管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出版几年来受到好评的事实表明,上述评价是准确的。我们常说,一个好的博士论文选题,除了完成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之外,该选题还应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可以再继续做八年十年。我们也常说,一篇好的博士论文,可以奠定一个人的学术道路基础。张朝枝的选题和论文,大概可以归为这一类。博士论文完成后,他扩展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继续遗产旅游的研究,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为研究基地进行了扎实的调研,并累积了一批成果。2006年初,南开大学出版社孙淑兰女士让我推荐书稿选题,我又向她推荐了张朝枝的遗产旅游研究。根据我对他的了解,如果给他一点压力,他应该可以整出一个高质量的遗产旅游研究成果。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听到孙淑兰女士向我反馈张朝枝的书稿进展情况。我知道完成这部书稿对张朝枝来说非常不容易,一方面他要承担大量教学和行政工作,另一方面他这几年也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最繁忙的一个阶段。好在他勤奋且有条理,很好地协调了教学、科研、服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顺利完成了书稿。

后记

这是一本催出来的书!这是一本孙淑兰老师催出来的书!从2006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孙淑兰老师第一次找我要书稿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年了,期间孙老师无数次给我电话,每次都不下半小时,她的敬业精神无数次让我感动,也“催”得我不得不抓紧完成书稿。由于压力太大,好几次我都曾打算放弃,是孙老师的鼓励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回头想来,没有孙老师的催,这本书估计还不知要推多久才能完成。这是一本国内遗产旅游发展形势催出来的书!从2004年夏天,我在武夷山给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首届世界遗产地管理干部培训班授课时认识了朱晓东与何晓雷处长,也开始了与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的业界与学界专家的交往。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越来越认识到遗产旅游研究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业界还是学术界,一个基于事实、面向理论、扎实的研究成果对旅游界与文物界交流都非常重要。也正是出于这种动机,在朱晓东与何晓雷处长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争取了几年的中国古迹遗址协会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专业委员会终于在前几天正式批准筹建,这本书也刚好算是献给专业委员会的第一份贺礼!这是一本我的学术轨迹的惯性催出来的书!从2002年我以《世界遗产地“公地悲剧”的理论与实证》为题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资助开始,我先后围绕旅游与遗产保护话题获得了日本东京财团访日研究项目(2003-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03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JY050)的资助,先后到武陵源、武夷山、开平碉楼与村落、乌镇、周庄等地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先后与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与村落建立了研究基地合作关系,我对遗产旅游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也因此不断深入,没有理由让自己不向这些资助我的机构,帮助过我的人交一份答卷,即使这份答卷仍不完美,但它至少凝结了这几年来我的汗水与劳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遗产旅游:概念演变与研究框架第一节 遗产:内涵的演变与理念变迁一、中文语境中的“遗产”二、西方语境中的“遗产”三、遗产的分类体系第二节 遗产与遗产旅游一、从遗产到遗产旅游资源二、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定义遗产旅游的分歧第三节 遗产旅游研究概况与框架体系一、西方研究概况二、国内研究概况三、遗产旅游研究框架第四节 旅游与遗产保护:寻找矛盾的正效应一、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冲突与共生(一)旅游与遗产保护冲突的二元关系论(二)旅游与遗产二元关系论的理论基础二、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互动反馈机制第二章 遗产申报:动力机制与利益权衡第一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1985~1990)(一)背景(二)特征(三)影响二、发展阶段(1991~1999)(一)背景(二)特征(三)成就与影响三、转型阶段(2000~2004)(一)背景(二)遗产申报特征(三)问题与影响四、提升阶段(2005~)(一)背景(二)申报特征(三)趋势与影响第二节 遗产申报的动力机制一、遗产申报的动力分解二、遗产申报的动力本质第三节 遗产申报的利益权衡——开平碉楼与村落案例研究一、案例地背景二、研究方法三、研究发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申遗的利益权衡(一)中央政府的利益权衡(二)地方政府的利益权衡(三)社区居民的利益权衡(四)当地旅游企业的利益权衡(五)游客的利益权衡四、结论与讨论第三章 遗产原真性:理解差异与现实悖论第一节 原真性概念的两种演变路径一、关于“authenticity”的起源及其中文译法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原真性概念演变(一)遗产保护法规文献中的原真性概念发展(二)遗产原真性概念理解的逻辑框架二、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原真性概念演变(一)旅游研究文献中原真性概念的发展(二)旅游原真性概念理解的逻辑框架三、原真性概念两种演变路径的比较第二节 原真性理解差异的路径依赖:乌镇、周庄案例研究一、符号的原真性与遗产旅游二、数据收集与案例地概况三、研究发现(一)不同利益群体对周庄与乌镇原真性的感知及其差异(二)不同利益群体的原真性感知差异的形成(三)原真性理解差异对遗产地发展影响的路径依赖四、原真性构建与文化遗产地管理第四章 遗产旅游者:双因素理论与示范效应第一节 双因素理论与游客满意度一、双因素理论二、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保健与激励因素(一)游客满意度(二)游客满意度与双因素理论第二节 双因素理论与游客需求导向:索道建设案例一、案例研究背景二、研究发现(一)游客乘坐索道的需求动机(二)游客对索道的感知实绩评价(三)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三、双因素理论与满足需要第三节 先锋游客的示范效应与遗产地成长:背包客案例一、背包客行为特征及其先锋意义(一)背包客的行为特征(二)背包客的先锋意义二、从“驴”到“假驴”:先锋游客的示范效应与遗产地成长(一)先锋游客对目的地成长影响的实例(二)先锋游客对遗产地影响的过程:从“驴”到“假驴”三、培育先锋游客市场引导遗产旅游地发展第五章 遗产地居民:搬迁安置与失地就业第一节 遗产地居民搬迁安置与失地就业一、遗产地居民搬迁与失地现象二、遗产地居民安置与就业困境第二节 遗产地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变化与地位变迁:武陵源案例研究一、武陵源风景区内社区空间分布二、武陵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方式演变(一)起步阶段(1982~1996):自由竞争与自然参与(二)转折阶段(1997~2003):资本与政策的介入使居民参与方式重新洗牌(三)两极分化阶段(2004~):新地主产生与新贫民出现三、武陵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方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地理与交通区位对参与旅游业的影响(二)政策对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影响(三)外来资本对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影响四、武陵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一)社区居民普遍从旅游业中受益(二)旅游参与的主体地位变化(三)经济社会地位相对变化五、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方式与社会地位变迁的形成机理第六章 遗产地投资:企业成长与遗产地发展的耦合与错位第一节 企业成长机制与旅游企业成长一、企业成长动力及其影响因素二、旅游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企业成长机制与遗产地投资模式一、招商引资政策与企业成长机制的耦合与错位二、遗产地旅游投资模式(一)旅游景区投资特征(二)遗产地旅游投资模式三、遗产地旅游投资与遗产地成长的耦合(一)先锋企业的示范效应与遗产地自我更新(二)遗产投资价值促进社区对遗产价值认同与保护意识觉醒四、遗产地旅游投资与遗产地成长的错位(一)遗产地旅游收入来源对资源的依赖性更强(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价快速膨胀,加剧圈地运动(三)各类权力寻租活动加剧……第七章 遗产保护:制度的政策激励和观念措施依赖第八章 遗产产权:边界模糊与路径依赖第九章 遗产资源管理制度变迁:方向与动力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仍沿用第一部书稿的主题“旅游与遗产保护”,但他将研究的视角作了较大的调整,分别从遗产旅游的概念、遗产旅游原真性标准、遗产旅游者、遗产地居民、遗产地投资、遗产保护、遗产产权、遗产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对遗产旅游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继承了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重案例研究”的传统,所有结论都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分析基础之上,其中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研究结论都是尚未公开发表过的成果,对遗产旅游管理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在构建遗产旅游管理学科框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国内这几年遗产旅游研究非常热门,《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能够以扎实规范的研究来比较全面地分析遗产旅游中的现象与本质,难能可贵,值得一读。
是以为序。

图书封面


 旅游与遗产保护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案例不错~
  •     又是张朝枝,这儿圈圈里的书总是这么几个人写的
  •     资料。
  •     一个负责任的旅游研究专家。欣赏他的严谨和思路,句句有依凭,剖析入三分,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有见解!!推荐~
  •     里面竟然有两三页破损。。。原来是那么的相信卓越,买书都是在这里买,看来,现在要换换想法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