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古琴逸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子部 > 近世古琴逸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01071603
作者:严晓星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一八八二年起的三年间,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及其随员杨守敬主持的《古逸丛书》二十六种二百卷陆续刊行,立即震惊了中国学界。黎庶昌、杨守敬能在短时期内收录那么多流布日本的汉文佚书与珍本,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新学吃香、旧学吃瘪,士大夫弃古书如敝屣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作为学者官员,不仅有学养、能力,也抓住了历史机遇。  丛书中的《碣石调·幽兰》在学界反响不大,却在琴坛激发了强烈反响。这是一份琴谱,原件为唐人手抄卷子,抄写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据谱前解题可知,此曲传自百年前南朝梁、陈间的隐士丘明,而实际作成年代当然还可以向前追溯。这份琴谱何时传入日本已不可考,直到十七世纪始见于记载,杨守敬访得时,原件的主人是京都西贺茂神光院的和田智满。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些掌故小品既是爱琴者的谈资,也为今日的琴人提供了近现代琴史研究的诸多线索。对许多想了解古琴历史与文化的读者来说,不妨将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作为一个试探的窗口;而对于弹琴和学琴的人来说,抚琴之余.翻阅几页《近世古琴逸话》,悠然神会,不亦乐乎?  ——古琴家成公亮

内容概要

严晓星,江苏南通人。现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条畅小集》、《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古琴史事摭谈》(将出版),编有《人书俱老》、《和而不同》、《孙子二十讲》、《大家国学•金克木卷》、《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与古琴相遇》(将出版)、《徐立孙先生琴学著作集》(将出版)、《梅庵琴派史料》(将出版)等。

书籍目录

序上编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 李提摩太藏有益王琴 张春圃不羡龌龊富贵 谭嗣同琴事 竹禅不敢见韦陀 黄勉之削发学琴 沈心工卖琴寻琴 刘世珩强买大忽雷、“鸣玉”琴 “绿绮台”奇缘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周作人听琴 王燕卿晨风庐夺魁 史量才爱妻及琴 马一浮鼓琴先解乐意 张味真留意听琴者神色 杨时百应对萧友梅 杨时百被讥“狗挠门” 顾悼秋错失琴友 李伯仁受琴却剑 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 王叔岷弃师不学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吴景略书肆访琴友 中国和西方最早出版的古琴音乐唱片 郑觐文释琴曲无板拍 郑觐文倒卖琴材 叶诗梦“第一快事” “浦东三杰”彭、查、张 沈有鼎着装中表西里 张子谦书联自警 郭同甫失琴 高罗佩暗测节拍 潘张玉良为严天池绘像 范子文一月学完《梅庵琴谱》 孙绍陶义不出户 “孤岛”弦歌《满江红》 “救国要紧 彭祉卿 苹二爷奇遇“纪侯钟 刘少椿迷琴败家 管平湖舍命护“清英 “三个月不要再弹琴” 裴铁侠“引凤 伍洛书装病不弹琴 “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吴兆基琴曲解意 戏曲大家与琴 “要扩大音量呢,也可以,就不是古琴了”  裴铁侠“忆向英伦问子期” 民国间的五位西方琴人 “漱玉”破琴成完璧 查阜西赠琴谢师 招学庵慷慨赠古玩 王世襄慧眼识国宝 “弹琴打擂台” “中研院”好琴两院士下编 裴铁侠、“双雷”人琴俱亡 王生香卖履 查阜西觅琴弦原料 詹潋秋反对白话文 查阜西提携亡友弟子 管平湖修琴“整旧如旧” 张莲舫绝技赝作古琴 张莲舫修琴不知音 商承祚指琴为瑟……跋

作者简介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
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版权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辈的风范。
给古琴界编这么一本掌故书,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过书中揭示的近世文人与古琴的纠结来聆听传统中国文化的遗响,则是更有深意的事。书中另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插图,有人物,也有实物,不但可以增益阅读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价值。

图书封面


 近世古琴逸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对古琴一无所知。让我感兴趣的是古琴的名字,比如“猿啸青萝”,比如“大圣遗音”,比如“九霄环佩”每一个名字都感觉这背后有一段故事。(实际上我就用 ”猿啸青萝“这个名字写了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发表在了《超好看》http://site.douban.com/137131/widget/articles/13816854/article/32620021/后来《青年文摘》还转载了一下。故事写得一般,全拜这琴名雅致所致)真正猿啸青萝的故事,比我编的要有趣得多。这琴原本在大连一家古玩店里和普通古董一样卖的。1927年夏溥斋从日本归来,在大连为风雪所阻。闲来无事逛古玩店,发现这把琴,以一千大洋购下。后来他想将失传的《广陵散》琴谱整理出来,但研习多年未成功,将心愿托付给管平湖,若他能打出此谱,便将猿啸青萝送他。管平湖用了二十年时间,打出《广陵散》琴谱。夏淖斋先生履行诺言,将此琴相赠。但就像唐僧西天取经时佛祖索要“人事”一样,夏溥斋也言:“这琴我买时一千元,你给我六百。”管平湖家贫,没有这钱,夏溥斋又说你给四百吧,管先生东拼西凑这才将“人事”奉上,当时大家都以为这琴是一把唐琴,但管平湖对此琴修整时才发现琴里有“太康二年于冲”.才知道这琴是晋代所制。悬赏——广陵散——送琴——索要人事,这一波三折,是多么文雅多么有趣的故事
  •     启发蛮大,原来做散淡文章也可如集邮,在一个专题上随手积下材料,年深月久便成一册好消遣读物。一翻开即见粘着高罗佩绘叶诗梦小像,不禁大感兴趣。可惜内文中虽涉及高氏几次,但以其为主题的似只有两篇。其中“暗测节拍”一事若为真,便可见其还是带些西方性情的。关于芝台组“天风琴社”、撰《琴道》、做东皋禅师研究等重要关节书中均未深究,想是因为主题是轶事收集而非发掘琴史吧。八十九页有高罗佩与关仲航合影,彩图中选有英文版《琴道》(原来古琴的英译是中国琉特琴)封面和高氏赠查阜西的自绘小品一幅。
  •     几乎每则故事都有其动人之处,略拣我印象犹深者道之一二。想必每个对近代新闻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史量才这个名字,《申报》的当家。而让我的意外的是,在此书中竟也见到了史先生的名字,说来他竟也有段“琴缘”。史量才继室沈秋水原为上海滩的名妓,二人情意深笃,史量才还曾在西湖畔为其筑“秋水山庄”。史量才被刺当日,便正是在从杭州秋水山庄返回上海途中,——这些都是新闻史课上听老师说过的。而我所不知道的是,沈秋水这位颇有些传奇的风尘女子,便是操琴的高手,曾师从吴浸阳、杨时百、顾梅羹等学琴。史量才与之伉俪情深,由此对古琴生出些偏爱也就不足为奇了。1920年颇负盛名的上海晨风庐琴会,史量才便是组织者之一。而会上沈秋水以“阳春”琴奏《流水》,被推为女子第一。史量才被刺身亡入殓之日,沈秋水于灵前弹琴作别,曲毕掷琴于火中,——读至此处真是被深深打动,几至落泪,琴瑟知音,大抵如此吧。与此相似的是成公亮与黄翔鹏两位先生的知交。黄先生故去后,亲友在成先生家举行了个告别仪式,成先生便对着黄先生的遗像与骨灰盒,弹了一曲黄先生平生最喜听的《文王操》。君子之交应如是吧,从来淡如水。又一则“李伯仁受琴却剑”,几至有几分武侠故事的味道了,颇见名士风度。1920年李伯仁旅居北京时,某日见有人言父病,售一琴一剑。李伯仁予百金,言:“琴是我的嗜好,姑且放在我这里。剑是您的宝物,还是由您珍用为宜。”其人闻之欣然为之舞剑,随后离去。琴名飞泉,现藏于故宫。李伯仁后请斫琴名手张虎臣修理,张识此琴,言六十年前曾见,为某刑部主事所有。又言来者必高阳剑侠之子,父子二人皆万人敌,必再谢。第二年其人果又来,言父病愈,再谢以剑。李伯仁坚辞不受,其人乃去,从此不复遇。又如谭嗣同曾制“崩霆”“残雷”二琴,据说他应召北上与妻分别之时,两人便对弹此二琴。说起对弹,倒是想起曾见某师兄夫妇对弹《平沙落雁》,节奏手势无差,如出一人,非心有灵犀何能至此?令我意外的往往是见到一贯以为与古琴毫不相干的名字,除了史量才,尚有马一浮、沈有鼎、李济、凌纯声等,皆善琴。自然,建国后古琴又免不了一番浩劫,诸多名琴、琴谱,乃至琴家,皆毁于当时。查阜西老当日痛心愤慨竟言:“是优良古琴终将没于社会主义之洪流耶?岂有此理!”一叹。真觉得古琴似是通灵,许多名琴往往落于名家之手,仿佛就为等待与之相逢相遇相识一般,时机一到,宝器自现名家。如叶诗梦之“昆山玉”,谢孝苹之“纪侯钟”,裴铁侠之“引凤”,等等不胜枚举,得来皆有一段奇妙机缘,真谓得之其人。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当代琴人逸闻趣事,娓娓道来,别开生面。仿佛听到古琴神韵,与古人深交,悠然神会,真是一本好书!
  •     非常喜欢,又给好友买了一册
  •     就像零食一样,不怎么有营养。但是没事随便一翻,看几个故事离我们几乎触手可及的前辈的逸事,还是有点意思的。
  •     不知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世间任何琴曲,只为求一知音。故人不再,知音易逝,琴曲亦亡。
  •     语言很朴实,大师的故事不渲染都精彩
  •     很有意思的书
  •     三句五句,一个人生,好。
  •     動人~
  •     虽是小故事,但每每看到的是一种人情的温存。
  •     由琴,看文人雅士们的百态人生史。
  •     掌故小品之趣;古琴轶事之雅;时代变迁之殇;琴人风骨之韵。值得回味的一本书。
  •     民国时期古琴界的大量八卦,很可爱的书
  •     琴界轶事,八卦。
  •     近世古琴逸话 好书
  •     一个活生生的近代古琴世界
  •     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大大激发了我对古琴的热情
  •     超爱小精装!
  •     分上下两编,盖有讽寓在焉
  •     因自己弹琴的缘故,收了不少与古琴有关的书,这本记载了很多近代琴家的奇闻轶事,图文并茂!
  •     故事短小精隽,读来趣味无穷,了解古琴的同时感受到先辈琴人们的人文风趣。
  •     故事不错,这个价格也可以,就是有书页掉了……
  •     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     报人清谈文章,情韵深,惜语言未大佳。主题是轶事收集,而非发掘琴史。又,凌纯声先生居然也弹琴,略惊讶。成公亮先生的序做得不错,就是他好喜欢使用省略号啊哈哈。
  •     书中的记载其实比较平淡,但因为这本书我接触了古琴曲,而且非常的喜欢。真的是博大精深。不过我比较偏爱亲箫合奏的曲子,因为觉得单听古琴可能有点单调。大概还是我太肤浅。
  •     自己看起没感觉,朋友很喜欢。
  •     小故事挺有意思
  •     近世琴人逸话多一些。为失落的叹惜。。 自省。。
  •     这本书很小巧,装帧封面为硬卡纸,古琴逸话适合休闲、闲暇时候携带看;通过此书了解了很多近代古琴界故事与掌故:随书中所写“老一辈古琴家在一起雅集为彼此所弹琴曲忆起昔日友人和世事变迁而哭泣”动容、才惊觉自己也是如此的感性。
    虽然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繁多,书也看完了、但偶然还是会随手翻阅,偶然跟琴友雅集或有古琴界名师讲座时候他们谈到琴坛典故自己也不至于茫然不知、也提醒自己要好好练习、稳中求进、、、、、、。
    喜欢古琴和想更多了解古琴界相关奇闻趣事的还是可以买来看看的的:)
  •     这本书讲了近代的名人与古琴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有喜有悲。喜欢古琴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本好书,可以更好的了解人与琴那种深深的情感!
  •     很难买的
  •     跟古琴有关的故事,学习古琴的必读。
  •     言简意赅而趣味丰富,读起来常常不忍释卷,非常适合午后闲适时,泡杯清茶,慢慢翻来~~~
  •     也看琴事,也看人事。有一些人情的东西。
  •     非常喜欢这本书,上班中见缝插针的看完了,有些事儿很让人感动,有些事儿很励志,有些又让人觉得遗憾。。。觉得是一本一直可以随手翻开的书。或许但我有一天遇到瓶颈,弹不下去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可以找到最初那种渴望激励我学下去。。。
  •     刚刚开始看,还可以,了解些琴人轶事,增长些见识吧。
  •     恰是那一种距离感让这本书如此美妙。
  •     过去的人就是有格!
  •     逸闻趣事,非徒足以为饭后茶余舔趣,亦且有砥砺学琴志向恒心之用。
  •     就当是看故事咯,还比较有趣
  •     远去的另一个江湖
  •     古琴大家的小故事,有趣。
  •     可读性强,搜罗全面,下了功夫的,开卷有益
  •     这本淡雅的小书我第一次读是在琉璃厂的古籍书店,拿起来就不忍放下,因为学古琴而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古琴和古琴人的事,在当下还真是不易的事,但这本书可以解你的渴。而且梁文道也推荐过。
  •     中华书局小精装中华书局小精装
  •     很有意思的古琴故事小品,看到了作者及几代琴人的心血!!
  •     看着玩的,没想到还是硬壳本
  •     寄来的很快,书很好
  •     很好 据说还有精装 本书作者的书都买了
  •     “海沉沉,天寂寂,芭蕉雨,声何急,孤臣泪,不敢泣。”想起某人读此书丢了自行车,一笑。
  •     给五星是因为偏偏同学。我在那段时间写了很多言过其实的句子,然后被我删掉。我不想谄媚任何人,包括我自己。生活需要一种平衡。大抵是认识偏偏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并算不上是一个爱书的人。
  •     听说作者并不弹琴,似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之意。
  •     淡
  •     很多琴人的小故事,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     一个人一个小故事,文字不多。
  •     翻出容天圻的《 秋月照怀》听,触及肺腑。
  •     装逼神器
  •     有的故事尴尬,有的故事心酸。以前看不进去,这次一口气看了。
  •     附注做得很用心,颇为受用。
  •     每一段都是一个故事
  •     小故事读来很有意思
  •     作為對古琴相關知識的瞭解還是不錯的,可以看看,正在看,學習中。
  •     严晓星出了好几本古琴著作了,每一本都有其特色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以前借来看过了,这次重新买了放家里慢慢细读。不错
  •     琴人必备!
  •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印刷差了点,纸质也不太好
  •     了解古琴近代史~~~
  •     关于古琴的小故事很不错,利于培养兴趣,提高修养
  •     茶余饭后消遣可以读读这些小故事。
  •     此书为古琴的小说笔记,可一窥近世琴人风趣。
  •     我很喜欢,两天就看完了!
  •     琴者必看,爱好古琴的人不妨一读~琴心悠悠~
  •     小舞赠。
  •     简短有趣的逸事,带着传奇色彩的,带着感动的,带着良心的,统统都是和古琴的缘分和挚爱
  •     书包装一如既往的细致认真,保护的很好,一点都没有褶皱。质量非常好,散发出一阵油墨的香气。读了一点,感觉很有趣,很精彩,非常喜欢!
  •     此书可为闲时一翻;一可舒缓心情;二可增些知识趣闻。不错
  •     很好的小品文,侧面了解琴家个性的小书
  •     都是简简单单的勾画,很生动。书的装帧设计很好。
  •     多窥严晓星先生这本书,要不然。。。
  •     看到此书再版,其实觉得一般,正巧在读《紫禁城》二零一三年第十期,里面有一篇《追忆古琴大师管平湖》,写的比此书好得多了
  •     说到底是一本琴人八卦。但是是成公亮老师推荐的,特意买来。书的质量非常好,闲来无事翻翻,很有意思。
  •     小品文,适合晚上卧床消遣
  •     还好,给媳妇买的书,自己也看看
  •     很不错的内容,古琴,喜欢。
  •     琴人琴事,内容则多为文献采摭。
  •     都是前辈的故事,很好!
  •     绿绮台一琴,从铭字到琴主,或是我族祖先遗产中较好的一部分。
  •     都是关于琴人的一些小故事,类似掌故补白一类。虽然读来还算有趣,但再每一篇如此短小的篇幅内实在很难表达更多的意思。
  •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谭嗣同拥有文天祥的"蕉雨"琴,又同在北京菜市口殉难,印象最为深刻./文天祥所留“蕉雨琴”的琴铭“海沉沉,天寂寂,芭蕉雨 ,声何急。孤臣泪,不敢泣!”
  •     非常好,精致。好看
  •     琴人逸话每多知音之事,而近世百年岁华沉浮,清音雅乐亦不免随人事飘零,如谭嗣同伉俪琴声话别,嗣后赴死时毕竟不负求仁得仁四字,李伯仁受琴却剑取舍间自有本心相照,王畅安改制明案自叹奇遇,虽系旧闻读之可喜,大小雷琴与人俱亡,如是云云;每则短文后随附琴人小传,可增记忆;“要扩大音量呢,也可以,就不是古琴了”虽西人言,细审似存禅机
  •     琴坛轶事,古今掌故。随着琴的寥落,古典文化的没落,这些典故也早随着驾鹤西去的故人们作了古。平白找出这些故事,就当做爱琴之人,随手之间的记忆吧。人无非今日来明日走。生下来,死过去。琴和故事能够留下来,给可能想看的人。当然也许就没落了,也未可知。
  •     古琴真的有魔力让人倾家荡产,也能让人一鸣惊人,读读琴人琴事,仆等不谙音律之辈还是有自知远离为妙,但解琴中意,何劳弦上音。
  •     逸话引人入胜,而且非常有品,堪称琴界的《世说新语》,篇篇珠玑,而唯一不喜的文章是周作人把琴声比作弹棉花那篇---周作人此人品性凉薄,轻佻无行,真不配当鲁迅先生的弟弟,后来成为汉奸也不足奇---对于琴友来说,实在值得收藏!
  •     拿到手上就非常喜欢它的装帧,翻看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也非常有趣,是弹琴之余的一件乐事。
  •     远古,今人的故事。
  •     书还没看,不过是我的最爱!
  •     一个个小故事,讲到了许多文人、名人、艺人的古琴趣事。
    生动。读罢会觉得那个时候文人真是享受。
    可以有那么好的环境(自然文化环境)来研习古琴。
  •     难得的好书,安静美好,每一个小故事都那么传奇,每次竟不忍读太多,余音绕梁,弥久不散。
  •     且看且忘的小故事
  •     非常生动形象而又有趣的小故事!
  •     5折再300-100,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