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中的建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8457406
作者:李士桥
页数:219页

章节摘录

  1 克里斯托夫·雷恩与培根思想  摘要  本文将弗朗西斯·培根的知识理论视为克里斯托夫·雷恩建筑创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通过选择性的实例试图解释如何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雷恩的建筑。培根的知识理论在其历史脉络中是对17世纪英国已有的传统知识的有力回应,也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特别关注培根对实用的认识,并将实用作为寻求威力的可靠知识的检验标准。他的思想在17世纪英国的科学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和雷恩的父亲(同名克里斯托夫·雷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二人对雷恩的抚养以及对他的才智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雷恩及其亲密合作伙伴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的建筑作品与著作置入此框架中,并以建筑为重点来探讨。这样,我们的观点可以超越形式分析,并对雷恩的著作与建筑作出新的解读。在这个前提下,雷恩的作品有两个突出的主题首先是前所未有的建筑实用主义,而这正是培根思想的基础;其次是建筑中深刻的形式自由感,这似乎源自经验主义对美的概念的不信任。这一探讨尽管范围有限,但希望能在理解雷恩的建筑实践时突出对其思想关注的重要性。从这一角度来看,雷恩对建筑所作的贡献不止于形式与风格,而且也包括了思想上的突破;17世纪末,雷恩在新的建筑创作中的信心正是建立在强有力的培根经验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  ……

前言

  我的视野也许来自一个建筑实践者。建筑实践是建设城市环境的基础,为特定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具体、持续和日常的表达;在这个具有长远和深刻影响的工作中,建筑实践者应作出自觉的选择,而非不自觉的建造。这本文集希望以“现代思想中的建筑”为焦点,从多文化、多空间的角度来讨论一个中心论题。现代思想不是自然现象,也不只是与传统的单纯对立,而是人为的对特定生活的理想构思和行动指南;这样,我们可以说现代性是现代思想的抽象特征,现代化是在这些思想作用下的社会变化过程,而现代主义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有意或无意结果在文学、艺术和空间中的自觉创造。同时,从20世纪以来,现代性经常被理解为一种身体的经历(不同于哲学系统、发展过程、艺术创造),一些对于现时的飘浮、时间空间的断裂、传统的破碎等生活特征的感受(所谓漫游者“无家可归”的经历);这些正面或负面的感受来源于现代系统、科技及消费文化对个人经历的影响,这在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诗歌和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著作中有充分的表达。值得强调的是,这些现代思想的各个层面并没有固定的因果关系。从一般原则上来说,现代思想培育了平等、自主和多元的空间;不难相信,封闭和控制是人类群体的自然倾向,而平等、自主和多元空间则是需要艰辛的培育和坚定的维护。现代思想是对生活方式的自觉追求,但这些基本概念的具体表现却十分复杂。

内容概要

李士桥,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建筑学士学位,并在AA建筑学院和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AA建筑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李士桥还受聘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担任硕士及博士学位评委,并担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主席论文奖外籍评委(2006年)。曾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东南大学、约翰斯堡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做主题演讲,并为伦敦大学Bartlett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昆士兰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举办讲座。
  李士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代性和建筑,著述颇丰,很多著作发表于世界知名权威刊物:Theory Culture&Society、Cultural Politics、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Architectural Theory Review、Domus China、Bauwelt、《文化研究》、《世界建筑》,以及Journal of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专著有 《权力与美德,英国1650—1730的建筑与思想变迁》(Power and Virtue,Architecture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England 1650—1730,伦敦和纽约:Routledge,2007)。李士桥曾作为建筑师工作于伦敦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建筑设计作品荣获多个国际设计奖项。

书籍目录

前言致谢一、早期现代思想与建筑  1  克里斯托夫·雷恩与培根思想  2  道德感与设计二、20世纪初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3  重构中国营造传统:20世纪初期的《营造法式》 4  梁思成与梁启超:编写现代中国建筑史 5  20世纪初期的《营造法式》:国家、劳动和考据 6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历史与现代性三、建筑评论选  7  建筑学与理论  8  身体的重构与中国的现代化  9  建筑教育的几个中心论题  10  劳动、制作与高密度居住  11  与坂茂交谈  12  产品目录时代的建筑设计  13  儒家传统和中国建造技艺  14  人文主义的建筑教育  15  数量最大化的城市  16  净化城市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简介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共分为三部分,包括了论述英国建筑与早期现代思想的关系,中国建筑与中国20世纪初期的现代化的牵连,以及建筑评论;涉及的思想领域主要集中在科学理性与建筑,民族国家与历史,品位与美德,以及理解培养“制作技艺”的重要性。建筑既是思想的产物,也是创造思想的手段。《现代思想中的建筑》集以“现代思想中的建筑”为焦点,从多文化、多空间的角度来讨论这个中心论题,关注现代化的多个领域在建筑中的体现。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适用于从事建筑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对建筑学专业的师生及相关从业人员也颇具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非专业”的专业书。它不直接产生任何新的建筑风格,也不直接指导建筑师在当下此刻的行动,而是在智性的平台上,力求跨越二元论的中西思想,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深远的历史图景,点出“我们为什么会站在此时此刻”,被历史和文化赋予了哪些选择,还有我们作为智性个体和行动个体的种种可能性。首先前言中,作者表明其学术研究的根本动力,在于“建筑实践者应作出自觉的,而非不自觉的建造。”这种“自觉”,甚至最初亦不自觉地引导了作者80年代中期清华建筑毕业后,坚定地选择赴英求学,浸淫于古希腊的美学和思想体系,后钻研英国17-18世纪建筑实用主义思想乃至经典化的帕拉蒂奥风格,自然而然到达现代学术的关键之处 -“现代性”。无疑,作者作为学者的思想体系,是西方性的,对于任何或中或西的“问题”,力求客观全面和梳理式的理性认识。因此,往往从历史的典型现象入手,寻与今相关的“正见”,却不受困于宏大论述。所谓“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书分三部分,收录作者的主要论文和演讲。第一部分,“早期现代思想与建筑”为书中精华,来源于作者长期的研究关注乃至博士论文,对英国早期科学家及建筑师Christopher Wren,思想家美学家Shaftesbury伯爵三世,这两位影响英国建筑思想风尚的关键人物,对其文字表述,思想交流,建筑绘画作品,作史海钩沉。也可看作,以关键人物的思想和作品为节点,托起了历史拐点中的建筑实践的拱廊序列。对现代语境的启发,是种深情而含蓄的告白。这部分的英文原文,可参见其著述《Power and virtue - architecture and intellectural change in England 1660-1730》,Routledge 2006出版。第二部分,“20世纪初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这次是以《营造法式》被发现,梁思成,以及受其思想影响的梁启超,为节点,沿20世纪的时间轴线画中国建筑史的剖面,顾及现象背后的身份转换与学术思潮,希望仍落实在“现代性”。作者研究中国建筑问题以此入手,“形式/内容”的全面论述虽略露笔法,尚意在笔前,书居心后。值得期待。古后论今,在第三部分,如“建筑学与理论”,“建筑教育的几个中心论题”,“产品目录时代的建筑设计”,“人文主义的建筑教育”。但并非指导式,而是登高望远的解析,批评,纠正,指向。他说,“诗意般的建构表达是建筑师的首要的品德之一”。作者一直传递的思想关键词 - 人文主义,独立,美感,道德,创造。都是可供拓展的大命题,互相关联,隐含了若干跨越现有学科的子命题,也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基本立场,批判的,开放的,对人的乐观。这是,也应该是,不分中西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立意佳,可是处理材料的时候还是不算得心应手,有问题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     本文库中的一本,受益匪浅
  •     看书的封面我 喜欢的不得了~
    理论书能做成这样很不简单呀·
    特别好~
  •     以培根的经验主义哲学为起点的实用主义建筑思想和实践,克里斯托夫雷恩为代表,以及后期的以强调道德感的设计风格,以沙夫茨伯利伯爵三世为代表人物。
  •     写得清晰、从容,有全局眼光所以没有无味的废话。很受启发。
  •     其实是一个论文集,更完整的思想应该看李士桥的《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city》,将这本书的散落的理论完整梳理、归纳了。不过那是本英文,这本可用来对照参考理解。
  •     很久之前读过,由于关注重点不同,所以这篇比较深刻: 数量最大化的城市-李士桥http://www.domuschina.com/Archive/ShowAtlSpeech.asp?id=62
  •     排版读起来非常舒服
  •     前后内容颇多重叠 不同译者同一书目的翻译也不尽统一 然则提供了一个藉由思想(学/道)来看建筑(术/器)的视角 因而也跨越了二元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