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古琴逸话》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子部 > 近世古琴逸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01071603
作者:严晓星
页数:227页

猿啸青萝

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对古琴一无所知。让我感兴趣的是古琴的名字,比如“猿啸青萝”,比如“大圣遗音”,比如“九霄环佩”每一个名字都感觉这背后有一段故事。(实际上我就用 ”猿啸青萝“这个名字写了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发表在了《超好看》http://site.douban.com/137131/widget/articles/13816854/article/32620021/后来《青年文摘》还转载了一下。故事写得一般,全拜这琴名雅致所致)真正猿啸青萝的故事,比我编的要有趣得多。这琴原本在大连一家古玩店里和普通古董一样卖的。1927年夏溥斋从日本归来,在大连为风雪所阻。闲来无事逛古玩店,发现这把琴,以一千大洋购下。后来他想将失传的《广陵散》琴谱整理出来,但研习多年未成功,将心愿托付给管平湖,若他能打出此谱,便将猿啸青萝送他。管平湖用了二十年时间,打出《广陵散》琴谱。夏淖斋先生履行诺言,将此琴相赠。但就像唐僧西天取经时佛祖索要“人事”一样,夏溥斋也言:“这琴我买时一千元,你给我六百。”管平湖家贫,没有这钱,夏溥斋又说你给四百吧,管先生东拼西凑这才将“人事”奉上,当时大家都以为这琴是一把唐琴,但管平湖对此琴修整时才发现琴里有“太康二年于冲”.才知道这琴是晋代所制。悬赏——广陵散——送琴——索要人事,这一波三折,是多么文雅多么有趣的故事

高罗佩相关

启发蛮大,原来做散淡文章也可如集邮,在一个专题上随手积下材料,年深月久便成一册好消遣读物。一翻开即见粘着高罗佩绘叶诗梦小像,不禁大感兴趣。可惜内文中虽涉及高氏几次,但以其为主题的似只有两篇。其中“暗测节拍”一事若为真,便可见其还是带些西方性情的。关于芝台组“天风琴社”、撰《琴道》、做东皋禅师研究等重要关节书中均未深究,想是因为主题是轶事收集而非发掘琴史吧。八十九页有高罗佩与关仲航合影,彩图中选有英文版《琴道》(原来古琴的英译是中国琉特琴)封面和高氏赠查阜西的自绘小品一幅。

漫逐浮云到此乡,故人邂逅得传觞。

几乎每则故事都有其动人之处,略拣我印象犹深者道之一二。想必每个对近代新闻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史量才这个名字,《申报》的当家。而让我的意外的是,在此书中竟也见到了史先生的名字,说来他竟也有段“琴缘”。史量才继室沈秋水原为上海滩的名妓,二人情意深笃,史量才还曾在西湖畔为其筑“秋水山庄”。史量才被刺当日,便正是在从杭州秋水山庄返回上海途中,——这些都是新闻史课上听老师说过的。而我所不知道的是,沈秋水这位颇有些传奇的风尘女子,便是操琴的高手,曾师从吴浸阳、杨时百、顾梅羹等学琴。史量才与之伉俪情深,由此对古琴生出些偏爱也就不足为奇了。1920年颇负盛名的上海晨风庐琴会,史量才便是组织者之一。而会上沈秋水以“阳春”琴奏《流水》,被推为女子第一。史量才被刺身亡入殓之日,沈秋水于灵前弹琴作别,曲毕掷琴于火中,——读至此处真是被深深打动,几至落泪,琴瑟知音,大抵如此吧。与此相似的是成公亮与黄翔鹏两位先生的知交。黄先生故去后,亲友在成先生家举行了个告别仪式,成先生便对着黄先生的遗像与骨灰盒,弹了一曲黄先生平生最喜听的《文王操》。君子之交应如是吧,从来淡如水。又一则“李伯仁受琴却剑”,几至有几分武侠故事的味道了,颇见名士风度。1920年李伯仁旅居北京时,某日见有人言父病,售一琴一剑。李伯仁予百金,言:“琴是我的嗜好,姑且放在我这里。剑是您的宝物,还是由您珍用为宜。”其人闻之欣然为之舞剑,随后离去。琴名飞泉,现藏于故宫。李伯仁后请斫琴名手张虎臣修理,张识此琴,言六十年前曾见,为某刑部主事所有。又言来者必高阳剑侠之子,父子二人皆万人敌,必再谢。第二年其人果又来,言父病愈,再谢以剑。李伯仁坚辞不受,其人乃去,从此不复遇。又如谭嗣同曾制“崩霆”“残雷”二琴,据说他应召北上与妻分别之时,两人便对弹此二琴。说起对弹,倒是想起曾见某师兄夫妇对弹《平沙落雁》,节奏手势无差,如出一人,非心有灵犀何能至此?令我意外的往往是见到一贯以为与古琴毫不相干的名字,除了史量才,尚有马一浮、沈有鼎、李济、凌纯声等,皆善琴。自然,建国后古琴又免不了一番浩劫,诸多名琴、琴谱,乃至琴家,皆毁于当时。查阜西老当日痛心愤慨竟言:“是优良古琴终将没于社会主义之洪流耶?岂有此理!”一叹。真觉得古琴似是通灵,许多名琴往往落于名家之手,仿佛就为等待与之相逢相遇相识一般,时机一到,宝器自现名家。如叶诗梦之“昆山玉”,谢孝苹之“纪侯钟”,裴铁侠之“引凤”,等等不胜枚举,得来皆有一段奇妙机缘,真谓得之其人。

得意忘形

幼时背诗,有“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心为之折。及长,读金庸武侠,《笑傲江湖》一阕,也顿生悲慨,心再为之折。时有学琴之念,家中困顿,小城也无师可投,终不可得,渐渐作罢。然而陶渊明不解音律,“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神用不以迹用,得意忘形。此处心折,不亚于前二者,也不以为憾。近日买到严晓星先生《近世古琴逸话》,一夜展玩,任侠、容止、伤逝、谗险、贤媛、任诞、雅量齐俱,可说是琴中世说新语。许多琴人风度,实在琴外。或有语:平生安稳,始可学琴。如此,愿有一日故人携琴而来,得聆清音。

原先的名字不错

在音乐爱好者连载时叫《琴边拊掌录》,结果一出书名字就变成这样直白而无味的了。再加上连载时都是彩图,而出书后只存聊聊几幅,其余都变了黑白……想想要是三联操作的话不知要好多少。不过内容还是好的。

近世琴话

此番解读再度忆起的先是琴名,唐琴“九霄环佩”、宋琴“昆山玉”应是极品,还有传奇典故之名的“崩庭”、“残雷”等,可惜全书似乎未收一文与“玉玲珑”相关,须知这名该是琴名中见一二等的。另还有文人雅士专为琴坛结社而所盖的一幢幢精致小楼也可见出当时人的雅趣,且这些楼宇的名字连同琴名一样风雅,如汪惕予在西湖边专为琴友开设的“今蜷还琴楼”、邓尔雅筑于南国的“緑绮园”等。有了琴社,结琴会友便自然成了人生一大乐事,参加人员虽来自各自圈子,且差异极大,风雅文人不少,也不乏商界大班,政要军官,奇人奇事不少。但均能和睦共处吟赏烟霞,想来最初都因是读书人的缘故吧,所以该有的风雅还是少不了。这样看来当时民国虽是乱世,但有时候看起来倒是比西周更有文质彬彬,礼乐兴盛的遗韵。明末清初江南一带词人好结社唱词,如吴绮、汪懋龄的广陵词社,陈维崧及其乡亲的阳羡词社和附近的毗邻词社等,一番人等长年唱和便形成了词坛,而那时的琴社倒也形成了各个类似于词坛的”琴坛“,浦东一带的张子谦、査阜西、彭祉卿;西蜀的裴铁侠、伍洛书;还有北平的管平湖自不必说。不过最有印象的倒还是史量才之妻沈秋水。沈秋水在夫葬礼上弹完最后一曲愤而焚琴的故事,还真有点奇女子的味道,须知沈秋水原是一沪上名伎,也曾随杨时白学过琴,和史量才相识后夫婿又专在西湖边建一:秋水山庄“,连死时都遗有诗句:”岸上横琴温旧操,卷帘人对牡丹开”沈秋水在夫婿亡后捐出山庄又谢绝见客,也成一传奇。


 近世古琴逸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