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与元初词曲之嬗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白朴与元初词曲之嬗变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101077889
作者:张石川
页数:238页

章节摘录

  此四类作品应归在俗文学一类,其中第一类最早,二、三两类可算作同时,而南戏的时代很难确定,姑列在最后。可惜这些作品除南戏外皆有目无辞,我们只能从题目上把他们都归入与白朴之《墙头马上》同一题材的作品之列。我们并不能认为墙头马上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是按照这样的次序逐步发展的,但至少可以说它们都是这种文学传统题材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这样的文学传统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发生着变化。如前所论在《裴少俊伊州》中出现了主人公之一的名字,有如金院本《鸳鸯简》出现了以鸳鸯简为媒介互赠情诗的情节,固然还不能认为这个情节是第一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至少我们从题目上可以认定这个情节在《鸳鸯简》这部作品中在某种程度上被强化了。此外,我无意中还找到一条与《墙头马上》杂剧中裴少俊洛阳卖花的情节相关的线索。按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少且清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②于是我便推测裴少俊之名是否来源于所谓的探花使,而这种探花的风俗又是否为裴少俊洛阳名园中访花的原型。当然根据《墙头马上》杂剧之剧情,裴少俊是“承宣驰驿奉官差,来这里和买花栽”,此时尚未及第,而探花使则需从同榜进士中选出,但是文学作品往往需要对生活进行某种程度的变形。我的这种看法找不到其他佐证的材料,因此列在这里仅备一说而已。  从上面的论述,笔者大概可以勾勒出《墙头马上》杂剧的渊源关系。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可以看作是这个题材的出发点,虽然它之前仍是以实事或者某个民间传说作为蓝本的。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白朴生平考述
第一节 白朴家世考
第二节 白朴生平经历考述
第三节 白朴交游考辨
第二章 曲的文体特征与白朴散曲研究
第一节 白朴现存散曲辨正
第二节 元曲文体特征
第三节 白朴散曲研究
第三章 白朴与元杂剧的早期形态
第一节 关于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二节 《梧桐雨》:从诗歌意象到曲辞意象
第三节 《墙头马上》:俗化的倾向
第四节 关于元杂剧早期形态的体认
第四章 《天籁集》与金元之际词体流变
第一节 《天籁集》的版本与流传
第二节 论白朴对词体的接受兼及词体在金元之际的发展
第三节 解读白朴隐逸词的语境
第五章 白朴文体综合研究
第一节 文类渗透研究之一:以诗为词与曲人于词
第二节 文类渗透研究之二:以词人曲
第三节 文体演变与文学传统
参考文献
附录 白朴年谱(附白华)
后记

作者简介

《白朴与元初词曲之嬗变》讲述了:白朴(1226-1306以后),原名恒,字仁甫,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陕州(今山西河曲附近),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字文举,号寓斋,仕金为枢密院判官。白朴为元好问(1190-1257)之通家侄。朴七岁遭金亡之变,与父母离散,元好问携之北渡避难。朴以身经离乱,故放浪形骸,玩世滑稽。元世祖中统初,史天泽(1202-1275)拟荐之于朝廷,白朴固辞之。元一统后,徙家金陵,纵情诗酒,不问世事。白朴以杂剧创作而闻名,位于所谓“元曲四大家”之列,现存杂剧三种即《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此种存疑)。相传其晚年自订词集,日《天籁集》。现存各种版本的《天籁集》收词约百余首。另有近四十首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雍熙乐府》等选本中。

图书封面


 白朴与元初词曲之嬗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写论文时买的,内容很好,有些新观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