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管理日志》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资治通鉴》管理日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308087940
作者:宋守山
页数:288页

这是我对社会的认知

一直到书出版之后的今天,我想还是要解释一下我为什么写这本叫做《资治通鉴管理日志》。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跨度比较大,我这近十年来的关注点在于传媒史和媒介运营。现在一下从传媒到了历史,有些突兀。所以,有些事情要交代一下。写这本书其实想想也是必然,我大学读的是中文,后来又在读经济和管理学位,再加之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从事着所谓"船头瞭望者"的工作,所以对于这个社会有着切身之感。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故事,那些企业家甚至是普通民众的故事充斥于报刊、网络之间,让人们应接不暇。这些故事的发生绝非偶然,我想这种必然性是一种潜藏于事件之下的精神脉络。于是,我想找一个结合点,结果找到了《资治通鉴》。司马光编撰这本书的目的很是直接,宋神宗给这本书命名时更是直白,那就是所谓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如此的一本书,所写的就肯定不仅是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也不是这一千三百多年来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而是故事背后的心智。司马光就是要告诉他直接的读者--皇帝--应该如何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何从前人的教训中学会自己的治国之道,这要求跟一个企业家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作为一个皇帝,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国天下,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民众,这在现代企业中应该叫做员工。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懂得如何为他们谋取利益,让他们有幸福感,肯给你干活,又同时要防备他们造反,防止他们饱暖思淫欲,更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仔细想想,领导们活得也不容易,这还真是一门学问。其次是官员,也就是管理者。作为管理者,要知道"人君不亲小事",更要知道怎样才能将中层管理者用得恰到好处,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既要知道"良臣如猛虎",又要知道"与其得小人不若得庸人"。再次是竞争者。竞争者的存在让帝王们知道,他们不是真的"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事实上,有人无时无刻都在觊觎他们的权力。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乱,内外忧患的日子时时刻刻都存在。所以,权术、谋略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要知道如何观察并作出正确的决策,要学会如何去"审己量敌",如何去做一个伐谋的上将,而不是"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仔细想想,企业经营何尝不是如此。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知道如何去修为自身,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要知道沉潜,要知道"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要知道"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还有,当下的企业家们害怕的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何培养下一代进行财富传承也是他们所关注的话题。而这个话题皇帝比他们更着急。司马光在书中举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一国之君要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要学会"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更要知道"兄弟者,左右手也"……所以,司马光编撰的是一部管理案例教材,而不仅仅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至少,我在阅读的时候这样认为。司马光除了散布于书中"臣光曰"的点评之外,更将他的观点融汇在了自己对于历史史实的选择之中。而我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也不自觉地想到了当下,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所撰写的文字。当然,有人可能说,现在已经不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时代,《资治通鉴》里所说的谋略已经不适合于当下,但我不是如此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写作这本书,我引用了很多故事。我在这里向他们的制造者和当事人致谢,谢谢你们为当下的中国带来了如此多的欢乐以及悲辛。

看通鉴日志,当黑心好人

我相信,读书人都动过要读《资治通鉴》的想法,然后真正能坚持读完的绝对寥寥。比如我,坚持看了一年,也仅仅读了80%,看到中唐就搁置一边。这实在是个遗憾,然而这个遗憾不可避免。我读的是岳麓版的《资治通鉴》,每小时仅能读十页,总共约1800页,这实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对于吾辈挤时间读书的人来说,如此大部头实在具有威慑力,真有点遥不可及的滋味。据说,有哥们含辛茹苦读完了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流年》,忍不住跑去街上放了一挂鞭炮,以示庆贺。我也想过,如果哪天真把通鉴看完了,去海滩裸奔也在所不惜。这本来就是个浅阅读的时代,我常常盼着:为什么没有一本类似于《世说新语》的书来讲通鉴的故事呢?对于吾辈来说,宋守山老师的这本《资治通鉴管理日志》实在是一部圆梦之作。它选取了通鉴的精华部分,用微博体来讲故事,生动风趣,又不流于浅薄和戏说,而且还与现代企业管理紧密相连,有着丰富的案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为一个新锐财经作家,宋守山老师的学识如海,博古通今;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在他“玉树临风,风必摧之”的瘦削身体中,有着一颗金子般的老奶奶一样的心灵。古人曰:“刚日读史,柔日读经。”这种说法漂亮是漂亮,但是没啥用,因为实在太笼统,而宋老师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实在是一个“备课控”,为读者设计好了日程表,写好了哪天读什么。高尔基老师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宋守山老师说:“你扑在我的书上,就好像饥饿的人面对‘饲养员赵大叔’一样,绝对让你营养均衡,成长为‘四有心人’。”何为“四有心人”?学校里讲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让我们的耳朵都听出了茧子。那虽不能说全是骗人的,但也基本只适用人生的初级阶段。出来混要学新的“四有”,即:有决心,有机心,有容人心,有杀人心,绝对合乎中国最传统的成功学。李宗吾的厚黑学讲究“脸皮似城墙版后,心肠似墨水般黑”,说法令人不齿,但人们一边骂,一边悄悄买回家仔细研读。这就是最务实的中国人。商场如战场,人前马后,刀兵相见,没点修行,焉有出头之日?且看宋老师说史:决心二字天天说,但说的最多的一般也是做得最差的。晋朝名将杜预与众军会议,有人说:“吴国乃百年之寇,是不可能被一举消灭的,现在正是春季雨水多,军队难以久驻,不如等到冬季,再大举发兵。”对此杜预予以否决:“先前,乐毅凭济西一役而一举吞并强齐。现在,我军兵威已振,势如破竹,数节之后,都会迎刃而解,不会再有费力之处。”所谓“兵威已振,譬如破竹”,这就是决心,当机立断,大功告成。机心二字最有学问。中国人是最善于与人斗的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刀子。整天乐呵呵的开心果,没半点机心,总是难成大器。比如晋朝八王之乱时,卢志、王彦力劝成都王司马颖,说:“今我军失利,敌新得志,有轻我之心。我若退缩,士气沮,不可复用。且战何能无胜负!不若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敌不意,此用兵之奇也。”一个“奇”字,就是机心之所在。中国人最讲“兵不厌诈”,这不如诚信好听,但绝对比诚信好使。容人心和杀人心二者相辅相成。最好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司马懿设计赚曹爽,一举为曹魏改朝换代奠定基础。曹操的重孙子叫曹芳,年幼即位。曹爽是曹芳的远支宗室,就因为这个原因,他虽无寸土之功,但与司马懿并肩为曹魏重臣。后来,曹氏君臣疑心司马懿,曹爽更是对其大肆排挤,司马懿忍气吞声,后来还干脆装起病来,而且还“病危”了。曹爽独揽军国大权。在我印象中,司马懿算得上“中国史上第一忍者”。当年诸葛亮为激他出战,送去一件妇人服装,人家司马懿不但不生气,还穿戴起来给蜀汉使臣看,这种度量让诸葛亮都胆寒。司马懿的容人之心很快得到了回报。劲敌都要死了,曹爽更无顾虑,他经常跟兄弟几个出城游玩,这就给司马懿的夺权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等曹爽带着魏帝出城后,“病危”的司马懿立马全身披挂,带两个儿子占领皇城,传太后懿旨,免去曹爽的职务。曹爽乖乖缴械投降,梦想做个“富家翁”,但司马懿这时展露了他的杀人之心,果断将曹爽下狱处死,不留后患。中国人一向最务实,所以即便市井小民也常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就是容忍心和杀人心的有机结合,“量”和“毒”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读了《资治通鉴管理日志》是否真的能有古代将相灵魂附体,让你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个的确不敢打包票。但请相信读史书绝对是有好处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不以史为鉴有时要犯致命的错误。南朝宋的彭城王刘义康精于吏事,但浅陋不好读书。他一心辅佐自己的大哥——宋文帝刘义隆,到了权重又不自疑、不自危的地步。后来刘义康终于被大哥以谋反的名义处死。死前,他才翻《汉书》,看到淮南厉王刘长之事,感叹说:“原来前朝就有类似之事了,我获罪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你看,这就是不读史书的下场,真的要了亲命啊。文章来自胡兰成网http://hulancheng.com/

一千年前的管理学密码

金庸1959年创建《明报》,从此每天一篇社论,对时局变化之预测,无不精准,观风云于未动,料巨变于未然,令人啧啧称奇。何以神奇若此?金庸解释:“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编撰此书,是教给皇帝治国之道的——说到底,其实讲的是管理。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从茫茫史海中择取经典案例,让日理万机的皇帝能快速洞悉历朝历代在国家管理中的损益,从而把握管理秩序是如何建立、运转与失灵的。虽然卷帙浩繁,可这实实在在又是一本管理学的速成教材。吾友宋守山,本科学中文,硕士读经济与管理,精研传媒,好读史书。闲读《通鉴》时,被他看出历史与管理交合的枢纽,奋然提笔,积数月而成一书,名为《资治通鉴管理日志》。如果说《资治通鉴》是一本管理学的速成教材,那么《资治通鉴管理日志》可以算是这本速成教材的精编本。司马光以如烛之目从浩若烟海的史料里海选出的案例,宋守山再度遴选,敲定与当代商业社会共通性最强的二百余例,逐条解读、分析,从管理学角度给出言简意赅的建议,既易懂,又实用,适合置于案头、枕侧,每日闲暇时读上几则,当有进益。《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却比它们更具管理学价值:编修《春秋》的孔子、撰写《史记》的司马迁、创作《汉书》的班固等人,骨子里其实都是学者,谈起治国,虽也可侃侃而论,但难免有些隔岸观火之感;唯独司马光,宦海沉浮,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实打实的政治家与管理者。史学家唐德刚一样对《资治通鉴》推崇备至,说:“历史实在是一切人文学科的总根。离开历史,则一切人文学科皆是无根之花,《通鉴》既是诸史精华之荟萃,则《通鉴》也是通向一切诸家经史子集的总枢纽;掌握此一家,则其他诸子百家之杂学,自能脉络畅通,无往不利。”这段话其实在说一个“道”字,道为何物?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也可以说通晓万事的密码,对于古往今来的中国社会,《资治通鉴》堪称一册洞察世情的密码本,读懂了这个密码,不敢妄言无往不胜,多少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又拿金庸来讲,他直言对他一生最具影响的书正是《通鉴》,往往躺在床上休息时,信手拈来就看。他用《通鉴》给予他的敏锐眼力书写时评,令《明报》声誉大振,《明报》的发行量在1968年迅速突破12万份,以后稳定在10万份左右。这不正是独具慧眼的金庸从《通鉴》中读出的商机?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或许少有人会有时间、有闲情去啃完数百万字的《资治通鉴》,宋守山的《资治通鉴管理日志》一书此时便体现出价值来:轻阅读,也可有大收获。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回事。


 《资治通鉴》管理日志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