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上下)》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欧洲史(上下)章节试读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01230778
作者:(英)诺曼·戴维斯
页数:1432页

《欧洲史》的笔记-第1086页

"胜利者永远是法官,战败者永远是被告" 流氓的永远是俄罗斯。。。

《欧洲史》的笔记-第21页 - 前言--关于历史的研究

关于越来越少的事情知道得越来越多。宽广的视角是必要的。做研究的学者往往会陷入这种困境。领域的倍增和学术出版物的相应增长,仍不可避免地创造出一种严重的滥用。专业的历史学家对“追赶上文献”感到绝望。他们被诱使越来越深入到超专业化的窄胡同里,失去了与普通公众交流的能力。许多专业化已经被叙事史所损害。有些专家依照不需要修正的概要大纲作为前提工作:新发现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一个狭窄的方面做深入发展。其它专心于探索“深层结构”的人,对历史的“表象”全然置之不顾。他们转而集中精力于分析“长时段的、潜存的趋势”。做研究的道理皆是相通。如何看到森林的同时还能足够专业。我认为需要把握几条基本的本质,从其中发展出的脉络又细致辨别。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领会主旨。

《欧洲史》的笔记-世界的发电站 - 世界的发电站

<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欧洲史》的笔记-导言 - 导言

历史常常被意识形态阻挠,而人们从白纸阶段就被熏陶,血液里也会不自觉的带着意识形态的白细胞。有些人会觉得网络打开了视野,可是那只是为主动的人准备的。被动的人仍在接受所谓的"主流"信息。所幸的是,教育让越来越多人不再简单。

《欧洲史》的笔记-第594页

波兰贵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的经济分化与法律文化、政治一致性之间的反差。与欧洲其他地方的贵族不同的是他们不承认本土头衔。这里没有波兰男爵、侯爵和伯爵。他们最愿意做的是确认在1659年立陶宛与波兰合并之前一些人已经在立陶宛得到的个人头衔,或者是与卢勃米尔斯基一样由教皇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赐予的头衔。从法律角度看,波兰被瓜分时,贵族身份法被废除,贵族等级也随之终结。有些贵族,如卢勃米尔斯基家族,设法在奥地利或普鲁士确认自己的贵族地位。少数人在俄罗斯确立自己的贵族地位。但他们中80%失去了贵族地位。这个被剥夺的阶级成为整个十九世纪激烈反俄情绪的发源地。1921年波兰共和国复国,—个民主的波兰议会正式确认废除贵族特权。但“波兰贵族”对于自己特殊身份的意识却历经种种灾难而保留下来。迟至1950年,社会学家发现马佐维亚的集体农庄成员避免与“农民”邻人交往,衣着不同,语言相异,还奉行复杂的订婚习俗以防止与非贵族通婚。1990年波兰共产主义政权垮台时,还有年轻的波兰人佩带亥有徽章的图章指环以表明其身份。至此,波兰人仍互称为“阁下”或“夫人”。“贵族文化”已成为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史》的笔记-第280页 - 布里奶酪

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和亨利四世都很喜欢吃这种奶酪,但是路易十六为之丧命,他是在瓦伦客栈吃奶酪时被捕的。……比铁匠和国王的故事还……

《欧洲史》的笔记-第585页

《欧洲史》的笔记-第292页 - 中世纪

从字面上说,封建主义可以被认为是一套制度,用于创立和规范臣服和服役的义务……一个自由民(附庸)与另一个自由民(领主),领主有保护和维持的附庸的义务。关键因素是重骑兵、附庸、封地、豁免权、私人城堡和骑士精神等。

《欧洲史》的笔记-第307页 - 中世纪

斯拉夫人没有浴室,但是他们建造了一种石头火炉,加热后,他们就往炙热的石头上泼水,然后拿着一束草驱散水蒸气,直到他们毛孔张开,多余的物质从体内排除,这种简陋的小屋叫做‘阿里斯特巴’斯拉夫人发明了桑拿……伟大的民族……

《欧洲史》的笔记-第54页 - 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卓越品质。同样,希腊光线的质量使画家们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精确、深刻的目光来看待事物的形体和颜色,以至于希腊人的发展不仅使人类的外在环境而且使人类的内部生活都深受其益。确实,高强度的阳光可能是制造出如此壮观成就的众多配料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荷马、柏拉图和阿基米德可以被看成是自身天赋与光合作用的产物。这表述太文艺了。。。

《欧洲史》的笔记-第834页 - 动力

在伦敦,皇家历史学会赞助其成员进行实验,以证明那些具有凯尔特人姓氏的人,脑容量要小于盎格鲁-撒克逊血缘的人。(姓戴维斯的人是毫无希望的了。)噗哈哈作者好吐槽。

《欧洲史》的笔记-第17页 - 欧罗巴的传说

被伪装成白色公牛的宙斯诱拐的Phoenicia公主Europa,是欧洲的女祖先。有悖于道德和神圣,归因于命运的迷人传说。她心里充满恐惧,当她回头注视/看到迅速远退的沙滩,她的右手抓着一只牛角,另一只手扶在他的背上/她飘动的外衣被微风吹起。充满情感和动态的描写。让人不禁想象欧罗巴的形象在古希腊的陶瓶,文艺复兴的油画上定格。传说不一定要是寓言,我们所受的教育往往急于教授小孩自以为是的道理,急功近利之下,缺失了美感触觉的培养。书中作者解释了其中一个含义是亚洲文明的成果带到了爱琴海各岛的新的殖民地上。Phoenicia属埃及,古埃及和古希腊有着神秘联系。希望能遇到一个现代的传说,不是寓言但是更像历史,饱含美感和内涵。尼罗河、印度河、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的大河流域文明,持续时间很长,但在地理上和知识上的发展却缺乏活力。地中海文明受到持续运动的刺激,引起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不确定性激发了一种持续的思想骚动,不安全性激励了有活力的行动......就像欧罗巴的外衣,这些古代航海家的思想不断地一直在风中飘动不确定和不安是一种激励,慌张是青春的寄所

《欧洲史》的笔记-第585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承诺的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协调一直没有取胜

《欧洲史》的笔记-第509页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他认为,如果基督教的上帝存在,信仰者将继承永恒的生命,如果不存在,他们也不比不信仰者更糟。……问题是那么多个派别信哪个?加尔文宗?路德宗?

《欧洲史》的笔记-第5页 - 环境与史前时期

欧洲半岛由五种自然成分购成。在历史上,这些地理单元基本保持稳定不变,与此同时,凌驾其上的政治单元却起起落落,变幻无常。那些“尘世中傲慢的帝国”接连不断地走向灭亡。但是,平原和山脉、海洋、半岛、岛屿显然会持续到永远

《欧洲史》的笔记-第9页 - 环境与史前时期

日耳曼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就渗透着“文化坡度”这一概念:它对西欧文化的主宰地位十分反感,同时又认为自己比东方更优越。从法国人对待比利时和德国的态度,德国人对待斯拉夫人的态度,波兰人对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态度,俄罗斯对待中亚地区民族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一点。人类的天性总是促使人们把自己想象成居住在文化高地上,而他们的邻居则住在地狱中<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欧洲史》的笔记-第1页

换个方式写评论。
  鉴于这本书实在太厚,等我看完,估计早忘得七七八八了,倒不如有空就写上那么一两句,我想,等看完书,这将成为有我以来,我写的最长的评论...
  
  梦想地,是因为那片土地有着太多吸引我的文化,建筑。可又担心去了之后自己无法理解,所以,还是先好好读书吧。
  之一,是因为除了那里,还有太多太多的地方想去(博爱症患者)。
  
  
  【2011-01-14】关于导言
  从来没有勤勤恳恳地把一本书的导言给通读一遍,也从来没读过长达近70页的导言。总结起来,作者是在强调欧洲并不是某些学者所限定的小的欧洲,而应根据文化影响和地域,将其历史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内去描述。
  
  这本书是建立在认为读者对欧洲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了解而写的,再加上在描写的过程中,又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主线是时间顺序,而对于细节的东西,作者会加入自己的一些评论以及会涉及到从前和后来的发展),所以一开始读起来比较费神。不过读到后来,会发现这样的叙述对于建立整个体系,了解各个方面的关联,是有好处的。
  
  【2011-01-16】希腊
  今天是坐车最多的一天。。因此也是看这本书最多的一天,终于把希腊部分看完了。收获颇丰。
  其实却是,大部分我又已经忘记了。。。
  
  很多人(包括我)对于欧洲,总是有着美好的想象。因此读完历史之后,总会有那么些心情需要调节。
  对于希腊的美好联想,在很多历史学家中,恐怕仍是如此。可是,谁又能期待,公园前的那些年代,会有多么乌托邦的社会存在呢?
  
  希腊是伟大以及影响源远流长的,几千年后,仍是可见一斑。相对于罗马来说,希腊的影响在文化上,这一点倒像是汉族,朝代更替,但不论从何而来的,最后都是被其文化所同化。就连罗马,也是继承了当时已经根深蒂固的希腊文化的。
  
  可惜的是,那个“务实”的罗马,也毁灭了多少文化遗产。看到这一点,对于罗马的美好感情,终究是少了那么一点。
  
  【2011-01-17】古罗马的政治
  古罗马的政治,读起来和明特别是清政治倒是有几分相似。元老院成为其核心利益集团;依靠武力还维持国家的统一;不同阶层禁止通婚以保持贵族血统。
  从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的转变,逐渐进入独裁;而执政官的角色,也渐渐从军事扩大至行政,更像是相和尉至角色统一。
  
  【2011-01-17晚】古罗马的暴力血腥与腐坏
  这个靠武力征服而来的国家,没有多少艺术文化的遗留。
  
  我一直想要看的角斗场,那地方发生过的一切,多么的触目惊心。。发生在庞贝城的,以及各个角落的那些残忍,血腥,还有人性泯灭的种种,不敢形象。
  
  看到这个部分时,不禁对某本将美国与罗马相比较,来证明两者都是靠信任建立起来的大国的书的脑残程度有点恶心。
  
  在那堆变态的皇帝里,出现一个能写出《沉思录》的马克·奥略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古罗马的灭亡,似乎是注定的。武力的征服,也必定被征服。
  
  【2011-01-20】拜占庭?
  看欧洲诞生这章,是看得最最最迷糊的。
  这个部落那个部落,一会儿罗马一会儿拜占庭的。。然后这个那个一样名字的君主,不知道绕去哪里了。现在的基督教又到底是当时哪个分支发展起来的呢?
  
  再查了资料才知,原来拜占庭是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之后的称谓,一般说来,是在西罗马灭亡之后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而关于这样那样分支的宗教,是不是,要再去看一部宗教史?
  
  对于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教,作者对它的态度和以前看的书里的态度很不同。他们倡导善,帮助,他们也好战。。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得留到以后慢慢体会了吧。
  
  【2011-01-21】欧洲终于诞生了
  在地铁里看完欧洲诞生这章,呼了口气,终于看完了。还有很多地方不明白,留待看完书再仔细去查证吧。
  
  从这章来说,作者的意思似乎是,欧洲的诞生和基督教的传播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的。那么,是不是说,欧洲的范围,是由宗教来定义的呢?
  
  伊斯兰的扩张让它“断绝”了和外面世界的联系,也因此,让欧洲成为一个整体?
  
  不同宗教间的冲突,似乎总是血腥的。没有信仰是件可怕的事情,可有时候,信仰是件更可怕的事情。
  所幸的是,现在我们有自由选择信仰。
  
  【2011-01-22】骑士
  中世纪的欧洲,一个特色是骑士精神。
  对于骑士精神,有过太多的幻想。这里说,骑士,是需要去保护教会、救助弱者、尊重妇女、打击异教徒、维护真理和公正、信守承诺。 广义的来看,打击异教徒这一点,就和其他的冲突着。(联想到最近看的电影,Season of witches,怪不得凯奇大叔在杀掉那个妇女时有了觉醒)。 所以这种骑士精神本身也是有相当的局限性的,所以的爱和救助都只是针对教内,而打击则针对教外。
  
  【2011-01-24】中世纪,基督教
  这又是一个混战的年代,十字军的扫荡..这个年代,对于欧洲的最终形成,却又是很重要的。
  土地和利益在不断的抢夺中重新划分,现在的法国和德国在不断成型中。。
  基督教(天主教)的统治又强大起来,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欧洲中心意识的形成呢?
  
  【2011-01-25】危机中的基督教
  战争,疾病和自然灾害是很可怕的东西。在那个相对于现在来说,还极其原始的社会里,人们的无助与恐惧,我们也许能体会到的太少太少。。
  人们渴求来自于上帝的拯救,可终其一生又有谁真正等到了呢?
  一场疾病带走了近1/3人的生命,这在现在,真是无法想象的。。。
  
  欧洲各国之间的斗争,不如说是一个大家族内部的斗争。将其放入家庭的范围内去看时,却是更加残忍了。
  
  各个国家和势力集团仍然在拉锯着,而俄罗斯在这个时间里,由伊凡三世将其领土扩大到让人吃惊的广阔土地上。。这个“罗马第三帝国”,却似乎并不怎么受欧洲人所欢迎和认可。
  

《欧洲史》的笔记-第800页

19世纪的欧洲,和现在我们眼中的欧洲,差别还是很大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思想,政治的碰撞太多。民主,民族主义都在成长着,向着当代的欧洲逐步发展。
民族主义的形成,在其中,语言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因此得以明白了另一个问题:韩国为何要煞费苦心地将中文改变成现在的韩文。所谓的民族主义,更多的,不如说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己的人“团结起来,将”别人“分隔开来的手段。抹去差异,放大共同,借以形成国家民族主义。
所以,我们有50多个民族,却都是中华民族。
而民主,这个敏感的话题,它的兴起固然有着理想主义者的大力发扬,而实质上是什么,远远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的。这是一种历史必然性,是一种妥协的结果。

《欧洲史》的笔记-第685页 - 启蒙

浩浩荡荡的欧洲史,只看一遍收获是有限的。需要多读几遍。
欧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起伏伏,太多的事件,需要慢慢去体会。

《欧洲史》的笔记-第27页 - 序言

基督教的共同传统使欧洲的艺术得以发展,法律能够扎根。

《欧洲史》的笔记-第670页 - 启蒙运动与绝对主义

乌克兰重新命名为小俄罗斯,抹去了它独立传统的所有痕迹……罗塞尼亚语(乌克兰语)在乡村继续存在,但俄罗斯官方称其为俄语方言。

《欧洲史》的笔记-中世纪 - 中世纪

看翻译版图书看的好痛苦,很多地方翻译人员未必了解了作者的意图,生硬的翻译出来,前言不搭后语。
这本书的结构也跟国内的历史书不一样,有很多的知识介绍,然后整本书的内在连贯性也跟以前接触的历史书不同,需要慢慢消化。


 欧洲史(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