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学生评价

出版社:上海教育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44426961
作者:王斌华
页数:299页

内容概要

王斌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93—199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1997—1998年,赴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任客座研究员。1999—2000年,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先后短期出访日本、韩国、泰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出版著作《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校本课程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澳大利亚教育》,教材《专业英语教程(教育类)》,译著《凋谢的荣耀》和《结构主义与教育》(合译),并参编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近十项国家级、部委级和省市级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生评价历程  第一节  考试制度    一、战国时期的《学记》    二、汉代太学    三、汉代的察举选士    四、科举制度    五、科举制度的消亡    六、考试制度传入西方  第二节  教育测验    一、心理测量的发展    二、教育测验的发展    三、教育测验进入中国  第三节  学生评价    一、“八年研究”    二、替代性评价革命    三、学生评价进入中国第二章  学生评价基础第三章  学生评价目标第四章  学生评价现状第五章  学生评价重心第六章  学生评价方法第七章  学生评价管理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选题是我国第一本专论学生评价的著作,着重探讨了21世纪以来有关学生评价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共七章,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学生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实状况、理论基础、评价重点、评价方法、评价管理和改革方向。

图书封面


 学生评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最早知道王斌华教授,是几年前无意间看到他的一本著作《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那时自己才刚刚上班没几年,对于教师行业还是很陌生,苦于一片迷茫,到处去找书看,都不得要领,但王教授的这本书却给了我不少的启示,他用浅显的语言,以丰富的科研经验,运用大量具体详实的材料,从教师评价标准、奖惩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评价方式进行了诠释。王教授在这本书中谈到了末尾淘汰制的优势与弊端;提出了全新的绩效考核方法;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学校领导者看的,但作为普通老师,我从中认识到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自己不断发展,不断学习,才能不被学校淘汰,不被教师行业淘汰。之后,由于工作忙,课业负担重等等成为了远离书本的理由,很少捧起大本头的理论性的教学论著了,偶尔看看,也是专业相关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教学杂志。前段时间学校发下来一本书《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第一映入眼帘的不是书名,反倒是作者王斌华三个字,看到后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好像重见了几年不见的老朋友。带回家后,一口气把书读完了,还是同样,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啊!王教授直言:“允许胡说八道,只求自圆其说”;分层考试:成功教育的三大核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愿望。句句都给我很大的震撼,我们现在大部分学校还是采用纸笔考试来评价老师和学生,这种评价方式相对于其他评价方式操作起来要省事许多,但这也是比较单一,不科学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书面测试,而忽视了其他的测试手段;它注重知识目标的考查,而忽视了其他目标的考查;它注重分数名次,而忽视了起点与进步,忽视了学生的增长评价。王教授坦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必然应付于应试科目和应试技巧,使学生沦为“应试机器”,导致“高分低能”,故他提出学生评价要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既要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王教授的提法不正是顺应了新课程的理念,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吗?不仅如此,王斌华教授还详细地从学生评价历程、学生评价的现状、学生评价的重心、学生评价方式、学生评价管理等五个方面做了严谨的论述,给我们一线老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实例方法。特别他指出的替代性评价方法以前分层考试的理论及案例启发了我如何更科学地改良课堂评价方式方法,教授指出分层考试又称“适应个别差异考试”,其基本原则是评价学生的正面成就,“深其深,浅其浅”,即使不同能力考生面对难度不同的试卷。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着把一份试卷的题目分为A,B,C三等,基础差的同学让他们选择做A类识记性基础题目,中等基础的同学让他们选择做B类理解性题目,尖子生就让他们选择性地做一些综合分析性C类题目。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都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样的评价中,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学习中的成就感。学生有了成就感才会有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快乐。历史成绩也随之水涨船高,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总之,它为每一只是白天鹅的丑小鸭创造成功的机会!除此之外,我也会尽量采用王斌华教授的多元评价方法,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作业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回答评价方式,小论文评价方式,家长评价方式等等,虽然程序较繁琐,但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他们发现现在考察历史成绩的办法原来不是由一次考试就决定的了,是需要多元评价的,就等于多给了他们几次评价的机会,所以每一次评价他们都会很认真,很主动地去完成。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考试历史的国家,一成不变的纸质考试制度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其弊端也越发突显。我们现在不需要“高分低能儿”,我们不需要“考试机器”,我们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多元化、多层次地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各方面均衡地发展。学生发展了,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     学生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最大难题,王教授这本《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是一本专门探讨学生评价、旨在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职教师、即将成为教授者学习和掌握学生评价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和把握学生评价的发展态势、最新理念和实施方法的书籍。学生评价其实在我国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考试制度。在随后的几千年里,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的此类评价,不断的发展、甚至达到鼎盛时期。但在发展的同时教育学者发现了此评价方式的单一与缺陷,进行不断的改善,不断创造、创新多种评价方式,直至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化和教育实践的拓宽,学生评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为教和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向我们一类的一线教授们更要接受专门的学习培训。那学生评价具体是指什么呢?王教授在书中给予了明确答案:学生评价,亦称“学生学业评价”,是指依据预先设置的学生评价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做出评判。其主要手段包括考试、测验和作业三种形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授发现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与目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多方的,但是有很大的一部分与教授对学生评价缺少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关。古人云:“成业萧何,败也萧何。”学生评价也是如此,用之得当受益匪浅,用之不当则贻害无穷。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碰钉子就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呢,那就要好好研究有关学生评价的理论知识了。王教授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正确运用学生评价产生的巨大作用:导向作用:学生评价的目标、程序、内容、形式、记分、权重分配等对教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着导向作用。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学生评价必须体现社会需要,尊重教育规律,不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而且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任何试图否认、无视或者改变其导向作用的做法都是无视现实的“鸵鸟政策”。反馈作用:学生评价务必反馈信息。如果不反馈信息,学生评价就是有头无尾,失去了归属、价值和意义。反馈的信息包括学生个体、家长、教研组和年级组、学校领导。诊断作用:学生评价是为教与学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的学和教授的教。促进作用:学生评价不仅要帮助优秀学生进入良性循环,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的获得成功,而且要避免使困难学生进入恶性循环,帮助学生消除失败和绝望的心理,让他们树立自信,认识自我,看到进步的希望,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激励作用:学生评价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源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他也许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受到充分的激励,他可能发挥80%--90%以上的能力。而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评价的五个作用,一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原则、发展原则、全面原则、全员原则、全程原则、区分原则、多样原则、民主原则。但是我国的学生评价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重心摇摆不定,发生了多次的演变。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评价囿于少数应试科目和应试技巧,死记硬背,过分注重分数和名次,使一批批的学生成为“书虫”,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许多杰出人才被埋没。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学生评价重心开始转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这四个方面是如何界定的、有何意义、如何形成、怎样评价,王教授都在书中一一进行了详细阐述,使读者一目了然。而我最受益的、也是最想学习的便是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个方面知识的阐述。读完这两部分文章之后,我终于弄清了创新能力涵盖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批评思维等一系列能力,以前总是认为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是同一层面的两个分支。而对于如何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也有了一点新的体会。在本书的末尾两章,王教授提出了自己对评价方法多样性的看法。他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评价也是如此。本质上,各种学生评价方法并无优劣高低之分。只有用途不同之别。作者分别从各种评价方法的界定、意义、特征、形成、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分别对分层评价、分层考试、客观性考试、学生参与式评价、学生档案袋评价、项目研究法评价、掌握学习评价和情感倾向评价等八种学生评价方法进行详尽的说明,由于内容较多,在此不便抄录,只推荐大家自己亲自去研读,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最后,王教授还对学生评价的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建议,我觉得也深有启发。
  •     为期一个学期的全县读书活动正在进行,为了使全县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相关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开展了培训。内容为自主学习王斌华教授所著的《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现将我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本次培训班的学习任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参加集体交流(观看视频)活动,二是自主学习理论教材。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感觉到学生评价的诸多必要性。王教授将学生评价的重任分解呈现,而这担子似乎应该由教师们挑起。在这份读书报告中,初出茅庐的我读了之后有些感悟和思考,现呈现如下:一、在素质教育的轰轰烈烈的推行下,仍然由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引导着的国内现阶段教育现状,应该由谁主导改变?教育的重担该由谁挑起?这是由书中指出的现在适用的非常狭隘的、片面的学生观导致的七种不正常的现象引起的思考。 对应试科目的评价的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评价的注重,对书面形式的评价、容易量化的评价目标、死记硬背、注重终结性评价以及对分数和名次的注重等严重后果,将会导致学生在教育中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如此以往,代代教育下去,恶性循环。而要改变这些,必须改变指导思想。虽然现在高校招生有些变化,但只是小幅度的,不稳定的改变。对于剩下的考生,他们的机会还是在统一的高考当中。高考没有大改变,作为一线的教育者能怎么改变?南京的悲剧该怎么理解?二、有幸查阅到王教授在华师大培训的讲座资料,深有感触。“白天鹅因为不认同自我,就成了丑小鸭。”“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这是王斌华教授留给我印像颇深的两句话。王教授提倡我们转移学生评价的重心,从以往应试教育下的应试科目评价、应试能力评价的单一状态转变为素质教育下的双基评价、能力评价,即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四大方面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不再被捆缚在一份试卷上,不再是一卷定英雄,而是大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各展所长、发展个性,这样的评价是全面的多元的公正科学的,这样的评价是人性化的评价,尊重了人的发展差异。是的,现代教育呼吁素质教育那么长时间了,为何仍然没正真正地解放学生,很大原因就是我们沿用的评价体系决定了我们教什么、怎么教。总之,只有评价体系发生改变,老师们的教学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三、诚然如此,还是需要有所改变。现实的困境让教育者们徘徊不前,期望着有点改变。学生评价体系样式多样,在欧美国家有所成效。可能也能同样适用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况。问题是,即使一线教育者们开始使用这些评价方法,但也是自发的、零散的、不持续的。这该怎么解决?四、于此同时,放宽眼界,直击现实。吴遵民教授的《对当前我国重大教育政策问题的若干研究与思考》讲座,直击中国教育现存的各种问题,如:中国的素质教育为何推进不了?孩子入读、择校老大难!中国教育除了分数还要什么?本来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实际上是在淘汰人人!----中国的教育就是流水线的产品,不符合规格的就淘汰。现在教育这么多的问题,从何抓手?一个个教育现实问题引发我一阵阵的沉重,是啊,作为中国现代教育中的一线老师,我们目睹了很多各种不可理解也不可言说的问题,它们在伤害着我们寄以重望的教育,可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有理想却不得不执行某些于素质于教育无关的命令,我们有冲劲却总在一些无益的执行中消耗。 到了最后,我牢牢地记住了两句励言:△ 我们自己不要看轻了自己,不要以为自己人微言轻!△ 我们要方法,更要灵魂!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尽管我不能改变点什么,但我会努力去做些什么!尽管我不能让孩子们少做些什么,但我会努力给孩子们多创一点什么!尽管我不能阻止淘汰的进行,但我会努力减少一份被失败的伤害!五、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过程性评价。1、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利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如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让学生在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3、体现学期的总评成绩学期结束时,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绩一定的比例,促使学生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将过程性评价神融入日常教学中。虽然步履维艰前途茫茫,但从力所能及的做起,尽力尽责。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在上海听了教授的课,受益匪浅,今买回来看,果然好。
  •     作者是博导,能高屋建瓴,但对学科的针对性不强。
  •     内容相对较全。就学生评价方面的书,还算不错,尤其对于非教育从业人员来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