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理论与实务 > 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

出版社:经济科学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14111361
作者:刘宏盈
页数:21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长三角旅游区。 从表6—2中第二梯度区域间入境旅游流扩散流量情况可以看出,长三角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内部,其扩散流量从1997年的59.3万人次、2001年的62.9万人次逐步增加至2005年的243.5万人次和2007年的413.5万人次,入境旅游流向长三角区域内部的聚集流量10年间增长了近6倍,增长速度惊人,在长三角区域内流动的入境旅游流占长三角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比例由17%增长到26.8%。在向西部地区的扩散中,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年际间变动较大,1997年时长三角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大西安旅游区(8.3万人次)和云桂旅游区(7.5万人次),其次是川渝旅游区;2001年时长三角向大西安旅游区扩散的流量继续增加,而向川渝旅游区和云桂旅游区扩散的流量却有所减小;2005年时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三大典型旅游区的扩散都出现了流量激增,其中尤以云桂旅游区(25.5万人次)和川渝旅游区(22.7万人次)为甚。进入2006年后,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流量趋于减小,其中川渝旅游区和云桂旅游区变动较大,大西安旅游区仍然是长三角入境旅游流的主要扩散方向。 (2)大西安旅游区。 大西安旅游区的入境旅游流越来越倾向于向长三角地区扩散,1997年时大西安旅游区向长三角地区逆向扩散(即向长三角地区聚集流动)的入境客流总量仅为2.2万人次,占大西安旅游区当年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4.1%;经过10年的发展,2007年时大西安旅游区向长三角地区逆向扩散的入境游客已达17.2万人次,占大西安旅游区当年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14%;另一方面,大西安旅游区的入境旅游流在大西安地区内部扩散流动的流量却呈现递减的变化态势,从1997年的6.5万人次缩减至2007年的0.7万人次,占大西安旅游区当年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比例由12.1%减小至0.7%;说明大西安旅游区对入境旅游者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其在大西安区域内流动的份额越来越小。大西安旅游区向川渝旅游区和云桂旅游区扩散流动的游客流量越来越大,分别由1997年的0.6万人次、0.7万人次逐渐增至2007年的4.1万人次和6.5万人次,占大西安旅游区当年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比例也分别由1997年的1.1%、1.3%提高到2007年的3.3%和5.3%;10年间大西安旅游区向川渝旅游区和云桂旅游区扩散流动的游客量分别增长了5.8倍和8.3倍,说明10年来川渝、云桂两大旅游区,特别是云桂旅游区对大西安地区人境游客的吸引力正逐渐增强。虽然目前向川渝和云桂旅游区扩散的游客流量绝对数量仍较低,但若按此趋势发展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西安地区入境游客逐渐向川渝旅游区和云桂旅游区扩散转移,从而使大西安旅游区留住入境游客的能力相对的减弱。 (3)川渝旅游区。 与大西安旅游区不同,川渝旅游区的入境游客更倾向于在川渝旅游区内部流动,1997年在川渝旅游区内部流动的入境游客量为4.4万人次,占川渝旅游区当年接待游客总量的8.5%;2007年时这一数字增长为45.1万人次,占川渝旅游区当年接待游客总量的18.3%;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川渝旅游区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其吸引入境游客在区域内流动的能力逐渐增强。长三角地区是川渝旅游区的入境游客扩散的第二个主要方向,1997年时川渝旅游区有2.9万人次向长三角地区逆向扩散流动,2007年时增长至17.8万人次,占川渝旅游区当年接待游客总量的比例从1997年的5.6%增长为2007年的7.2%。云桂旅游区是川渝旅游区入境旅游流的第三主要扩散方向,年均向其扩散入境游客约4.4万人次。大西安旅游区紧邻川渝旅游区,却是川渝旅游区入境旅游流最弱的扩散方向,年均吸引川渝旅游区入境游客扩散流量仅2.8万人次。 (4)云桂旅游区。 云桂旅游区是三大典型旅游区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同时也是少数民族风情集中的旅游区。研究发现,云桂旅游区的人境旅游流倾向于在云桂旅游区域内流动,1997年云桂旅游区入境旅游流在本区域内流动的约为48.7万人次,占云桂旅游区当年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35.3%;2007年这一数字增长为88.4万人次,占云桂旅游区当年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20.7%;可见云桂旅游区向区域内流动的份额有所减小,但仍占据l/5的比例。长三角区域是云桂旅游区的次要扩散方向,10年来,向长三角地区逆向扩散的入境游客流量从3.8万人次增长到22.6万人次,增长了4.9倍,其占云桂旅游区当年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比例也从1997年的2.8%变为2007年的5.3%。大西安旅游区和川渝旅游区是云桂区域入境旅游流扩散的弱流向区,虽然10年来向这两大旅游区域扩散的流量不断增加,但增长幅度较小,并不与云桂旅游区的入境旅游业发展速度相匹配。

内容概要

刘宏盈,男,汉族,1981年10月生,河南内乡人,旅游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现为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参与广西兴安县、广西资源县八角寨景区、湖北徐家河水库、陕西铜川市、陕西彬县、陕西户县等县市及景区旅游规划项目十余项,有丰富的旅游规划实践经验。目前主持有广西教育厅立项项目、广西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及学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等。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城市问题》、(《资源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等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三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地理。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区域界定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旅游流与空间扩散 2.2 其他相关理论第3章 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要素数量化分析 3.1 西向扩散流向特征 3.2 西向扩散流量特征 3.3 西向扩散流速特征 3.4 西向扩散空间分布集中性 3.5 西向扩散转移密度 3.6 西向扩散竞争态分析 3.7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3.8 西向扩散均衡度分析 3.9 典型区域划分 3.10 本章小结第4章 入境旅游流西扩的游客行为差异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研究数据来源及选取 4.2 西向扩散游客的行为差异研究 4.3 本章小结第5章 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因素及模式分析 5.1 传统旅游流流动理论 5.2 旅游流扩散动力因素分析 5.3 旅游流扩散流动模式 5.4 本章小结第6章 入境旅游流的梯度扩散及数量化模型构建 6.1 入境旅游流的梯度扩散 6.2 入境旅游流梯度扩散数量化模型 6.3 本章小结第7章 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相关性分析 7.1 典型旅游区客源市场相关性 7.2 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网络分析 7.3 长三角与西部区域旅游关系及其调整 7.4 本章小结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及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附录旅华境外旅游者市埸调查表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以扩散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竞争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等为基础,以旅游流的西向扩散为研究主线,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2004年、2008年的“第一手”旅游市场调查资料和国家旅游统计数据,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对以往旅游流扩散及流动研究文献的分析,结合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现实状况。利用提出的“旅游流中转地”的概念,揭示我国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规律和动态变化趋势,可为人境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管理、旅游规划等服务。

作者简介

《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对中转口岸长三角的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流向、流量、流速、扩散密度、空间分布集中性、竞争态等数量化要素的计算分析,对长三角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的典型区域进行了划分。并以课题组的市场调研资料为依据,对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行为差异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第二,在总结传统旅游流流动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流在扩散过程中所受的自身内推力、目的地拉力、两地间摩擦力及中转口岸的中转力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基于中转视角的入境旅游流扩散流动模式。第三,结合市场调研资料,对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过程进行梯度划分,计算各典型旅游区的扩散域;并基于推力、拉力、摩擦力、中转力的综合作用分析,构建不同梯度的入境旅游流扩散数量化模型。

图书封面


 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