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业的真相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行业经济 > 制药业的真相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303079360
作者:安吉尔
页数:190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药物价格不断上涨,药品广告铺天盖,药品不断推陈出新……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安吉尔博士在书中揭露了以欧美制药巨头为主导的全球制药业的惊人内幕。指出这么一个暴利的行业,却是建立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买不起药的事实上,制药公司正从肩负“研发和生产有用药物”的使命的机构蜕变为唯利是图的市场营销机器。该书对中国有镜鉴意义。                                                               ——《中华读书报》    一个2000亿美元的行业如何欺骗了我们。    美国兰登书屋隆重推出,一经问世即轰动北美的超级畅销书。    以前,制药公司推销药物是为了治病。现在,恰恰相反。它们推广疾病以促销它们的药物。    财富500强名单中的十字制药公司的利润总和(359亿美元)竟然超过了其他所有490家企业的利润总和(337美元)。    该行业自称极具创新性,但事实上,新上市的药物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真正创新的;绝大多数只不过是给旧药起了个新名字而已。    制药公司对治疗热带疾病—例如,疟疾、非洲锥虫病或者血吸虫病—如此视而不见,因为患病者的国家太穷了,根本就买不起药。    财富500强中的美国十大制药公司全球销售总额为2710美元,它们在研发上仅花费了大约14%,而它们的利润是17%,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在营销和管理上足足花了销售额的31%。    制药公司对医生的药品观和他们开的处方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许多由公司赞助的处方药研究都是带有偏见的。    由于小病而吃大量药物,药物的副作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可能比不吃药还要严重。

内容概要

玛西娅·安吉尔博士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前主编,现在哈佛医学院社会医学系就职。她是健康政策和医药伦理领域内知名的专家,并且是一位对医疗保健系统直言不讳的批评家。《时代》(Time)杂志将她提名为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五人之一。

书籍目录

序言药物非比寻常   很多人买不起药了,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或者擅自降低服药剂量。很多人羞于承认自己买不起药,他们手持处方离开医生的办公室后,并没有去花钱把那些昂贵的药买回来,结果导致这些病人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 第一章 2000亿美元的行业  它不是一台创新的机器,而只是一台巨大的营销机器。我们花的钱一点都不值。美国不能再支撑制药业的现状了。 问题在于,制药业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否愿意实行真正的改革来约束自己的胃口,同时保存自己的实力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第二章 新药是这样诞生的  开发创新药物并且将其推向市场,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且没有捷径可寻。证明新药安全、有效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做出这个判断的应当是一个对公众健康负责的公正机构,而不是对股东的股票价值负责的制药公司。 第三章 制药公司在新药研发上究竟花了多少钱?  药物的价格并不由其研发成本所决定。相反,它是由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价值所决定的。这话在我听来,就是他承认了该行业会不遗余力地将价格定得尽可能地高,并且这个价格与研发成本基本没什么关系。 第四章 制药业还有创新的能力吗?  制药业仍然是在坐等外部的研究成果。它正在原地踏步,等待大学和生物公司研究出什么新东西。它正在等待“戈多”。这简直不像一个号称最具活力的、有着最具创新性的研究的行业形象,但这就是事实真相。这也是为什么大型制药公司要纷纷在重要的研究大学和医药中心周围设立研发中心、在全世界的小公司中挑选可供授权的药物的原因。 第五章 行业潜规则――一药品仿制  FDA医药政策的联合理事罗伯特?坦普尔(Robert Temple) 在评论模仿性创新药时说:“我通常认为这些药物都是完全一样的,除非有人出来证明它们到底有何不同。如果你服用的一直是最便宜的药物,我认为你没有什么损失。” 第六章 新药到底有多好?   新药比旧药好,还是不如旧药?令人担心的是,通常我们不知道答案。大多数时候,我们得到的是带有偏见的研究结果和夸夸其谈的广告。 第七章 艰难的销售――拉拢、贿赂和回扣  这些药物推销员和解说员在医药界里无处不在。他们通常都非常年轻、很有魅力、会迎合别人,他们在每一所稍具规模的医院里徘徊,寻找机会医生搭话,送出各种各样的礼物来为他们的工作铺路(例如,书、高尔夫球和体育赛事的门票)。……

编辑推荐

  药物价格的上涨,药品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药品的推陈出新,这些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多么骇人听闻的秘密?玛西娅·安吉尔(Marcia Angell)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工作了二十多年,对制药业日益腐败的现状很有发言权。  在本书中,安吉尔大胆而尖锐地披露了以欧美制药巨头为主导的全球制药业的惊人内幕,并且提出了许多根本性的改革建议。她目睹了制药公司由肩负着“研发和生产有用药物”使命的机构,逐渐蜕变为巨型的市场营销机器,它们对医药研究,教育和医生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以作者的研究和案例为基础,娓娓道来,对一个几乎失控的行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涉及了许多我们熟悉的大型欧美制药企业,包括辉瑞、强生、默克、诺华、罗氏、阿斯利康等。由于药品与面纱,因此该书在北美地区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并登上《纽约时报》和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相信书中的很多事实和观点对中国读者同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药物价格的上涨,药品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药品的推陈出新,这些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多么骇人听闻的秘密?玛西娅·安吉尔(Marcia Angell)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工作了二十多年,对制药业日益腐败的现状很有发言权。
  在本书中,安吉尔大胆而尖锐地披露了以欧美制药巨头为主导的全球制药业的惊人内幕,并且提出了许多根本性的改革建议。她目睹了制药公司由肩负着“研发和生产有用药物”使命的机构,逐渐蜕变为巨型的市场营销机器,它们对医药研究,教育和医生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以作者的研究和案例为基础,娓娓道来,对一个几乎失控的行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涉及了许多我们熟悉的大型欧美制药企业,包括辉瑞、强生、默克、诺华、罗氏、阿斯利康等。由于药品与面纱,因此该书在北美地区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并登上《纽约时报》和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相信书中的很多事实和观点对中国读者同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图书封面


 制药业的真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真相、潜规则,其实很多人都很清楚。作者有勇气把它写出来,但接下来,却没有人去改变点什么。制药企业不仅影响医院、医学院学生,同时也影响监管者。它们的势力如此强大,以致于谁也无法去改变现状。
  •     年前读了这本书,今天之所以想起这本书是因为刚看到另一本书的推荐:Drug Truths: Dispelling the Myths About Pharma R & D (作者是Pfizer的研发部门的前负责人)这两本书无疑是一种观点的交锋。我想如果有人要读的话,最好把这两本书一起读了,以让自己接触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至今还没有进industry,但是或多或少的接触了其中的研究人员。感性上,觉得这些Big Pharma其实也很不容易的。外界都说公司赚钱赚的多,其实big pharma从来就是缺钱,没有钱多的时候。另外,关于新药开发到底是NIH等公共部门的功劳还是big pharma的功劳的争论,我个人是不太感兴趣的。因为这本身是个合作的问题,没谁都不行。但我觉得如果要说哪个必不可少,我不得不说是公司。另外,这些书讨论的对象都是欧美这些地区。如果Angell了解下中国的情况,就会发现原来真相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     我周围有一些这样的朋友,他们会说我们是做药的,想当年我们是多么多么牛逼,现在这个行业干得人多了,也就不景气了。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商业贿赂和各种潜规则层出不穷,这不仅是个中国特色,更是世界问题。牛顿说,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但我无法计算人们的欲望是多么的疯狂。“存天理,灭人欲”,这毕竟不是硬道理。中国的西药全靠仿,这话应该没错。同样是奥美拉唑,用阿斯利康和中国药厂的产品,效果如何我自不必说。东施效颦,可见一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医疗行业本应是福利事业,偏偏却推向市场化,这话不知道是谁的鬼主意?!仓廪实而知礼节,我吃不饱拿什么救死扶伤,扯什么医道尊严?在现行体制下,医生,药商,病人都是受害者。如果这个社会需要一场战争,那么也应当是国民和整个体制的对战,而不是病人和医生的视若仇雠。我们总在讲创新能力,各地的地方保护,各药厂的急功近利,国家政策的朝令夕改,医改方案堪比中国足球,扶不起的阿斗。希望这些真相还是少一点为好,中国人的善良,不允许有更多的欺骗,哪怕是善意的劝慰,我们也应当明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我必须说,翻译水平有待提高
  •     一本好书被翻译毁了。。
  •     看了开始明白《达拉斯卖家俱乐部》和《爱情与灵药》的很多剧情,算是扫盲吧还不错。
  •     身为半个行内人,唔……
  •     “你可以选择致富,也可以选择做正确的事”
  •     我依然相信!!公司不是做善事的!
  •     作者是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前主编,这种畅销书比机场那些宣传长生不老的保健书靠谱多了。
  •     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这本书写于2001年左右 但现在遵循的仍然是这些规则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读一下。没有太深刻的理解,读的时候恰好赶上gsk出事,所以讽刺意味特别明显。挺好的书
  •     一个新药的出现,确实应当归因于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在内的参与各方,但上市后巨大的利润完全由制药巨头所掠去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对于医药这样一个消费决策者和付费者分离的市场,一时间似乎真没什么好办法。
  •     4.7粗略翻了一下。抨击美国医药行业。简明扼要,尤其是目录页。中国现在的情况看起来非常类似。
  •     虽然国情可能不同,但有启示。制药企业如何保持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利润和公众利益中寻求平衡,值得所有业界人士思考。
  •     在这个生态系统,我们是什么地位
  •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EconForum/843053
  •     过于偏激
  •     一个2000亿美元的行业如何欺骗了我们
  •     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很有必要
  •     有点东西 翻译的不太吸引
  •     针对西方国家的制药行业,企业信息应该在国家的监管下透明化。
  •     啰嗦,最后一章是全书概要:1、药企生产了过多模仿性创新药,而真正的创新药太少(第4、5章);2、FDA太受制于其所监管的行业(第11章);3、药企对产品临床研究的控制过于强大(第6、9章);4、专利和市场垄断权的期限太漫长且过分有弹性;5、药企对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影响力太大(第8章);6、研发、销售推广和定价的信息不透明(第1、3、7章);7、价格过高,和其他市场价差过大(第1、12章)
  •     安吉尔用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美国制药业的发展和药物研发与营销,道出了可能内行人早习以为常的潜规则和内幕,从客观和道德的角度来说这些话都是真话,可以肯定的说国内外制药业都在谎言中谋取暴利,然后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大众。
  •     了解全世界的医药行业有一定的用处不过实际应用不太大
  •     不知道是作者过激了还是我下限越来越低了,感觉上问题有但也不至于他用这么煽动性的语气
  •     在宏观上揭露制药行业的商业本质,可以改变世界观的行业分析书,至少对立志做医药代表的想法会有道义上的打击
  •     扣一星是翻译太差,作者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前主编,爆了不少料,内容还不错
  •     非专业人士不妨读一读
  •     想想在学校简单的试药志愿者招募,确实是这样,模仿性创新药的层出不穷,制造公司对临床研究控制过大以及对医药教育的影响过大,再加上制造业的价格黑箱,让人们苦苦挣扎的同时,也让自己苦苦挣扎。
  •     几年前的书了。据说现在美国审药严格多了,必须要和已上市药品做等效性实验。不过就算n年前都比我天朝好太多太多。
  •     翻译的很差,文章讲的内容看目录就知道老,意思不大。
  •     值得学习的报告文学。另外,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现在与70年前的美国或许一致。
  •     大学时候看过,想了好久都没想起来这本书的名字
  •     20120816:初读,[制药业的真相].安吉尔.文字版.pdf
  •     生活在于你要接受那些不喜欢的东西。药要少吃,强健身体是根本。
  •     需要做下笔记
  •     美国也不太平啊.不过,至少有人可以发出声音.最重要的是,来影响选民们的决定在决定政权,然后做出改变的良性循环.真希望还有更好的社会控制体制
  •     基本上是本烂书。制药业有很多问题,但是作者身为NEMJ的执行编辑,很清楚很多问题不是制药公司的错,却把板子乱打,纯粹是为了卖书危言耸听、偷换概念。
  •     美国制药业巨头们研发成本远不及销售费用。人们会倾向于买广告曝光率高的。作者针对几个值得质疑的数据一步步论证,制药行业从救人治病逐渐沦为卖药的商业机器。
  •     补一个#周四是读书日#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很多事情都是各方妥协的结果,站在道德的高度评判商业是苍白的。
  •     为了面试某制药业IT公司而读的书,还算有内容,也了解的更多
  •     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里面一些观点还是无法认同,也许是立场不一样。
  •     征询过一些制药公司的朋友。不可否认的是制药公司的研发成本确实也很高昂,而且很可能利润是回收不回来的,随时变为沉没成本的风险。
  •     翻译有点不给力。通用名药……呵呵一下
  •     制药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政治商业伦理的各方博弈,这些把戏即使在今天都屡见不鲜,也许大环境的更迭会促进制衡过度的商业化。毕竟生命健康不是交易。
  •     : F416.7/3442
  •     制药业的荒谬之处在于,药物的价格对那些最需要它们的人来讲更加昂贵
  •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真相。
  •     预感这书不错
  •     归入生活常识,中国官方定价是有好处的,就是还是太高,而且旧药经常就不生产了!
  •     犀利
  •     制药业的真相一书,有有失偏颇的地方。关于研发这块有想讨论的地方。一直以来确实以为好几次药物或治疗手段的大的进步都有赖于首先是技术手段的突破进而带领的基础研究的重大进展。在研究领域没有突破的时候,光靠药企研发所能取得的进展是有限的。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当前的药物研发模式,或者说大公司内部研发的模式是否具有竞争力。因为大公司的R&D,是R&D广义上的专家,对于某个领域并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而如果最大的药物创新活力是来自于某个新兴领域,是否意味着小而精于前沿的biotech公司更有可能成功?当然对于biotech公司本身的风险是大的,不成功便成仁。但对行业成功的例子来说至少在早期更多的来自这些机构?还是不尽然?
  •     揭露了制药巨头的垄断高利润,值得一读
  •     想了解偶们的医疗系统患了啥病么,这本书是个不错的开始。。。
  •     阅读时间:2012年10月 全球制药业在1990-2000年代的确很疯狂,现在想在中国再续疯狂。
  •     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把美国吹嘘的那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