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传统与美国建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约法传统与美国建国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08110083
作者:林国基 编
页数:196页

章节摘录

美国制度的研究者们若想要弄明白究竟是哪些主要的倾向一直以来主宰并引导着美国制度的发展,就势必会发现,在美利坚共和国成长的各个环节上都会有一些聪明、博学的观察者,他们所坚持的看法、所传达的预言对于自身的研究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同时也是颇有帮助的。对于盛行于他们那些年代的倾向、以及人们从这些倾向中所预期的结果,这些人所持观点的价值,是我们凭借我们今日的智识所进行的任何分析都不能具备的,也是我们对于随后的实际经验的了解所不能具备的,这是因为我们总是禁不住地想知道关于过去的记载,想知道所有随后经验带来的结果。要在任何完整的意义上了解这一切,都是一件必须付出艰苦劳动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必须在数量庞大的作品中摸索之后,才能搜集并提供充分的资料来确定盛行于某一特定时期的理论和信念,况且,其中很多作品都不是能够轻易找到的。我只想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指出,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何以能够有所获益,并拒斥那种虚妄之词,仿佛真的全部了解了那些材料,即便这些材料不过是一些显见的和日常的材料,每个美国历史的研究者都熟知的。我为此目的特意挑选了两本著名的作品,其中一本写作于联邦的诞生之际,作者们观察着孕育联邦的摇篮,记录下初生宪法的敌人和朋友的感受和期待,这些记录带有即时性质,因此也要忠实得多;另一本书则出自一位敏锐的欧洲哲学家之手,他以特出的公正仔细研究了宪法的条款和实际操作。之所以选这两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代表性,也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非凡的文风,而且也是因为这两本书都是欧洲读者非常容易接近的,欧洲读者甚至能够参考到这两本书的具体页码来补充我因为空间不足而势必会造成的遗漏,因此也就能够就那些时代的观点获得更为完整、也更为生动的描绘。其中的一本书就是《联邦党人文集》,由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伊写于1788年,它采取书信系列的形式,目的是向纽约州的人民推荐新宪法。另一本书差不多恰好处在1788年和今天的中间,这就是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汉密尔顿和托克维尔的预言(【英】 詹姆斯•布莱斯撰 林国荣译)

内容概要

林国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西洋政治哲学与古典文史学研究者,发表相关专著与论文数十种。
王恒,法学博士,长于古希腊和近代政治法律思想研究,现任职于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书籍目录

主题研究
王恒 罗马与耶路撒冷——美国宪法的神学-政治问题
布赖斯 汉密尔顿和托克维尔的预言
国民阅读
刘晨光 美国建国时期的“中立外交”与国家巩固
刘仲敬 基督的美国、罗马的美国、双面神林肯与凯撒主义的起源
郑凡 撒下转变的种子:马汉论亚洲问题
航海日志
温斯洛普 山巅之城
藏书
蔡乐钊 从联盟权到联邦制:读《论法的精神》与《联邦党人文集》
戴鹏飞 不列颠帝国宪政的捍卫者:读戴雪《思索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合并》

作者简介

本辑为美国研究的专号,试图对美国建国史各个重要时段进行深入研究和论析,其中主要涵盖了殖民、立宪、内战以及借助海洋向外扩张等关键阶段,它们统属于美国建国史的范畴。其中,主题研究栏目刊发了王恒博士为辑刊亲撰的《罗马与耶路撒冷:成文宪法的神学-政治问题》的长篇论文,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思想深度以及视野的广度,尤其值得关注。主题研究中的另外一篇长文《汉密尔顿与托克维尔的预言》由英国著名的布赖斯爵士所撰,也堪称经典。本辑还首次全文翻译和刊发了美国殖民时期的著名领袖、后被誉为美国国父之一的约翰温斯洛普关于“山巅之城”的著名讲演,它诞生于大西洋中一艘前往美洲殖民的航船上,奠定了美国立国的恒久基调和精神气质。
封面用图:
这是德国地图绘制家Martin Waldseemüller(1470-1520)在1507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称为“Universalis cosmographia secundum Ptholomaei traditionem et Americi Vespucii aliorumque lustrationes” ,即根据托勒密的制图传统与阿美利加等探险家的发现所绘制的世界全图。这幅地图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第一次使用了“AMERICA”这个词,意在对弗洛伦萨探险家Amerigo Vespucci表示敬意,后者纠正了哥伦布把美洲大陆当做亚洲东海岸的误判。这幅地图依据十二块半米见方的木刻绘制而成,最左侧的三副版块构成了美洲大陆。众所周知,地理大发现之前,人们对世界陆地分布的构想均被希腊与圣经传统所支配,认为世界由亚细亚、欧罗巴和利比亚(即阿非利加)三部分构成,1492年以后,这幅古老的图景永远发生了改变,世界的“第四部分”进入视野,被命名为“阿美利加”的一片巨大陆地突然出现在扭抱成一团的亚细亚、欧罗巴和利比亚面前。从Waldseemüller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到,“AMERICA”这个名称仅仅被用在这片陆地的南部,即西班牙卡斯蒂尔王朝统辖的领域,而北部的广袤区域仍然被标识为“遥远的未知之地”(terra ulteri incognita)。大概在300年后,亚历山大·汉米尔顿正是站在这块“未知之地”上向世人宣布:从现在开始,全世界在政治和地理层面将划分为四部分,即古老的欧洲、亚洲、非洲,以及新近发现的美洲,不幸的是,长期以来,欧洲自诩为世界的主人,借助武力与欺骗对其他三部分施行暴政,我们美洲的使命就是教训大海彼岸的欧洲,让这个傲慢的兄弟谦虚一点,美洲人民将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联邦,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不仅脱离欧洲势力的支配,而且还将给新世界和旧世界的交往制定新的规矩。世界的“第四部分”被意大利商人Amerigo Vespucci发现,被德国制图家Martin Waldseemüller绘制,而美国国父汉米尔顿则第一次鲜明地阐发了其政治与道德意义。汉米尔顿的“四个世界”的理论与行动是继人类始祖挪亚的后代三分天下以来的又一次针对世界的分割区划(《圣经·创世纪》10),只不过,这一次不仅修订了古老的传统,而且也不再是神话。

图书封面


 约法传统与美国建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去年这篇东西被打了一遍抄了一遍,自我感觉甚好,今天要找能看的文章给洋人,实在找不到,就羞愧难当地就扔了这篇东西.......1630年,在“阿贝拉号”号上律师温斯洛普的发表了《山巅之城》的布道,这场布道的主旨是在美洲大陆建立一个“全世界都注视”的“山巅之城”,历来《山巅之城》被称之为“美洲历来最富使命感的布道之一”,而这种使命感渗透到了日后美利坚的立国历程之中。笔者试图通过对于《山巅之城》演说的阐释,管窥美国立国思想中的圣经传统。一.海上航船:国家的隐喻与重生船是一个古老的国家隐喻。以“船”隐喻“国家”,以“航海术”隐喻“治理国家”,这在希腊人的传统中屡见不鲜,最以柏拉图为盛。与希腊人不同,《圣经》中的船喻并不仅仅暗指统治国家,大海航船的最终目地的是驶向彼岸。在挪亚一家登船之前是旧的人类世界,而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航行,在洪水褪去之后,上帝赐予人类一个新的世界。诺亚就设立祭坛,并与神立约。(《创世纪》:9:1-17)茫茫大海上的精巧的掌舵术更是为了重获新生,建立新的“神人秩序”。人类的航行在十八世纪翻开了的新的篇章——美利坚——一个全新的共和国诞生了。美国的国父们认为美利坚的立国精神是两希文明的延续。在他们的建国历程中,也透露着一股强烈关于大海与航船的气息。北美大陆最早的殖民者皆来自从大西洋上的多桅帆船,美国的最重要的两份建国文献《五月花号公约》与《山巅之城》演说也都诞生在船上。在大西洋上,温斯洛普发表《山巅之城》的演说,不仅是宣扬耶稣的教诲,而更进行一场登陆之前的政治教育。他警告他的船员们,“避免覆船的唯一途径,也是提供给我们的后代的唯一途径,就是遵从弥迦的建议,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我们的上帝通行。”政治共同体的溃败就好比巨浪掀翻航船,这种毁灭的命运是来自于历史海洋的莫测天意,也来自于政治“驭船术”。基督教的政治学理论旨在将必然性与偶然性进行一种调和,人类必须遵照上帝的启示,才能有可能克服偶然降临的厄运。对于“阿贝拉”号上的清教徒来说,若有有一天他们不再坚守上帝的法律,遵从《圣经》的指示,那么“他们将成为全世界的谈资和笑料。”令人不胜唏嘘的是,阿贝拉号的船头并没有耶稣的十字架,也没有所有圣徒的雕像,而是由雕刻着一只鹰。鹰来源于罗马的双头鹰纹饰,也暗指美利坚共和是一场继承着罗马传统的建国历程。美国国玺上的“千秋万代新秩序”(“Novus Ordo Seclorum”)源自维吉尔的诗句,也意在突出美国可以摆脱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的命运。历史见证了美利坚这艘巨船并没有被风浪颠覆,而不得不说,在希腊罗马传统的另一边,是基督教的精神的注入保障了美国的联合与稳定,使其成为真正的“山巅之城”,给西方的政治传统提供新的现实范本。二.虔敬与节制:政治联合的基础在清教徒看来,基督教精神的最好体现便是《圣经》,而《圣经》也给现实的政治建构提供了依据。美国建国既是一场摆脱英王统治的政治革命,也是一次建立“建立一个完美的联邦”(联邦宪法)的立法实验。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常常以摩西比拟伟大的建国行动,因为在《旧约》描绘中,摩西既是一位革命者,又是一位立法者。他在神的指引下带领希伯来人摆脱法老的统治,前往“应许之地”迦南,可谓一场摆脱奴役的实现希伯来人自由的革命;摩西在西奈山之上与神立约,订立“十诫”,以成文法统治希伯来人,毋宁说是立法家的本色。这种“摩西“情结也体现在《山巅之城》之中,温斯洛普两次引用了《申命记》的经文,在演说的末尾,他教导人们聆听摩西的教诲,因为这群拥有信仰的人相信,他们得以建立共同体,并不仅仅出于人的力量,而冥冥之中是由天意指引。不仅仅是温斯洛普,汉密尔顿亦对这种“天意”的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联邦论》第一篇问到:“人的社会,是否能通过反思和选择,建立良好的政府,还是命中注定,要依赖机遇和暴力,建立政治制度。”所谓的“命中注定”与“机遇”并非是人类的力量所能控制,联邦党人相信立宪建国是一场“政治实验”,虽然他们竭尽所能建立好的政治制度,但是美国能否真的能够成为“山巅之城”,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类。帕伯流斯(麦迪逊)是这样看待克服万难终于达成一致的制宪会议的:“思想虔敬的人一定会看到‘上帝之手’的作用’,它曾在革命的关键时期不时而明显地给我们以援助。”(联邦党人文集,第351页)这种洞见凝结成了美国国玺上“神助吾业”的铭文,尽管这里的神不仅仅指的是清教徒们的上帝,而更多的泛指一切超自然的力量。但这种对天意的虔敬源于对基督的信仰。虔敬亦是一种节制。《山巅之城》的第一个标题为“此中的模范”,即意在告诉人们唯有全能的神,而非世俗的权威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类的统治。这是对人类局限性的认识,善好的一人统治不可能真正在地上实现,人们往往因崇拜克里斯马型的权威而陷入僭政的深渊之中,所以美利坚联邦的建立者选择以全新的联邦共和制来代替英国的君主制度,因为他们相信休谟的洞见:“要使一个大国或者大社会达到平衡…任何人间的天才,不论多么全面周到,都不仅通过理性和反思,就达到效果。在工作中,许多人的判断,必须联合起来...”(联邦党人文集第606页)虔敬是治疗政治激情的良药,因为在现代民主社会之中,利益的多元化会致使社会凝聚力的缺失,而信仰是一种凝聚人们的方式,可以使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共享最基本的信念。正如摩西的“十诫”是一以信仰上帝作为前提的,对于美国宪法的恪守亦是需要给世俗的宪法授以神圣的权威,这种权威来源于上帝赋予美国人建设山巅之城的使命,更来自于对基督的忠诚。三.爱的联合:基督教的友爱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治纽带?这是所有共同体都面临的问题,清教徒温斯洛普选择了基督教的“爱”来联合“阿贝拉号”上的这群上帝的特选民。” 这是圣经给予他们建立共同体的第一要义。“爱的理由就是洞察到被爱的事物的相似之处”,基督教的爱与希腊式的爱有着本质的不同,苏格拉底在会饮中所说的那种爱欲(eros)是对完满性的一种追求,爱源于爱者与被爱者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指向对最高理念的渴慕,却很难以此来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会饮》中爱的七层阶梯代表着一种秩序,而这种等级秩序往往是政治共同体建立之后方要完善的地方;基督教的友爱精神是以信基督者共享的那部分理念——信上帝作为基础,这种公民的同一性使得共同体成为可能。正如托克维尔所言:“清教的学说即是宗教理论,也是政治学说。” 爱的联合使得共同体成为可能,历史也也证明,清教徒的友爱共同体最终在北美大陆生根发芽,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新英格兰的乡镇,以清教徒为人口主要组成部分的新英格兰乡镇,在获得英王的特许状后,就始终奉行着自治的原则,“他们自行任命行政官员,自行缔结和约和宣战,自行制定公安条例,自行立法,好像只服从于上帝。” 爱的联合创造了小型的共同体,但是现实政治必须以划分友敌为前提,爱的联合并不可能做到无限广阔的范围,这种联合只能是小共同体的联合,因为它无法容纳异己的宗教;康涅狄格的立法者将刑法的第一条定为:“凡信上帝以外的神的,都处以死刑。”如果这种爱的联合需要扩张,就必须扬弃一部分刻板的教义,用爱的方式容纳更多的“异教徒”。日后美利坚设计宪法便是世俗化的联合,宪法隐去了对基督的唯一信仰,并将宗教信仰自由写入宪法修正案,使得可以在最大范围内的实现联合。但是庞大的复合型共和国不可以没有宗教性的感情纽带,否则不同的地域之间就无法形成有效地同盟,遵从唯一的上帝的信仰逐渐成为一种公民宗教,成为美国建国精神的根基。而这种精神是来源于温斯洛普的布道的,友爱的共同体逐渐发展为合众国,在“神助吾业”的信仰之下逐渐迈向“山巅之城”。四.馀论:温故而知新的政治智慧如何建立一种好的政制?这是人类生活的古老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富有洞见的思想家往往会汲取古人的智慧,这里的“汲取”并非建立韦伯意义上的传统型合法性政权,而是温故而知新,以期创立一种适合时代的良善政制。北美大陆的殖民以及后来的独立战争与立宪都诉诸以西方的传统,这样的政治创立避免了现时代的偏见与大众的激情,可谓典范。反观中国,现政权如何与本土的政治传统相融合是中国思想界的时代问题,理论家对此众说纷纭,有“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儒家思想转型,有将西方哲学的“实践理性”与儒家“实用理性”相融合的尝试,亦有所谓“通三统”的大胆设想。若是那一条融合古今中西的理论构想可以付诸实践,都将成就不朽的功业。而这等功业,定需要超人的政治智慧。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王恒一文虽是基于对Walzer、Lutz、Elazer等人观点的梳理,但脉络清晰,行文晓畅,可资指引;蔡乐钊一文亦不错,点出了联邦党人与孟德斯鸠之间的继承与张力,此题目或还有可深挖之余地。数卷阿姨的文章有见地,但文风过于摇曳,不甚喜欢。其他几篇平平。【话说海国图志丛书还是质量有保障】
  •     是个文章汇编,很不错。
  •     罗马的”出特洛伊记“,犹太人的”出埃及记“,美国人的”出不列颠记“
  •     @ long last!
  •     内容其实还不错,就是神神叨叨的废话有点多了,明明可以简洁的。
  •     阿姨每篇文章都要来这么一段。。。。。
  •     美利坚之通三统(犹太约法-加尔文神学、不列颠习惯法、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
  •     看过的最好的中文介绍american founding的政治理论
  •     是对美国做深入精神分析的论文集,值得一看。
  •     文斯洛普的讲演甚好,就做论文的题目了!
  •     书的内容还好吧,但是彼此没有知识亲缘感。
  •     种子。种子。“斯特拉斯堡宪章的种子”
  •     罗马与耶路撒冷一文是神议论语境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的后续或者说是与向实在法的演进
  •     不通英文永远是硬伤
  •     通过多篇论文对美国的立法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尤其是没有陷入论文八股的套路,很有思路,史料也很丰富。建议把相关参考文献也挂在网上,供有兴趣的读者检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