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期关键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关键时期关键问题

出版社:新华
出版日期:2007-12
ISBN:9787501182237
作者:曾业松
页数:254页

章节摘录

  最看重的目标: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收入是农民的最大愿望,是农民的最大利益,也是农村最热门的话题。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提高生活水平,而且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影响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正因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定为解决三农问题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反复强调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也正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和政府面前一项突出的工作任务,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成为县委书记们最看重的问题。  一、对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的基本看法  书记们对农民收入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根本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与其他阶层相比太低,二是权利与其他阶层相比太少。在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不高,而且增收困难。具体地说: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元,两者差距为1:2.47;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2622元,城镇居民为8500元,差距扩大为1:3.24;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为11759元,差距扩大为1:3.33。近1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农民收入虽然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依然在扩大。如果将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民服务计算在内,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大约在6:1左右。  ……

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延安干部学院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决定举办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五所院校从2006年4月下旬开始办试点班,到2007年1月下旬结束,历时9个月、共分50期,分别对全国5474名县(市、区、旗)委书记、县(市、区、旗)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政委、团(场)长进行了培训。其中,中央党校共办16期,培训了2100多名县委书记。  中央决定对全国县委书记、县长进行这样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培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既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用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的话来说:“这次专题培训班是在关键时刻,集中了关键人员,研究了关键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变成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变成惠及亿万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必须对各级干部进行培训,以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政策、明确思路,真正把中央决策落到实处,贯彻到基层。2006年春节刚过,中央就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延安干部学院时又指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到省部一级还不够,说到底要落实到县一级。因为县一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县长,他们是不是能够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能不能联系实际制定措施、扎实推进,这很重要。”于是中央又决定对全国所有县委书记、县长进行集中培训。这些都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的重大决策、采取的重大措施,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县委书记和县长处于关键岗位,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既是中央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线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可以说县委书记、县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中央下这样大的决心对全国所有县委书记、县长进行培训,充分说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对县委、县政府一级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也表明中央对全国所有县委书记、县长极其信任,并寄予极大希望和重托。  在专题培训班期间,中央党校按照中组部主持制定的专题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学员学习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目标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思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广大学员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信心,使整个培训班取得了巨大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整个的培训中,我有幸作为“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联席会议成员,自始至终参加并主持了中央党校的培训工作。在9个多月的时间内,我们直接接触了2000多名县委书记,并一期一期地听到了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有关三农问题的所思所想。为此,我们想到,从党校的教学科研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资源;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也感到有义务有责任把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意见建议加以整理和研究,既作为中央党校的一个科研成果,又如实向中央和有关部门反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了部分在培训班负有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任务的同志、党校关注、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教学人员,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课题组先后组织20多次专题座谈,围绕不同问题走访了上百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还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两个:  一是问卷调查报告。我们先后在8期学员中发放问卷1400多份,回收802份。问卷都是县委书记在培训期间逐一阅读填写的,具有充分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问卷共设60个问题305个问项。内容都是县委书记比较关注的问题,涉及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重点是如何评价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深化改革,实现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的体制创新;如何完善政策,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问卷统计分析报告报送中央以后,受到高度肯定和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  第二就是专题研究报告《县委书记的关注点》。这是一个理论探讨有一定深度、思想观点有一定高度、实践总结有一定广度、对策建议有一定力度的研究报告,也可以说是专题研讨班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凝聚了我们课题组有关同志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特别是曾业松教授作为课题主持人和总撰稿人,具体组织座谈和调研活动,精心策划选题,设计问卷,精心修改、撰写总报告。科研部规划处处长李怀义,国际战略研究所刘德喜教授、政法教研部肖立辉副教授,科社教研部林梅副教授积极参与问卷调查、座谈研讨、撰写报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专题培训班办公室主任胡建华教授,进修部副主任、专题培训班办公室副主任魏泽焕教授等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为课题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现在,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之时,我愿意在前面写几句话,以向大家推荐。  本书分析的问题,是从20多次座谈记录、80多篇简报、上百次采访交谈笔记、2000多份“两带来”的资料和学习小结中提炼归纳起来的;是从书记们广泛的交流,热烈的讨论所反映的大量信息中汇集起来的;是参加培训的书记们自由的表达、深层的思考和智慧的结晶。书中把书记县长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对农村改革发展思路的探讨汇集在一起,把书记县长们提出的发展大计、改革方略以及思想智慧汇集在一起,是书记县长们学习成果、收获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书记县长们思想境界、目光眼界的一种体现,也是书记县长们实事求是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的集中表现。  本书讨论的问题内容丰富,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也涉及当前和今后的农村工作。既有农村外部问题,也有农村内部问题。既有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怎样发展县域经济、怎样建设现代农业,怎样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怎样提高农民收入等;又有基层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如怎样筹集建设资金、怎样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怎样推动开发式扶贫、怎样加强生态保护、搞好退耕还林,怎样树立文明乡风等;也有关系农村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怎样加强党的建设与政权建设,怎样维护农村稳定、怎样维护农民利益,怎样培育新型农民,怎样完善补农政策,怎样化解债务,怎样建立农村社保体系等;还有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如怎样完善土地制度,怎样改革财税制度,怎样重建金融体制等。此外,还有改革发展无法回避的深层次问题:如怎样推进政治民主与村民自治等等。  书中讨论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有相当部分正是中央及有关制定政策的部门研究中的问题。本书力求把县委书记的关注点与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内容联系起来,既在书中反映了县委书记与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同志沟通、对话的情况,反映了中央与地方同志在思想交流过程中寻求共识的过程,同时也毫不掩饰地反映了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策诉求,包括对有关部门的批评和建议。县委书记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和改革意见,对决策研究部门创新政策、完善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对实际工作部门也有不少借鉴作用,对专家学者研究更有很多启发作用。县委书记提出的大量的看法、观点,如书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条条与块块关系、财权与事权统一、权力与责任统一等意见,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和地方的统筹,实现中央和地方的和谐,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书中讨论的是县委书记们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民群众意见愿望和要求的表达,也是专家学者分析研究判断问题过程的再现。书中许多问题先从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入,跟着介绍县委书记们的看法和意见,随后发表课题研究人员的分析思考。每一个部分,几乎都不回避现实问题。对每个问题的形成,都有历史的分析和现状的描述,对发展进步和成就、对矛盾冲突和困难,都能够客观加以分析,既不过分夸大,也不刻意回避。书记们反映的问题,大多是群众普遍的看法、比较集中的意见、要求强烈的呼声;同时也是书记们调查研究的亲身感受和经过思考的理性认识。因此,我们看到书中有许多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如临其境的真切体验。加上课题研究人员画龙点睛的评述,讨论的问题有研究价值,分析的过程合情合理,提出的看法和对策,有针对性,有创新性,有可操作性。  书中把县委书记、县长的关注点,中央及有关部门政策研究的重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专家学者研究的兴奋点融为一体,形成一系列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对策、促进农村发展的思路和富有新意的观点。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理论研究的成果。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形成思想观点;又用新的思想观点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风,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体现了党校研究问题的特点,体现了党校学员的优势,发挥了党校思想库的作用。  由于本书研究的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问题,尤其是涉及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问题和重大难题,因此,必须正视矛盾,务实求真;必须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作者正是遵循这样的原则,从实际问题入手,解剖矛盾,分析缘由,探讨对策。摆问题,从现象到危害,尽可能全面、客观;找根源,从历史到现实,尽可能抓住本质;谈对策,从理论到实践,尽可能有所创新,有实用价值。比如化解乡村债务问题。本书作者首先摆出大量数据,指出乡村债务面广量大。之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乡村债务的复杂原因,最后提出锁定旧债、不增新债、分类化解等三条区别对待化解债务的建议。比如维护农村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宏观环境,也是地方党委、政府“最头疼、最难办”的事情。作者先提出影响农村稳定的六种表现和六个方面原因,然后提出化解农村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发展农村民主,走出信访困境等维护农村稳定的四条建议。再如,分析乡风文明建设,在论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后,具体分析乡风文明建设遇到的几个重要难题。谈到殡葬改革,摆出了农村丧葬中大办丧事、豪华修墓以及强制推行火化的种种不当措施;指出了由此带来的铺张浪费、破坏生态及群众的不满情绪;继而从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与现行政策的脱节,分析殡葬改革难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分析不同的思想观点,提出移风易俗的新思路。  由于中国国情复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书记们工作的地方有的是沿海地区,有的是内陆地区;有的是城区,有的是山区,有的是农区,有的是牧区;有的是贫困县,有的是百强县;经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发展后劲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统一规定,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一张图纸、一个模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家职位相同,工作性质相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目标一致,因此也有很多共同语言。本课题报告既集中研究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又注意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特点,总结不同的经验,提出不同的思路供各地参考。如发展县域经济问题,这是大家最关注的热门话题。课题组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在探讨发展县城经济思路的时候,一方面总结共同经验,如培育支柱产业,鼓励农民创业,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体制创新等。另一方面,针对东中西部、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分析了不同的经验和做法。如江苏昆山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走“内生型与外向型经济结合”的道路;广东增城市转变思路,打破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旧格局,走效益密集型道路;湖南长沙县“工业带动、城乡互动”,走特色经济道路;内蒙伊金霍洛旗能源产业联动,走资源优势转化的道路。这些经验各不相同,但都有参考价值。  由于县委书记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对问题的接触深,思考多,有许多独特的看法。但是这些书记站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对新出现的问题,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改革深化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改革尚未涉及的问题,意见更是多种多样。培训班期间,县委书记们在思想解放、身份转变的良好气氛中,即使敏感的问题也都能畅所欲言,不同的看法观点相互碰撞,产生了许多思想火花。本书作者一方面客观反映了书记们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甚至是尖锐的意见,同时努力捕捉这些闪光的思想火花,揭示了不少带有规律性的思想认识。如在土地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农村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上,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见解。尤其是政治民主与村民自治一章,不仅可以看出县委书记们的各种不同意见,而且看出许多精辟的议论。

书籍目录

序言最重大的要务:发展县域经济最看重的目标:提高农民收入最突出的重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最繁重的任务:建设现代农业最操心的难题:农民工转移就业最艰难的事情:开发式扶贫最头疼的问题:筹集建设资金最强烈的呼声:改革财税制度最迫切的期望:重建金融体制最普遍的要求:完善土地制度最深入的思考:补农政策与化解债务最得民心的德政: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最受欢迎的工程:生态保护与退耕还林最难见效的工作:树立文明乡风最关键的措施:培育新型农民最强大的压力:维护稳定与处理信访最严峻的挑战:政治民主与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保障:加强党的建设与政权建设附录:800名县委书记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后记

编辑推荐

  来自中央学校县委书记培训班的专题研究报告。关键岗位、关键人物关注的关键问题。不同地区、不同思路中探讨出的共性问题。以20多次座谈记录、80多篇讨论简报、上百次采访交谈笔记、两千多份“两带来”的资料和学习小结为素材;理论探讨有深度、思想观点有高度、实践总结有精度、对策建议有力度的专题研究报告。民生、民主、民风、民心国情、省情、县情、乡情原汁原味的语言,画龙点睛的评述改革发展的成功思路,城乡统筹的深层思考,观点碰撞的思想火花,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汇集在一起;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决策部门调研的重点,专家学者研究的兴奋点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关键时期关键问题》深入分析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县委书记关注的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面临的l 8个关键性问题。既有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又有基层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既有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遇到的深层次、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又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遇到的共同性、紧迫性、长期性问题。
作者理论和实践结合,把县委书记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性思考、对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等汇集一起,形成一系列调动中央与地方积极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既有决策参考价值,又有工作借鉴意义。

图书封面


 关键时期关键问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关键时刻VS改革历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