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561531754
作者:(日)滨岛敦俊
页数:332页

章节摘录

  基于上述两点理由可以断定,明代以前尚未形成以漕运、总管为关键内容的金姓神的传说或信仰。  至此,金姓总管传说尚未产生的下限及出现的上限基本可以框定。关于其形成,虽然没能找到更具体的史料,但我们可以进行若干的逻辑推理。首先,元末江阴县存在着数位与保佑漕运相关的称为总管的土神《参见第二章》。在近邻常熟县,元末时最受信奉的是以保佑漕运为核心的李王。与元明鼎革定都南京相伴,依靠海船向北方输送漕粮的必要性急遽减低。与漕运体制的变化相关连,元代可能形成于常熟州等地的超级大土地所有制也随之瓦解《参照本章第二节》,这样以保佑漕运为特征的总管信仰的基础也就变弱了。正德《江阴县志》卷一一“异端·淫祠-李太尉”载:  元末时鬼族妄自立庙,后废。国朝宣德年间,妄民李谊贞,  号为鬼六世孙,重新兴建,妄称宋元皆有封号。[史料009]如上所载,明初时保佑漕运传说的信仰有衰退的趋向,其原因可能就在这里。众所周知,永乐迁都北京后,向北方漕运的扩大是以江南农村社会的支配阶层——乡居地主的存在为基础的。15世纪前期,正当漕运成为当地虽苛酷的负担之时,可以推测保佑漕运的传说也因此再度复活。昆山金氏断然抓住这一时机,为自己的祖先伪造了保佑漕运的显灵传说,并为粮长阶层所用,藉此成为江南农村社会最受信仰、祭杞的对象。

前言

  滨岛敦俊教授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史学家,他的著作《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经朱海滨先生翻译成中文,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界来说,是一件有益于开拓学术视野的喜事。  我与滨岛敦俊教授相识已经有整整26个年头了。那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不久,中外学术交流依然存在诸多限制,尤其是厦门大学偏隅海滨,域外来客更是如同凤毛麟角般地难得一见。1982年3月30日,滨岛敦俊教授费尽周章,飞机、火车、汽车加上人力车,几经折腾,终于来到厦门。

内容概要

濱島敦俊,1937年生,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學術人類學博士,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約聘教授。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陈支平
写在中文版刊行乏际/滨岛敦俊
日文版原序/森正夫
序章/(1)
第一节 主题和研究史
第二节 被捆绑的神灵
第一章 诸神的来历(一)——苏州府常熟县
小序
第一节 总管
第二节 李王
第三节 周神(周孝子)
第四节 猛将(刘猛将)
小结
第二章 诸神的来历(二)——常州府江阴县
小序
第一节 知县黄傅和正德《江阴县志》
第二节 江阴诸神
第三节 江阴陈总管(一)——显灵传说
第四节 江阴陈总管(二)——传说批判
小结
第三章 由鬼向神的转变——产生总管信仰的契机和结构
小序
第一节 “神”的要素——义行、灵异、封爵
第二节 巫孙——萨满和诸神
第三节 漕运和商船——总管信仰形成的社会基础
小结
第四章 明朝的祭祀政策与乡村社会
小序
第一节 祭祀体系的整备
第二节 州县一级——“城隍”的当为与实态
第三节 乡村一级——里社和土地庙
第四节 庙界——土地庙和聚落
小结
第五章 商业化和城市化——宗教结构的变动
小序
第一节 商业化和乡脚的形成
第二节 施米神——总管传说的变化
[附]关于明末江南白莲教之乱的意义
第三节 “解钱粮”——信仰社会组织的变迁
第四节 镇城隍庙的出现——作为宗教中心的市镇
小结
终章信仰和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史料篇
附录浙江省萧山县小城隍庙调查报告——城隍庙研究纪要(一)
自跋/滨岛敦俊
地图目次
地图1道光年间昭文县抗租暴动参考地图
地图2清末常熟、昭文县城图
地图3青浦县朱家角镇马家埭行政村简图
地图4青浦县练塘镇泖甸行政村简图
地图5湖州市双林镇兴隆桥行政村相关地名参考图
地图6清末常熟、昭文两县镇城隍庙分布图
地图7长洲县黄埭镇城隍庙全图

作者简介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运用了上至十二、十三世纪反映南宋史实的文献资料,下至20世纪90年代社会调查所获资料等广泛的材料,对元朝后期至19世纪清末为止的中国江南农村社会的民间信仰现象首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文版序/陈支平
写在中文版刊行乏际/滨岛敦俊
日文版原序/森正夫
序章/(1)
第一节 主题和研究史
第二节 被捆绑的神灵
第一章 诸神的来历(一)——苏州府常熟县
小序
第一节 总管
第二节 李王
第三节 周神(周孝子)
第四节 猛将(刘猛将)
小结
第二章 诸神的来历(二)——常州府江阴县
小序
第一节 知县黄傅和正德《江阴县志》
第二节 江阴诸神
第三节 江阴陈总管(一)——显灵传说
第四节 江阴陈总管(二)——传说批判
小结
第三章 由鬼向神的转变——产生总管信仰的契机和结构
小序
第一节 “神”的要素——义行、灵异、封爵
第二节 巫孙——萨满和诸神
第三节 漕运和商船——总管信仰形成的社会基础
小结
第四章 明朝的祭祀政策与乡村社会
小序
第一节 祭祀体系的整备
第二节 州县一级——“城隍”的当为与实态
第三节 乡村一级——里社和土地庙
第四节 庙界——土地庙和聚落
小结
第五章 商业化和城市化——宗教结构的变动
小序
第一节 商业化和乡脚的形成
第二节 施米神——总管传说的变化
[附]关于明末江南白莲教之乱的意义
第三节 “解钱粮”——信仰社会组织的变迁
第四节 镇城隍庙的出现——作为宗教中心的市镇
小结
终章信仰和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史料篇
附录浙江省萧山县小城隍庙调查报告——城隍庙研究纪要(一)
自跋/滨岛敦俊
地图目次
地图1道光年间昭文县抗租暴动参考地图
地图2清末常熟、昭文县城图
地图3青浦县朱家角镇马家埭行政村简图
地图4青浦县练塘镇泖甸行政村简图
地图5湖州市双林镇兴隆桥行政村相关地名参考图
地图6清末常熟、昭文两县镇城隍庙分布图
地图7长洲县黄埭镇城隍庙全图

图书封面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旧书新读《明清江南农村社会研究》欲了解明清时代经济命脉的走向,江南及其农村是切入问题的关键,面对明清江南的历史脉动,日本的滨岛敦俊先生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他的《明清江南农村社会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可惜一直没有翻译成中文,终不为美。今年柏桦老师和朱海滨老师终于要把这本书翻译出来了,于是这本1980年的旧作在中文阅读界又变作了“新品”,更多的中文读者可以随着老滨岛的文笔深入17世纪江南农村生活的脉络之中。17世纪江南农村生活的主题是改革,赋役改革。江南农村赋役改革滥觞于宣德时代的周忱,于张居正时代以条鞭名目波澜壮阔地展开,之后并没有因改朝易代而停顿,一直延续至雍正时代才基本稳定,奠定了以后迄至民国农村田赋体制的基本格局。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帝国财赋之薮的江南,其每一个社会细胞都牵涉其中,佃农、自耕农、中小地主、大地主、官方……各种利益团体便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利益博弈。利益博弈在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比如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这当然是传统时代农村生活的大关节,也是传统史学争论最多的地方,各种剥削率的计算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大陆史学界,即使不算显学,也绝对是热门话题。当然,这里有一份热忱,很多学者想要证实或者证否某些东西的关怀,不言而喻。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则更为冷静,从具体的案例入手,“把守”江南研究的滨岛敦俊关切明末水利兴修的变迁,从中发见地主、佃农、官方三者间关系的变动。明初江南水利本来由在乡地主率领佃农兴修,然而到了嘉靖、万历之后,由于大量获得高阶科举功名的地主(日本学者称之为“身份性地主”)迁居城市或市镇,水利责任者缺失,水利失修,严重影响了江南农业收成,翻开明末清初江南的方志、笔记,欠税的记录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形迫使官府介入本来由地主和佃农共同完成的地方水利工程,直接指导佃农和仍然居于乡村的小地主、自耕农兴修水利工程,官方、地主、佃农三方的关系就此改变。三者关系的改变最终反映在赋役改革上。明代的身份性地主拥有优免的特权,可以荫蔽一定数量的家族成员免除徭役负担,这项特权在明中叶之后就遭到扩大滥用,身份性地主的佃农实际都在其荫蔽之下。地租率不变,同时免除了大笔赋役,明末江南的身份性地主自然财源滚滚,由此带来的豪奢挥霍,真是令人咋舌。清人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了一个经典例子,常熟徐氏家族,嘉靖时代有一位徐栻担任南京工部尚书,凭籍各种优免权利,家族开始发达,到了其孙徐汝让时富裕称雄一县,玩到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玩的地步,于是在春天的时候登到县城一座塔顶,从塔顶上抛洒金屑,居然使一城映为金色,当今斗富者能玩到这个程度的只怕也是少有,何况还只是在一个县城之中。身份性地主玩到这个程度必然上侵国家下伤平民,再加上官府介入地主和佃农之间的关系,赋役改革的方向自然是限制身份性地主的优免权利。然而具体措施如何,能明晰者少,而滨岛则在“畸零户”中发现了奥妙。本来明初规定赋役按人户摊派,一些鳏寡孤独可以免除徭役负担,称之为“畸零户”,滨岛则指出到了嘉万之后的时代,在赋税征收册上标为“畸零户”的实际上都是身份性地主的佃农,“畸零户”不过是避税的手段。到了清初赋役改革指向要求“畸零户”也承担赋役,其实是限制甚至免除身份性地主优免特权的手段。而这种改革方向能够在清代成功推进,又同明清易代对江南地主沉重的打击,以及所谓“王学左派”思想即王阳明学说较激进流派的传播,明末复社、几社等党社成员思想的流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兵南下,一方面是不少南明官僚殉难,一方面是科场案、奏销案两案的打击,使得江南身份性地主群体一蹶不振;王学左派思想的传播,以及复社、几社等党社运动,关注经世之学,譬如编纂《明经世文编》的陈子龙,便是几社成员,经过这一派士人的力量,平均赋役负担的思想传播开来,两者合力,终于造成清初赋役改革向前推进的局面。至此,明末清初的江南农村生活,与一时代之政治史、思想史的宏大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而这一手层层推进、条分缕析的功夫,最是老滨岛引人入胜处。滨岛敦俊的研究路数代表了日本30年代出生这一代学者的中国史研究的轨迹,战败后的日本学界也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的高歌猛进,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30年代这一代日本中国史学者,同样关心“地主”、“封建”、“古史分期”等问题。虽然从同样的问题出发,秉持着精工细作的精神且较少政治干扰的日本学者很快超越了阶级分析的思考框架,发展出日本自有的理解近世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滨岛这一代学者之前的日本学界理解近世中国农村的框架是所谓“乡绅统治论”,认为近世中国的农村是基于乡绅统治的村落共同体,而明清王朝便是代表乡绅利益的封建政权,这其中显然还可以看到阶级分析的痕迹,而滨岛敦俊,从明末清初江南水利兴修入手,否定了“乡绅统治论”的分析框架,呈现了近世江南农村社会中官府、乡绅、农民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这一思路逐渐发展,与同时代的森正夫、川胜守等一批日本学者的研究合流,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地域社会论”分析框架,滨岛氏著,正是这一学术转型中的关键之作。滨岛氏著最着力之处在于阐明明末清初“乡居地主”转变为“城居地主”对乡村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以及江南农村社会变动同明清易代这一大时代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份关怀以及对历史场景的理解,相较于同时代乃至晚近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可能更合于国人的心绪,所呈现的历史场景,也更为精细。明清时代的赋役改革,从周忱开始,直到雍正摊丁入地,才算使赋役制度稍微稳定,变革了将近三百年,即使从条鞭算起,也有两百年时间,改革的结果,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不过是简单的“摊丁入地”四个字,按照田产平均赋役负担的意思罢了,然而这中间过程的曲折,内容的繁复,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最令社会经济史学者着迷,却也最是困惑。乡村空间是如此复杂,即使是极小区域内的不同乡村,由于文化、环境、经济条件的细微差异都会在面对相同制度时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赋役改革之所以持续如此长时间、如此纷繁复杂的重要原因,如今农业税取消两年多,有关田赋问题的讨论可能永远地成为了历史问题,不过事理相通,是这一段历史可以为鉴的所在,任何自上而下的农村政策,都将长久地面对农村差异性所带来的挑战,一时一地人群、事态的利益博弈,都不是冷硬的条文可以划为畛域的。[日]滨岛敦俊 著,《明代江南农村社会の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版本文刊于【读品】94辑              【免费】订阅 点击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dpjournal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PKU/E2-1] D691.9/69
  •     关于土地庙与聚落这个课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     考证的很好,但是可读性实在太差。观点也太偏重社会性那一边,如果信仰和社会是如此契合的,那么这世界就简单啦!
  •     发货速度相当快.
  •     非常好的角度,社会史中非常重要的信仰圈问题
  •     一本書的價值不是立即顯現的
  •     自从倭乱以来,历经各种政治运动。关于江南的这些民间信仰的资料少有流传。各种庙会之类的活动也很少能够保留。基本上现在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没有知道各种风俗的来源。对于各种崇拜的偶像,我们也无法知其名。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那些尘封的往事,了解当地的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     从经济结构影响长三角农村和农民信仰的社会结构入手,指出随着商业的发展,地区结构在县城之下兴起众多市镇,小农的生活空间扩大到以市镇为核心的市场圈,使得以往的祭祀活动突破旧格局,与新的经济形势相配合。
  •     学方法!
  •     于是我对家乡的习俗有了更深的了解
  •     江南地区村落居民共同性的追寻
  •     这本书对江南农村民间信仰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民间信仰其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接近,只不过,有时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明清时期的历史,好像是昨天的历史。因此,我觉得看看这本书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自然,专业学者看这本书,或许另有说法。我们一般读者,要求就可能不那么高了。
  •     咱中国的东西,干嘛老是让日本人弄得那么好?
  •     (^_^)
  •     至今所见田野调查方法和明清史结合的最好的一本书,赖学姐说介绍滨岛老师给我认识的,怎么不兑现!
  •     关注了一下“城隍庙与市镇化”部分
  •     总是觉得日本学者的文字绕来绕去好难懂啊
  •     江南民间信仰研究最出色的成果,滨岛的框架养活了一大票这个题材的研究。但是把江南农村基层社会共同性的承载体一概系于民间信仰组织,这样的思路受台湾祭祀圈模型的影响太深,结论过于轻率了。
  •     神一般的把史料和田野结合在一起。从总管信仰,到乡村结构,到新的解钱粮体系,大概几辈子都写不出这么好的作品……膜拜
  •     “對於有關這些土神的傳說,我們注重的並不是記載本身是否符合歷史真實,而是被傳說所籠罩的人們的思維,觀念或傳說所反映的社會”
  •     感觉像是学科论文,是不是一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啊~不是民俗读物啊。
  •     快速翻过,还是很扎实的,尽管我把多数的考证精华都略过了……阅读中作者让我想起了西嶋定生氏。结果发现,西嶋定生是滨岛敦俊的恩师。(2011.5.10)
  •     行文比较难懂
  •     万志英的《太湖盆地民间宗教的社会学研究》对该书多有引用和延伸
  •     和上面的书一样值得推荐,特别是学明清史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